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人在树上,天降百万勤王之师 > 第174章 聊慰圣意?

人在树上,天降百万勤王之师 第174章 聊慰圣意?

作者:灰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39 来源:小说旗

紫禁城——内阁值房。

“倪阁老,史阁老、孟阁老.............”

“三位都在呢。”

兵部尚书李邦华行色匆匆地走进了内阁值房。

对着还在值房办公的户部尚书倪元璐、礼部尚书史可法与吏部尚书孟兆祥打了招呼。

现在内阁成员一共四人。

即:李邦华、史可法、倪元璐、孟兆祥。

“李阁老,你这是怎么了?”

“风风火火的............”

史可法抬头看了看刚进来的李邦华,不由有些疑惑。

“正好咱们内阁都在。”

“有件事,我必须与三位阁老说上一说。”

说着,李邦华将一份奏疏放在了书案上示意三人先传阅过目。

“这是我们兵部针对大明与泰西战事的一道分析奏疏。”

“三位且看了这道疏.............”

“《兵部呈“泰西之战”战事详析疏》。”

史可法随手拿起那道疏,并将奏疏的“疏头”念了出来。

片刻后。

“至少10-20年左右?”

“与陛下所说的5年相差如此之甚?”

“李阁老,兵部上的这道疏,依据可详实?”

“此疏内容与结论乃兵部根据我大明现在的综合国力详细分析所得。”

“但由于大明新军并不归兵部管辖,所辖兵将也不在兵部造册。”

“所以,这道疏的结论只是根据兵部可以掌握的情况得以推敲而得。”

“并假定大明新军拥兵百万之巨加以详析。”

李邦华正色言道:“即便如此,根据我们兵部所得结论。”

“这场战争也断无在五年之内拿下的可能。”

“除非泰西那边主动投降...............”

“按照兵部的这道疏,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是好的。”

“只不过是在时间上与陛下之前所言有较大出入而已。”

史可法不解道:“李阁老,那兵部上这道疏就是为了纠正一下这个时间问题吗?”

“三位阁老。”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以我大明现如今的综合国力而言,只要战略合宜、稳扎稳打。”

“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考虑到我军毕竟是海外作战,后勤补给多有不便。”

“纵然大明新军兵多将广、勇猛无匹,想要在五年之内彻底荡平泰西也无异于天方夜谭!”

说到这里,李邦华的面色也是愈加凝重。

“三位阁老想过没有?”

“陛下之所以会在朝堂之上放言五年之内荡平泰西。”

“那必然是负责此战的将领在陛下面前夸下了海口!”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能够说出“五年荡平泰西”之言者,莫不是被大明新军之前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

“正所谓骄兵必败。”

“我们这次面对的毕竟是整个泰西。”

“虽然我大明现在国力强盛军威正盛。”

“但若领军之人心生骄纵、盲目轻敌,这顺风之局也随时有倾覆之变!”

“战场之上本就是瞬息万变,以弱胜强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诸位可知——看了这道疏之后。”

“我第一个想到了什么吗?”

不等史可法等人答话,李邦华便接着言道:“陛下所言“五年之内荡平泰西”。”

“让我想起了袁崇焕的“五年平辽”!”

“当年袁崇焕所言“五年平辽”只是为了聊慰圣意。”

“但现在大明新军中有人向陛下夸下海口说可以五年之内荡平泰西...............”

“恐怕就不是“聊慰圣意”那么简单了!”

“这明显就是被先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所以,我的意思是——以这道奏疏为引。”

“向陛下提个醒。”

“大明新军之统帅万不可以此种骄纵轻敌之心态对敌。”

“否则,一个不小心便会将大明新军大好之局面一举葬送!”

“李阁老此言甚是有理............”

户部尚书倪元璐皱眉道:“但是,陛下可是下过严旨。”

“事关大明新军事务,自有陛下独理,六部诸臣万不可僭越非议。”

“如果单单是上这道疏发表一下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和预估倒也没什么。”

“但要是李阁老是要以此为引,去置喙大明新军的相关将领的话............”

“这恐怕就有违圣谕了吧?”

“身为大明臣子,秉承一片忠心直言面圣,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妥。”

“陛下应该也不会因此怪罪。”

史可法直言道:“李阁老可是要联名直谏此事?”

“那就算我一个!”

“理当如此,也算我一个。”

“那就由内阁一起直谏吧!”

“我们只是给陛下提个醒而已,这应该也不算僭越...............”

“三位阁老。”

“这件事不用三位联名我也会上书直言。”

“我今天要与三位阁老商议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陛下虽然有言在先——对外战事皆由大明新军全权负责,一应粮饷也皆由内帑尽出。”

李邦华正色道:“但泰西之战不同于往日的任何一场战争。”

“毕竟——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是整个泰西!”

说着,李邦华拿起桌案上的拿到奏疏扬了扬:“这份奏疏所言之结论。”

“乃是建立在以我大明举国之力为基础的大前提之下。”

“我们虽然不知陛下内帑有多厚的底子。”

“但想必定是不能与国库相比。”

“更何况,此战所需粮草更是天文之数。”

“前几次征战,陛下都没从朝廷这拿一分一毫。”

“这一次,陛下为收拢民心也好,为面子也罢。”

“估计是一时高兴就把话给放了出来。”

“就这样说吧——我估摸着陛下是听了某位“高人”许诺的五年之内搞定泰西的大话。”

“觉得内帑凑一凑应该差不多够用。”

“但五年之说无异于当年的“五年平辽”,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

“与其等内帑没钱了让陛下为难,倒不如我们现在就给陛下铺个台阶..............”

“我的意思是——这么大的战事,总不能所有的耗费都让陛下一个人出。”

“不如我们联名请奏陛下——可从户部调拨一部分粮草银钱以资军用。”

“我们兵部也可抽出一部分费用充当大明新军之用。”

“诸位以为如何?”

“到底是兵部尚书,这行军打仗之事还是李阁老想的周全。”

户部尚书倪元璐点了点头:“之前听陛下说五年之内便可荡平泰西。”

“我们也就没把这次的战事当回事。”

“现在看来,还是我们把事情想简单了。”

“大明新军是为大明开疆拓土,这粮饷军资理应由朝廷出!”

“现在国库充盈,倒也不用兵部从别处挪用款项。”

“一句话——户部出得起!”

“要是真眼睁睁看着陛下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开口而导致前线的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

“那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也难辞其咎!”

“说得对!”

“明日一早,咱们就一起上书把这台阶给陛下铺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