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 > 第222章 袁术求和,士族来投

清晨的阳光洒在庭院中,杨业整好衣冠,神色威严地吩咐许褚:

“去备车,我们前往大将军府。”

许褚得令,立刻行动起来,高大威猛的身影在院子里快速穿梭。

不多时,一辆华丽的马车便已备好。

杨业大步流星地走向马车,许褚鞍前马后地忙碌着,检查马车的各处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一切准备妥当后,马车辘辘出发,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行至半途,杨业想起了郭嘉,便吩咐停车,派人去接。

不多久,郭嘉翩翩而来,他身姿修长,气质儒雅,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郭嘉上车后,与杨业相视一笑,两人开始低声交谈起来,讨论着今日可能商议的事宜。

典韦手持双戟,眼神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他就像一座移动的铁塔,守护在马车一侧,那严肃的神情让旁人不敢轻易靠近。

无论是街边的行人,还是偶尔路过的车马,都在他那凌厉的目光下无所遁形。

一路上,虽无异常,但典韦丝毫没有放松警惕。

在众人的护卫下,杨业带着郭嘉,马车缓缓驶向大将军府。

远远望去,大将军府气势恢宏。

朱红的大门彰显着威严,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大将军府邸的尊严。

郭嘉掀起车帘,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赞叹道:

“真是气派啊!大将军府果然不同凡响。”

杨业微微一笑,目光扫视着府邸周围,道:

“目前可比不上何进的府邸,当年何进权倾朝野,他的府邸之奢华,堪称一绝啊。”

正说着,贾诩已迎了上来,他满脸笑意,眼中透着精明:

“君侯,您可算是来了,大将军在等着您呢。”

贾诩侧身做了个请的姿势,杨业微微点头,下了马车。

郭嘉紧随其后,两人跟着贾诩向府内走去。

庭院里的景色错落有致,花草树木修剪得十分精致。

走过回廊,偶尔能看到一些侍卫整齐地站在一旁,目不斜视。

贾诩目光如炬,向杨业汇报着重要军情:

“曹操亲率大军去往会稽,此行收获颇丰,成功劝降了王朗。”

郭嘉听闻,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他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

“王朗可是徐州人,深受当地文化熏陶,素有贤名,应当是个忠义之士,怎么会如此轻易就投降了?”

贾诩微微点头,手抚胡须:

“或许,曹操有什么过人之处吧。曹操此人,狡黠多智,善于洞察人心。”

“他或许是抓住了王朗的弱点,又或者许以重利,让王朗动了心。”

贾诩的目光深邃,仿佛想要看穿那遥远战场上的局势。

杨业手撑着下巴,沉思片刻后道:

“若是袁术此时还按兵不动,曹操极有可能一鼓作气,拿下江东。”

“如今曹操势头正盛,拿下会稽后,士气必然大振。”

“江东之地虽有诸多豪杰,但人心若散,也难以抵挡曹操的虎狼之师。”

郭嘉停下脚步,看向杨业:

“君侯所言极是,曹操若得了江东,势力将急剧膨胀,对朝廷而言绝非好事。”

“我们需早做打算,不能让曹操一家独大。”

杨业阔步走进堂内,只见杨奉、贾诩、李儒、荀攸等朝廷重臣皆已在堂中。

众人正低声交谈,见杨业进来,目光都投了过来,随即又诧异地望向他身后的郭嘉。

杨业见状,微微一笑,朗声道:

“诸位,这位是郭嘉,字奉孝,想必大家对他也有所耳闻。”

“水淹下邳之计,便是奉孝的杰作。”

“此计一出,敌军大乱,为我们赢得了关键一役。”

众人听闻,皆露出惊叹之色,目光中满是赞赏地看向郭嘉。

杨奉抚掌大笑:“久闻先生智谋超群,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那水淹下邳之计,堪称绝妙。”

郭嘉连忙躬身行礼,一脸谦逊:

“大将军过奖了,此计能够成功,也是仰仗将士用命,以及君侯在后方的支持,嘉不过是尽了些绵薄之力。”

荀攸站了出来,神色严肃地道:

“诸位,最新情报,袁术已释放太傅马日磾,并且向朝廷表达了希望停战之意。”

杨业听闻,微微皱眉,似是在回忆:

“这些日子忙于战事,我都差点忘记,还有个太傅马日磾被囚禁在江淮了。”

郭嘉略一思索,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依我之见,袁术定是有了新的谋划。”

“如今曹操在会稽势如破竹,袁术恐怕是想出兵江东,从中分一杯羹。”

“但他又担心朝廷在此时从后方偷袭,所以才释放太傅,提出停战。”

杨奉点了点头,决策道:

“先生分析得对着哩,既然袁术有这号担忧哩,咱不妨就应下他停战这档子事。”

“这一弄,咱也能借着机会歇缓歇缓,把刚光复下的那些个州再巩固扎实些。”

杨业表示赞成:

“父亲所言极是,如今朝廷新定,百姓也需要时间恢复生产。答应停战,对我们并无坏处。”

“而且,袁术若与曹操在江东相争,无论谁胜谁负,都会有一定的损耗,于朝廷而言,倒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众人纷纷点头,贾诩提醒道: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袁术此人反复无常,需得派人密切关注他的动向,以防他再生变数。”

李儒目光警惕,附和道:“贾令君所言甚是,对于江东的局势,我们也应多收集情报,以备不时之需。”

杨奉环视众人,神色坚定:

“就按诸位说的来,立马派人跟袁术那边拉话,说停战这事情哩。”

“再个,得把各方的情报打探这事弄瓷实,加强些。”

“在乱马咕咚的世道哩,咱必须一步一步小心着哩,得守住朝廷和百姓哩。”

堂内众人齐声应和,一场关乎朝廷战略决策的讨论在严肃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

杨业与诸位朝中重臣,继续商讨国政。

意义重大的招贤令已经发布出去在天下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招贤令仿若黑暗中的明灯,吸引了众多贤才的目光。

京兆韦氏的韦端、韦康父子,进入朝堂任职。

韦端为人沉稳,在地方颇具声望,其治理之才闻名遐迩。

韦康更是年轻有为,饱读诗书且心怀壮志。

父子二人的加入,为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清河崔氏的崔琰也被招至麾下。

崔琰仪表堂堂,气质高雅,才德兼备。

其高洁的品行和卓越的智谋,在士族中素有口碑。

他的到来,无疑是朝廷之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