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村民向你分享了聚变科技 > 第82章 荀攸:一定要让刺史狠狠打击土地兼并!

他并非是要去镀金,他荀家不能说没钱,身为颍川大族,钱是有的。

但他荀攸不屑于去镀金,他对自己的才能十分自信。

只要能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鱼跃龙门!

而张朔此人,荀攸收集了大量关于他的信息,虽说只是个十岁孩子,但其智谋、勇武、城府皆比肩大人,甚至超越三十岁的成年人。

尤其张朔对于身边人似乎毫不吝啬。

像是这一次战报送来,其中不光说了袁绍,还着重介绍了吕布的战功。

显然他对于手下人的发展极为看重!

荀攸有自信如果自己去自荐的话,能成为张朔刺史府中的一从事。

若张朔真的是明主,也定会重用他,并带他一路向上走。

这是荀家的机会,更是他荀攸的机会。

至于说辞去黄门侍郎一职后,要是张朔不似明主该怎么办?

那只能说是他赌错了,但也无事,荀家隐退在家的人多了去了。

荀氏八龙这不全搁家里呢么,不一样被人称之为名士,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征辟了。

对此,荀攸并不担心,他只担心自己继续担任黄门侍郎是在蹉跎自己的人生。

在联系过家里,并得到了肯定的支持后,荀攸辞去黄门侍郎一职,踏上了前往并州的路。

与此同时,袁术为首的十三个世家子,也携带着一亿两千万钱上路,前往并州太原郡·晋阳。

这一路上荀攸在赶路,更是在查看并州百姓生存情况。

没错,是生存,没打错。

现在的大汉百姓,能生存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说生活?

谁都不敢想,也只有世家大族的生活才叫生活。

荀攸考察这些,是为了之后能有的放矢的给张朔提出建议,在东汉也叫献策。

不可能他去了刺史府以后直接跟人说

“我是荀攸,听过荀氏八龙么,对,和我没啥关系,我爹不是荀氏八龙中的一员。

但那都是我荀家人!

他们都是大才,我也一样。”

这么说不被守门的摁在地上拿豆橛子抽腚才怪。

东汉的正常自荐流程是,写一封竹简策论,然后送与单位。

等单位领导查看完了以后,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说的一点都对,就给你征辟入府。

东汉刺史府的官职属性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个是从事,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郡国从事。

功曹从事,统领刺史官属及其选举和署用。

别驾从事,校尉行巡各州时由别驾奉引,掌管出行的侍从。

簿曹从事,主管钱粮等统计书册。

郡国从事,每郡国各1人,负责督促文书和检举不法。

兵曹从事,如有军事则置,无事则省,之前张懿在的时候,张杨的武猛从事其实就是这个。

另一个是假佐,分主簿,相当于秘书,主管各类文书。

门亭长,负责州中执法。

孝经师,负责试经,也就是监考。东汉做官要通晓经学,孝经师就主监郡的试经情况。

月令师,主管农时、祭祀。

律令师,主平法律。

而以荀攸来看,他的目标只有主簿。

只有成为张朔的贴心小秘书,成为自己人,之后才能更进一步。

而这,就需要他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了。

荀攸先路过上党郡,这也是距离洛阳最近的并州郡县。

荀攸一路走一路记录

“上党郡虽富饶,却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尤其是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百姓都成了佃农,自是不会去认真操持耕地,正值农作士气,上党郡却少有耕种者。

向来是都逃脱主家成了山匪,在山里另垦土地,闲时下山打劫。

致使大片良田荒废。”

荀攸不是在扯淡,此刻秋收早已结束,但农民们还要忙着抢种冬小麦。

郑玄注《周礼·地官·稻人》引郑众说:“今时谓禾下麦为荑下麦,言芟刈其禾于下种麦也。”

郑玄又在《周礼·薙氏》注中说:“今俗谓麦下为夷下,言芟夷其麦以种禾、豆也。”

郑玄是东汉末年人,郑众是东汉初年人,这说明东汉时期轮作复种已在我国北方形成制度了。

其种植方式是禾—麦—豆的轮作,是种二年三熟制。

可这一路上,光是山匪荀攸都遇到三四波了。

路边的的一些良田却无人种植……

那些豪族大户,宁愿自家土地荒废了,也不可能放宽条件给佃农。

在这时代,罢工没用,因为是真的会饿死。

可世家大族却能凭借往年存粮过得很好,甚至干脆找流民来当佃农。

把‘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收起竹简,荀攸叹了口气,这就是当下的大汉啊。

若他能得张朔赏识,不说解决掉这些土地兼并问题,因为他也做不到。

但能让百姓过得更好些。

过了上党郡,荀攸进入了太原郡。

在抵达祁县之前,一路上所见所闻和上党郡无有不同。

但在祁县往北的县城,荀攸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

刚才说过,这时候本应该是抢种冬小麦的时候,但是上党郡诸多地方却土地荒废,山匪众多。

可从祁县开始,往北的县城,每个地方的农民都在努力耕种,干的是热火朝天。

就没有一片地是荒废的!

别说地了,自从路过了祁县,就连山匪都看不见一个。

纳闷的荀攸,在抵达祁县东北部的县城,阳邑时,特意停了下来,在当地问询情况。

结果发现,当地的这些田地也都是被世家兼并了的,所有农民,无一例外全都是佃农!

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佃农竟然一日三餐。

早起一餐,中午一餐,晚上还有一餐。

荀攸以为是当地豪族好,在抢种期间给的福利,询问后才发现,不光是抢种的时候,每天都是一日三餐。

而且也不光是这些种地的人这么吃,他们家里人也是这么吃。

这让荀攸大呼奇怪,真有这种好事?

当地豪族不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