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 第115章 新血承旧志,乱世启新篇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第115章 新血承旧志,乱世启新篇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5:47 来源:小说旗

诸国纷争的风云之下,时光宛如无情的刻刀,在岁月长河里雕琢着世间万象。

老一辈的贤臣名将们,往昔那如日中天的光芒渐渐敛去,恰似西沉的落日,即便余晖还眷恋着山河大地,却也不得不承认,这舞台该交予后来者了。

魏国朝堂,往昔那位于合纵连横间意气风发、纵横捭阖的魏王。

如今已被岁月压弯了脊梁,鬓发如雪,目光在阶下群臣身上一一扫过,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感慨,声音略带沙哑却依旧透着王者沉稳:“朕在位多年,烽火硝烟是眼底常客,联盟盛举也曾在朕手中促成,可岁月不饶人呐,魏国若想长盛不衰,需有新血注入。”

语落,他的目光如炬,落向年轻的公子启。公子启,自幼在宫廷悉心栽培下成长,聪慧果敢如同璞玉经琢,心怀壮志恰似鹏鸟待飞,此刻跪地,双手接过象征无上王权的玺印,热泪夺眶而出,却又满脸坚毅,那是对魏国未来沉甸甸责任的承接。

老将李桓,身经百战,每一道伤疤都是往昔峥嵘岁月的勋章,可如今,岁月侵蚀身躯,关节常酸痛难耐,握剑之手再不复往昔那般孔武有力。

他知晓退幕之时已至,便向新君举荐麾下爱将苏岳:“陛下,苏岳年方三十,却已是军中翘楚。他研习古今兵法,融会贯通后还能于实战里创新奇巧战术,更精通器械制造,经他改良的攻城弩,射程远、威力猛,有他统军,魏**威可保!”

新君公子启欣然应允,苏岳昂首阔步上前,接过那沉甸甸的大将军印,转身奔赴校场。

校场上,士卒们见新帅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皆热血沸腾,高呼效忠,声声誓言仿若要震破云霄,直抵魏国山河深处,守护每寸疆土。

文臣席上,老臣司马徽,辅佐过两朝君主,政务朝堂于他而言就像熟稔的棋局,纵横捭阖间满是智慧。

如今告老还乡之际,他郑重举荐年轻谋士诸葛瞻:“陛下,诸葛瞻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各国国情烂熟于心,且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常有奇思妙想。此前外交场合初亮相,一番对贸易互利、文化交融的论述,引得他国使者折服,实乃大才,可为魏国谋外交盛局。”

诸葛瞻一袭青衫,儒雅不凡,上前谢恩。此后外交舞台上,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妙语连珠,穿梭各国使者间,为魏国赢来诸多赞誉,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里,筑起一道柔软却坚韧的城墙。

赵国宫廷,赵王亦有同感,廉颇等老将战功赫赫,可暮年疲态尽显,精力难继,恰逢边境匈奴又起小规模骚扰,如阴云压境。

年轻的赵浚请缨出战,他乃名将之后,自幼浸淫兵书,常与军中将士围坐论道,对战术见解独到,虽未曾历经大战洗礼,却满怀壮志豪情与必胜信心。

赵王权衡再三,终是委以重任,拨给精锐骑兵、步兵数万。

赵浚披甲奔赴北疆,至边境,他细观地形,一改往日陈旧布防,巧用山谷、河川设伏,多兵种协同作战,如同织就一张精密罗网。初次交锋,便大败匈奴前锋,匈奴残兵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赵**威自此大振,如烈烈旌旗飘扬北疆。

在内政上,蔺相如之孙蔺尘登场,他承祖父遗风,巧于辞令且心怀家国黎民。

面对赵国赋税积弊,这沉疴旧疾,他不惮辛劳,深入民间田埂巷陌调研,访农户、查田产,而后提出按土地肥力、产出分阶征税之策。

朝堂之上,他侃侃而谈,详述此策既能保障国库收入稳步增长,又能依据百姓实际收成减轻负担,让耕者有利、国用不乏。一番言论,引得朝堂上下一片称赞,政令施行后,民间农事更兴,百姓安居乐业,为赵国昌盛筑牢根基。

齐国朝堂,年迈齐王审视满堂臣子,目光落在素有贤名的王子瑜身上,决意传位。王子瑜热衷商贸,对齐国海盐、丝绸等产业潜力洞若观火。

上位伊始,便大力扶持民间工坊,选派干练能吏整治港口,疏浚河道、修缮码头、规范贸易秩序,海运效率大幅提升。齐国海岸线上,商船往来愈发频繁,船帆如云,满载货物驶向远方,金银财宝如活水涌入国库。

武将田猛,作为田家新一代翘楚,家族勇猛善战基因在他身上尽显,身形魁梧、臂力惊人。

他不满足于陆上称雄,研习水师作战之法,广纳贤才、打造战船,组建齐国新式水军。沿海巡防时,新式水军战舰破浪前行,威风凛凛,海盗流寇望风而逃,齐国海域自此安宁,商贸航道畅通无阻。

文臣晏清,出身晏氏家族,传承先祖晏子智慧,于外交宴席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凭借幽默风趣又暗藏机锋的言谈,与各国使者周旋。

杯盏交错间,言语似剑、似盾,为齐国在合纵盟会里争得先机,巩固贸易协定,拓展海外商路,让齐国商贸之网撒遍四海,繁华日盛。

楚国宫殿,楚王年迈迟暮,将王位传予果敢干练的王子桓。

王子桓久慕楚地强军传统,上位后目光落向新锐将领项逸。

项逸出身将门,自幼在军营摸爬滚打,对排兵布阵天赋异禀,尤其擅长山地丛林作战,那复杂地形于他而言,恰似自家后院。在南疆,面对百越袭扰,他率楚军轻装突进、穿插合围,如灵蛇游走于山林,连战连捷,百越部落损伤惨重,再不敢轻易犯境,楚国南疆自此安稳,百姓可安心耕织。

文臣屈平,作为屈原后人,秉持先祖爱国之志与文学之才,进谏楚王重视水利农耕,亲赴田间,规划改良楚地稻田灌溉系统,涓涓水流润泽万亩良田。

闲暇时,撰写华美辞赋,吟诵于市井街巷、军营校场,激昂文字激励民心,唤起楚人团结奋进情怀。于合纵会盟时,他笔走龙蛇,用如椽大笔记录各国盟约,以墨香为楚国发展谋长远、固根基,筑起文化与政治的双重堡垒。

各国新主携新锐臣将,恰似东升旭日,虽前路荆棘丛生,却朝气四溢,满怀着对国家兴盛、天下安宁的热望。

于乱世泥沼中踏出坚实步伐,无畏风雨,续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而各国旧臣老将,退居幕后,以自身经验化作熠熠星辰。

默默守护、提点,看着新一代扬帆起航,眼中满是期许。

盼望着一个更繁荣、安稳的未来能在他们手中铸就,那时山河锦绣、百姓安乐。

诸国纷争或能化作和平祥瑞,笼罩世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