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七零军婚,颠疯卷死对照组 > 第383章 毕业快乐,夫妻少有的分歧

转眼到了1980年。

沈晴雪以提前一年的进度修完了本该大学四年的课程。

毕业证拿到手的那天,正值暑假期间。

大多数同学都不在校,有回家的,有去联系好的单位提前实践的。

导师和傅闻璎夫妻俩提前商议找沈晴雪合影拍照留念。

沈晴雪高兴的应了。

沈晴雪去教室收拾东西的时候,就看到还有七名同学在教室里努力。

他们都是打算要留校,或者继续深造的。

看到她进教室里来。

班长米贺群放下了手里的课本:“沈同学今天就毕业了吗?”

“是的,以后就不来学校上课了,有机会再联系。”

米贺群道:“我们几个有可能会留在学校任教,有空来看我们。”

他们都是已经提交了留校申请,学校是否留用还在等通知。

沈晴雪道:“好的啊,有需要我帮忙的也可以联系我。

对了,我带了相机来,要一起拍张照片吗?”

听着他们说话的另外一位同学很心动,有些不好意思的问:“可以吗?会不会麻烦你?”

“当然可以了!”沈晴雪笑着道:“你们可都是我大学同班同学,一点也不麻烦,我还怕影响你们学习呢?

那咱们出去拍吧,我还请了导师和师母一起。”

“好嘞!”

哪怕是看些最大的米贺群也高高兴兴的整了整身上的衣服头发。

感觉到头发有些乱的女同学,还特意去卫生间用水把头发打湿捋的整整齐齐的。

导师看到他们一起过来,也挺高兴。

“咱们拍合影,有想单独拍的再单独拍,我准备了两个胶卷呢!”

“谢谢沈同学!”

八名同学还有导师和傅闻璎夫妻俩,再加上辅导员还有几名教授以及医学院、机械半自动化学校,还有和沈晴雪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一共二十来个人。

两个胶卷是没用完。

一个胶卷拍完,他们二十来人又一起拍了一张大合影的照片。

众人依依不舍的散开了。

这次是沈晴雪毕业,他们大多数是下年也会毕业。

当下很多人还有很多的课程要加紧。

同年的同学提前毕业了,这让同学们的学习力度更大了。

导师在辅导员的催促下,拦住了要离开的沈晴雪。

“沈同学,有不少单位都想和你再好好谈谈关于你工作的事情,你可以再考虑一下的。”

辅导员连忙帮衬着道:“沈同学,这些单位可都是数一数二的,只要你同意过去就是正式编制。”

就连他这个辅导员都羡慕的很。

但他没那个资格。

沈晴雪同学从大二的下学期开始,她的那些研究项目批复奖励下来之后,就有很多单位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当时沈晴雪全部都拒绝了。

导师和他这个辅导员都以为沈同学就是纯粹的想要做研究,并没有考虑过去单位的事情。

后来一问才知道。

沈晴雪根本就没想过要入职任何一家单位!

现在她毕业了,那些单位把负责人都派来了。

可沈晴雪这拿了毕业证,拍完毕业照要走的样子,还是把他们给惊到了!

沈晴雪道:“工作的事情我已经想好了,谢谢导师,也谢谢辅导员,麻烦你们帮我谢谢那些单位的厚爱。

我和我爱人的情况比较特殊,暂时不打算去上班。”

“……”

导师看向了他媳妇儿。

傅闻璎轻轻的摇摇头,在家里她是答应帮着劝劝。

但显然,她这个侄女不会听劝的。

就如同是这几年她弟弟傅丰收在京都、港城来回忙。

大多时候都是在京都的,偶尔也会带着孩子们来学校看他们夫妻。

但沈晴雪却依然如以往的叫她师母~

“晴雪啊,有空了就来学校,有一些研究项目还需要你帮着看着。”

“这个没问题。”

有空没空的那就是她说了算了。

“下午去看卫东吗?”

“是的。”

“去忙吧,抽空打电话回来。”

“好。”

沈晴雪拿着最后的一部分东西离开京都大学。

在京都大学的门口,又让路过的同学帮忙拍了几张照片。

这就是在京都大学的见证~

沈晴雪又去了一趟国防大。

她的粮食关系已经暂时转到国防大了。

顾卫东也在准备进行毕业考试。

只不过国防大的毕业考试比较复杂,比沈晴雪的京都大学的还要晚一个月。

国防大校园里是不让拍照的。

顾卫东和沈晴雪夫妻俩在学校的大门口拍了六张就结束了。

就这还是担心照片曝光特意多拍的,否则依着顾卫东的意思拍一张能看就行……

*

顾卫东除了毕业考,也在选他的工作单位。

只等顾卫东确定好工作单位,就会把他们夫妻俩的粮食关系一块转走。

对于一下子同时接收两位大学生的单位,简直不要太多。

顾卫东的优秀在国防大都是有目共睹的。

从大一下学期,各兵团,驻军,指战部队就有不少来打算特招他的。

只是国防大不放人,顾卫东也是心无旁骛的学习和搞研究。

直到眼看着要毕业了。

要不是国防大的严格要求,那些单位都要直接进行抢人了。

顾卫东打电话让他媳妇儿过来,也是有要和她商量一下的打算。

夫妻俩坐在顾卫东单独的寝室里。

说着他看好且有意向的几个单位。

这次夫妻俩是真的纯坐,纯聊!

分析着比较适合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在选单位的地址时,夫妻俩少有的发生了分歧。

顾卫东比较希望在规模比较大的兵团,他的理由是:“这些单位里研究物资、资金比较到位,实战也更方便。”

他在国防大时的研究项目还是太有局限性了。

但要是在单位,这样的局限性就会很大幅度的减少甚至消失。

至少在实验和应用方面甚至都不用那么多的申请。

少部分的一些兵团自己就有实战区域~

顾卫东则是更趋向于南方,她的理由是:“南方的城市发展更快,对我们的改革创新更有利,我的想法是开很多个相关公司。”

“有一些东西你在正规单位不一定能让你弄,虽然那些单位的物资不缺,但却不会只有你一个人需要。

但我们自己公司的话,就没有这种限制。

到时候想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只要能有人能购买就行地。”

“南方有很多自主生产经营公司,这对咱们来说更方便。”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