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 第66章 烽火未息:赵煜守疆志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第66章 烽火未息:赵煜守疆志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5:47 来源:小说旗

在赵煜率大军凯旋,短暂享受那城门口鲜花与欢呼、赵王盛赞与赏赐的荣光后,赵国上下沉浸于胜利的喜悦,街市重归热闹。

田间农事井然,风调雨顺仿若天佑,似是将战时的阴霾彻底驱散。

可赵煜清楚,这安宁不过是表象,楚地残军犹存,恰似蛰伏猛兽。

燕国又背盟而动,磨刀霍霍,边境烽烟随时可能重燃。

于王府中,赵煜身披战甲未卸,身姿笔挺伫立在沙盘前,目光紧锁楚、燕之地,手指沿着山川脉络比划,脑海中推演着战局。

身旁谋士们围聚,蹙眉低语,探讨军情。

“新楚虽首战溃败,可根基未损,其退居南方险要,据守关隘,补给线隐秘,若要彻底平叛,强攻绝非上策。”

一老谋士捻须而言,神色凝重。赵煜颔首,深知那片山水易守难攻,往昔秦军都曾折戟,何况如今残兵败将倚仗地利,必然负隅顽抗。

“燕国贪婪,见我与楚鏖战损耗,妄图趁虚,其骑兵剽悍,机动性强,可突袭我边境薄弱处,若楚燕呼应,腹背受敌,危矣!”

年轻参军补充道,话语间满是忧虑。

正思忖间,李牧大步迈入,虽战甲满是征尘,却精神矍铄,“将军,听闻燕国异动,老夫以为当速遣侦骑,探其兵力部署、行军路线,再分兵应对。楚地这边,可先遣使议和,以缓兵势,暗中集结精锐,寻机突破。”赵煜目光一亮。

与老将李牧相视颔首,当下议定,选派善言辞者赴楚,陈说利害,佯装求和。

同时,调派多支侦骑小队,如离弦之箭奔赴燕境,刺探军情。

数日后,赴楚使者回报,楚营内部似有分歧,主和派念及兵败损耗,愿割地休战,暂作喘息。

主战派却叫嚷着复仇,整军备战,只是粮草军需筹备艰难。赵煜冷笑,“此乃天赐良机,楚心不齐,我军可先击燕,速战速决,再回师南顾。”

言罢,传令全军,整备出征,此番目标——燕境。

大军开拔,沿官道北行,尘土蔽日。行至边境,侦骑来报,燕军已集结三万铁骑。

分三路欲进犯,一路佯攻东边关隘,吸引赵军主力,另两路则绕道侧翼,妄图直插腹地,劫掠村镇。

赵煜沉思片刻,传令副将率一部人马严守东隘。

多布旌旗,佯装重兵,亲率主力精锐,趁夜色潜行,奔袭燕军侧翼。

是夜,月色朦胧,赵煜军如暗夜幽灵,马蹄裹布,悄然逼近燕军侧翼营帐。燕军多是粗犷武夫。

仗着突袭之势,营中守备松散,篝火边士兵或饮酒作乐,或呼呼大睡。赵煜见时机已到,长枪一挥,“杀!”瞬间,喊杀声起,赵军如猛虎下山,冲入营帐。

燕军从醉梦惊醒,慌乱披甲,仓促应战。赵煜身先士卒,长枪如龙,挑翻数敌,所到之处燕军血肉横飞,营帐起火。

火势借风蔓延,映红半边天。燕军侧翼大乱。

那两路突袭之势顿消,纷纷回撤救援,却被赵军截杀,首尾难顾。

东边关隘,副将依计行事,燕军佯攻部队久攻不下,听闻侧翼溃败,军心大乱,丢盔弃甲而逃。

赵军乘胜追击,一路追杀数十里,直逼燕境深处。

燕军折损大半,残军缩于几座城塞,闭门不出,高悬免战牌。

赵煜勒马于燕境荒野,望着逃窜燕军背影,却未露喜色,深知燕人狡诈,城塞坚固,强攻损耗过大。

遂传令围城,断其粮道,欲困燕军而降。时日流转,城内燕军粮草渐尽,军心浮动。

时有士卒越城投降,透露城中乱象。赵煜见时机成熟。发起强攻,巨石、火箭齐发,轰塌城垣,赵

军奋勇入城,燕军或降或死,几座城塞相继易主。

正当赵煜欲挥师南返,再图楚地时,楚国内讧平息,主战派掌权,趁赵军与燕纠缠。

竟联合周边小国,拼凑十万联军,气势汹汹北上,欲夺回失地,报一箭之仇。消息传来。

赵军将士哗然,历经两战,身心俱疲,又闻强敌将至,忧虑之色溢于言表。

赵煜却镇定自若,聚将于营帐,鼓舞士气:“诸将!我等连克燕军,何惧楚贼?往昔以弱胜强,今有强军在手,何愁不克?楚联军虽众,然心不齐、利不同,我等只需寻其破绽,各个击破!”言罢,令全军后撤至险要之地,据守山川,广布疑兵,挖堑壕、设鹿角,以待楚军。

新楚军联军一路北上,见赵军后撤,以为怯战,愈发骄纵,先锋部队贪功冒进,闯入赵军预设包围圈。赵煜在山巅见敌入网,一声令下。

伏兵四起,强弩齐发,箭雨如蝗,楚军先锋乱作一团,哭嚎惨叫。

后续联军匆忙救援,却被赵军从侧翼冲击,分割包围,十万联军瞬间成散沙。赵军将士受此前胜绩鼓舞。

又闻家乡安危系于一战,个个奋勇,以一当十,厮杀惨烈。

经此一役,楚军联军元气大伤,残军逃回楚地,再无北犯之力。赵煜整顿军队,清扫战场。

收编降卒,凯旋而归。赵王亲率百官迎于城外,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呼,视赵煜为护国战神。

归朝后,赵煜未被荣耀迷眼,深知赵国周边虎狼环伺,强军方是安邦之道。他奏请赵王。

增拨军饷,广纳贤才,于军中设武学堂,教授兵法、武艺,培育新锐将领;加固边防城垒。

深挖护城河,囤积食粮兵器,以备不虞。

此后数年,赵**威日盛,边境虽时有小隙,却再无大战。

百姓安享太平,田间稻麦飘香,市井商贸繁荣。

赵煜之名,传颂于街巷闾里,成了赵国的脊梁、安稳的柱石。

护着这片山河,在乱世风云中屹立不倒,续写着金戈铁马下的盛世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