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 第10章 朝堂屠杀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第10章 朝堂屠杀

作者:人间悲欢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05:55 来源:小说旗

韩明帝踏出庆安殿的那一刻,凛冽的寒风仿若冰刀,裹挟着冰冷的夜气如汹涌潮水般无情地涌来,瞬间将他整个人紧紧笼罩。他下意识地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拽住身上的龙袍,那绣着金龙的锦缎在夜风中瑟瑟作响。他缓缓抬头望向夜空,墨色的天幕好似一块沉重的黑绸,无边无际地铺展着,仅有寥寥几颗星子散落在其间,宛如几点残烛在浩渺黑暗中散发着微弱的光晕,仿佛随时都会被那无尽的黑暗彻底吞噬,就如同他此刻所面临的朝局,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他的脚步略显沉重而迟缓,每一步落下都似承载着千钧重担,思绪还深陷在庆安殿中那场激烈商讨的国事漩涡里。回到御书房,室内那昏黄摇曳的烛火在寂静的夜里孤独地跳动着,光影在墙壁上晃荡摇曳,映照着他疲惫不堪却又透着坚毅的面容。他微微皱眉,眉心处那深深的褶皱仿佛藏着无尽的忧虑,沉思片刻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快步走向门口。此时,太仆令正候在门外,身影在黯淡的光线中略显单薄。韩明帝站定,声音低沉而威严地对太仆令说道:“速召羽林卫统领秦严,御林军副将辛平贵,禁军副将刘元清,宿卫军副将丁大成,左豹涛卫大将军李山、右豹涛卫大将军王虎前来觐见。”太仆令垂首领命,匆匆转身离去,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脚步声在空旷的廊道里渐行渐远,直至被无尽的寂静淹没。韩明帝独自站在御书房中,周围静谧得能听见自己轻微的呼吸声,他静静地听着那渐行渐远的脚步声,眼神深邃而坚定,犹如寒夜中的孤星。他深知,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关乎着王朝的安稳与未来,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

未几,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寂静,众人匆匆赶来。秦严身姿挺拔,一身甲胄在烛光下泛着寒光,他面容冷峻,目光坚定,率先踏入御书房,单膝跪地行礼,动作干脆利落,甲片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御林军副将辛平贵紧随其后,他步伐沉稳,神色严肃,站定后双手抱拳,恭敬地候着。禁军副将刘元清则步伐匆匆,额头上似有汗珠闪烁,显是一路赶来未曾停歇。宿卫军副将丁大成较为年长,他虽脚步稍缓,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左豹涛卫大将军李山和右豹涛卫大将军王虎并肩而入,二人虎背熊腰,气势汹汹,身上的战袍随风鼓动。

众人皆恭敬地候于御书房内。韩明帝端坐在御案之后,御案上的烛光闪烁不定,光影在他冷峻的面容上跳跃,更添几分威严。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那眼神犹如寒芒,似能穿透人心。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果决:“明日众官员早朝,秦严,你率羽林卫众军封锁金华殿,严守殿门,莫要放任何人擅自出入。此乃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秦严抱拳,单膝跪地,动作刚劲有力,沉声道:“末将遵命,定当全力以赴!哪怕肝脑涂地,也要护我皇家威严!”言罢,他抬头直视韩明帝,眼中满是忠诚与决然。

韩明帝微微点头,继而看向辛平贵:“辛平贵,待众官员进入金华殿后,你即刻率领御林军封锁宫中各处要道、阁楼与箭楼。务必做到密不透风,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可放过。宫中局势复杂,犹如暗流涌动之深潭,你需慎之又慎。”

辛平贵神色肃穆,整个人如同一杆标枪般挺立,领命道:“末将领旨,必不辱使命!定以我之身躯,筑成宫中坚固防线!”

“刘元清,”韩明帝的目光又落向禁军副将,“明日你率禁军控制京都各处要道,维持城中秩序,不得有丝毫懈怠。京都乃我朝命脉所在,百姓安危系于你手。”

刘元清亦抱拳应诺,大声道:“末将必殚精竭虑,保京都太平!”

最后,韩明帝望向左豹涛卫大将军李山与右豹涛卫大将军王虎,眼神中透着凝重:“李山、王虎,你二人率领左右豹涛卫,时刻做好与玉田大营驻扎大军拼杀的准备。此乃关乎我朝生死存亡之关键,犹如悬崖边之博弈,诸将务必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李山与王虎齐声高呼,声震屋宇:“末将等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次日金华殿内,香烟袅袅升腾而起,宛如灵动的精灵在静谧的空气中肆意舞动。那缕缕青烟,纤细且轻柔,似是从遥远仙境中悠悠飘来的薄纱,丝丝缕缕相互缠绕,以一种曼妙而又空灵的姿态,缓缓地在殿内打着旋儿。它们悄无声息地穿梭于雕梁画栋之间,仿佛是一群技艺高超的画师,用朦胧的笔触为这原本就宏伟壮丽的宫殿精心勾勒出一层如梦似幻的神秘面纱,令整个大殿都沉浸在一种亦真亦幻的奇妙氛围之中。

阳光仿若金色的利箭,透过那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彩色琉璃窗,洋洋洒洒地投射而下。瞬间,地面上便呈现出一片片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斑驳光影。这些光影宛如一群活泼的金色精灵,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欢快地跳跃、嬉戏,时而交融,时而分散,为这庄严肃穆的大殿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使其庄重之中又不失俏皮与生机。

殿内的立柱,皆是以合抱粗的珍贵金丝楠木打造而成。那木质纹理细腻而流畅,仿若岁月镌刻的精美画卷,在袅袅香烟与斑驳光影的映衬下,泛着温润而又高贵的光泽。立柱之上,雕饰着精美的图案,或是繁花似锦,每一朵花瓣都雕琢得娇艳欲滴,仿佛能嗅到那醉人的芬芳;或是祥龙瑞兽,它们的身姿矫健,神态威严,仿佛正守护着这神圣的殿堂。

穹顶之上,绘着一幅气势恢宏的星图,星辰闪烁,银河璀璨,与殿内的一切相互辉映,让人仿若置身于浩瀚宇宙与威严朝堂的交融之地,愈发凸显出金华殿那超凡脱俗的神圣与庄严,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与尊崇之情。

金华殿内,香烟袅袅升腾,众臣鱼贯而入。他们身着的朝服,质地精良,绸缎在光线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绣纹精美绝伦,仙鹤的羽毛纤毫毕现,仿佛在微风中轻轻颤动,麒麟的身姿矫健,似正欲奔腾而出。

大臣们依着品阶,行列齐整,犹如训练有素的仪卫。为首的老臣,迈着沉稳的步伐,每一步都似带着岁月沉淀的重量,他手中的笏板端得平正,目光坚定而崇敬地望向龙椅。其后的年轻官员,身姿挺拔,虽难掩紧张之色,但仍努力保持着庄重的仪态,衣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发出轻微的簌簌声。

众人站定,齐声参拜。动作整齐划一,弯腰时如风吹麦浪般齐整,手臂伸直,笏板高举过头,口中高呼“万岁”。那声音起初如涓涓细流汇聚,逐渐壮大,终成滚滚惊雷。声波在殿内震荡,惊得那缭绕的香烟都乱了阵脚,丝丝缕缕地四下散开。有的大臣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却不敢抬手擦拭,只是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有的微微颤抖,极力克制着内心的波澜,以彰显对皇权的敬畏。

韩明帝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冷峻,眼神威严地扫视着群臣。他轻轻抬手,那明黄的袍袖如行云流水般滑落,刹那间,整个金华殿内鸦雀无声,唯有香烟仍在缓缓缭绕,似在诉说着这朝堂的威严与神秘。

待众官员参拜过后,金华殿内仿若被一片死寂的浓雾所笼罩,唯余那袅袅香烟,似是精疲力竭的幽灵,仍在半空悠悠升腾。它们丝丝缕缕地缠绕着殿内的立柱,像是在为即将汹涌而至的惊涛骇浪编织着序曲,又像是在无声地叹息着这看似平静却暗潮涌动的朝局。阳光艰难地透过彩色琉璃窗的缝隙,洒下几缕微弱且斑驳的光影,落在金砖地面上,却未能增添丝毫暖意,反而更衬出这大殿的森冷与压抑。

韩明帝面色冷峻如霜,端坐在那雕龙画凤、金芒闪耀的龙椅之上,宛如一尊冰冷的神只俯瞰着苍生。他那深邃的眼眸犹如寒潭,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众臣,仿若实质般的威压如凛冽寒风,让众人皆如受惊的鹌鹑,低垂着头,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生怕引起这位帝王的不悦。

良久,韩明帝那薄如刀刃的嘴唇轻轻开启,声如洪钟,每一个字都似携带着千钧之力,在这寂静得可怕的大殿内回荡:“自古以来,圣人治世,皆赖有贤臣忠心辅佐,方得四海升平,国祚昌隆。然今有靠山王府韩远山一族,虽为宗室亲族,本应如那坚固的磐石拱卫王室,却不想竟成了暗藏锋芒的肘腋之患。那第三任靠山王韩泰,虽坐拥世袭爵位,风光无限,却全然不顾祖宗成法,对那神圣的封王诏命视若无睹,竟敢私率大军回京,此等行径,与那谋逆篡位的乱臣贼子又有何异?”

韩明帝顿了顿,那眼神中的寒意愈发浓烈,犹如能冰封万物的极地冰川,“今日早朝,朕意已决,罢免韩泰太尉一职,以儆效尤。然念其宗室血脉,姑且保留王位,望其能在幽居之中迷途知返,好好思过自省。”

此语一出,仿若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武王韩星冉率先出列,他身披玄色战甲,那甲胄上的铜钉在透过琉璃窗的微弱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好似夜空中孤寂的寒星。他面容刚毅,犹如刀削斧凿,然而此刻却难掩焦急之色,双眸中透露出对韩泰命运的深切担忧。“陛下,韩泰虽有违例之举,然其多年来征战沙场,为我朝抵御外敌,战功赫赫,犹如那撑起半边天的擎天柱石。此次私率大军回京,臣以为其中定有隐情,不宜仓促定罪,当如抽丝剥茧般详加探查,以免冤枉忠臣啊。”

靖远侯韩文亦紧随其后,他身着华丽朝服,袍角绣着的精致云纹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恰似春日里随风摇曳的繁花。“陛下,韩泰一向忠心耿耿,其心可昭日月,恐是遭人恶意诬陷,其麾下将士亦皆忠勇之士,对朝廷绝无贰心。陛下圣明,还请明察秋毫,莫要寒了将士们的心,使忠勇之士心寒呐。”

豫王韩冰、永川王韩泽阳对视一眼,彼此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而后同时出列。豫王韩冰头戴金冠,冠上明珠璀璨夺目,每一颗都似在诉说着他尊贵的身份。他拱手道:“陛下,韩泰于宗室之中素有威望,仿若那德高望重的族中长辈,且其家族对我朝贡献卓着,若仅因一次过错便重罚,恐引得宗室人心惶惶,犹如惊弓之鸟,于朝局稳定极为不利啊。”永川王韩泽阳点头称是,“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韩泰担保,以自身的名誉和地位求陛下从轻发落,莫要让宗室蒙冤。”

辅国将军韩杰则单膝跪地,“咚”的一声,膝盖与金砖地面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抱拳请命,手臂上的肌肉因用力而微微隆起:“陛下,末将曾与韩泰并肩作战,在那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同生死,共患难。末将深知其为人,他绝非莽撞无谋之人,此次回京,定是事出紧急,犹如被恶狼追赶的困兽,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末将愿以性命担保,韩泰绝无反意,若有半句虚言,愿受军法处置。”

太傅李少山捻着胡须,那胡须在他指尖缓缓转动,他迈着沉稳的方步出列,仿若一位洞悉世间万物的智者。“陛下,老臣以为,处置韩泰一事当慎之又慎。当遵循国法,如航行于大海之中需依灯塔指引,亦不可罔顾人情,否则将失人心。可先将韩泰软禁,待查明真相,再做定夺,以免冤枉忠臣,致使朝堂动荡不安,如那风雨中的扁舟,飘摇欲坠。”

太师蒙恩亦站出来,“陛下,韩泰之事关乎重大,犹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从长计议。不可仅凭一时之怒,而损我朝之柱石,使大厦倾颓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为韩泰之罪奋力辨析,金华殿内气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来,似有一场无形的风暴正在这言语的交锋中缓缓酝酿。

韩明帝面色冷峻,对众人的求情置若罔闻,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犹如那屹立于悬崖边的孤松,任他狂风呼啸,我自岿然不动。他微微抬手,那明黄的袍袖如同一道圣旨的光影,示意殿内武士行动。武士们得令,身姿矫健如猎豹,迅速走向那些为韩泰辨析的官员。一时间,殿内秩序大乱,官员们有的面露惊惶之色,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犹如待宰的羔羊;有的仍试图抗辩,涨红了脸,脖子上青筋暴起,却被武士们强行拉拽着往殿外而去,他们的衣袍在拉扯中凌乱不堪,脚步踉跄,似是被恶魔拖入黑暗深渊的可怜人。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皇太后在宗正卿韩山的陪同下,匆匆步入金华殿。皇太后脸色阴沉得似能滴出水来,仿若被乌云遮蔽的天空,不见一丝光亮。她脚步急促,身后的宫装裙摆随着步伐大幅摆动,如汹涌的波涛。宗正卿韩山则是一脸凝重,那凝重之色犹如铅块,压在他的脸上,目光中带着忧虑,似是预感到一场大祸即将临头。

众官员赶忙参拜,山呼之声在殿内回荡,却未能驱散这如阴霾般的紧张气氛。皇太后却全然不顾这繁文缛节,径直走向韩明帝。待走到近前,她怒目圆睁,那眼中的怒火似要将韩明帝吞噬,伸出颤抖的手指着韩明帝,呵斥道:“你这个逆子!身为帝王,竟如此刚愎自用,犹如那独断专行的暴君,不听忠言,不辨是非。韩泰对我朝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犹如那撑起朝堂的栋梁之材,你却只因他一次违例,就要将其降罪,你眼中还有没有祖宗家法,有没有宗室亲情!”皇太后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尖锐,在殿内嗡嗡作响,震得那原本袅袅升腾的香烟都剧烈地晃动起来,似是被这愤怒的风暴所惊扰。

宗正卿韩山向前一步,昂首挺胸,神色严肃而冰冷,仿若那执行天罚的使者。他那洪钟般的声音在金华殿内响彻:“韩明帝韩星烨,你身为人君,却未能秉持公正,肆意妄为,全然不顾祖宗家法之威严,对众臣之忠言充耳不闻,仅凭一己之念,便欲私降大罪于劳苦功高之臣属。此等行径,实乃有违君道,令宗室蒙羞,让天下臣民寒心。今,我以宗正之职,命羽林卫即刻押送韩星烨至天牢,令其于幽暗中好好思过,反省己身之过错,待其真正明悟帝王之责与仁善之道,再作定夺。”言罢,他目光坚定地望向殿外,似在等待羽林卫的到来,而整个金华殿内的气氛也瞬间凝固到了极点,众臣皆惊愕地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敢言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只有那因紧张而变得粗重的呼吸声在殿内隐约可闻。

韩明帝韩星烨闻听宗正卿韩山之言,先是一愣,那表情仿若被施了定身咒,瞬间凝固,继而仰头发出一阵狂笑:“哈哈哈,朕为天子,主宰天下,岂容你们这般放肆!尔等逆臣,竟敢妄图罢黜朕之帝位,简直是痴心妄想,罪不容诛!”说罢,他猛地转身,身姿犹如被激怒的雄狮,目光如电,直直射向羽林卫统领秦严,“秦严,你统领羽林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逆臣谋乱,你还不动手,更待何时?难道要与他们同流合污,背叛朕躬吗?”韩明帝的声音中带着愤怒与威严,在金华殿内回荡,他的身姿依旧挺拔,虽身处险境,却仍透着帝王的傲然与不屈,那眼神仿佛要将一切叛逆者都焚烧殆尽,似是喷发着无尽怒火的火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保国大将军韩武与飞虎军大将军韩天宇率一众校尉匆匆步入殿内。他们的战甲之上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那斑驳的血迹犹如恶魔的爪印,隐隐散发着血腥之气,显然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拼杀。二人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动作整齐划一,“咚”的一声闷响,似是敲响了胜利的战鼓。向皇太后启奏:“启禀皇太后,逆臣已赴诛。臣等接获密报,知晓有人意图谋逆篡位,惊扰圣驾,故而火速行动,率麾下将士如猛虎下山般将参与叛乱之御林军副将辛平贵,禁军副将刘元清,宿卫军副将丁大成一举擒获。”言毕,士卒们押着被绳索紧紧绑缚、满脸颓丧的辛平贵等人上前,让其跪于殿中。辛平贵等人低垂着头,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悔恨,身体如风中残烛般微微颤抖。

皇太后怒目圆睁,眼神中满是怒火与威严,她目光冰冷地扫过被绑缚的辛平贵、刘元清和丁大成,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你们这些不忠不义的逆臣,竟敢参与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妄图颠覆我朝根基,罪无可恕!”

她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像是在努力压制内心的怒火,接着道:“传本宫懿旨,即刻将辛平贵、刘元清、丁大成三人押赴刑场,凌迟处死,以儆效尤。其家族成员,无论老幼,一律削籍为奴,流放边疆,永不许踏入京城一步。财产尽数抄没,充入国库,以补他们犯下罪孽之万一。”皇太后长袖一挥,那衣袖如同一把无情的利刃,尽显决然之意,仿佛要用此严厉手段将这股谋逆之风彻底镇压,以保皇室威严与朝局安稳。

韩明帝韩星烨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犹如被抽干了血液的僵尸,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他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懊悔,喃喃自语道:“完了完了,朕的一切计划竟如此轻易地覆灭了。朕本欲借处置韩泰一事,重整朝纲,清除那些心怀不轨、结党营私之徒,怎料想他们竟先下手为强,策动了这场叛乱。朕错信了身边之人,错估了局势,如今大势已去,朕该如何是好?”他缓缓瘫坐在龙椅之上,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曾经的威严与自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余下无尽的落寞与不甘,在这金华殿内弥漫开来,与此前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而又悲凉的对比。

金华殿内,气氛凝重得似能将空气凝结,香烟在这压抑的静谧中艰难地扭动着身躯,丝丝缕缕,仿若被囚的幽灵,徒劳地挣扎着想要冲破这无形的枷锁。阳光透过琉璃窗,洒下几缕病恹恹的光线,尘埃在其中飞舞,似是不安的精灵,预感到即将来临的风暴。

皇太后站在殿中,身姿挺直,犹如一尊威严的雕像。她的目光犹如寒星,冷冷地注视着一切。微微抬起那保养得宜却透着无尽威严的手,轻轻摆了摆,这细微的动作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整个金华殿的气氛都随之震颤。

宗正卿韩山接到示意,向前踏出一步,他的衣袍随着动作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像是死神展开了披风。他昂首挺胸,脸庞如同刀削一般坚毅,浓眉下的双目闪烁着冰冷的光,犹如深不见底的寒潭。他深吸一口气,胸腔微微鼓起,而后张开嘴,声音如洪钟乍响,震得殿内的空气似乎都泛起了涟漪:“来人呐,将韩明帝押送至天牢,令其在那幽闭之所好好反思己身过错,莫要妄图反抗,违令者格杀勿论!”

这一声令下,羽林卫们仿若被唤醒的机械巨兽,齐声应诺,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如汹涌的波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然。他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每一步落下都似重锤敲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向着韩明帝逼近。他们身上的铠甲在那几缕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好似一群来自黑暗深渊的钢铁幽灵。

韩明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双手紧紧地攥着扶手,指节泛白,仿佛要将那坚硬的扶手捏碎。他的脸上仍努力维持着帝王的威严,嘴角微微下撇,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落寞与不甘,犹如一只被困住的雄狮,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力挣脱眼前的困境。他缓缓起身,龙袍在身后拖曳出一道华丽却又略显孤寂的弧线,随着羽林卫的押送,一步步向着殿外走去。沉重的镣铐被粗暴地锁在他的手腕和脚踝之上,每走一步,便发出令人心碎的拖地之声,那声音在空旷而又寂静的廊道里回荡,似是在为这位曾经的帝王奏响一曲悲凉的挽歌,久久不散,也让每一个听闻者都不禁对这宫廷的风云变幻、世事无常而心生感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