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69章 两朝太祖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第69章 两朝太祖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2:32 来源:小说旗

此时,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刚才的一幕:他满怀期待地希望自己的四儿子朱棣能够成为侄子朱允炆的摄政王,像多尔兖一样辅佐年幼的侄 子当皇帝。这个念头让朱元璋对朱棣寄予厚望,认为他有能力和智慧来承担这样一个摄政王的责任。

然而,当多尔兖的结局展现在眼前时,朱元璋突然陷入了一种混乱的思维状态。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平行世界,那里的多尔兖并不是那个毁灭大明王朝的罪魁祸首,而变成了自己家中的老四朱棣。这种错觉让他内心充满了愧疚感,仿佛他亲眼目睹着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正无情地鞭打着他四叔朱棣的尸体。

朱元璋的情感变得异常复杂,他意识到自己曾将朱棣视为未来的希望,甚至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大哥与侄子作出牺牲,但此刻却发现这只是一场虚幻的想象。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期望是否过于天真,同时也对朱棣、朱允炆的命运感到担忧。朱元璋不禁思考,如果真的有一天朱棣面临如此悲惨的结局,那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

在这一刻,朱元璋深刻体会到了亲情与权力之间的纠葛。他明白作为一个帝王,不仅要考虑国家的利益,还要面对家庭关系带来的挑战和矛盾。

朱元璋长叹一声,眼中满是哀伤,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痛苦。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悲惨景象,自己的老四、老五一直到目前还没出生的某个儿子竟然会被亲侄子逼得自杀之后还要鞭尸,这种残忍的事情让他心如刀割,这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匆匆赶来,打破了朱元璋的沉思。那个叫二虎的候爷面色焦急地说道:“陛下,燕王殿下从北平快马赶来,正跪在皇宫外面,请求陛下降罪。”

朱元璋闻言心头一震,他没有想到朱棣会来得这么快,而且还主动前来请罪。他连忙吩咐道:“快快宣他进来!”

片刻之后,朱棣进入殿内,他神情严肃,眼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朱棣跪地行礼,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凝视着朱棣,心中百感交集。他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如今却陷入了如此困境之中。他的心中既有对朱棣的疼爱,又有对局势的担忧和无奈。

“皇儿,朕之前希望你能如多尔兖一般,却未曾料到如此结局……今后,你切不可重蹈覆辙。”朱元璋缓缓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他目光深邃地看着朱棣,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朱棣静静地站在那里,低着头,听着朱元璋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虽然这几天一直骑着快马,从北平赶回南京,但仍然知道父亲所说的多尔兖是谁,那是一个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的人物。朱元璋希望他能够像多尔兖那样有所成就,但又担心他会重蹈覆辙。

然而,朱元璋其实连自己也不确定这个“覆辙”具体指的是什么。是要朱棣不要走他靖难的老路吗?还是如同多尔兖一样,因为权力与亲情的纠葛而陷入困境呢?亦或是两者皆有呢?朱元璋自己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朱元璋深知,作为一个帝王,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解读出不同的含义。他希望通过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让朱棣明白他的担忧和期望。至于朱棣将如何理解这句话,那就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

朱元璋默默地注视着朱棣,期待着他的回应。而朱棣则低头沉思,似乎在努力理解朱元璋话中的深意。这一刻,父子之间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下来。

最终朱棣神色坚定:“儿臣明白,请父皇放心。只要大哥在一天,雄英在一天,儿臣就是大哥与侄子的征北大将军。如果将来允炆真容不下我们这些亲叔叔,儿臣也要给大哥留下一个血脉。”

朱棣虽然此时才二十一岁,但身为皇家的孩子,从小便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训练,因此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对于那些大臣们口头上所说的“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话,朱棣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如果真的要他去死,恐怕这些大臣们未必会如此顺从。毕竟,谁都珍惜自己的生命,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视死如归呢?

朱棣深知,这种君臣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地以忠诚为纽带,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利益的交换。作为臣子,他们需要依靠皇帝的权威来获取权力和地位;而作为皇帝,则需要借助臣子们的智慧和力量来治理国家。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思和盘算,很难简单地用一句口号来概括。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朱棣的这个承诺,但他心里同样也清楚,此刻朱棣的这番话就算确实是发自肺腑的。然而,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一旦朱棣登上皇位,很多事情恐怕就不再受他自己控制了。

朱元璋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了解可谓深刻至极。他知道,所谓的忠诚只是一种表象,真正能够让臣子们忠心耿耿的,还是利益的驱动。所以在历史上,在他的晚年,他不惜举起了屠刀杀向了他那些老兄弟们,只不过现在才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在处理与臣子们的关系时,仍然小心翼翼,既不能过于放纵,也不能过于严厉,以免引起臣子们的反感或反抗。

“你去和你大哥好好聊聊吧,他现在情绪低落,状态不佳。”朱元璋并不希望朱棣继续留在这儿,因为他自己也感到有些不自在。最终将朱棣给赶到了马皇后与太子朱标那里,毕竟他也担心自己万一一不小心就杀了这个未来有大出息的儿子。

在这整个过程中,那些文官武将们表现得异常顺从,没有一个人借机弹劾燕王。他们深知燕王深得皇上喜爱,而且未来还将是永乐大帝,如果贸然得罪燕王,无疑是自讨苦吃。因此,他们明智地选择了沉默,以免引火烧身。

*****

“老十四可惜了!”正当老朱和其他人都不知所措时,在万历四十七年的时空下,代善不禁发出了感叹声。很明显,在尚未出生的侄子和弟弟之间,他坚定地站在了多尔兖这一边,同时也毫不掩饰对皇太极的不满之情。显然,他坚信天幕上所说的关于皇太极对待多尔兖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是将多尔兖当作他手中的工具人罢了。

听到代善的叹息,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他们知道,这位后金的大贝勒对多尔兖有着特殊的情感。

“我相信天幕上已经讲了这一切,多尔兖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不会被布木布泰那个女人.....如果还那样,那就只能说多尔兖是死得活该!”另一个大贝勒莽古尔泰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我的三个儿子啊……”听着两位大贝勒的对话,突然间刚刚被封为满清皇后的阿巴亥当着努尔哈赤的面,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她已经得知了多尔兖和多铎的悲惨命运,尽管不清楚长子阿济格的情况,但可想而知,他们的结局都不会太好。此时此刻,尽管一切尚未真正发生,但那座可怕的殉葬之山已然矗立在眼前。她深知自己必须为自己和三个儿子奋力争取一线生机。

阿巴亥转身扑向皇太极,跪下抱住他的腿,哀求道:“大子殿下,妾身的两个儿子绝对不会再跟你争夺什么,只求您放过我的三个儿子!”

皇太极面临这种局面, 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也为多尔兖和多铎的命运感到惋惜,但另一方面福临那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啊,他总不能.......

阿巴亥见状,心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局势,便看向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哭求道:“三位大贝勒,求求你们帮帮妾身!”阿巴亥绝望地瘫坐在地,泪如雨下。

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人相视无言,眼中满是无奈与苦涩。他们深知自己无力回天,无法左右命运的安排。然而,就在此刻,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已经登上皇位的努尔哈赤,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希冀。仿佛在告诉这位新皇:“如果你执意要让皇太极继续当这个皇位继承人,那么我们这些皇子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心中都涌起一股寒意,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安然无恙地度过接下来的日子。

尤其是阿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被天幕揭示——他将被皇太极囚禁至死。

而对于莽古尔泰来说,虽然天幕没有明确指出他的死因,但从当前的局势来看,他的前景同样不容乐观。

至于代善,尽管天幕显示他最终的结局还算不错,但在这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中,谁也无法保证他不会遇到任何危险或挑战。

因此,他们三人都认为,只有趁现在努尔哈赤尚未离世,皇太极尚未正式登基,才有机会将其拉下马来,从而确保自身的安全。否则,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