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 第65章 阴虚失眠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第65章 阴虚失眠

作者:橘香袭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4:55:20 来源:小说旗

至于三叔公那边,顾砚山没有多想过,他明白那些老东西惯是躲在后面使坏。

自己以前对西院暗中欺负,族长几人装着不知道,吭都不吭一声。

可若是自己真得罪李员外,他们只会跟着踩一脚就赶紧撇清,不会替自己辩解半句。

自己既要对金针堂打压,又要把自己摘出来,可不能当了三房五房的手中棒槌。

顾砚山心里这样想着,重新坐回四方酒肆,不管掌柜白眼翻上天,又让伙计把自己之前存的一角酒和茴香豆端出来。

反正金针堂在那里不会跑,他不急,准备耗上一段时间,先把三房五房有什么意图弄清楚再说。

之前顾二伯就对顾沐云说过,别看顾砚山长得粗野,其实最是奸诈狡猾,要不然西院几家人也不会处处被挑衅压制着。

顾砚山在酒肆跟三老太爷他们耗时间,金针堂此时却有点热闹。

之前的患者已经走了大半,现在又来了新病人,病情不是腰腿痛,也不是伤风受凉。

之前跑来“听书”的婆子又来了,还带来一个穿着光鲜衣裙,但精神很是萎靡的妇人:“顾小郎中,你帮我妹子看一下,她能吃能喝,就是晚上睡不着觉,你看她是啥病,医馆去过无数次,药钱花了不少,还喝了几碗神水都没起作用。”

妇人姓符,住在镇上,也可以理解为是“听书大娘”的话友。

听书大娘一直在她家大门口摆摊卖菜,两人天天都要说家长里短,符氏的身体不好自然是最好的话题。

她天天来金针堂听热闹,知道顾小郎中虽然年纪小,人长得也像女子秀气,可医术不错。

现在见符氏病了许久不见好,家里银钱全部花在药上,就半劝半哄的弄来金针堂,想让她试试。

顾沐云听到患者因为失眠吃过很多药,这是内科,跟自己擅长的疼痛科不同,需要认真诊断,就把人带去自己的诊桌边道:“大婶先坐下,我给你诊脉看诊!”

符氏已经看过郎中,就连县城里也去过,刚开始听到听书大娘说金针堂如何如何厉害,还以为是一个老医生,至少也是一个稳重的青年郎中。

可此时见到的居然是一个不到及冠的少年,而且还是扎针拔罐这些游方郎中的医术,顿时大失所望。

不过自己已经来了,看着这里也有其他患者,符氏勉强坐下,没有伸手搭脉,先开口道:“不瞒小郎中,我已经请好几个郎中开方吃过,说的病一样,开的方也一样,病时好时坏,总没有稳定下来。

小郎中要是以前有治过这种病,我就看看,若是没有治过,就不麻烦你了。”

顾沐云听出她话里意思:能治才治,不能治就别丢脸。

她笑了笑:“大婶别急,郎中治病要讲究望闻问切,我这才只是‘望闻’,还没有开始‘问切’,若是直接说能治或者不能治,都是对你在敷衍,大婶肯定不想这样吧!”

符氏伸出手臂,把手腕放在脉枕上:“小郎中说得有道理,你就诊脉吧!”却不说自己的病情,这是有意要考验顾沐云的医术。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行为,四诊里之所以把“望闻问”放在前面,就是这三诊在诊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才是用摸脉验证。

如果单靠诊脉断病,必定会出现误差,但现在对患者无法有过多解释,顾沐云直接搭指诊脉,开始诊病。

先观察符氏面容,见她情绪激动,面红颧赤,皮肤萎黄,再张嘴看舌,舌红无苔。

诊脉上,脉左寸关略大,两尺细弱。

顾沐云以前考中医师证时虽然有学过中医诊断学,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还是有区别的。

尤其是有医院的各种检查单,针灸师的脉诊其实已经成了一种摆设。

好在这些天来她一边给人扎针、一边看医书恶补练习脉诊,还是有收获。

诊脉用三指放在患者手腕上,定出“寸关尺”三部,其中患者左右手的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脏腑。网图 左手寸脉:心、心包络

左手关脉:肝、胆

左手尺脉:肾、膀胱

右手寸脉:肺、胸中

右手关脉:脾、胃

右手尺脉:肾(或命门)、大肠。

中医没有仪器检查,医生只要辨别出各部位的脉相,就能诊断出病变在哪个脏腑。

此时符氏的两手寸关脉大,而尺部弱,结合表症,那就是心、肝火旺,而肾水亏虚。

外观色,内诊脉,顾沐云心里有数:“大婶,你这是肾虚火旺,需要滋阴安神!”

符氏听到顾沐云说出自己的病,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可转眼又愁眉苦脸:“小郎中说的非常对,杏林堂和县里的郎中也说我是肝火旺,肾水亏,可开了方喝下去总是不见好。”

心里对顾小郎中有了信任,符氏也打开话匣子,把自己的病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她年纪四十五岁,育有两女两儿,平素体虚,腰背酸痛,因三月前跟人发生口角,被对方突然泼水差点气晕,当时只感觉头昏眼花,入夜后自己觉有热气从下上冲,心中烦乱,汗出,惊恐万状,自此不敢入睡,每晚发作一两次。

符氏说到起病原因还在记忆犹新:“我就只是走路踩了她家门口一棵草,那女人就跟我大吵大闹,还泼水,不过我也把她头发扯了一缕才消气。”

看样子气消了,可病也落下了,脉症合参,诊为阴虚血亏,突受暴惊,心气散乱,虚火上扰,导致的心神不宁。

顾沐云问:“大婶,你可有把平时喝的药方带来?”

符氏赶紧从自己荷包里取出两张纸:“这是杏林堂开的,这是县城郎中开的。”

顾沐云接过细看,两张处方大同小异,都是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酸枣仁、龙胆草等,这就是六味地黄丸加减的配方。

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的症状,又添加龙胆草泻肝火,酸枣仁安神。

顾沐云虽然自己还没有开过方,但也能辩出符氏这种典型案例,说明两个医馆的郎中开方都是非常对症的。

可是,为什么明明对症下药没有起作用,顾沐云陷入沉思。

就在她看着药方思索间,符氏又开口说话了:“都说药不对症哪怕使船装,我的药渣装一筐子,钱花了不少,唉,每天喝得我肚子发胀连饭都吃不下,还没有效果!”

发胀!

顾沐云心里豁然开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