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 第16章 石上居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第16章 石上居

作者:橘香袭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4:55:20 来源:小说旗

老头一抬下巴,带着傲气道:“我家房多,老爷本来说要来关口镇上渡夏,可又嫌这里太无聊,住不了空着浪费,这才准备赁出去。

房间不单租,前后院每月只要一两五钱银子。

小公子,这样好的事可是千载难逢,已经有人来看过,错过就再也找不到了,你要赁就得马上定下来。”

顾沐云没说要,也没说不要,说起来每月一两五想赁这样大的新院不贵。

但也不便宜,相当于是每月上万元在租豪宅,不是穷人能负担的,哪怕自己要租,也需要先跟伯父他们商量一下。

她没说话,原本花堂嫂还一脸好奇的东瞧西望,此时被这每月一两五钱银子的价格给惊得脸色都变了。

这破房子比码头扛一个月活还要得多,生怕小姑子什么都不懂马上应下,忙抢着道:“你这房顶已经长草还要一两多银子,恐怕要漏雨,你、你留着自己住吧!”

说完,赶紧拉着顾沐云就往外走:“旁边还有房在赁,我们另外再看去。”

花堂嫂不敢租房拉着要走,顾沐云也就跟着走了。

花堂嫂是真的被吓到,拉着顾沐云连旁边的房都没有看,直接就回到西院的家。

此时太阳已经晒得火辣辣的,花堂嫂咕咕咚咚喝了凉茶,就跟自家婆婆和弟媳妇炫耀起来:“我跟你们说,我还没有进过那座房子,今天可算见过了,真是修得好,比东院那边的房子还好。

前面通间的气派,后面还有一个种花的园子,要是刨出来,能种葱姜蒜,还能撒菜种。

房子再好有啥用,谁住在里面都要穷,还以为房价高到五百文就顶天,没想到居然每月要一两五钱银子,真是吓死我了。

我真怕妹子一口答应赁下来,赶紧拉着她出来了,就连旁边的房子都没看。”

大伯母也吓一跳:“四丫头,你真要去赁房?还是在家住吧,水萍她们不常在家,平时挤一挤就可以。”

二堂嫂很紧张,她不像大堂嫂那样说话直接,此时看着婆婆道:“娘,金水和银水该休假回来了。”

虽然同在镇上,可两个孩子在码头酒楼当小伙计,平时不许随便出来,就连她这个母亲也难见一次,只能每个月回家住一天才能团聚。

可现在两人的房里住着小陆子,儿子回来就没地睡。

大伯母卢氏顿时又为难起来:“这可怎么办?要赁也找一个小点的房吧!”

花大嫂附和:“是呢,娘,你劝妹妹简单租两间睡觉就是,每顿饭回来吃花不了多少钱。”

隔壁二伯家里,顾沐云在听已经回来的大伯说事。

今天早上,大伯跟二堂哥去云霞寺打听供奉亡牌的事,二堂哥忙着去码头上工,大伯也才刚刚回来,三人就在二伯家商量一下。

“云霞寺的主持说了,寺里可以存放骨灰坛和灵牌,只是放灵牌和骨灰的价钱不同,全部都放,每月香油钱得给五百文。”

云霞寺在关口镇外的山上,码头商船多,总有亡故外乡的客商在寺里存放骨灰,等着几年十几年返家带走。

这笔生意云霞寺做得娴熟,香火也旺。

每月又是五百文,顾沐云已经麻了!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处于低谷时,抬头看见的都是欺压,现在她感觉处处都不顺心。

不过转眼她又想开了,当自己身处低谷时,随便向何方走都是一条向上的路。

该存还是要存,该租房子就租,两处钱都不能省。

挣钱,顾沐云再一次涌起想挣钱的急迫心情。

租一处合适的房子很关键。

今天看的那院子其实不错,跟下面街道只隔了台阶,虽然不是街面,反而闹中取静。

前堂稍微布置一下是宽敞的诊室,后院自己住着也舒服。

知道顾沐云一定要在庙里供奉香火,顾大伯和顾二伯也没有其他意见。

相比起来,族里要得更多,只是这无端一年多出六两银子的开支让两人眉头快夹死蚊子。

顾沐云没让两人掏钱的意思:“大伯,我回来了,带回来的那架马车没有用处就不白养着,找人卖成银子就够寺里用几年。”

她在江夏府虽然买的是破车老马,只有一对轮子是好的,其他地方破破烂烂,但还是能拉能跑的车,若是卖能卖十几两银子。

这马车作用很好,在路上不引人注意,回来还让顾沐云测出人心。

东院知道回来一个穷亲戚,立即甩开不管,还想趁机捞一笔,把西院榨干。

西院的伯父堂哥虽然对自己诚心以待,可面对东院的压迫也实在无力帮衬。

听到顾沐云要卖马车,顾大伯有些艰难的点头,要侄女变卖东西供养牌位他感觉羞愧。

二伯揉着自己已经松缓的腰安慰道:“现在卖车也好,住在家里用不上,以后二伯给你补上一架车。”

顾沐云笑了笑,在大齐置马车跟买豪车差不多,二伯想给自己添马车,三哥三嫂得跳脚了。

这边说好卖车,就提租房子,大伯二伯一听大石梯那边的好房子顿时摇头。

“那房子不发家,没人愿意住。”

还有这种事,顾沐云诧异,忙追问原因,那房子看上去都是完好崭新,怎么会跟风水有关。

顾大伯解释:“这事还得从一年前说起,也是名字惹的祸。”

那房子的确是一户船商修的,本想修建小居自己临时居住,也想跟新上任的沈县令拉好关系,特邀县令来关口渡赴宴求墨宝。

没想那个县令是新科进士,书生气浓,酒酣耳热之际,见新宅需踏石梯上来,当着众宾客的面,提笔书字,取名叫石上居,取“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之意。

这名字本来很是风雅,但船商不乐意了。

他们行船靠水吃饭,最怕搁滩,现在那些房子建在高坎上,名字又叫石上居,说这是船停石滩,进退两难,顿感晦气。

虽然等县令一走,船商就让人封口不得外传,题字做了匾额也没悬挂在前堂,但私下里还是有不少人知道。

如今船商不愿意住,有县令取名又必须挂,否则让县太爷难堪,于是就这样不尴不尬的闲置,有人要租就出租。

可要租房子的小户人家租不起,大户人家又不愿意碰这不吉利,只能空着。

顾二伯也反对道:“别人都说县令老爷是文曲星,他说出的话就是真言,谁都怕自己住在留不住水的青石板上,就连租房子都租不出去。

四丫头,你可别听长水那小子胡说,年轻人啥都不信,总有吃亏的时候。要赁房就在我们家旁边找一处,哪怕差一点也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