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 第4章 扩军,扩建重镇,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第4章 扩军,扩建重镇,

作者:人间悲欢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05:55 来源:小说旗

此时此刻,城中那六个郡府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征兵工作。放眼望去,但见各个郡的征兵之处皆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前来报名参军之人更是多得如潮水一般汹涌澎湃,一眼望不到尽头,茫茫人海汇成了一片壮观的景象。嘈杂喧闹之声不绝于耳,一浪高过一浪,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掀翻过来。

而在那庄严肃穆的中书省之内,靠山王以及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和中书令这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正团团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檀木圆桌旁,他们个个神情凝重,眉头紧锁,正全神贯注地策划着关于城中六郡兵力的驻扎安排等重要事宜。

这城中的六郡,分别是繁华昌盛的太原郡、山清水秀的天水郡、民风淳朴的汝南郡、地势险要的平阳郡、战略位置关键的陇西郡以及物产丰饶的安庆郡。根据事先精心制定的规划部署,每个郡都需要驻扎六万精锐之师,如此一来,总共便需投入十二万大军,以确保城中六郡的安全稳定,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靠山王站得笔直如松,他那犹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坚定不移地凝视着前方,声音低沉而又沉稳,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力,缓缓地说道:“此次扩军之后,城中六郡原本驻扎的兵力共有十二万人之多,如今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之上再度增添六万新军以及两万骑军。如此一来,城中六郡的总兵力将会达到整整二十万!另外,都城方面也将额外增加两万御林军。这些御林军皆身着漆黑如墨的铁甲,头戴铁皮制成的黑色面罩,看上去威风凛凛,令人胆寒。他们的职责便是守护好都城内部的安全秩序。至于都城之外以及各位朝廷官员们的人身安全,则交由禁军和城防营来负责保障。

再说这边境十三郡,原先那里就已经驻扎了多达五十万的兵力。然而,为了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局势,我们还需要再次向边境十三郡增兵五十万,使其总兵力达到惊人的一百万!此番扩军总计一百一十六万,其中各郡一共增派六十万兵力,而玉田大营那边更是有着五十六万新军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备战!备战!备战!”

(插个话题介绍一下大韩帝国武将职位:兵部尚书正一品,下设左右两位,员外郎四位正四品,兵部考功司司农郎中六位正四品,兵部另下辖主事。主事是兵部的低级官员,主要参与文书工作和一些具体的业务。职方、驾部、库部三司,这三司分别设有郎中、员外郎和主事。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保国大将军,定远大将军、镇远大将军、靖远大将军、威远大将军、镇英大将军、冠英大将军、骠骑大将军、怀化大将军、伏击大将军,忠武大将军,明威大将军、建威大将军,镇威大将军、宣威大将军、镇武大将军、虎威大将军、英武大将军,将军宫阶共二十级。二十级之下其次分别是淮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郡都卫,都卫,都司,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屯长,什长,伍长。韩军以 5 人为伍,设伍长,10 人为队,设队长;50 人为屯,设屯长;百人队设百夫长,千人队设千夫长,万人队设万夫长。无龙符或靠山王王令不得征调百人队。城中六郡分别是:太原郡、天水郡、汝南郡、平阳郡、陇西郡、安庆郡。每郡设有亭长、里长、保尉,甲长,县尉,县令、郡卫,郡守。郡守,县令,甲长,里长,亭长,负责地方政务,农务等一切政务事宜。每郡设有一名郡卫,县尉,保尉,负责地方军务及剿匪评叛诸事,每郡驻军 3 万,城中六郡军事大权由兵部指派郡都卫负责,都司协助处理。)

诸公请将目光汇聚于此:且看这便是我宏伟壮丽的大韩帝国之疆域图!在边境之处,那紧密相连的十三郡宛如钢铁长城一般,严密防范着来自北方强大的大喻帝国。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无虞,这些边境郡县皆部署着重兵,时刻警惕着南方的南梁和北燕两国,以及它们各自的附属国——郑国、卫国、安国、代国、齐国、晋国与中山国可能发起的任何异动。

再将视线转移到国内,城中的六郡同样至关重要。其中,太原郡凭借其险峻地势,成为守护一方安宁的坚固堡垒;天水郡则因肥沃土地而闻名,承载着保障农业生产的重任;汝南郡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平阳郡民风彪悍,英勇善战之士辈出,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并参与剿匪行动;陇西郡资源丰富,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提供各种物资支持;安庆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仅孕育出众多才子佳人,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之地。

最后,让我们聚焦于这座繁华热闹的都城。都城中宫殿巍峨耸立,街巷纵横交错,各类商铺琳琅满目。这里不仅是帝国政治权力的核心所在,也是皇室宗亲及各部官员们居住生活之所。

此时,只见张尚书微皱眉头,疑惑地问道:“王爷,莫非您有意扩建城池?”

靠山王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点点头,然后伸出手指向地图,目光坚定而炯炯有神:“诸位请看,城中六郡之后向西直至都城一带,竟是广袤无垠却渺无人烟的空旷地带,犹如一片未被开垦的净土。如此大好土地,若能在此处精心规划,修建起一座座重镇或是新的郡城,岂不是能够进一步拓展我国疆土,促进经济繁荣,增强国力?”

听闻此言,几位尚书面面相觑,稍作思索后便齐齐拱手施礼,异口同声道:“我等谨遵王爷号令!定当全力以赴,协助王爷完成此项壮举!”

“好!速速传本王之令,于城中六郡往西五百丈之地,大兴土木,修筑一座气势恢宏的军事重镇。此镇不仅要规模宏大,更需设施完备,以供我军屯兵之用,并作为日常练兵之所。因其肩负着保境安民之重任,故而命名为永安镇。愿其能护佑一方安宁,永享太平。”

“同时,亦不可忽视北方之防御。于城中六郡往北六百丈之处,再建一座军事重镇。同样要精心规划,全力打造,使之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这座城镇将用于屯驻精兵强将,开展严格训练,以增强我军战力。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取名为固安镇。期望它如同钢铁长城一般,牢牢守护住我们的疆土。”

说完这番话后,大王目光扫视全场,询问道:“诸位爱卿,对于本王这一决策,不知有何看法?”

一时间,高堂之上议论纷纷。片刻之后,众大臣齐声高呼:“妙!妙!妙啊!大王高瞻远瞩,如此布局必能巩固边防,提升我军实力。臣等定当谨遵王令,全力以赴完成两座军事重镇的修建任务,不辜负大王的信任与重托!”

“诸公请看这份图所示新建皇城及外城布置可好?且听我为诸位细细道来。

皇城内,那金庆殿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乃是皇上陛下举行大典仪式的庄重之所。每逢重大庆典,此处便钟鼓齐鸣,彩旗飘扬,尽显皇家威严。而金华殿,庄重肃穆,乃是皇上陛下与众位大臣及文武官员共商国家大事之地。在这殿中,君臣同心,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

中庆殿则是皇上陛下静思之处,四周宁静祥和,绿树成荫。当陛下为国事操劳疲惫之时,便会于此殿中独处,思考治国方略,寻求安邦定国之策。

保和殿的作用亦是不容小觑,它不仅是大典前皇上陛下更衣休息之地,更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重要场所。每年,无数才子汇聚于此,期望凭借自身才华,博得功名,为国家效力。

泰华殿则充满了温馨与欢乐,这里是为皇后举行生日宴会的地方。每逢皇后寿辰,殿内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彰显着皇室的和睦与幸福。

再看那东六宫,乃是皇帝后妃和子嗣们的住处。景洪宫典雅清幽,承德宫庄重华贵,钟粹宫宁静温馨,景德宫古朴典雅,永辉宫精巧别致,永康宫富丽堂皇。各位娘娘和皇子公主们在此居住,享受着皇室的尊贵生活。

东宫,作为太子陛下的居住地,其中包括景洪宫、承德宫、钟粹宫、景德宫、永辉宫、永康宫。太子在此学习、成长,为日后继承大统做着充分的准备。

而武英殿,乃是武将及驻边将领商讨军国大事之所。这里常常弥漫着紧张严肃的气氛,将领们在此研究战略战术,为保卫国家的边疆安全出谋划策。

文昌殿则是文臣及御史、大学士、博士等商讨天下文学之所。殿内书香四溢,文人们在此交流思想,着书立说,为国家的文化繁荣贡献着智慧。

文昌殿以西过西东门,便是中书省及六部官员的办公场所。这里终日忙碌,官员们处理着国家的各项政务,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皇城分内城、外城。内城乃是皇上陛下、皇后陛下及其皇帝后妃和子嗣们的居住之所,有精锐的御林军负责守卫,他们日夜巡逻,确保内城的安全。

外城更是别有一番景象。外城分九街十八巷,九街分别是弄琴街、青玉街、七里街、绵岁街、月石街、风云街、若柳街,雨林街,通明街。这九条街道宽敞整洁,两旁是各部官员的府第及达官显贵的府邸。弄琴街,每当微风拂过,便能听到从府中传出的悠悠琴音;青玉街,因街道两旁店铺所售青玉饰品而闻名;七里街,长达七里,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绵岁街,寓意岁月绵长,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地方;月石街,以其夜晚月光下如宝石般的石板路而着称;风云街,常是豪杰之士聚集之地;若柳街,两侧垂柳依依,风景如画;雨林街,绿树成荫,宛如雨林;通明街,灯火通明,夜市繁华。

十八巷分别是乌云巷、铁瓶巷、九庵巷、神楼巷、福山巷、云海巷、庙山巷、如意巷、 玉带巷、花园巷、水井巷、金鹰巷、马蹄巷、清风巷、明月卷、东柳巷、西山巷、南柳卷。这十八条巷子各具特色,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乌云巷,名字虽有些阴沉,但巷内百姓生活却充满阳光;铁瓶巷,以制作精美的铁瓶而闻名;九庵巷,因巷内有九座尼姑庵而得名;神楼巷,传说曾有神明显灵于此;福山巷,寓意福气满巷;云海巷,常被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庙山巷,巷尾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如意巷,人们都期望在此生活如意;玉带巷,相传曾有达官贵人掉落玉带于此;花园巷,四季花香四溢;水井巷,因巷内一口古老的水井而得名;金鹰巷,据说曾有金鹰栖息;马蹄巷,石板路上的马蹄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清风巷,清风徐徐,凉爽宜人;明月卷,夜晚明月高悬,美不胜收;东柳巷,巷东种满柳树;西山巷,可遥望西山美景;南柳卷,同样柳树成荫。

十八巷内,饭馆、酒楼、当铺、杂技班、戏楼等等应有尽有。饭馆里飘出的阵阵香气,让人垂涎欲滴;酒楼中宾客们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当铺内人来人往,生意兴隆;杂技班的精彩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戏楼中,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令人陶醉其中。

九街十八巷归京兆府所管理,下辖五千城防营协助处理。京兆尹直辖中书省所管理,不经吏部管控。如此精心规划,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众人皆呼:“妙!妙!妙!”

只见六部官员们争先恐后地抢新的府邸位置,甚至有人互相谦让,差点动手打架。

“各位同僚,此次扩建都城由新军来扩建,各部官员及其家属暂住玉田大营或城中六郡。”靠山王大声说道。

沈大人面露担忧,说道:“王爷!陛下是否会同意此举?”

“孤同意!”只听得一声高呼,原来是皇上驾到。

众人连忙下跪:“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陛下。”

“众卿家平身。”皇上说道。

“孤完全同意,新的都城已扩建后可彰显我大韩风光。众卿家辛苦,再议其他事宜,不须护送。”

太仆令传旨:“皇室成员及其后宫宫女,太仆一律去太原郡,只等都城扩建后再返回。”

哈哈哈,只听一片笑声,皇上高兴地走了。

“传王令,命韩武领禁军护送皇上及其皇室成员、后宫宫女护送至太原郡,原地保护,重兵护送,命太原郡全力配合。”

……

沈大人微微躬身,拱手说道:“王爷,下官斗胆请教,如今王府究竟居于何处啊?”他目光殷切地望着眼前气宇轩昂的靠山王。

靠山王神色自若,轻轻挥了挥手道:“本王仍居原地罢了。”其声音沉稳有力,仿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这时,一旁的张大人也向前一步,恭声问道:“王爷,想当年先皇可是恩准王府能够豢养府兵两万、骑兵两万呐,如此众多的兵力,那原本的王府旧宅能否容纳得下呢?”

靠山王略作沉思,然后朗声道:“将王府后府的旧宅好好修缮一番即可。此事就交由府兵们协助完成,且不必动用户部的库银。不过,王府之兵暂且只需驻守五千府兵,至于其他的府兵嘛,则暂时驻守于玉田大营之中。”

话音刚落,只见在场的诸位大臣纷纷齐声高呼:“王爷!您真是辛苦了。”他们的脸上满是敬佩与感激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