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56章 洪承畴降清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56章 洪承畴降清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洪承畴被俘之后,皇太极简直如获至宝,对于他来说,如果洪承畴能够投降清朝,那么和祖大寿相比,意义将完全不同。

毕竟像洪承畴这样的人才,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满清,都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稀罕物。因此,洪承畴一被俘,皇太极就将他关押在满清的太庙之中,以此来展示对他的特殊待遇。

一开始,洪承畴的确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毕竟这么多年的儒家教育,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放弃的。他连续绝食好几天,无论原先是明朝的降将前来劝说,还是满清的王公大臣前来劝说,甚至皇太极派遣了所有能调用的人前去劝降,都遭到了他的大骂而归。

然而,皇太极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地,他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非常有耐心地等待着。同时,他还对洪承畴特别优待,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的时候,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再也看不下去了,他怒气冲冲地站出来说道:“父皇,杀了他!这种冥顽不灵的明朝降将留着有何用?依儿臣之见,就算没有这个洪承畴,我八旗子弟也照样能够攻进京师,改朝换代!”

对于长子的鲁莽行为,皇太极显得十分不屑。他威严地回应道:“杀人容易,只需轻轻一挥刀即可。但是,这世间的人,你真的能够全部杀光吗?朕想要得到大明天下,就必须得到大明子民的心。”

此时,汉大臣范文程见状,赶忙出班禀报道:“皇上息怒,请让微臣前去与洪承畴试探一下他的口风。”

范文程奉命前去劝降,然而,当他到达牢房时,洪承畴却开始大声咆哮,表现出极度的愤怒和不满。面对这种情况,范文程并没有被激怒,反而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克制。他默默地忍受着洪承畴的辱骂,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投降的话题。相反,他开始与洪承畴谈论起古代的历史和现代的政治,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缓解紧张气氛,并建立起一种交流的氛围。

在谈话过程中,范文程敏锐地观察着洪承畴的言行举止。突然,一块尘土从房梁上掉落下来,落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边继续与范文程交谈,一边下意识地多次拂去身上的尘土。这个细微的动作引起了范文程的注意,但他并没有当场表露出来。

待离开牢房后,范文程立刻将这个细节报告给了皇太极。他告诉皇太极说:“我刚才与洪承畴交谈的时候,看到有一丝尘埃落在他的衣服上,他立即轻轻地擦拭掉。一个身处牢狱之中的人,竟然还如此在意自己的衣物,更不用说他会多么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因此,我觉得现在可能还不是劝降他的最佳时机。”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分析后,决定暂时放弃劝说洪承畴投降的计划。他明白,要想成功劝降这样一个倔强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就在这时,一件令后人津津乐道的事发生了。那是一个夜晚,一名宫女装扮的女子出现在洪承畴被关押的太庙之中。她手上提着一个食盒,显然是特意为洪承畴而来。

此时的洪承畴已经连续七日粒米未进,整个人变得骨瘦如柴,眼窝深陷,面容憔悴不堪,仿佛一具行尸走肉。然而,尽管身体状况极差,他却依然挺身在案前,那份坚韧和不屈令人动容。

在一旁,两名侍卫目不转睛地紧盯着洪承畴,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他会突然自尽。他们心中清楚,像撞墙、咬舌等自尽方式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那名宫女身着满清特有的宫装,袅袅娜娜地走进来。她用眼神示意侍卫退下后,轻轻打开食盒。刹那间,乌鸡炖参汤的浓郁香气弥漫整个房间。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美食,洪承畴依旧沉默不语,目光呆滞,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洪承畴呆呆地看着眼前那碗热气腾腾的参汤,心中一片茫然。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但他也明白自己的决定可能会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困扰。

宫女见洪承畴不为所动,继续柔声说道:“洪大人,您为何要如此固执呢?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不如意之事,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都应该努力去争取。您现在虽然身处困境,但只要能放下执念,或许还有机会重新回到家人身边。”

洪承畴听着宫女的话,心中不由得一阵刺痛。是啊,他怎么能忘记家人对他的期盼和思念呢?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外征战,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如今,他却因为一时冲动而陷入绝境,无法再见到他们。想到这里,他不禁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这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洪承畴在这个晚上经历了一场思想和心理上的巨大冲击。然而第二天,当他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外面传来侍卫的高声呼喊:“皇上来了!” 洪承畴猛然惊醒,心中不禁疑惑,皇太极真的来了吗?对于昨晚发生的事情,他依然感到十分茫然。

此时,范文程快步走进房间,脸上带着焦急之色说道:“洪大人,皇上亲自来看望您了!”听到这里,洪承畴急忙穿上衣服,起身走出房门。果不其然,在门外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一个身材高大魁梧、气质非凡的中年男子。他意识到这个人就是皇太极,于是恭敬地开口说道:“洪某感谢皇上的不杀之恩!”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激之情。

皇太极大喜过望,立刻上前扶起洪承畴,并慷慨地赏赐给他金银、貂皮等珍贵物品。接着,他命令将洪承畴迁入一座豪华的王府居住,并赐予他侍卫、奴婢等数十人伺候左右。随后,洪承畴被带到王府中,享受舒适的沐浴和更换新衣的待遇。这一系列举动充分展现了皇太极对洪承畴的重视和优待。

而后,一奴婢入内禀告:“洪大人。庄妃听说你身体欠佳,特命人送来鹿茸、人参。”

洪承畴听道这个话,心中不禁一动,他知道庄妃乃是皇太极的宠妃之一,她的关心和赏赐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待遇。他暗自琢磨着庄妃的意图,是否意味着皇太极对他的重视?还是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关照呢?

然而,洪承畴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这些问题,他将这份赏赐视为一种荣耀,并感激涕零地接受下来。他相信这是皇太极特意安排的,以显示对他的关怀和尊重。

只是过了一年不到,皇太极意外去世,洪承畴突然发现新继位的满清九岁小皇帝顺治的生母庄妃恰是那天晚上的宫女,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局面,因为他曾与庄妃有过那样一段特别的经历。

但从那一刻起,洪承畴决定彻底效忠于满清。他明白自己已经无法回头,只能坚定地站在满清一边,为其效力。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积极参与满清的军事行动,为平定整个南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后世的正史并不会承认这件事。而是宣称,洪承畴之所以投降清朝,是因为皇太极赏赐给了他一件珍贵的御貂裘衣。这件裘衣让洪承畴深感皇太极的慷慨和赏识,从而对其产生了敬佩之情,并直言道:“真乃命世之主也!”

而对于这位一代名将最终选择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人们不禁心生疑惑。究竟是因为被庄妃的美貌与聪慧所打动,还是仅仅因为皇太极的一件裘衣呢?这其中的真相恐怕只能靠大家自行猜测了。或许,历史的真相永远都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等待着后人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嗡”的一声,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伴随着这段八卦的出现,整个大明万历时空都被震动了。无论是北京的紫禁城还是辽东努尔哈赤所在之地,都仿佛有无数的西洋镜同时落地,摔得粉碎。

“朕选皇太极做太子没有选错,是一个做大事儿的人。不过,你就是活得时间太短了,朕估计了一下,崇祯十五年大战结束,你也不过才五十几岁,不应该突然去世。要么是因为战事太急,劳累过度,要么就是你平时太爱吃猪肉了。”努尔哈赤一脸严肃地对自己的儿子说。

对于这位清朝的开国皇帝来说,他更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和自己的统治地位。至于那个野史,努尔哈赤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在他眼中,一个女人对于他这样的枭雄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如果能有像洪承畴那样的明朝大臣前来投降,即使要他献出自己的妃子、女儿,他也在所不惜。在政治舞台上,一切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儿女情长只能退居其次。

“多谢父皇夸奖,儿臣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皇太极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在琢磨着,这个庄妃到底是谁呢?他想了又想,觉得这个女子应该还没有出生或者尚未成年。因为能够吸引洪承畴这样的明朝大臣的目光,必定不是一般女子。皇太极仔细地数了一遍自己后院的女人们,发现除了正牌福晋哲哲之外,似乎没人具备这样的魅力。可是,等到二十四年之后,哲哲都已经年过五十了,更不可能。

这时,另一个同科进士低声嘟囔道:“丢人啊!如果洪承畴真的是为了那件貂皮大衣投降了皇太极,那我还勉强能看得起他。可他竟然是为了一个女人,难道他也要学吴三桂那样冲冠一怒为红颜吗?”显然,这位同科进士对洪承畴心怀嫉妒,尤其是看到万历皇帝刚刚给他升官,更是愤愤不平。

【洪承畴被俘虏之后,有从锦州逃回来的人对吴三桂说,清军已经将洪承畴押送到了锦州城北面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营地内处死,并且还说道:“洪督师在被斩首的时候,只请求快点死去。”

崇祯皇帝收到吴三桂的塘报以后,于四月十二日下旨赞扬道:“洪承畴节气刚烈且忠诚笃定。”同时下令要迅速给予他优厚的表彰,以此来安慰这位忠臣的英灵。

洪承畴的家仆陈应安等人从混乱的军队中逃回北京,同样向朝廷汇报了洪承畴“殉难”的整个经过,声称洪承畴被俘虏后“辱骂敌人而不屈服,只是向西面磕头,称呼天子圣明,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愿意去死。自古以来,没有人像我家主人这样如此正义地去牺牲。”

崇祯帝那真的是伤心欲绝呀,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哗哗地流着,而且还亲自下令要在朝天宫前设立一个专门的祭坛,打算亲自前去祭奠呢。时间来到了六月份,崇祯帝再次下达旨意,赐予洪承畴九坛丰厚的祭品,同时还特意建造了一座祠堂,并早早地确定了他的谥号。他站在宫殿前面,泪水不停地流淌,哽咽着说道:“我实在没有能力将承畴救回来啊!”

然而,没过多久就有消息传来,原来洪承畴已经投降了清朝。崇祯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毫不犹豫地取消了之前的亲祭和议谥计划,并且将原本在正阳门内关帝庙中供奉洪承畴牌位的祠堂改为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

不过有趣的是,一直到一年多以后明朝即将走向灭亡之际,明朝的朝廷竟然还是没能完全搞清楚洪承畴究竟是什么状况——到底是殉国了,还是投降了。只能说当时明朝的锦衣卫已经彻底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