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小村春晓 > 第26章 无一人胆敢充当那个“吃螃蟹的人”

小村春晓 第26章 无一人胆敢充当那个“吃螃蟹的人”

作者:小小强加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4:54 来源:小说旗

第二十六章 无一人胆敢充当那个“吃螃蟹的人”

每一天,当她从李国庆手中接过那份微薄但却珍贵的工钱时,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带回家,并轻轻放入那只破旧的枕头之中。眼看着那个原本干瘪的角落逐渐变得鼓鼓囊囊,她心中的欢喜愈发难以抑制。从小到大,刘春花只有在需要购买物品的时候才能临时获得些许钱财。一旦完成购物,无论剩余多少金额,都必须如数交还出去。因此,她从未有过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存款。如今,她居然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财富,这份自豪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要去吃酒席的前一晚,夜幕渐渐降临,但李大壮却毫无睡意,自从看到刘春花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屋后,他那双眼睛就犹如饿狼一般,直勾勾地盯着忙碌得团团转的刘春花。只见刘春花先是耐心地给猪圈里的猪喂食,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屋内匆匆扒拉几口饭,然后便开始挥起菜刀剁起了猪菜,为第二天的猪食做准备。整个过程中,李大壮始终默默地注视着妻子,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当刘春花完成所有手头工作后,李大壮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你这次赚到钱没有啊?要是还没挣到,那就赶紧去借点吧!趁着今晚大家都在家,比较容易借到。要是等到明天早上再去借,说不定人家早就出门干活儿去啦。”

听到丈夫的催促,刘春花并未表现出丝毫慌乱,而是不慌不忙地把手伸进自己的衣兜里,缓缓掏出一沓事先准备好的钞票,递到了李大壮面前,并轻声说道:“这些钱给你,送完礼剩下的,你就拿着去乡里买点猪油回来吧,家里已经断油好些日子了。”

李大壮满心欢喜地接过那一叠钞票,小心翼翼地数了起来。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叠纸钞,居然整整有五十块之多!望着眼前这笔“巨款”,李大壮不禁喜笑颜开,心中暗自感叹道:“我家婆娘可真是能干啊!短短十多天时间就能赚这么多钱,真是太厉害了!”

想到这里,他连忙转过头看向刘春花,讨好般地提议道:“要不这样吧,干脆让老二媳妇也跟着你一起去做事得了。整天把她供在家里,简直就是个活菩萨嘛!”

然而,面对李大壮的这个想法,刘春花却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表示拒绝。她一脸严肃地对李大壮说:“你难道忘了当初我们对人家许下的诺言吗?做人可得讲诚信呐!”说完,刘春花转身就要走进房间。她得抓紧时间睡几小时觉,明天还得早起呐。

李大壮气得满脸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他瞪大双眼,怒吼道:“当初就是因为我们家那几个不争气的儿子讨不着老婆,我才迫不得已答应了这门亲事,本想着能给家里留个后,可谁曾想到啊,她居然连个带把儿的都生不出来!我们凭啥还得好吃好喝地供着她?当初不过就是应承了不让她做那些粗重活儿罢了,结果呢?瞅瞅她如今这副德行,整天就只晓得煮那么三顿饭,连猪都懒得去喂一口。成日里除了吃就是睡,跟那猪圈里的肥猪简直没啥两样!”

一旁的刘春花见状,急忙拉住李大壮的胳膊,劝说道:“好啦好啦,消消气嘛,别这么大火气。想当年我们去求人家的时候,心里头难道不清楚她是个什么性子吗?人家肯嫁到我们家来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你可不能看到人家过了门,就在这儿出尔反尔、挑三拣四的。好歹还有个小孙女不是?总比啥都没有要强得多呀。而且村长都说了,闺女同样也是后人,只有闺女才能真正传承香火呢。”

“放他妈的屁!”李大壮怒不可遏地骂道,“不想干活儿也行,但总得再给老子生一个娃出来吧!让他们躲着生去。”他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拳头,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都发泄出来似的。

对于这个问题,刘春花不敢接话了。三个儿子,才一个孙女,感觉孩子是少了点。

二儿子李国宝得知父亲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他深知这份责任无比重大,仿佛整个家族传宗接代的使命都已全然托付于他一人之身。

李国财和李国盛看着李国宝那副身负重任、满脸荣光的模样,却是气不打一处来,甚至忍不住翻起了白眼。但是他们娶不到老婆,也只能看着李国宝成天借口在家陪老婆而不下地干活。

他们的父亲向来对家中事务漠不关心,而母亲则整日忧心忡忡地为他们的婚事操劳不已。自从听闻李国庆信口胡诌道“同村之人即便相隔五代以上亦可成婚”之后,母亲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终日四处奔走,求爷爷告奶奶地去央求那些家中有成年女儿的人家,甚至表示可以让她的儿子去做上门女婿,只为给他们兄弟俩寻得一房媳妇。只可惜,村里人对彼此可谓知根知底,即便再如何轻视自家闺女,也决计不会眼睁睁地瞧着她们跳进火坑之中啊!

刘春花整日忧心忡忡,皆因家中那俩宝贝疙瘩——她的两个儿子至今尚未成婚。现在听说村上那几家膝下无子之人正谋划着招揽上门女婿时,刘春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躁不安。自此以后,但凡碰见那几家人,她便如影随形地纠缠不休,嘴里喋喋不休地说着一连串讨好之词,满心期盼对方能够将目光投向自家的两个儿子。

然而事与愿违,刘春花越是表现得迫切,人家越是不想推理她,大家都对刘春花避之不及,唯恐被她缠上。只要瞥见刘春花的身影,他们便会远远避开,尽可能与之保持距离,压根不愿与她有任何交流。曾经,大伙还曾议论纷纷,指责周映红人老皮厚,竟敢亲力亲为替自己闺女牵线搭桥;如今看来,这刘春花亦是如此,不仅逢人便央求其帮忙为儿子说媒,更甚者,竟亲自出马恳请对方应允这门亲事。

此时此刻,刘春花懊悔不迭,心中暗暗自责:早知道今日这般光景,当初何必执意索要周映红那区区十块钱鸭蛋钱呢?因为周映红已然撂下狠话,表示自家的李玉梅同样有意留在家中招赘婿,不再外嫁他处。

刘春花家和周映红家相邻而居,但他们之间并非近亲关系,彼此的血缘早已超出了十代之远。周映红家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男丁稀缺的困境,可以说是世代单传。而到了周映红这一辈,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家中仅有两个女儿,以至于在村子里几乎找不到亲近的族人。所以,刘春花很想让自己的三儿子李国盛到周映红家做上门女婿,因为李国盛的年龄比李玉梅大几岁,还在可接受的年龄差范围内。老大李国财则比李玉梅大了十多岁,显得太老了。而老大的婚事,更是成了刘春花心头的一块心病,认为他年龄已大,今生怕是难娶得到一个合适的女子了。

周映红的长女早两年已经出嫁,如今村里又更改了规定,于是周映红就打算把小女儿留在家中招赘婿入门。毕竟像李玉梅那般胆小怯懦的性子,如果嫁到别家,肯定会遭受婆家人的欺凌与压迫。周映红心知肚明,自然不愿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受苦受难,因此便决意将其留在身旁悉心呵护。

消息放出去后,这段时间以来,周映红家可谓门庭若市、热闹非凡。那些前来提亲说媒之人络绎不绝,简直快要把她家的门槛给踩平了!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心思和目的,希望能够促成这桩婚事。有的媒人巧舌如簧,极力夸赞男方的优点;有的则信誓旦旦地保证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一时间,各种声音充斥在周映红耳边,让她有些应接不暇。然而,面对众多选择,周映红并未轻易心动。她深知婚姻大事关乎女儿一生的幸福,必须慎重考虑,不能草率决定。

周映红满脸洋溢着自得之色,仿佛全世界都在围绕着她转一般;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李玉梅依旧如往常那般怯懦胆小、畏首畏尾,每当遇见他人之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藏匿于母亲的身后。母女二人也跟随村中其他妇女一同前往李国庆的茶园与水库做工,但即使是去帮人家做工,李玉梅依然亦步亦趋地紧随其母左右,从未有过独自挖一片土地或者栽种一株茶苗的举动。

尽管整个村庄看似颇为喧闹繁华,但实际上并无一人胆敢充当那个“吃螃蟹的人”。毕竟古往今来皆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说,更何况如今村里多数年长男性对于修改村规一事持强烈反对态度。即便村规已然做出调整改动,然而究竟能否得以切实贯彻施行,最终还需取决于李国庆的态度与能力。

就如同周映红这般泼辣凶悍之人,纵使已经放出意欲招收上门女婿的风声,却同样不敢如此迅速便敲定女儿的终身大事。其他人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她家,妄图唆使她率先迈出这一步,但周映红却狡黠异常,口口声声宣称自家女儿尚且年幼,无需急于一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