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玉阶琼 > 第110章 四道圣旨

玉阶琼 第110章 四道圣旨

作者:尘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1:56 来源:小说旗

六皇子进了皇宫,正好看见朱廷魁以及一众朝廷重臣商议完要事出来。

朱廷魁便上前来拦住他,询问宁王在通州查案如何?

朱廷魁一直站在魏以蘅这边,私下和沈家常有往来,日后朱思越也会是宁王妃,六皇子对朱廷魁并没有太大防备心。

“四哥说还没有查到具体的线索,一个月后他会回京向父亲述职。”

朱廷魁看了眼四周,小声地道:“那些支持大皇子的朝廷官员已经蠢蠢欲动,本官预测,恭王到了北疆后,他们会夺走恭王手上的兵权,押送恭王入京。如今许多人对恭王虎视眈眈,六皇子看准机会,到时候接过恭王手上的兵权,宁王的胜算才会更大些。”

六皇子惊道:“朱大人的意思是,大哥要有行动?”

朱廷魁道:“这段时日,浙江福建有许多官员弹劾恭王,那一带的富商也视恭王如猛兽。本官的线人来报,几个富商已经联合博雅国,要皇上交出恭王来达成和解的目的。这背后推手有大皇子的手笔。六皇子若再去通州,把这件事说与宁王,让宁王做好准备。”

没想到不过几个月,京中已经发生如此大的巨变。

六皇子皱着眉,走到了御书房。

父皇对恭王的态度说得上好,似乎又说不上好。

不过,父皇应当不会如此昏庸吧?

“劳烦公公向父皇禀报一声。”

小太监走进去,不一会儿出来,说皇上请他进去。

六皇子掂了掂手上的布袋,这才走进去,看到太医正在给皇上针灸。

皇帝则疲惫地躺在龙椅上,闭着眼。

“父皇这是怎么了?”

“皇上这两日犯了头疾,太医正在给皇上止痛。”

六皇子道:“父皇保重龙体。”

皇帝缓缓开口,“通州有进展了?”

六皇子把布袋交给王忠,皇帝从里面拿出其中一本账本,让王忠翻给他看。

越往后看,皇帝脸色越是苍白。

太医看他青筋暴起,说道:“皇上,身体要紧。”

皇帝挥了挥手,让王忠拿下去,剩下的不看了。

六皇子不明所以,这么重要的东西,这可是大逆不道,皇帝竟然没有大发雷霆。

“父皇?”

皇帝道:“朕知道了,此事当作没有发生过。你回通州,跟着宁王一起调查,待宁王调查完了,再跟宁王一起回京。”

“可是,父皇,大哥他…”

“朕如今为恭王的事头疼,这件事日后再说。”

六皇子满怀期待地入宫,糊里糊涂地又出了宫。

准备上马去通州时,看到大皇子以及其他几位皇子正要入宫。

大皇子上下打量他,“六弟无精打采的,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六皇子道:“被父皇骂了一顿,让我没事就好好在通州跟着四哥整顿码头的事,别干什么事都毛毛躁躁的。”

二皇子道,“六弟这不回府就去了?”

六皇子道,“我府里也不像三哥一样,有如花美眷等着回去,不去通州找四哥,还能去做什么?”

三皇子:?

“六弟莫不是今早上吃了粪,嘴巴到处乱喷,本王没惹你。”

六皇子道,“我心情不好,你们作为兄长,让我这个弟弟发泄发泄又如何。”

说完,他甩了下马鞭,马嘶一声,开始奔跑。

二皇子道:“也不知他因为什么生气。”

大皇子眯着眼,看了六皇子好一会儿,这才收回视线,“兴许是父皇骂他办事不力。”

三皇子道:“走吧,去看看父皇。”

前两日皇帝犯头疾,忽然晕倒。

今早上早朝,又晕倒。

他们这次入宫,便是去探望皇帝的病情。

为了安全,许昌把两个男人带到了李家一处关闭的店铺,这里不热闹,也不算僻静,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以防夜长梦多,季文聿帮两个人绑好后,便用冷水泼醒了他们,问他们是谁指使他们偷六皇子的账本的?

两个男人支支吾吾,季文聿没有过多跟他们周旋,直接上酷刑。

两个人看见刑具,就害怕得什么都招了。

他们上头的人,命了几拨人马,跟踪宁王与六皇子,及其身边的人,只要他们从通州码头出来,便跟上去。

不管他们带什么东西回京,都要换掉。

方才他们故意设计这个陷阱,就是为了拿走六皇子马匹上的东西。

季文聿道:“若你们完不成任务呢?”

“我们主子会要了我们的命。求公子饶了我们,日后我们不敢了。”

看到他们痛哭流涕,季文聿道:“这件事我不会说出去,不过,你们要把你们每次的计划告诉我。”

许昌捏开两个男人的嘴巴,一人往里面喂了一颗药。

“这是我们制作的毒药,每个月需要服用解药一次,若不及时服用,会七窍流血身亡。”

两个男人吓得连连磕头,“小的知道,小的知道。”

两个男人走了后,许昌道:“季公子与姜小姐,不如暂时住到我们李宅。我看各个州县到处戒严,客栈不一定会有客房。”

为了姜流帆的安全,季文聿跟姜流帆一起住到了李宅。

这个时候,李瑛词去书院读书了,姜流帆只能去找云氏聊天。

季文聿私下又询问许昌,李簪词是不是把许多生意转移出去了?

许昌也没有瞒着他,说都移到了益州。

季文聿越加肯定,京中要出大变故了。

方才那两个男人的背后主谋,一定是大皇子。

但他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任职。

翌日,他直接去了翰林院。

翰林学士仲成益惊讶他提前两个月就任,不过如今正好缺人整理史料,季文聿解了燃眉之急。

季文聿做这些事情倒也得心应手,面对堆积如山的古籍文献,他一页一页地细心整理。

下午的时候,一个侍读学士走进来,叹道:“皇上又晕倒了!”

翰林院在六部旁边,往前进入承天门便是皇宫。

季文聿抬起头,问道,“皇上最近时常晕倒吗?”

“皇上犯了头疾,这几日来偶尔会晕倒,好在有太医替皇上针灸,听说不算什么大事。”

到了散值时间,季文聿出了翰林院,看到大皇子一个人正急匆匆地入宫去。

翌日,皇上昨日晕倒后,一直没有醒来,太监传旨不用上朝。

而浙江福建的官员,弹劾恭王的奏折越来越多。

如今朝中无人做主,大臣们急得像无头苍蝇。

博雅国又连续递了两份和解书。

一份是博雅国愿与大靖永结友好。为表诚意,将献上稀世珍宝无数,包括璀璨的宝石如鸽血红宝石、蓝宝石等,颗颗价值连城,可装饰宫殿与皇室宝器。

同时将派遣最优秀的工匠来到大靖。

他们精通航海仪器制造、建筑技艺等,可为大靖打造最先进的航海罗盘,和坚固美观的建筑,助力大靖的发展与建设。

并且承诺,此后博雅国商船在海上若遇大靖船队,必以礼相让,绝不发生任何冲突,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繁荣。

第二份和解书。

博雅国深知此前的冒犯实属不该。愿献上博雅国独有的神奇作物种子,这些作物耐旱易生长,可大大增加大靖的粮食产量,解决百姓温饱之忧。

此外,还将送上博雅国珍藏的珍贵书籍,涵盖天文、地理、航海等多方面知识,让大靖的学者能够汲取更多的智慧。

并且承诺每年向大靖进贡大量的黄金白银,以表博雅国对大靖的尊崇和友好之意。

这些和解的前提,他们只有一个条件,便是要大靖的恭王来祭奠他们博雅国的亡灵,慰藉他们在天之灵。

这两份和解书,有好处,也有坏处。

如今皇帝昏迷,只能由大皇子监国。

司礼监掌印太监道:“大靖如今已经安定,唯一缺的是钱。”

兵部尚书道:“你莫不是想拿恭王去换这些金银珠宝?”

户部侍郎道:“国库空虚,皇上让我们户部筹钱,如今有这么多钱在面前,若是恭王一心为大靖的老百姓,这个时候即便死又如何?何况博雅国也只是要皇上审判恭王,让他入狱。”

刑部尚书道:“如今皇上一直不醒,我们刑部可不敢审。”

内阁首辅道:“既然皇上让大皇子监国,还是大皇子拿主意。”

大皇子道:“依本王看,不如拟旨请恭王先回京,拿到博雅国给我们的东西后,日后恭王是否行刑,也是由我们大靖说了算。”

众人面面相觑,兵部尚书道:“博雅国在番禺和浙江福建明州等地,一直被恭王打压,损失惨重。若恭王回京的路上,遇到不测,博雅国不守信用,再次反攻,几位大人打算派谁去镇压?”

司礼监掌印太监道:“现在博雅国并没有要反攻的意思,反倒是想要跟我们大靖和解,大人说呢?”

兵部尚书道:“博雅国要和解,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有恭王。若没有了呢?”

朱廷魁道:“两位大人也别那么较真,恭王如今已经去北疆了,那边有郭将军驻守,就算恭王把兵权交出来回京,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在我们大靖内,难道谁还敢杀了恭王不成?”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众人决定,派太监送圣旨往北疆,要恭王即刻回京。

如今皇上昏迷,圣旨便由司礼监来拟。

乾清宫侧殿,司礼监掌印太监拟了三份旨,大臣们看过后,便交由三波人马,不同时间不同路段出发,务必要尽快送达北疆。

大皇子看到大臣们都散去,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对视一眼。

很快,一位小太监溜进了坤宁宫,从凤座后拿了一卷圣旨出来。

大皇子看了眼,确定是这道圣旨,又从怀里拿出了一把短刀。

他对自己的贴身护卫道,“本王拟的最后这道圣旨,恭王擅自行诛,使无辜并为鱼肉,有伤国体,其罪当诛,赐鸩酒。务必要比其他送圣旨的太监早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