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小村春晓 > 第42章 婚宴还是要办的

小村春晓 第42章 婚宴还是要办的

作者:小小强加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4:54 来源:小说旗

第四十二章 婚宴还是要办的

李国庆和王思茹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一喜讯让双方家庭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原本,李国庆的家人希望能举办一场盛大的婚宴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然而,王思茹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她深知李国庆作为村长,肩负着带领村民勤俭节约过日子的责任。她认为,铺张浪费并非明智之举,新事应当新办。于是,她提议只领取结婚证,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餐简单而温馨的饭就好。第二天他们夫妻俩出去旅游一趟,到人家发达地区去走走看看,就算是旅游结婚了。

对于王思茹和李国庆这对小夫妻的决定,李国庆的叔叔李大峰和婶婶范婉琳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理性而务实的选择,符合当下的社会潮流和价值观。

然而,李大祥和秦芬却对此强烈反对,态度异常坚决。他们认为结婚是人生大事,应该办得隆重而体面。在他们看来,简单地领个证、吃顿饭,甚至连传统的婚礼仪式都省去,实在是太过于草率和寒酸。他们担心这样的做法会让别人笑话,也会让李国庆和王思茹被村上人瞧不起。

李大祥和秦芬试图说服李国庆和王思茹改变主意,但小俩口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婚姻的幸福不在于形式的奢华,而在于彼此的真心和关爱。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村民们传递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倡导节约、环保的理念。

趁李国庆小俩口领了结婚证回家时,秦芬和杨小婷神神秘秘地把王思茹带到了杨小婷的房间里。杨小婷拉着王思茹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思茹啊,我知道你是为国庆着想,想省点钱。但是你看啊,结婚可是人生中的大事,不能这么省啊。太省了,人家会说闲话的。你想想,结婚的时候不请亲戚朋友来见证一下,那多遗憾啊!”

秦芬在一旁也赶紧帮腔道:“是啊是啊,思茹,你别担心。虽然国庆是过寄给他叔的,但是我们也为他准备有结婚的钱的。结婚这么大的事,不办酒席的话,可是要让别人瞧不起的。”说到这里,秦芬的眼神有些闪躲,她心里清楚,原来那笔准备给李国庆结婚用的钱已经被李国庆拿去农场建那排平房,花光了。但为了让王思茹安心,她还是硬着头皮回娘家去借了钱回来。当然,她可不敢对王思茹和李国庆说这笔钱是借来的,她怕给他们增添压力。

王思茹说:“嘴长在别人身上,随便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我不在乎。不摆酒席一是嫌麻烦,二是浪费钱。听说你们这里摆酒席很浪费的,没必要浪费那些钱。”她心里暗自思忖着:有那么多钱不如多买几头母猪呢,还能增加些收入。

秦芬赶忙说道:“不浪费的,我们有钱,不需要去借,你别担心因为摆酒席会欠债。孩子,我们是为你好,这个酒席,怎么说都是要摆的。”

王思茹听后,一脸茫然,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摆酒席。帮他们省点钱难道不好吗?

杨小婷见状,连忙解释道:“如果你们不摆酒席,就这样在一起了,别人就会说你是自来狗,太贱,嫁个男人,连个婚礼都没有。所以,多少都要摆几桌,才显得自己金贵的。”

王思茹听到这里,不禁愣住了。她想起那个“自来狗”的说法,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在她的理解中,自来狗就像流浪狗一样,无家可归,确实显得很卑微。她不禁感叹,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讲究,真是有些穷讲究啊。

王思茹陷入了沉思,她开始思考这场酒席的意义。虽然她觉得摆酒席麻烦又浪费钱,但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许摆几桌酒席也是有必要的。毕竟,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她也希望能够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秦芬接着说:“思茹,你就听我们的,该办的酒席还是要办,该请的客人还是要请。我们不能让国庆和你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留下遗憾,你说是吧?”

杨小婷也在一旁附和着:“就是就是,思茹,你就别再固执了。”

王思茹听着她们的话,心里有些动摇。她知道秦芬和杨小婷是为了她和李国庆好,但是她又担心会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于是,王思茹皱着眉头说道:“好吧,你们爱做酒席就随便你们吧。但是还是不要大办的好,摆几桌意思意思得了。”

秦芬一听王思茹松口了,连忙说道:“那就只请我和国庆他婶的娘家,还有李家这五代以内的至亲们,这些至亲是必须要请的,这样已经是最少了,也就十桌这样。”

王思茹不解地问:“十桌是最少的?那最多的得有多少桌啊?”她不禁想起之前听说国庆他婶是孤儿,怎么还会有娘家人呢?杨小婷似乎看出了王思茹的疑惑,解释道:“有的,婶婶虽然是孤儿,但也还有两个房上的叔伯。原计划有八十桌呢,还不算你厂里那些同事。”

八十桌!王思茹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她不禁感叹道,李村都穷成这样了,摆起酒席来居然一点都不含糊。听何玉凤说,她结婚时也是摆了八十多桌的。这可真是越穷越要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王思茹想象着那八十桌酒席的场景,每桌都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人们欢声笑语,好不热闹。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却是村民们省吃俭用花上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去还那些办酒席欠下的钱。她不禁为这些村民感到一丝无奈和悲哀。

过了一会儿,王思茹抬起头,看着秦芬和杨小婷,说:“妈,嫂子,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还是觉得不能太浪费了,我厂里那些同事就不请了,等我们旅游回来,到厂里发些喜糖喜饼就好。那就按最少的来吧。要我说,必须要请的话,有个三五桌就行了。我们可以简单地办一下婚礼,只要大家开心就好。”

秦芬和杨小婷对视了一眼,为她们终于说服了王思茹而高兴。

看到王思茹终于同意摆酒席,秦芬已经觉得很欣慰,她继续说道:“好吧,思茹,那我们就先简单地办一下婚礼。但是该有的仪式还是要有,不能再少了,再少就得罪人了。有些人,你摆酒席不请人家,人家要说你看不起他的。按理说小婷的娘家都得请,但是一是因为她娘家远,二是因为你们前面说不摆酒席,他们那里也比较开化,小婷就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不需要他们大老远的跑来了。”

秦芬的心里充满了感慨,她看着王思茹,眼中满是赞赏和喜爱。还没过门,就知道帮夫家节省,这样的好姑娘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嫁入秦家的情景,那时候条件艰苦,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如今看到儿子能娶到如此贤惠的媳妇,她觉得这是他们家天大的造化,一定是祖上积了德了。

至于借来的那些钱,秦芬心里也有了盘算。照这样算下来,还有剩余。她想着暂时把钱放在身边,等以后攒够了,再一并拿回娘家还上。这样既不会让娘家觉得他们不重视,也能让自己心里踏实些。她知道,这笔钱对于娘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能一直拖着不还。

秦芬轻轻地拍了拍王思茹的手,说:“孩子,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妈说,妈会支持你们的。”王思茹微笑着点了点头,她感受到了秦芬的真诚和关爱,心里也觉得很温暖。她知道,自己嫁入了一个善良、和睦的家庭,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很幸福。。

秦芬嫁出来已有数十年之久,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向来只有他们家慷慨地将钱借给娘家的兄弟姐妹。她从未计较过他们何时归还,更未曾主动向他们开口借过钱。近些年来,她的兄弟姐妹们的生活逐渐好转。当秦芬此次回去借钱时,她坦诚地告诉她那些兄弟姐妹,这笔钱是借来为李国庆娶媳妇所用。听她这样说,兄弟姐妹们毫不犹豫,迅速筹齐款项交给了她。

眼看着儿女们的婚事都有了妥善的安排,尤其是两个媳妇如此贤惠,秦芬和丈夫李大祥总算如释重负。李大祥想起王思茹不要彩礼,也不想摆酒席的举动,不禁感慨这正是儿子推行改革所带来的益处。如今自己尝到了甜头,他开始反思,决定日后不再处处与儿子作对。

回想过去,娶个媳妇往往会导致一个家庭倾家荡产,甚至债台高筑。有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娶个媳妇回来,可能需要花费十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还清债务。而从小儿子结婚这件事看来,如果媳妇都这么好娶的话,一个家即使有几个儿子,也会生活得相对轻松,不会因为娶几个媳妇而去背负一辈子债务了。这让李大祥深刻认识到,时代在变化,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