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6章 甩锅:小冰河的锅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6章 甩锅:小冰河的锅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天幕继续.....

【我们必须承认,崇祯皇帝内心深处一直怀揣着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然而,命运却对这位满怀壮志的君主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他即位之时,一场罕见而又持久的天灾降临大地——中国历史步入了第四次小冰河最为寒冷的阶段。

回顾往昔,在中国长达四千余年的有文字记载的悠久岁月里,总共经历过四次惊心动魄的小冰河时期。每一次小冰河时代的来临,都仿佛是上天给人间降下的一场严峻考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气候异常恶劣,严寒肆虐,农作物歉收,饥荒蔓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社会秩序也陷入混乱之中。战乱频繁爆发,盗贼四起,人民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原本安居乐业的家园变得满目疮痍,昔日繁华热闹的城市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与死寂。

第一次发生在遥远的武王伐纣年时期,众人皆知,商朝所在的河南省的简称乃是“豫”,此字蕴含深意——在遥远的殷商时期,河南一带必然曾经有大象出没!这无疑表明当时的河南气候宜人、相当温暖。然而,进入周朝之后,不仅河南没有大象了,就连江南都很少见到大象;

第二次是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年代。但事件的起因却是因为汉末瘟疫横行,导致黄巾起义。经此一役,汉室衰微,诸侯割据,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随后就是五胡乱华,整个华夏文明几乎灭绝……

第三次是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又一次迎来了小冰河期。严寒笼罩大地,社会动荡不安。藩镇混战、政权更迭频繁,以致发生了黄巢“天阶踏尽公卿骨”的惨剧.......

第四次小冰河期降临于明朝末年,这堪称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小冰河期。确切而言,其起始点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特别是从万历八年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这段时间,正处于第四次小冰河期的极寒阶段。而倒霉的崇祯皇帝恰好碰上了这个极度严寒的时代。

根据《明史·五行志》中的详细记录,就连地处南方的浙江、福建,乃至更南端的广州和海南等地,都纷纷降下规模宏大的雪花。其中,广州的大部分区域积雪厚度竟高达 三四寸之厚!不仅如此,当地的河沟也被冻结成厚厚的冰层,足有 1 米之厚,甚至能够让牛群在上面悠然漫步。

想象一下,连向来温暖湿润的广州都降下这般深厚的积雪,其他地区的寒冷程度简直难以想象!那必定是一片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景象,给百姓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与挑战。

那短暂的严寒或许还能咬牙坚持一下,但如果是漫长岁月里都被那刺骨的寒冷所笼罩,且波及范围如此之广的话,对于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灭顶之灾啊!

不仅有那接连不断的酷寒气候,更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天灾接踵而至。长时间持续的干旱使得原本波光粼粼的湖泊以及奔腾不息的江河纷纷干涸见底,水流断绝;尤其是华北一带,降雨量更是锐减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可怜那些农作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遭受重创,生长状况惨不忍睹。

面对这一连串灾难性的年份,老百姓们真是欲哭无泪,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片毫无收成可言的贫瘠土地,终日里长吁短叹,愁苦不堪。由于粮食产量呈断崖式下降,百姓们很快便深陷于极度严重的饥荒之中,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然而祸不单行,紧接着又爆发了其他可怕的蝗灾与瘟疫。老话说得一点儿没错:“大旱之后必定会有蝗灾降临。”这些饥肠辘辘的蝗虫仿佛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一般,为了寻觅果腹之物,它们铺天盖地地集结成庞大军团,气势汹汹地在天空中横行霸道。但凡它们经过之处,所有绿色植被皆被洗劫一空,留下一片荒芜景象。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恐怖至极的恶性循环——旱灾诱发蝗灾,而蝗灾反过来又让旱灾愈发加剧恶化。到头来,深受其害的始终都是那些依靠着自家那一亩三分薄田维持生计的贫苦大众啊!

在此情形之下,粮食不仅成为了价值连城且无比珍贵的硬通货,更是众人争相抢夺的重要战略物资。人类在遭遇灾荒之年时,甚至不得不挖掘鼠洞来寻找老鼠所藏匿的粮食充饥。可谁曾料到,这些原本存放在鼠洞里的粮食早已被鼠疫病菌沾染侵蚀。此外,饥饿难耐的老鼠们开始四处乱窜觅食,它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将鼠疫传播到了各个角落。

要知道,鼠疫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凶险致命的传染性疾病啊!如此一来,死于饥饿、瘟疫的人数愈发增多,放眼望去,荒野之上尽是饿死之人的尸首,真可谓是饿殍满地、惨不忍睹!

崇祯六年,鼠疫达到巅峰,据《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人数以万计。”京师都遭受到如此重大影响,这次鼠疫可谓蔓延到全国,四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为了生存,他们拼尽全力。

位处长城之内的大明朝都已经冷得让人难以忍受了,而处于蒙古草原与山海关之外的关东大地则更加寒冷,简直就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剽悍的蒙古人和勇猛的女真人。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寒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饲养的牲畜在这极端的天气下纷纷被冻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源。面对无法继续活下去的困境,这些勇敢的人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曾经采取过的方式,那就是攻打中原,通过掠夺和抢劫来获取生活所需。这种行为虽然充满了冒险和危险,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于是,在这个冰冷的冬天里,关东大地上的战火再次燃起,历史似乎又一次重演。

然而,此时此刻,明朝已经几乎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一方面,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另一方面,游牧民族不断侵扰边境地区,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由于百姓生计艰难,赋税减少,边疆战士们的待遇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寒冷的冬季,大雪封山,军事防守变得异常艰难,防线几乎崩溃。内地百姓长期遭受天灾折磨,心中充满怨恨和不满,多次爆发动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崇祯皇帝心急如焚。

公元 1629年,崇祯皇帝正式即位后,立刻开始对全国驿站展开整顿工作,目的在于削减那些不必要的开支,从而节省宝贵的财政资源。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果断的决策,他成功地节约了高达六十八万两白银。此外,他还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私人库房中取出十万两白银,专门用于赈济遭受灾害影响的灾民们。

尽管崇祯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危机,那么这些有限的资金究竟能够支撑多长时间呢?令人遗憾的是,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原本筹集到的救灾资金就已经消耗殆尽,而灾害却依旧没有结束的迹象。

此时,田地中的庄稼因为灾荒而颗粒无收,无法产出足够的粮食,同时政府也无力发放公共粮食给受灾群众,这无疑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死循环局面。在这场场无情的灾害面前,老百姓根本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他们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压得喘不过气来。整个国家陷入了连环的灾难之中,仿佛无尽的黑暗笼罩着每一个人。

这是一场**裸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大自然的强大力量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