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人在树上,天降百万勤王之师 > 第37章 不可以常理论之

人在树上,天降百万勤王之师 第37章 不可以常理论之

作者:灰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39 来源:小说旗

“什么?”

“举族向罗刹国迁徙?”

多尔衮听了范文程的这番话后,脸色不由又黑了几分。

“范师傅,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你认为——我们与明朝已经没有了议和的可能?”

“甚至连请降称臣明朝都不一定会答应?”

“回禀摄政王,以臣对眼下明军的所作所为来看。”

“臣认为——为了我大清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现在看来............”

范文程面色凝重地拱手向多尔衮继续言道:“崇祯将白无屠这个“杀神”派到山海关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

“白无屠和其麾下的这支明军恐怕不止是冲着收复辽东而来的。”

“他们分明就是冲着灭亡我大清而来的!”

范文程眉头紧皱叹了口气:“吴三桂与肃亲王一起被明军生擒。”

“吴三桂背叛明朝献山海关于我大清,这在明朝那里铁定是不赦之死罪!”

“白无屠杀了吴三桂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个白无屠竟然连谈都不谈把肃亲王也给一并杀了!”

“而且,还是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活剐于阵前.................”

“这不仅表明白无屠根本就没有与我们谈的意思。”

“这背后更加释放出了大明朝廷的用意。”

范文程苦涩道:“没有崇祯皇帝的授权和默许。”

“白无屠绝对不可能如此干净利索的杀了像肃亲王这么重要的战俘!”

“要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别说是肃亲王了。”

“就是吴三桂这种级别的明军叛将那也得押回京师再行问斩以示天下。”

“可白无屠隔天就直接把吴三桂和肃亲王来了个阵前祭旗。”

“这恰恰说明——大明朝廷一定是授予了白无屠全权处置前线一切事务的独断之权!”

“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范文程再次深深叹了口气:“大家也都看到了............”

“这白无屠简直就是一个凶残成性的白起再世!”

“恐怕,就算大明朝廷有意接受我们的请降。”

“白无屠此子也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

“更何况...........”

说到这里,范文程看了看面色越来越难看的多尔衮。

在接收到多尔衮示意其继续往下说的眼神后。

范文程这才小心翼翼地接着说道:“不受降可能就是崇祯的意思.................”

“自从崇祯在京师绝地翻盘一举灭了李自成十万大军后。”

“崇祯的所作所为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这哪里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昏招频出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

“本以为李自成发起的甲申之难会成为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想到却是明朝涅盘重生的开始...............”

范文程无限感慨道:“崇祯竟然真的下得去手。”

“京师里有几千名大明官员,竟然被崇祯杀的只余百人..................”

“然后又强势宣布了足以把天下士绅豪族逼到绝路的一系列新政!”

“崇祯这摆明了就是要举起刀子大杀四方的节奏..............”

“对自己人崇祯尚且这么狠辣。”

“又何况是对我大清呢................”

“崇祯现在的所作所为简直比明朝当年的开国太祖皇帝还要狠!”

“就是当年的朱元璋恐怕也没有崇祯如此狠辣...............”

“臣现在甚至怀疑——崇祯是不是真的得了明朝太祖的托梦旨意!”

“还有崇祯组建的这支大明新军..............”

“我们在关内有那么多消息来源,可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明有白无屠这号狠人!”

“这一切都完全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摄政王,看来只有“天意难违”这四个字才能解释的通这一切了...................”

“不是我们审时夺度的能力差,也不是我们的战略格局有问题。”

“而是天不亡明!”

“如今我们大清与明朝就好比当年的周瑜与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

“摄政王,正所谓天命不可违.............”

“臣力主我大清即刻举族西迁向罗刹国进军!”

“我们虽然打不过大明新军。”

“但面对罗刹国的军队,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

范文程正色道:“这些年,罗刹国趁着我们与明朝的争斗。”

“多次派遣了殖民军越过了大兴安岭侵入了黑龙江流域。”

“罗刹人一直在向远东地区扩张。”

“现在,我们控制的地区西北部已经与罗刹国呈对峙接壤之势。”

“我们对罗刹用兵那是现摆着的理由。”

“而朝鲜王国本就是明朝的藩属国。”

“现在明朝强势复苏,拿回朝鲜王国的控制权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只有西进举族向罗刹国的方向迁徙才是我们最佳的迁徙方案!”

“范大人,你的这番话是不是多少有些危言耸听了?”

多铎当即质疑道:“虽然明军拿下了山海关并让我们损失了一定的兵力。”

“但是,如果我们愿意主动请降称臣的话。”

“明军便可兵不血刃的收复辽东。”

“如果非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我大清举国死战之下。”

“就算最后依旧战胜不了白无屠所率领的这支明军。”

“那也必然让明军付出一定的代价!”

“放着兵不血刃即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可以让明朝找回面子。”

“明朝那边应该不至于算不过来这笔账吧?”

“豫亲王说的很有道理。”

范文程苦笑着摇了摇头:“无论站在谁的角度上来衡量。”

“按常理而言——接受我们的请降称臣,都是最有利的。”

“话虽然那么说..............”

“可崇祯现在的所作所为我们根本就不能用常理来衡量和揣测................”

“事实已经证明——我们要是再按照常理来揣测眼下时局的发展和走向。”

“那是要吃大亏的..............”

“在山海关的时候,我们已经吃过这个亏了。”

“摄政王,我们大清已经经不起继续试错了.............”

“如果按照常理来分析继续对明朝抱有侥幸之心。”

“明朝一旦拒不接受我们的请降。”

“那我们很有可能连举族西迁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