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道士夜仗剑 > 第274章 再归贾府

道士夜仗剑 第274章 再归贾府

作者:耳清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06: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薛宝儿终究是回到了乾京之中。

乾京看上去更加的繁华了,或许是因为人口更多了一些。

整个东州的人口急剧的减少,但是一些大城池的人口却是增加的,因为那些小城池的人,或者是乡镇里的人,都搬迁到大城的附近来了。

即使是三江口那里的人口也多了许多,看上去很繁华,而从三江口到乾京的这一段路,薛宝儿离开渡口之时,与两位徒弟,走在那结冰的河上,她不由的想起当年自己走在这冰河上时的心情。

当时的自己,爷爷死去,无依无靠,被神捕家的施无邪指点,找楼近辰护送。

当时的她一心只想能够平安前往贾家,但是那个时候,很多平常很简易的事情,都似变得艰难了。

所以,当她被楼近辰护送之时,心中的那一份感谢从来都没有淡去过。

很多人被别人帮助之时,感恩戴德,但是在自己渡过了难关之后,却会将自己当时受到帮助的事慢慢的忘记,即使不忘记也会淡化。

薛宝儿受过帮助,即使是此时,也是记忆犹新,她记得自己当时无助之时的每一分每一秒。

她的两位弟子易栖霞和周轻云,两个弟子都是南方人,这是第一次来北方,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的冰。

薛宝儿带着两位弟子来到了贾府,她来这里的目的,不过是因为心中有牵挂。

这里是她唯一的亲人所在。

她姓薛,按理来说应该去薛家,但是薛家其实早已经败落了,要不然的话,她的爷爷也不会跟着贾母做事。

而薛宝儿现在唯一的亲人就是贾母。

她再一次的回到贾家之时,发现贾家比起当年自己离开之时,看上去更加鲜亮一些,门庭显然是修缮过的,院墙上面都被刷的干干净净,没有什么苔藓和藤蔓之类的。

在薛宝儿二三十年前的印象之中,贾家是恢复了元气的。

当她带着两个弟子站在贾府的门前,里面有门房看到了她,但是却不认识她了,因为她实在是太瞩目了。

她一身蓝色的裙衣,看上去端庄大气之中,又有着一股说不清的明艳,腰间左右各系着一个小巧漂亮的宝囊。

其中右手边的那一个是银色的,长条形的,左手边的那一个是半圆形的,像是一个银绣小锁一样。

脚上穿的是一双鹿皮银花靴子,内衫白色,露出来一圈,黑发盘着,让她整个人的气质显得格外的不凡。

而且身边跟着两个女弟子衬托,更显其身上的清冷和一丝高修的贵气。

薛宝儿上去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她被引了进去,又有人跑去禀报贾母。

没多久,薛宝儿便又被一个女子引入到了内宅之中。

然后,她见到了一身贵气的贾母,而她带着两个弟子,倒显得单薄寒酸的感觉。

随后,她回来的消息传开了,贾府之中上上下下有头有脸的人都来看她,个个身上都戴着宝光闪闪的饰品。

有护身的,有聚气的,有宁神的……

宝衣、饰品,玉佩,茶,糕点,摆件,种种件件,皆无凡品。

倒显得薛宝儿师徒三人一身清寒来。

薛宝儿坐在那里,泰然自若,嘴角有淡淡的笑,回应着府里大大小小各辈人的问好。

现在她在这里也不再是小字辈了,有之前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牵着自家的小孩子来拜见薛宝儿。

“宝儿,这些年,你就一直在那南边?”贾母问道。

“是啊,就在那南边,群鱼山中。”薛宝儿说道。

“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你看你,人都冷清了。”贾母说道。

薛宝儿微笑着,说道:“姑奶奶,没什么的,我一个人习惯了,再说,我还收了两个弟子,那山中也有不少的邻居。”

“收两个弟子也好,作个伴,但没个亲人在身边,总是让人担心的!伱这次回来就不走了,留在家里吧!”贾母说道。

此时屋子里很多人,都是些衣着华贵的妇人,有她认识的,也有她不认识的,大家都争着一起劝她留下来不走了。

当面,大家也觉得她会留下来。

薛宝儿笑了笑,没有回答。

“我已经去信给你表哥了,他若是知道你回来了,一定会很高兴。”贾母说道。

“宝儿见到表哥也高兴。”薛宝儿说道,虽然多年之前在太学里有些不愉快,但是现在想来,那都只是些小事,算不得什么。

“你表哥自你走后,便也发奋修行,终入了国师之眼,拜其为师,成了无尽山中的真传弟子!”贾母略带自豪的说道,薛宝儿很清楚,表哥贾玉是姑奶奶的心尖儿,他能够上进,那她一定极为高兴的。

“表哥能够入国师之眼,那可真是极好,不过,这无尽山又是怎么回事?”薛宝儿问道。

“是啊,玉儿自你走后,时常挂念你,说你走的时候气恼他不上进,便想让你看看他现在的样子,只是你这一走这么多年,可还在生你表哥的气?”贾母问道。

“姑奶奶,孙女怎会生表哥的气,我当年也是受楼师所托,送白小刺回群鱼山。”薛宝儿解释道,她当年确实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也感受到表哥贾玉对于自己与楼近辰亲近的不喜。

“你拜师楼近辰为师了?”贾母说道。

薛宝儿沉吟了一下说道:“虽未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我的修行之法,尽是楼师所传。”薛宝儿说道。

“那也可以说是真传了。”贾母说道。

“刚刚听姑奶奶说表哥是国师的真传,什么是真传?”薛宝儿问道,尽管她是带着几分好奇的语气,但是整个人坐在那里,仿佛坐于群山之中的青石上,面对着星空、幽暗,毫不怯弱。

屋里坐着的那些女人之中,倒有些人看出了薛宝儿身上那独特的气质。

那是一种在她们的眼中,初看清寒,但越是接触,越觉得清贵的气质。

“国师于城北山中,开辟了无尽山,并立下道统,广收弟子,其中弟子分为真传十二,七十二内门,三百六十外门。”

“这里面的真传是经过国师认可,真正可以传其道统的人。”贾母略带自豪的说道。

“那表哥真是了不起,楼师曾说,国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只是,这无尽山在哪里?怎未曾听过?”薛宝儿说道。

贾母也略一沉吟,看了一眼家中坐着的这些人,又想时过境迁,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便说道:“这无尽山所在之处,便是当年国师镇压大祭司之处,至于国师用什么手段开辟出来的无尽山,这便无人知晓了。”

“原本那里在镇压大祭司之后,只能够看到有一座虚幻山,但是这么多年,那山却不断的生长,已经成了一片山群,有与星空相连之势,并且虚实难辨,群山生长,似无穷无尽。”贾母的话中充满了感慨。

她也一生要强,很少服人,当年对于楼近辰那几乎肆无忌惮的剑术感到心寒和佩服,而对于国师于天地之间开辟无尽山的本事,更是心服口服,她甚至觉得天下之间没有人能够胜得过国师。

而一直以来没有露面的王上,她也不好猜测,但是她的见识已经无法想象要超越国师的人会是什么样的。

薛宝儿也同样的被惊着了,于虚无之中开辟出真实的山脉,由虚化实,这种大本事,也确实是她没有见过的。

虽然她也听过楼近辰说‘万法由妄生’,虚妄可走向真实,能够理解得了这种法,但是真正的有人做到,仍然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心中竟是不由的拿楼近辰与国师做比较。

在比较之后,她觉得楼近辰或许做不到,但是一定能够看明白这是什么手段,而且,她相信楼近辰一柄剑下,什么手段也困不住他。

这一路她从江州的群鱼山到这里,也是经历过许多场大战的,第四境的对手也遇上不少,她从一开始的稍稍有些紧张,到后来面对四境对手,充满了信心。

一开始她可能还需要明玉剑与楼近辰送的那面诡镜一起克敌制胜,到后来就一柄剑就够了,她觉得楼师传授的剑术,在这一段走来京城的过程之中,越来越融会贯通了。

她的心中,楼近辰的剑术,如雾如山,亦如天上的星辰,只一点光芒,高摇飘渺,但是落下之时,却直入心中。

她曾在山中见过楼近辰修行的灵明剑法,初看似乎也就是剑更快,变化更圆融纯熟一些,但是其中每一剑又都有一种神妙蕴藏其中。

有一次,她看到楼近辰的剑势越练越简单,点刺抹划,无比简单,便提出与楼近辰比试一下。

而比试的结果是她的剑先动,却被楼近辰的剑一剑挑飞了自己的剑,然后在她控制住自己的剑时,楼近辰的剑已经停在了她的眉心。

这一剑让她明白,与人斗剑时,剑剑相交时的作用,如何击斩别人剑上的法力薄弱之处,如何借别人剑上的反作用力,让自己的剑更快。

之后那些年里的一次次的比剑,让她的剑术快速的入门,但是却也是直到现在,她与他人的一次次的惊险争斗之中,才将剑术真正融会贯通的,直到现在她才敢说一声自己入了剑道之门。

接下来的几天里,贾府为她设数场大大小小的宴。

于是薛宝儿的名也传出了贾府,又有一天,贾玉回来了,还带了一个同门回来。

做为现在无尽山的真传弟子,又是贾家的嫡长孙,他的地位很高。

贾宝儿见到他时,他依然是一身的绵绣,只是比起当年来,少了几轻佻,而多了几分自信与从容。

“表妹,你回来了。”贾玉背着手,腰悬一柄华丽的短剑,头戴黄冠,黄冠的中间有一块玉石镶嵌其中。

冠上有两条玉带,飘在胸前,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红白相间的衣服,看上去喜庆,也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薛宝儿站了起来,说道:“表哥!”

“表妹,你当年随楼近辰去学剑,不知他现在到了何等境界?”贾玉在众人面前,直接问道。

不过,在场的也都是贾府的人,也没有觉得贾玉的问话有问题,即使是贾母,也是笑吟吟的看着。

薛宝儿坐在那里沉默了一下,没有立即回答。

但是侍立于她身后的两个弟子却是知道,自己的师父一定不高兴了,因为她们听着都有些怪异感。

因为她们是在江州那一边生活过许多年的,她们很清楚在江州那一带,楼近辰的名声极大,受其惠泽的人也不少,所以很少有人会直呼他的名字,更没有人喊着‘楼近辰’这三个字来问其境界。

这有一种问鼎之重的感觉,有一种挑衅感。

当然,在这京城之中,楼近辰的名声早已经随着日月的洗磨而淡去了,即使是贾母也不觉得贾玉直呼楼近辰之名有什么不妥。

这么多年来,山路遥远,消息难通,楼近辰的名声早已经淡了。再加上,贾玉身为无尽山真传,修为也高了,心气又起来了。

毕竟在这些人看来,名字就是用来给人叫的,没道理‘楼近辰’的名字叫不得。

“楼师是何境界,表妹亦不知,只是表哥为何直言长者名讳?”她看似是问,实则是责问。

薛宝儿的话一出,屋子里顿时静悄悄的,毕竟在整个贾府敢于责问贾玉的,除了贾母之外,几乎没有人。

而贾母向来喜爱贾玉,又怎么会去斥责于贾玉呢。

贾玉的脸色一变,贾母原本的笑脸也没有了。

“楼近辰也不比我们大多少,怎么就是长者了?”贾玉直接的说道。

“楼师曾在太学里为讲郞,便是你我师长,怎么就不是长者了?”薛宝儿站在那里亭亭玉立,却如崖边青松,在风中屹立。

“他只是教了你,可没有教我。”贾玉说完,却又立转笑脸说道:“好好,表妹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不再叫他名就是了,叫他楼讲郞如何?”

薛宝儿也是深吸了一口气,便也是点了点头。

贾母这才笑道:“叫讲郞不错,楼讲郞曾在太学里当讲郞,亦是朝廷的正经出身。”

薛宝儿重新坐下,今天的宴席颇大,因为贾玉回来,并带了同门师兄回来,贾府自然需要好好的招待一番。

她眉头微皱着,心中想了想,还是说道:“姑奶奶,楼师现在是江州府令。”

“哦,真的吗?”贾母有些惊讶的问道。

薛宝儿点了点头,说道:“江州原本的府令身死,大变在即,江州众修拥护楼师为代府令,一直至今。”

贾母还没有说话,贾玉也只是轻皱着眉,而其身边的那位同来的修士,却是自然的开口说道:“师弟,你可还记得,师尊曾说过,若是我们十二人出镇各州府,至少都得是一府的府令。”

贾玉思索着,他不太记得,好像师父确实提过这么一嘴,但是具体的意思却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国师大人的亲传弟子,自然有资格出镇州府。”贾母笑着说道。

薛宝儿沉默着,她没有说话,她这个时候也知道,自己跟随楼师学剑,这么多年来,或许已经成了贾家的一根刺。

当年楼近辰在这京城之中有大名声,但终究短暂,如流星划过,人总是健忘的。

“来,我们今天这一杯,欢迎表妹重归家中,从此倦鸟归巢,一切,都有表哥和奶奶还有贾家做主了,表妹也不必在外风餐露宿了。”贾玉举杯说道。

“玉儿说的不错。”贾母笑呵呵的说道。

正月里,酒多,喝不胜喝,醉不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