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 第165章 方春阳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第165章 方春阳

作者:橘香袭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4:55:20 来源:小说旗

小学徒拿着礼盒去偏院,这里有两个女子正在收拢各种礼物。

虽说是杏林堂的家宴,但客人不少,只不过每人送的礼物都不贵重,甚至有些奇怪。

都是枝枝叶叶、花花草草,石头瓦块等,看似小孩过家家的玩物。

就连包装也随意得很,布袋装着,草绳拴着,门边还有人扛来一捆树枝。

规规矩矩送的礼盒也有五六个。

两个收拾东西的女人对那些树叶草根却格外小心,取来木盒分类装好。

小学徒走到其中一个三十年纪已婚妇人身边:“大姑奶奶,这是顾郎中送来的礼盒。”

妇人随意接过,回头对旁边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道:“春阳,今天辛苦你了,本来是作客,还累你跟我来做这些活。”

方春阳放下正整理的一个瓦罐,里面不知道谁送的黏糊糊药材,害羞一笑:“嫂子说什么外家话,倒是我来给嫂子添麻烦。”

妇人看着面前姑娘,微微一笑:“不麻烦不麻烦!以后这种事情就该你来做了。”

她是牟老郎中的大女儿,叫牟巧玲。

前几个月端午节牟巧玲回过娘家。

听继母二夫人无意提起医馆赵平还没有婚配,就动了心思。

这是姑娘是自己夫家的远房表妹,家里有田有地,又很得父母兄长宠爱,家里娇惯了些,在亲事上左右挑剔着总不合适。

眼看翻过年节就奔十八岁还没有定亲,方家终于急了。

因为跟自家走动得勤,表姨妈话里话外都说要挑一个郎中当女婿,家境不拘,只要人踏实。

反正自家会准备良田山林做嫁妆,够女儿吃喝。

女婿当郎中挣的钱,能养活他自己和父母就行。

赵平家底单薄,兄弟众多,从十三岁在杏林堂来拜师就被牟老郎中看好收成徒弟,人踏实,对杏林堂忠心,基本上当成半个儿子在养。

于是这次杏林堂的家宴,牟巧玲丢下自家的事,忙着就把方春阳带来了。

方春阳自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羞答答帮忙做事,这时候更被表嫂看得红了脸。

她在刚进院时,就已经看见一个门外迎客的年轻郎中,表嫂说那人就是赵平。

方春阳一眼就看中了。

不为其他,单就赵平容貌不丑,人也精神就让她心动,只是还没能跟赵郎中说上一句话。

见方春阳害羞,牟巧玲也不再逗她,随手把刚接下的礼盒递给她:“这里面也查一下,若是不能放置的要赶紧处理。”

方春阳接过礼盒打开,撇了撇嘴:“这是什么呀,就只有一些糕点。还是镇上买的,都不去县城置办。”

牟巧玲探头一看,的确只是一些糕点。

虽然是关口镇能买到最好的,但今天已经收到好几盒,她皱眉道:“刚才那个小学徒说了是谁送的?我忘了!”

方春阳想了想:“好像姓顾。”

牟巧玲摇头:“不认识,应该不是杏林堂的郎中,你就随便找一个盒子装了,送给外面的车夫吃。”

顾沐云才拜师一个来月,牟巧玲在婆家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

杏林堂在关口镇上的医馆最大,每逢过节时,其他小医馆的郎中送些礼品来常见得很,牟巧玲从小就吃腻了。

方春阳答应一声,把那盒糕点放在地上,自己带来的长工有口福了。

外院暖厅,顾沐云跟牟老郎中等人谈笑风生。

赵平、严风舟和肖郎中几个围坐一起旁听。

说是谈论,其实大多时候是这些人在听,顾沐云在说。

论在关口镇上的生活经验和处理过的疑难杂症,顾沐云比不上几位老郎中,就连严风舟和肖郎中赵平也不如。

但论起知识面,接受过知识大爆炸的她要认第二,就无人敢说第一。

从幼儿园的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至少二十年苦读,天文地理勉强算得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就是说社会阅历,顾沐云也不怕。

看过数不清的正剧、野剧和土狗短剧,她现在强得可怕。

在牟老郎中他们心里,不光是佩服顾沐云的头脑聪明,还佩服尚医局的教学。

话说着说着,又从各种八卦闲聊说回医术。

一个老头摸着胡须感叹:“听说尚医局的医案医书堆了几座院子,没想到还是这样的全面。

我们这些人若有生之年能听到大医讲学,就死而无憾了。”

尚医局从社会招生培训郎中,至少需要秀才功名才有资格报名。

顾沐云这种医家子女,算是拼爹成功走了捷径,才能从小在医局里混。

现在顾沐云不光是针灸理论清楚,经络腧穴学烂熟于心,更让几人羡慕的是还知晓人体解剖。

对这一点,顾沐云不用解释,因为尚医局有解剖资料的医书。

顾廷柏那里就有一张人体解剖图。

绘图虽然粗浅,只有五脏器官和一些骨骼框架,但也是不可多得的。

被顾廷柏放在一本书里夹着,已经放得墨迹都淡了。

有这张纸,也让顾沐云对这个时代医术发展的程度有一个了解,至少不会在这些郎中们面前说些神经、心室心房什么太过超前的词语。

在老郎中里面,有一个郎中是疮科的,他皱眉道:“顾姑娘,你刚才说割疮不出血这很好办,只要刀快手快就行,可还是难逃术后高热,尚医局会怎么办?”

他给人割恶疮,当时好好的,可几天后人就发烧,药物救治也会死十之一二。

顾沐云知道疮科为外科的一部分,而且恶疮死亡率也高。

历史上好几个名人就死于背痈,在现代就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不算什么大病。

割肉容易,只要胆大就行,但得消毒啊,这可是关键。

顾沐云没说细菌感染,只说尚医局是把所有刀具蒸煮过,就连要接触伤口的布料都会蒸。

她没有说煮,因为水煮温度是100度,而普通水蒸气的温度能达到320度,加压就是500多度,对消毒杀菌很有效果。

牟老郎中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平时大家割疮都只用清水洗一下刀具,能煮已经是很讲究的了。

遇到游方郎中,在田间地头用袖子擦擦也是行的。

现在听到连布料也要隔水用大瓮蒸,自然大开眼界,纷纷说这趟来得值,回去就试一下。

就在一群人说得热闹时,牟老郎中的女儿牟巧玲走过来:“爹、叔伯们,马上开席,请大家上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