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 > 第5章 拜访蔡邕,佳人昭姬

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蔡府的书房里。

古朴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卷轴。

一方檀木书案摆在中央,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墙上挂着几幅飞白体的字,为整个书房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蔡邕手捋着胡须,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期待。

不多时,仆人来报,杨业求见。

蔡邕微微点头,示意请进。

片刻后,杨业身着一袭青色长袍,缓缓走来。

许褚手中捧着用锦盒盛装的蜀锦厚礼,交给一旁的蔡府仆役。

杨业面容俊朗,眼神中透着坚毅。

他见到蔡邕,连忙拱手行礼,恭敬地道:

“久闻蔡中郎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晚辈之幸。”

蔡邕微笑着起身,伸手虚扶:

“贤侄不必多礼,请坐。”

杨业从容不迫,举止得体地坐下。

蔡邕看着眼前这位风雅的年轻人,心中暗自赞赏。

他开口道:“贤侄弃暗投明,为朝廷效力,不失为大丈夫也。”

杨业微微低头,谦逊地道:

“蔡中郎过奖了,晚辈只是尽自己所能,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蔡邕微微颔首:

“如今乱世,正需贤侄这样的有志之士,不知贤侄对当下局势有何看法?”

杨业略一沉思,缓缓道:

“如今董公掌政,关东诸侯作乱。”

“晚辈相信,正义之士终将崛起,结束战乱。”

蔡邕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含笑道:

“贤侄所言极是,吾等当为国家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

两人相谈甚欢,书房内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阳光透过窗棂,洒下的光影微微摇曳。

蔡邕原本平和的面色忽然一肃,微微挺直了身子,缓缓道:

“董公令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等。”

“携带诏书劝解关东联军退兵,有意化干戈为玉帛。”

杨业听后,神色也凝重起来,微微颔首道:

“董公不惧关东诸侯,罢兵休战其实是在为百姓着想啊。”

蔡邕轻叹了一口气,目光中流露出一抹痛惜之色:

“不错,结果袁绍指使河内太守王匡杀死胡母班、吴修、王瑰。”

“袁术也将阴修捉拿处死,只有韩融因名望德行而幸免,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啊。”

杨业眉头紧皱,眼中自然地燃起怒火:

“自古以来,就没有下土诸侯举兵向京师的。”

“如果死者有灵,定当向皇天控诉关东诸侯的暴行。”

蔡邕微微点头,对杨业的话表示认同。

他看着杨业,心中愈发觉得这个年轻人识见非凡。

蔡邕微微抬手,示意杨业喝茶,自己也端起茶杯轻抿一口。

稍顷,他语气温和道:

“贤侄对局势看得如此透彻,日后必成大器。”

杨业呷一口清茶,谦逊地道:

“蔡中郎谬赞了,晚辈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方今乱世,百姓受苦,吾辈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蔡邕看着杨业,眼中满是赞赏。

书房中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阳光静静洒落在古朴的陈设上,仿佛在见证着这场深刻的对话。

蔡邕与杨业交谈良久,十分欣赏杨业的见识,要留杨业用膳。

杨业微微躬身,果断拒绝道:

“蔡中郎盛情,晚辈心领了。”

“只是晚辈还有要事在身,不便叨扰。”

蔡邕见杨业态度坚决,也不再强求,亲自将杨业送出府门。

此时,一阵悠扬的瑶琴之声传来,如泣如诉,婉转悠扬。

杨业不禁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片刻后,他开口问道:

“琴声通玄,不知是何人抚琴?”

蔡邕捋了捋胡须,微笑着道:

“是小女昭姬。”

杨业眼中闪过一丝赞叹:

“令爱琴艺超凡脱俗,令人心驰神往啊。”

蔡邕神色一僵,微微叹了口气:

“小女闲来无事,聊以慰藉罢了。”

“昭姬也是苦命的孩子,老夫为她定下亲事。”

“结果还没成亲,仲道便病逝了,老夫对不起她啊。”

杨业听后,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天降乱离,书香之族也避免不了哀色,何况天下百姓乎?”

蔡邕望着远方,眼神中满是忧虑:

“咱大汉的百姓,命苦啊。”

杨业沉默片刻,拱手道:

“蔡中郎,晚辈先行告辞。”

“愿天下早日太平,百姓不再受苦。”

蔡邕点了点头:“贤侄慢走。”

杨业转身离去,那悠扬的琴音仿佛还在耳畔回荡,让他心中感慨万千。

蔡邕缓缓返回庭院,阳光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蔡琰抚琴,眼神中满是慈爱。

蔡琰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襦裙,身姿婀娜,如一朵盛开的幽兰。

她的肌肤如雪,细腻光滑,在阳光下仿佛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眉如远黛,微微蹙起时,带着一抹淡淡的哀愁。

一双眼眸犹如秋水般清澈,明亮而又深邃,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

小巧的鼻梁下,朱唇不点而红,微微上扬时,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

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肩头,随着微风轻轻飘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一曲终了,蔡琰抬起头,轻声问道:

“父亲,今日可是来客人了?”

蔡邕微微点头:

“是相国的兵曹掾杨业,其父白波黄巾杨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蔡琰秀眉微蹙:“一个匹夫,能和父亲聊这么久?”

蔡邕微笑着摇摇头:

“杨建成,不是一般的匹夫啊,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

蔡琰眼中露出一丝疑惑和赞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蔡邕肯定地道:“不错,他亲口说的。”

蔡琰若有所思,对“黄巾”的态度有所转变:

“应该是读过几年书。”

蔡邕笑了笑,接着道:

“此子清谈精妙,识见非凡,又且姿容俊雅、风度不俗。”

“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

蔡琰微微扬起下巴,揶揄道:

“真有这么厉害?”

蔡邕点了点头,笑着回答:

“不错,此人天生异象,胆气过人。”

“言行举止中,有飞扬的神采。”

蔡琰听后,心中涌起一丝好奇:

“父亲说得这么玄乎,女儿都想见一见了。”

蔡邕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

酣畅淋漓的笑声在庭院中回荡,仿佛为这动荡的时代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