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62章 永历的援军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62章 永历的援军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自崇祯皇帝自尽后,仅仅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山海关之战就爆发了。这场战争,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而满清军队的行军速度,更是令人惊叹不已。他们从山海关一路南下,穿越了黄河、长江、珠江等多条大江大河,不过两年时间就攻占了广州。

这样的距离足足有上万里之遥。如此惊人的行军速度,堪称前无古人。至于是否还有后来者能够超越,那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清军之所以进军如此之快,有多种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第一个原因便是明朝的军事布置一向是重北轻南,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都被部署在了以北京为核心的长城一线。然而,随着这支主力部队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击溃,唯一残存的关宁军竟然选择招引清军入关,使得整个内地看似辽阔,但实际上已经空虚无比。

江左四镇也好,左良玉也好,他们都是李自成、张献忠手下的败将,别说满清八旗军了,就算关宁军面对他们那也是降维打击啊。而当江左四镇和左良玉的残部面对更南方的南明军队时,他们的实力又要强大得不止一点半点。

第二个原因则是李自成失败得实在是太快了,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和满清军队打上几仗,便迅速丢掉了陕西、河南以及山东等地区。

这就好比是把整个北方广阔土地给犁了一遍,随后又将其拱手送给了满清。而满清自然也不用花费什么力气去重新开垦这片土地,直接就能享受到丰收的果实。这既包括李自成从明朝官员那里拷打掠夺而来的大量黄金白银,还包括那些本来就投降过一次的明朝官员们。

第三个原因在于南明能够依赖的文臣武将们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文臣和武将要么内斗不止,互相倾轧;要么就直接投降满清,成为敌人的帮凶。

这种情况使得南明的防线变得异常脆弱。在很多时候,不是满清的八旗军攻破了南明的防线,而是那些投降的军队反过来攻打自己曾经的战友。他们熟悉南明的战术和防御布局,使得南明的防线在面对这些降军时不堪一击。这些降军不仅破坏了南明的军事部署,还让南明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咱用了这么多年布置了从北往南的防线,没想到就这样被破坏了一个精光。”老朱气得直骂人,当然这不能怪朱棣,要知道从朱允炆开始削蕃,就是从南往北推进的,而当年的结果就是朱棣打着靖难旗号,从北平到南京几乎一路没有阻挡就到了南京城下。

其实朱棣靖难之役的情况和满清灭亡南明的局势非常相似,只不过南明的敌人变成了满清真辫子军而已,但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朱元璋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防线已经崩溃的事实。满清这一次进军,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几乎就是永乐的翻版。

虽然说这个结果并不是朱棣造成的,但此时还只是燕王的朱棣还是忍不住感到自责,如果自己当初能够更加谨慎一些,或许在北京失陷后,就不会让敌人如此轻易地突破长江与江南防线了。

【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王朱常瀛之子。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袭封桂王。隆武帝自尽之后,受丁魁楚、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而此时隆武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匆忙称帝的永历与绍武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

随着广州被党政军攻破,朱聿鐭自缢殉国。永历帝朱由榔也在清军的进攻下再一次逃往广西。

随着绍武政权的灭亡,永历成为了唯一的南明皇帝,也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不过这个皇帝要比前三个坐的时间更长一些。整整十五年,甚至差一点就超过了崇祯的十七年,更别提弘光、隆武、绍武加在一起也不过短短的两年时间。

永历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如此之长,不是因为南明的文臣武将得力,其实随着绍武政权的灭亡 ,明朝的宗室、文臣武将基本上不再存在了......】

“告诉太子,这个神宗的庙号,朕一点儿也不喜欢。”万历皇帝又一次听到这个他完全听着就恶心的庙号,就如同吞了一万只苍蝇一般。

“还有那个李时珍的后代李树本怎么样了,还活着吗?什么时候能来北京,要尽快!”此时的万历皇帝已经认识到活下去的重要意义,他自从知道明年就是他的死亡之期,也如同另一个时空的老朱关心自己的老婆儿子身体健康一般,关心起了自己的身体情况,毕竟万历皇帝真的很怕死,所以他才会主动询问李树本的情况,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让太医诊治后再汇报结果。

万历皇帝现在已经把希望寄托在李树本身上,希望他能够治好自己的病,或者至少延长自己的寿命。虽然他不知道李树本是否有这个本事,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陛下,李树本已经在路上了,预计再过几天就能抵达京城。”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好,那就好。”万历皇帝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期待的神色。

“陛下,要不要先派几个太医去给他看看,以防万一。”太监提议道。

“不必了,朕相信李树本的医术。”万历皇帝摆了摆手,拒绝了太监的建议。他觉得既然李树本能够得到李时珍的真传,那么他的医术一定不会差。如果让太医先去看,说不定会影响李树本的诊断和治疗。

“那……那好吧。”太监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暗自嘀咕:陛下怎么这么信任那个李树本呢?难道他真的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是说陛下只是想找个借口拖延时间呢?

然而,不管太监怎么想,万历皇帝都已经决定要见一见李树本,并且让他给自己看病。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够活下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随着南明军事体系不复存在,此时永历政权开始与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余部协同抗清。

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合作。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那时李自成已掌控了陕西、河南、北直隶以及山东的广袤地域,其麾下的兵力总数更是超过了五十万之众。

然而,当他直面那不足二十万的满清八旗军和关宁军时,却仅仅苦苦支撑了一年。

世人皆知,李自成攻占京城之后,便与清朝及吴三桂之间展开了那场赫赫有名的山海关大战。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中,李自成遭遇了惨败,他那原本具备强大战斗力的主力部队,绝大部分都被消灭在山海关。

随后,在潼关大战后,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关中,转而向湖北九宫山方向撤退。而就在李自成撤退至湖北的途中,他不幸遭到了当地团练武装的突袭,最终死在了几个老农民的锄地工具之下。

当李自成被杀害时,他的麾下仍有将近二十万大顺军部队。然而,李自成的死亡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他未能指定任何继承人。这导致大顺军内部迅速陷入混乱,开始了激烈的内斗。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大顺军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一部分选择向清朝军队投降,以换取安全和地位。另一部分则决定南下湖南,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南明势力的支持,并共同对抗清朝。

这些南下的大顺军部队进一步分化为两支队伍。一支由郝摇旗和刘体纯率领,另一支则由李过和高一功领导。他们先后进入湖南地区,与明朝的湖广总督何腾蛟以及湖北巡抚堵胤锡合作,共同抵抗清朝的侵略。

永历元年,郝摇旗所部负责保护逃亡至广西的永历帝居住于柳州,并主动出击桂林。当年底,他们在全州击败了清军,随后进军湖南。

次年,也就是永历二年,大顺军另一支部队由李过率领,与何腾蛟、瞿式耜的军队合作,在湖南地区接连获胜,几乎完全收复了湖南全省。

与此同时,广东、四川等地区的抗清斗争再度兴起。在江西,原本投降清朝的将领金声桓以及在广州的降将李成栋先后起兵反清。此外,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起了广泛的攻击。

一时间,南明政权所控制的区域迅速扩展,涵盖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个省份。这一时期,南明迎来了首次抗清斗争的**。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府不得不重新启用洪承畴来处理局势。顺治四年时,清朝刚刚成功平定了鲁王朱以海的监国政权和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洪承畴却因为父亲洪启熙去世而回乡守孝。然而,仅仅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即顺治五年四月,洪承畴接到命令必须返回京城,重新进入内院辅佐处理政务。摄政王多尔衮对他表示了极大的宽慰,并给予了高度的信任,连续数天召见他并询问关于应对南明政权的策略。洪承畴提出的所有建议都被多尔衮所采纳。

然而,与此同时,南明内部却依然充满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各个派别之间相互争斗,彼此攻伐不断,这种内耗极大地削弱了南明的实力。大顺军余部在南明政权中受到了严重的排挤和打压,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原本希望能够与南明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清军,但现实却让他们感到无比失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明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永历二年至四年间,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金声桓、李成栋等反正明军纷纷被清军剿灭,何腾蛟、瞿式耜等大明的重要大臣也相继被俘牺牲。清军趁机重新夺回了湖南、广西等地,而之前好不容易收复的失地也再次落入敌手。

不久之后,李过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李来亨以及那些被改编为忠贞营的大顺军将领们带领部队进入四川。

也就在这个时候,另一只明末农民军——张南忠的余部成为了永历政权的救命稻草.......】

“我……我……我一定是被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孽子给气死的!”天幕之下,居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乡下的洪启熙对着同样已经被气得卧床不起的洪启胤,破口大骂起了自己这个曾经被他视为家族希望的儿子。

与此同时,在北京,刚刚从臭水沟里爬出来的洪承畴还没等带着一身泥水站稳,又有一堆烂菜叶子,甚至马桶水冲着他泼了过来。此时的洪承畴已经顾不得自己的衣服臭不可闻了,抱着脑袋,拼命向着人群外跑去。

周围的百姓们一边唾弃着他,一边将手中的东西扔向他。甚至可以说他借了这身污水的光,周围的人纷纷避之不及,否则一顿老拳是免不了的。

洪承畴一边跑着,一边听到身后的咒骂声和嘲笑声:“卖国贼!汉奸!”这些声音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羞辱。

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后悔不已。他不禁想起了天幕上揭示的自己未来辉煌岁月,那时他是明清两朝的重臣。而如今,他却成为了众矢之的,被所有人唾弃。

洪承畴越想越觉得自己可怜,他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挽回失去的名誉和尊严,只能背负着降臣的骂名度过余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