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 第75章 残喘之际,合纵谋新途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第75章 残喘之际,合纵谋新途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5:47 来源:小说旗

邯郸城经此恶战,仿若一位重伤濒死却顽强挺过鬼门关的战士,城墙千疮百孔,砖石碎落,街巷满是残垣断壁,烟火熏燎后的死寂弥漫各处。

百姓们拖着疲惫身躯,于废墟间翻找可用之物,眼中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亦有对未知明日的惶恐。

赵王虽迎得援军、击退秦军,可眉间忧色未减。

深知此番不过是在秦国虎狼之师利爪下侥幸挣脱,危机从未远去。

朝堂之上,赵王召集各国援军将领与本国重臣,商议后续之策。

灯火摇曳,映照着众人或憔悴或坚毅的面庞。

李牧率先抱拳进言:“大王,秦军此番败退,必怀恨在心、蓄势再来。我等虽胜,然兵力折损、粮草耗尽,当务之急,需重新整备军伍,加固城防,且各国援军暂留邯郸,成掎角之势,防秦军突袭。”

众人纷纷颔首,唯魏国将领面露难色,轻咳一声道:“我魏国防秦,亦致国内空虚,此番出兵,实乃勉力为之,长留恐力有不逮,望赵王体谅。”

话落,殿内气氛微凝,众人皆知魏国处境,却也担忧其撤兵会削弱防线。

赵王沉思片刻,朗声道:“魏将军所言,孤亦知晓。然秦之威胁,如悬顶利剑,赵国若破,诸国难存。今孤提议,各国于邯郸设联军大营,共推统帅,统一调度兵马、调配粮草,合力抗秦。且赵国愿以铁矿、良马,补给诸军损耗。”

楚国项梁闻此,起身应和:“赵王高见,我楚国与秦仇深似海,自当全力相挺。联军若成,需严明军纪,日夜操练,方可与秦军匹敌。”燕国敢死之士领队亦表态:“燕国虽小,亦愿为联军添砖加瓦,共守防线。”

经一番商讨,各国终达成共识,于邯郸城外扎营练营,选李牧为联军统帅,紧锣密鼓整军备战。

秦军营地,王贲与范雎面色阴沉,看着残兵败将、狼藉营帐,怒火中烧。

王贲拔剑怒斩桌案一角:“此番竟栽于赵国之手,实乃奇耻大辱!待回师整顿,必踏平邯郸,血洗此仇。”范雎却沉声道:“将军息怒,赵国既有各国援军,城防亦坚,强攻非良策。我观六国联军,貌合神离,魏韩弱且摇摆,楚国内部纷争不断,燕人瞻前顾后,我等可再次施离间计,分化其心,而后各个击破。”

说罢,附耳低语,献出计谋,王贲听后,神色渐缓,冷笑点头。

不久,邯郸城内流言又起,暗传楚国项梁借联军之名,欲扩充势力、掌控他**队,还私吞粮草军备。

又言魏国与秦国暗通款曲,欲拿赵国做投名状,换取秦魏和平。

流言蜚语如毒雾,在联军间扩散,诸军将领间渐生嫌隙,互有猜忌。魏国部分将士吵嚷着要回师,不愿再留。

楚国项梁为证清白,清查军中物资,致军务暂歇,操练停滞。

李牧见军心不稳,心急如焚,一面严惩传播流言者,一面亲赴各营,陈说利害,稳固军心,可裂痕已然出现,联军协作不复往昔默契。

与此同时,秦国国内,嬴政下旨全国征兵,关中、巴蜀等地青壮纷纷入伍,秦军兵力迅速扩充。

咸阳城作坊日夜赶工,铸造精良兵器,打造坚固攻城器械,筹备粮草辎重堆积如山。嬴政亲赴校场阅兵,秦军阵列森严,士气昂扬,高呼“荡平六国”,声震云霄,随后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再赴邯郸,一路烟尘蔽日,气势汹汹。

邯郸城外,联军探子来报秦军动向,李牧速调兵马,布阵迎敌。然因之前流言影响。

联军调度稍显迟缓,配合生疏。秦军先锋至城下,并不急着攻城,却于阵前叫骂,百般羞辱联军,激将之法引得联军将士怒火中烧、阵脚躁动。

李牧见状,强压怒火,传令严守,不可轻举妄动。

秦军见联军不上钩,遂展开强攻。投石车抛射巨石,砸向联军营地与邯郸城墙,营帐起火、城垣震颤。

步卒如黑色潮水,推着云梯、扛着攻城锤蜂拥而上。联军拼死抵挡,赵军依托城防,箭如雨下,礌石滚落。

他国援军于城外与秦军短兵相接,刀光剑影,血肉飞溅。楚军以勇力着称,奋勇砍杀秦军先锋。

魏军弓弩齐发,阻击秦军后续部队;燕军敢死之士,穿梭阵间,袭扰秦军侧翼。

但秦军攻势一波强过一波,联军渐渐不支。

关键时刻,李牧亲率赵国精锐铁骑,从秦军包围圈薄弱处突围而出,绕道秦军后方,突袭其攻城器械营地,烧毁投石车、砸烂攻城锤,秦军攻势为之一滞。城内公子偃、公子嘉组织百姓,运送物资、救治伤员,鼓舞士气,孩童亦在街巷呼喊助威,声援城外联军。

可秦军毕竟兵多将广,迅速调整部署,再次合围联军。眼见联军危在旦夕,赵国密使快马加鞭奔赴他国,恳请增兵救援。

城内富户们捐出家财,助军资饷;工匠们日夜抢修城防、打造兵器。就在联军防线几近崩溃时,齐国援兵仿若天降,从秦军后方杀入,原来赵国以通商之利、边境城邑许诺,说动齐国出兵。

齐军锐不可当,秦军腹背受敌,慌乱败退,联军趁势反击,追击数十里,斩获颇丰,再次解了邯郸之围。

经此一役,六国联军深知合纵抗秦之路艰难,却也明晰唯有同心协力、摒弃猜忌,革新军事、充实国力,加强边防、互通情报,才可能在秦国鲸吞之势下求得生机。赵王与各国君主书信往来频繁。

商讨长久合纵之法,或设常置联军、互派监军,或定期会盟、共商国策,力求打破秦国逐一击破的图谋。

于战国乱世之中,为六国存续燃起微弱却顽强的希望之火。

只是前路依旧迷雾重重,未来胜负,犹未可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