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 第136章 秦地新篇与暗流涌动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第136章 秦地新篇与暗流涌动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5:47 来源:小说旗

秦地在六国联军的携手经营下,总算熬过了最艰难的恢复期,麦香四溢、商贸初兴,百姓们脸上久违地露出质朴笑容,孩童在街巷嬉闹,老人于檐下闲话往昔。

仿若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乱只是一场久远噩梦。可平静湖面下,暗潮从未止息。

六国朝堂之上,瓜分秦地后的余韵仍在发酵。

赵国朝堂,赵王因分得大片肥沃土地而志得意满,却未料到国内贵族借机大肆兼并土地,引得无数自耕农沦为流民。

朝堂之上,相国蔺相如屡次谏言均被赵王搁置一旁。

满心忧虑:“大王,土地兼并不止,流民激增,长此以往,赵国农税锐减,兵源枯竭,根基将摇摇欲坠呐!”

赵王却充耳不闻,一心盘算着如何凭借秦地财富扩充军备,威慑他国。

魏国拿到手的多是秦地的矿产区域,本是绝佳资源,可开采技术落后,加之运输途中关卡林立,各国层层盘剥,致使矿石产量低微,魏国财政入不敷出。

魏“铁卫”统帅秘密上书魏王,提议联合他国技术工匠革新开采之法。

魏王却多疑猜忌,生怕他国借此渗透魏国,独占矿利,不仅驳回,还削减了“铁卫”军备预算,引得军中暗流涌动,将士们心生怨怼。

楚国地域广袤,新占秦地后管控乏力,当地旧贵族与楚派官吏冲突不断。一楚地郡守强征重税,激起民变。

数千百姓揭竿而起,冲击官府。消息传至郢都,楚王大发雷霆,责令速速镇压,却不反思施政弊端,朝堂上下阿谀奉承者众,实干贤能之士被排挤在外,政令愈发不通。

燕国地处偏远,虽分得秦地边角,却妄图以此为跳板,插手中原商贸。

燕王重用商贾出身的朝臣,制定严苛关税政策,引得他国商队纷纷绕行,燕国市场凋敝,本土商人也叫苦不迭。

朝堂谋士争执不休,革新派与守旧派势同水火,燕王在其间摇摆不定,燕国发展陷入僵局。

韩国殚精竭虑求安稳,为保自身不被吞并不惜耗费巨资向各国进献珍玩。

韩王寄望于外交周旋,疏于国内军事整备。

新军许久未添新弩箭,军备陈旧,士气低落。国内工匠虽手艺精巧,却因赋税繁重、原料短缺,纷纷转行,技艺传承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秦地民间看似祥和,实则危机四伏。

秦军旧部中仍有顽固分子蛰伏,他们暗中串联秦国旧贵族后裔,趁着联军监管松懈,在深山密林中重聚。

这些人打着“光复大秦”旗号,蛊惑不少因战乱流离失所、心怀不满的百姓入伙,势力悄然壮大。

他们隐匿行踪,时常乔装成普通商旅,穿梭于秦地各城,刺探联军布防、粮草储备等军情。

又勾结盗匪,劫掠运往联军营地的物资,致使军需屡屡告急。

更有甚者,潜入工匠坊,盗走制造弩箭、兵器的关键图纸,意图复刻秦军昔日神兵。

一日深夜,秦军旧部突袭一座小镇,屠杀守镇士兵,纵火焚烧粮仓,消息震惊四方。联军匆忙集结围剿。

却屡屡扑空,神秘余党凭借熟悉地形,遁入山林洞穴,消失得无影无踪。

秦地百姓人心惶惶,白日里集市也门可罗雀,生怕遭逢变故。

联军得知消息,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廉颇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这些贼子,竟还敢兴风作浪!当全力出击,斩草除根,否则秦地再无宁日!”

可各国主将却心怀鬼胎。楚王暗忖,楚军死伤惨重才换来如今土地。

不愿再折损兵力;魏王琢磨着借机削弱赵国实力,提议让赵军打头阵。

赵王冷笑不语,怎会轻易中计。

蔺相如见场面僵持,苦口婆心劝解:“诸位,唇亡齿寒呐!秦地若乱,我等心血付诸东流,莫因一时私利误了大局。”众人权衡再三,勉强达成一致,决定抽调各国精锐,组成联合特遣队,由廉颇统一指挥,进山追剿。

特遣队翻山越岭,循着蛛丝马迹寻觅敌踪。

期间,各国士兵习性不同、战术分歧频现。赵军主张速战速决、正面强攻;魏军偏好设伏诱敌。

楚军仗着人多,想四面合围。磨合艰难,还未寻到敌军主力。

内部便起了数次口角。好在廉颇治军严明,恩威并施,强行稳住队伍。

历经波折,终于在一处隐秘山谷堵住神秘余党。

激战瞬间爆发,秦军旧部拼死抵抗,祭出诸多诡异阵法,联军一时难以突破。关键时刻,韩国新军弩手发挥关键作用,弩箭齐射压制敌方攻势。

楚军呐喊冲锋,用人海战术冲垮敌军前排防线。

赵军精锐趁势切入,直捣黄龙;魏“铁卫”则负责截断敌军退路,将其合围。一番鏖战,神秘余党死伤大半,残部四散奔逃。

经此一役,秦地稍稍安定,联军趁热打铁,推行一系列安民政策。

在各地广设学堂,教化孩童;招募流民开垦荒地,轻徭薄赋。

整治水利,疏通河道,确保灌溉无忧。秦地百姓感恩戴德,踊跃投身建设,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工坊也恢复往昔忙碌。

谋士们汲取此战经验,编纂成册,分发各国;将领们互通练兵心得,定期军演,磨合战术。六国间贸易往来愈发频繁,秦国故道修缮一新,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声声奏响繁荣之音。

然而,秦地西北边境忽现异动,有探子来报,塞外蛮族部落频繁集结,似有南侵之意。

与此同时,东海之上,神秘海船影影绰绰,常趁夜停靠海岸,卸下不明货物、人员,行迹可疑至极。

秦地这方刚从战乱泥潭脱身,未及喘息,又面临全新威胁,六国朝堂再次绷紧神经,谋士们日夜谋划。

将领们枕戈待旦,百姓默默祈祷,一场关乎生死存亡、地域兴衰的全新挑战,已在历史转角处悄然降临,只待一声号角,再度搅乱风云……

秦地的命运仿若置身汹涌浪尖,于波折动荡里挣扎前行。

未来是和平安定,还是再度陷入烽火连天。

无人能轻言论断,唯有顺应时势、携手共进,才可能在历史洪流中寻得一线生机,故事至此,新篇待启,后续走向悬于众人抉择之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