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65章 皇父多尔兖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65章 皇父多尔兖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权臣,那么多尔兖或许就会直接篡位称帝了。然而,他并非寻常之权臣,而是身处满清八旗体制之下的权臣。

这一体制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创立,具有独特的特点:层层分封,兵民一体。其中,两黄旗对皇帝忠心耿耿,而两白旗则效忠于阿济格、多尔兖和多铎三兄弟。除此之外,另外四旗也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王爷掌控。

在这样的体制背景下,多尔兖之所以能大权在握,并非因其自身能力出众,更多地是政治妥协的产物。尽管他有权处置肃亲王豪格,但却无力夺取两黄旗的控制权。因此,对于多尔兖而言,想要篡位称帝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难如登天。

即使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鳌拜屡次冒犯他,多尔兖也选择宽容对待他们。这是因为他深知,虽然杀死了肃亲王豪格,但两黄旗的主人仍然存在,即小皇帝福临。

如果对索尼和鳌拜等人采取行动,那么整个两黄旗都会感到不安,从而产生严重后果。轻则影响前方战士的士气,重则引发满洲八旗之间的内战,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多尔兖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也没有十足的胜算。此外,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皇父摄政王,权力与皇帝相当,所以他实在没有必要冒险去争取更多。这一点与燕王朱棣完全不同!】

“朕所创立之八旗制度,便是如此考量。表面看似分裂,实则紧密相连,谁亦无法脱离此集体,不然必将遭受分割与覆灭之灾。”努尔哈赤面带得意之色,缓缓说道。他目光深邃,仿佛看穿了世间万物的奥秘。

“而更为重要之处在于,每一旗人皆为八旗之一份子。他们须将整面旗帜视作自家,如此方能团结一致,共抗外敌。与此同时,这一制度亦令旗主们不敢轻易有所异动。”努尔哈赤继续道,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与威严。

在他心中,八旗制度宛如一座坚固无比的堡垒,既保护着族人,又约束着权力。每个旗人都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们不仅要为个人的荣耀而战,更要为整个八旗的尊严而拼搏。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使得八旗军队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

而对于旗主们而言,他们虽手握重兵,却也明白自身的一举一动皆受到众人瞩目。任何企图背叛或破坏八旗团结之人,都将遭到其余旗人的唾弃与制裁。因此,即使有野心勃勃者,亦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努尔哈赤看着眼前壮丽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相信,凭借着八旗制度,他的帝国必将繁荣昌盛,永垂不朽。

【要知道,多尔兖在八岁时便失去了双亲,那时皇太极、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三位大贝勒,因为担忧大妃阿巴亥会专权,所以强制她给努尔哈赤殉葬。然而,他们也当众立下誓言,表示会照顾好阿济哥、多尔兖和多铎这三个兄弟。

尽管皇太极成了皇帝,但他说过的话依然算数。从年少时期开始,多尔兖就一直跟随在皇太极以及皇后哲哲身边,他们之间虽名义上是兄弟,但实际上更像是父子。在这种深厚的情谊之下,让多尔兖去对付自己兄长遗留下来的孤儿寡母,对像多尔兖这样未曾受到汉化影响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很难在内心接受的事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尔兖已经三十九岁了,尽管他拥有众多福晋和格格,却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面对这种情况,即使他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求成。毕竟,他需要考虑到家族的延续问题,如果不能确保有儿子继承皇位,那么登上皇位也只是暂时的荣耀。因此,对于多尔兖来说,是否成为皇帝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比之下,他选择继续担任摄政王,这一决定不仅让他能够掌握权力,还能避免与其他皇室成员产生冲突。此外,多尔兖在摄政期间,与顺治帝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就如同亲生父子一样。

多尔衮心里琢磨着,自己膝下无子,最亲的血脉就是这位侄子。因此,他认为自己肩负起对侄子的教育责任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事情。于是,多尔衮精心为顺治挑选了五位老师,其中包括三位满人,两位汉人。

这些老师们各自擅长不同的领域和技能:有的教授满人传统的骑马射箭技艺;有的则专注于教导汉语知识。

当涉及到国家政务处理时,多尔衮对顺治帝视如己出,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他,每次上朝理政,顺治都坐在皇帝宝座上静静地观察。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顺治能够亲眼目睹并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以及与臣民相处。

多尔衮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治国之道传授给顺治。这样的培养方式既生动又直观,让顺治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了统治国家的技巧和智慧。这种全面而细致的教育安排,明显优于当年万历皇帝对待自己亲生儿子的方式。

这种亲密的关系就如同当年的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一样,既如师生,又亲如父子,如果两个人不是因为政治原因,绝对不会导致后来的悲剧。】

“朕跟张居正没有那么亲,张居正不过是皇家的一个臣子,不可能对皇位造成威胁。”万历皇帝在天幕喃喃而言,心中却是思绪万千,三十多年前自己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呢?为何对张先生的家属如此狠辣无情?如今回想起来,似乎有些后悔了。

然而,这些念头只是在他心底一闪而过,随即他便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面对满清的崛起和南明的覆灭,他意识到必须要采取行动了。尽管原本计划将为张先生平反这件事交给太子去处理,但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急迫感涌上心头。

【更何况,多尔兖与小皇帝福临的母亲庄妃、圣母皇太后博尔吉各特氏布木布泰(小名叫大玉儿)有着非比寻常的情宜,对于小皇帝福临可谓是受屋及乌。】

“居然还有一个大瓜?”一时间诸天之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尤其是那些爱听八卦的人们,更是将自己的耳朵竖得高高的。毕竟这种皇家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是最吸引人的话题之一。不仅朱元璋和万历对此感兴趣,就连努尔哈赤也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唯一感到有些尴尬的就是皇太极了。不过,他之前已经经历过庄妃与洪承畴的事件,所以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人要强很多。此刻,他虽然心中有所不满,但表面上还是要装作愤怒的样子,以免引起他人的怀疑。于是,他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

此时此刻,在遥远的科尔沁草原,那些蒙古族人也正仰头观望着天幕。这天幕仿佛特意关照每一位观众似的,完全不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不必担忧这些不懂汉语的科尔沁人听不明白。

然而,尽管天空中的话语字字清晰明了,年仅五六岁的大玉儿却半句都无法理解。她只听见上方提及到自己的名字,还说自己将来会成为皇太极的妃子,并生下一个儿子,名叫福临,又叫顺治。

这让她感到异常慌乱,因为皇太极正是她最喜欢的小姑姑的丈夫啊!尽管在蒙古人中,这样的婚姻关系十分常见,但对于年幼的她来说,实在难以立刻接受。

【皇太极、多尔兖、福临,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皇太极与多尔兖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却情如父子。多尔兖与福临既是叔侄的关系,又是继父与继子的关系。】

“轰~”一声巨响,响彻天际,仿佛要将整个天幕都撕裂开来。这声音如同惊雷一般,震得人们心头一颤。天幕之下,无数双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充满期待地等待着后续剧情的发展。

原本以为只是小叔子和嫂子之间的暧昧关系,但现在却又出现了继父和继子的关系,这让众多观众们惊讶不已。他们纷纷猜测,难道多尔兖真的娶了自己的小嫂子吗?这样的情节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然而,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朱元璋突然插嘴道:“嗯,按照草原人的习惯,这其实也不算什么事情。”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以为意,似乎对于这种情况并不感到意外。

此时正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刚刚登上皇位不久。虽然明朝已经建立,但距离蒙古人统治结束仅仅过去了十几年时间。因此,许多蒙古人的风俗习惯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朱元璋深知这些习俗,他明白在草原上,这种行为并不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合理。

事实上,朱元璋自己的后宫中就有着一些来自于敌对势力的妃子。比如战败的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元顺帝的妃子等。这些女子曾经属于不同的阵营,但如今却成为了朱元璋的妻妾。在那个时代,战争频繁,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者往往会接纳失败者的女人作为自己的战利品。

朱元璋对这种现象早已习以为常,所以当他看到多尔兖与小嫂子之间的关系时,并没有像其他观众那样大惊小怪。他认为这只是一种草原上常见的风俗罢了,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现在万历朝的人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看待问题了,他们抬头望向天空,又低头沉思着洪承畴,有的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之前所说的话。天幕之上,曾经提到过多尔衮和洪承畴之间的关系,原来这就是其中的深意所在。

\"这个洪承畴的确是个很能干的人啊,能让满清花费如此大的力气来争取他。然而,正因如此,他对我们大明的破坏力也就越大。看来这个人已经无法留在大明了,尽管他很有才能,但他的声誉已经彻底被毁,这样的人在大明已无前途可言,唯有投奔满清一途可走。\"

万历皇帝心中暗自思忖道,终于动了杀念。于是,他向身旁的锦衣卫使了一个眼色,并轻声交代了几句话。随后,几名锦衣卫匆忙离开了皇宫前殿。当然,他们的离去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毕竟所有人都被天上的景象所吸引,无暇顾及其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