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黄帝内经百姓版 > 第3章 (6)揭秘岐伯养生智慧:阴阳平衡,远离狂症与五脏不调

在探讨歧伯关于阴阳的精妙论述时,我们不得不深入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中。歧伯,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关于阴阳的见解,是中医哲学体系中的瑰宝。

“阴是藏精于内不断地扶持阳气”,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阴代表着内在、静止、寒凉、收藏等特性,它如同大地之母,蕴藏着生命的精华与能量,这些精华与能量不断滋养着、扶持着阳气,使之能够在外活跃、运动,执行其功能。这种扶持,是阴对阳的一种内在支持与促进,确保了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而“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则强调了阳气在人体外层的保护作用。阳气,代表着外在、运动、温热、防御等特性,它如同勇士一般,守卫在人体的边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维护着体表的固密与稳定。这种固密,不仅是指物理层面的皮肤、肌肉等组织的紧密性,更是指人体正气充盈,能够有效地抵御外界病邪的侵袭,保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歧伯的这两句话,不仅是对阴阳本质的精炼概括,更是对中医阴阳学说在人体生理病理中应用的生动阐释。它们告诉我们,阴阳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在人体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如果“阴不胜阳”,阳气过于亢盛,就像烈日炙烤大地,使得血脉中的气血流动变得急迫而不安分。这种状态下,如果再加上热邪的侵袭,就像是火上浇油,阳气更加旺盛,无法得到有效制约,就可能导致人的精神状态出现异常,甚至发为狂症。这种情况在中医里被形象地描述为“阳亢则狂”。

反过来,如果“阳不胜阴”,阴气过于亢盛,就像冬日里寒风凛冽,使得五脏六腑的功能受到抑制,气血运行不畅。五脏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当它们的功能受到干扰,就会导致身体的各种机能出现失调。具体到“九窍不通”,可以理解为眼、耳、鼻、口等感觉器官以及前后二阴等排泄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出现闭塞不通的症状。这反映了阴气亢盛对机体整体功能的广泛影响。

在中医的治疗中,针对阴阳失衡的情况,会采取“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调整阴阳的平衡,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接下来让我们以现代视角来解读“圣人使阴阳平衡”这一核心理念。阴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象征着宇宙间一切事物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面,如日夜、寒暑、动静等。在人体健康层面,阴阳平衡则是指体内各系统、各机能间的和谐共存,既不过于亢奋,也不陷于萎靡。

“无所偏胜”,意味着在追求平衡的过程中,不偏不倚,不让任何一方力量占据绝对优势,这是达到身心和谐的关键。正如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任何一方的过度繁荣都会破坏整体的和谐稳定。

“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描述的是通过阴阳平衡所带来的生理层面的积极影响。筋脉调和,指的是经络系统的顺畅无阻,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对于维持身体各部位的功能至关重要;骨髓坚固,则象征着生命之本的强健,与免疫力、造血功能等紧密相关;血气畅顺,则是身体各部位得到充足营养与氧气供应的保障,也是精神状态饱满的基石。

进而,“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这是阴阳平衡在身体防御机制上的体现。当人体内部环境稳定和谐时,外界的“邪气”(即各种致病因素)便难以入侵,或即使入侵也难以造成重大影响。

“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则是阴阳平衡在感官与生理机能上的直观表现。耳目作为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其敏锐度与功能状态直接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而气机的正常运行,则是指呼吸、循环、消化等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

风邪作为“六淫”之首,确实被视为能够轻易穿透人体防护,扰乱气血运行的外邪之一。当风邪趁虚而入,不仅可能直接损伤人体的阳气,还可能如同潜入夜色的盗贼,一步步深入内脏,暗中消耗着我们的阴精,这其中,肝作为“将军之官”,往往首当其冲,成为邪气侵袭的重点对象。

饮食过饱,中医讲究“饮食有节”,过量进食无疑会给脾胃带来沉重负担,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一旦这个枢纽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自然容易出现筋脉失养而弛纵、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澼(类似现代所说的肠道炎症或腹泻),甚至因体内湿热积聚而引发皮肤问题,如疥疮等。

在探讨饮酒这门古老而又微妙的艺术时,我们不得不以一颗既敬畏又理性的心来审视。适量饮酒,如同细雨润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让人体经络得以舒缓,仿佛春风拂面,带来一丝轻松与愉悦。这背后,是酒精适度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流动的生理效应在发挥作用,正如古人所言,“酒以通血脉,消忧愁”。

然而,过量饮酒则如同洪水猛兽,打破了人体原本和谐的气机平衡。气机,在中医理论中,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动力,它如同自然界的四季更迭,需要顺应规律,方能和谐共生。一旦酒精摄入过量,便如同狂风骤雨般扰乱了这股和谐之气,导致气机逆乱,向上冲逆,其后果不言而喻。

轻者,你会感受到头晕目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这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内耳平衡系统,加之血管扩张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所致。重者,则可能触发更为严重的生理反应,如呕吐、呕血等,这些皆是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以及可能诱发的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表现。

因此,对于饮酒,我们应当秉持“中庸之道”,既不过度贪杯,亦不完全禁绝,而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酒量,合理选择饮酒的量和频率。毕竟,在享受美酒带来的片刻欢愉之时,更需关注其对身体的长期影响,真正做到“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花半开酒半醪”。

过度用力,它不仅仅是一场肌肉间的力量较量,更是一场深层次的能量博弈,其中肾气作为这场博弈的重要参与者,其角色不容忽视。在中医的哲学体系中,肾被赋予了“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的崇高地位,它不仅是生殖、生长、发育的基石,更与骨骼的强健、骨髓的充盈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肾气就像是身体内部的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骨骼,使它们坚如磐石,灵活自如。而当我们过度用力,尤其是长期持续地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时,这股清泉就可能被过度消耗,导致肾气不足。正如古人云:“力发于腰,而根于肾。”腰部作为肾之府,自然成为了这种消耗最直接的反映区。

因此,当肾气因过度用力而耗损时,腰部脊骨作为受肾气滋养的关键部位,便可能出现疼痛、僵硬、不适等一系列症状。这不仅仅是肌肉的疲劳在作祟,更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告,提醒我们要注意调节用力强度,合理安排休息,以免进一步损伤肾气,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

所以,朋友们,在追求力量与效率的道路上,别忘了给自己的身体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保持肾气的充足与平衡,才是我们长久以来能够屹立不倒的秘诀所在。

综上所述,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对于人体健康与日常行为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抵御外邪,还是调养内腑,都需遵循自然规律,保持适度的生活方式,方能享得健康长寿之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