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3章 先赞:堪比老朱的亡国之君

天幕继续讲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曾经有许多朝代走向覆灭,而那些亡国之君们,往往被人们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他们或是昏庸无能、荒淫无度;亦或残忍暴虐、肆意妄为;更有甚者,只是一个毫无主见、任由他人操纵的木偶罢了。

然而,这样的评判标准却无法套用在崇祯皇帝这位特殊的亡国之君身上。相反,他赢得了后世之人的深切怜悯乃至赞誉有加。

众人皆言,崇祯原本具备着一个成为明君的意志,只叹命运弄人,让他降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

即便是在取大明而代之的满清史官所编纂的《明史》当中,对崇祯帝亦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书中称其在位一十七载,从未沉溺于女色诱惑,终日勤勉不懈且行事谨慎入微,全心全意致力于国家政事的打理,其品德之高洁已然超越古往今来诸多帝王之楷模。即便面临国破家亡之大难,依然坚守气节,毫不自污,实乃亡国之君中的忠义刚烈之士!如此崇高的赞誉,几乎可以与开创大明江山的千古一帝、太祖朱元璋相媲美矣!】

浩瀚无垠的天幕之下,朱元璋凝视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疑惑。

这部由后世清朝人编纂的明史,竟然将自己这位开创大明盛世的皇帝,与那个走向灭亡的明朝末代君主崇祯相提并论!尽管书中对自己赞誉有加,称之为千古一帝,但这样的比较仍让朱元璋感到极为不快。毕竟,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谁愿意被拿来和一个亡国之君放在一起谈论呢?

洪武十四年,与朱元璋一同并肩作战、浴血奋战打下这片江山的众多臣子们,如今大部分还健在。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却都沉默不语,无人胆敢轻易发声。

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天幕上所展示的内容充满了敏感性和争议性。一方面,它明确指出崇祯乃是明朝的亡国皇帝;另一方面,又暗示他与“上位”(即朱元璋)有着某种相似之处或可比之处。在这样复杂而微妙的局面下,无论发表何种言论,恐怕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

甚至有些人还闭上了眼睛不敢看着天,但仍然任由天幕中的解说词钻入自己的耳朵里。

“一个亡国之君竟然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大明朝究竟遭受了何种劫难,竟至于走向覆灭之路?”

持有这般想法的人绝非仅有朱元璋一人而已。在不同时空,彼时身处第二时空的宣宗朱瞻基、第三时空的明宪宗朱见深以及未来的明孝宗朱佑樘、第四时空的武宗与兴王等人皆对此深感困惑不解。

而尤为关注此事者,则当属万历四十七年,已然处于风烛残年之际的万历皇帝。毕竟事关自家孙儿之事,且与自身关系密切异常,故而他务必要弄清楚其中缘由。

此时此刻,万历已然知晓这位朱由检乃是自己从末见过面的孙子、太子朱常洛的儿子,但对于其为何最终由这位根本不太可能的孙子登上皇位,他全然无从得知。

此时,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倘若天幕之上但凡出现哪怕只言片语描述朱由检乃暴虐无道、昏聩无能或徒具虚名之辈,那么万历定然会下定决心,即便要再度与满朝东林党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亦在所不惜,也要废掉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天幕继续......

【在那风云变幻的明代,历经十六代帝王更迭,其中崇祯帝若论历史评价,绝对称得上是名列前茅者。他登基称帝一十七载,展现出寻常皇帝难以企及的果敢与决断力:

首当其冲之事,便是其年少有为却又沉稳果决,一举铲除了权势熏天的宦官魏忠贤。

话说天启七年之际,在位仅仅七年的明熹宗朱由校突然病亡。因朱由校膝下无子,作为朱由校的亲弟弟,明光宗朱常洛的在世唯一的儿子,信王朱由检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继承皇位最为合乎礼法之人选。

朱由检甫一登上龙椅宝座,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将那权倾天下的“九千岁”魏忠贤置于死地!

想当初,这位深得明熹宗宠信的大太监魏忠贤,趁着明熹宗朱由校长久以来对朝政不闻不问,终日沉溺于木匠技艺之中,牢牢把控住朝堂之大权柄,肆无忌惮地扩张自身势力范围。

一时间,整个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买官鬻爵之风盛行,官场贪腐成风;更甚者,他还广纳那些行为不端的朝中文武大员为“干儿子”,并美其名曰“五虎、十孩、四十孙”。

甚至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魏忠贤这个大字不识半升、却又擅长耍弄权谋手段的太监,竟然受到了满朝文武百官们近乎疯狂般地尊崇!他们不仅对其顶礼膜拜,甚至还将其奉若神明一般,从北京到地方州府县城纷纷为其修建起了\"生祠\",将之与孔夫子相提并论!如此荒诞不经之举,真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然而更可怕的是,这位名叫魏忠贤的权臣为了巩固自身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不惜大开杀戒,许多无辜的官员皆惨死于他之手。

天启逝世不久,魏忠贤虽然阻止不了朱由检即位,控制着皇宫的魏忠贤却妄图谋害新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

以至于初登皇位的崇祯帝终日惶恐不安,连皇宫里的膳食都不敢食用,生怕其中有毒药。无奈之下,可怜的崇祯帝唯有依靠贤惠善良的周皇后亲自下厨操持饮食起居方可安心度日。倘若彼时的崇祯帝乃是一介鲁莽冲动之徒,恐怕早已遭逢不测,成为魏忠贤手下又一名冤魂了?】

“原来这个明熹宗朱由校才是当之无愧的昏君啊!想当年,朕特意给后世子孙立下规矩:绝不可重用宦官!没想到这家伙竟然将此等祖训抛诸脑后。”朱元璋站在辽阔的天幕之下,心中已然燃起熊熊怒火。他万万未曾料到,自己的后代竟会对一名太监深信不疑,甚至还赐予其“九千岁”的尊号。这等权势,比起那指鹿为马的赵高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朱由校?原来就是这个忤逆不孝的孙子啊!”万历皇帝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念叨着。“天启”二字,犹如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弦。如此宏大的年号,也是他朱由校能够取用的吗?还真不怕遭雷劈!更为可恶的是,他长期怠政,整日沉迷于木工技艺之中,大权旁落 ,全然不顾国家大事。这种荒唐之举,实在令人发指……

遥想当年,万历皇帝也曾长达三十余年不曾上朝理政。但即便如此,朝廷大权始终牢牢掌控在他自己手中。英宗在位时有王振弄权,武宗时期又出了个刘瑾作威作福;可反观不上朝的嘉靖和万历两朝,却并未出现权势熏天的大太监。即便是万历初期的冯保,最终也难逃被万历亲自铲除的命运。

“光宗,我的庙号是光宗,这个庙号是不是很差啊。历史上好象没人用过,对,还是有一个的,南宋那位被大臣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儿子的那位,不是叫这个吗?难道这预示着我的皇位坐不长,而且......不太可能,这里面没提什么太上皇,而且大明没有太上皇的传统,唯一的太上皇还......”

朱常洛脑子嗡嗡地响,可惜整个太子府已经没有人将他当回事儿了,或者说从来就没有人将他这个太子当回事儿,现在太子近臣们都在思考着另一件事儿,他们是跟朱由校好呢,还是朱由检好呢?这可是一个要命的选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