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 第83章 风雨再临,生死博弈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第83章 风雨再临,生死博弈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5:47 来源:小说旗

邯郸城仿若惊涛骇浪中一叶将沉之舟,在秦军暂退的那一丝喘息间隙。

拼尽全力地修补着自身千疮百孔、破碎不堪的身躯。

街巷之中,血腥与烟火混杂的刺鼻气息弥漫不散,久久萦绕。

百姓们身形佝偻、脚步虚浮,拖着早已疲惫不堪、濒临极限的身躯,却依旧在残垣断壁的废墟间忙碌穿梭。

似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蝼蚁,只为守护那最后的巢穴。

老弱妇孺们颤颤巍巍地将家中仅存的些许布料、珍贵草药悉心收集起来,粗糙的双手飞针走线,制成简易绷带,又精心熬制伤药。

而后一路小跑着送往那临时搭建、简陋至极的医馆。医馆之内,简陋担架上躺满了重伤昏迷、痛苦呻吟的守城士兵,那此起彼伏、揪人心弦的呻吟声,恰似一曲哀婉悲怆的乐章,奏响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李牧战袍未解、征尘未洗,不及歇息片刻,便又迈着坚毅步伐登上城头,满目凝重地检视城防。

只见那城墙多处砖石崩裂,仿若一头被岁月与战火啃噬得豁牙的巨兽,狰狞可怖。

城垛损毁近半,断裂的木石散落一地,摇摇欲坠。

他剑眉紧蹙,星目含威,迅速召集工匠与士兵,声若洪钟地下令:“速用砖石、木料填补缺口,新筑城垛要更厚实、更坚固,内填土石,夯实筑牢,莫让秦军再轻易破防,这是我们生死存亡的防线,一步都不可退!”

众人齐声领命,雄浑有力的应答声在城垣间久久回荡,旋即,搬运砖石的号子声、敲打木石的叮叮当当声再度交织响起,奏响一曲悲壮决绝的坚守之歌,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联军幕府内,气氛凝重压抑得仿若能拧出水来,却又多了几分劫后余生的决然与坚毅。

李牧大步走到案前,双手展开那早已褶皱斑驳、绘满山川城郭的地图,手指仿若灵动游龙,沿着邯郸周边蜿蜒划动,口中滔滔不绝:“秦军虽退,可其虎狼本性岂会善罢甘休,下次攻城,势必来得更加凌厉凶狠,如狂风暴雨席卷而至。周边要道需设多层暗哨,隐于山林草丛、沟壑洞穴,宛如暗夜幽灵,提前预警,洞悉秦军一举一动。再者,城中粮草已然撑持不久,恰似油灯将尽、微光摇曳,得设法从秦军包围圈薄弱处,寻机派人出城,联络周边乡村,征集粮草,以解燃眉之急,为守城续上一线生机。”

众将纷纷颔首,目光中透着认同与思索。韩国将领猛地站起身来,抱拳建言:“可派熟知地形、身手矫健、形如鬼魅之士,趁夜出城,伪装成秦军巡逻队,操着秦地方言,悄然突破。他们能攀山越岭、泅水渡河,定可避过秦军耳目。”

计议既定,众人便着手在军中挑选精锐、筹备出城事宜,营帐内一时忙碌喧嚣起来。

此时,赵王宫中亦并非风平浪静,而是暗潮涌动、波谲云诡。赵王听闻李牧退敌,初时心喜若狂,踱步于殿中,脸上浮现久违笑意。

可那未散尽的离间阴霾却如鬼魅般,依旧在心头笼罩徘徊,挥之不去。

他眉头紧锁,神色忧虑,召来亲信谋士,声音略带颤抖地问道:“李牧屡立战功,威震四方,可坊间对他的种种传言,朕实难释怀,卿以为朕当如何?”

谋士轻抚胡须,沉思良久,方缓缓开口道:“陛下,当下邯郸危如累卵,李牧确是守城支柱,无可替代。可凡事需防患未然,不妨暗中遣人监军,既能保城防调度有序,又能时时察其行止,以防万一,如此可安陛下之心。”

赵王颔首默许,旋即传令安排监军之事,似为守城加上一道“保险”,却不知是福是祸,仿若在命运天平上悄然添了一枚不知轻重的砝码。

秦军营地仿若被彻底激怒的洪荒巨兽,周身散发着肃杀戾气,磨刀霍霍,准备再度张开血盆大口,扑向那已然伤痕累累的猎物。蒙恬营帐内,灯火彻夜通明,摇曳微光映照着诸将冷峻面庞。众人围坐沙盘,复盘攻城之败,面色阴沉,气氛凝重。“上次攻城,败于轻敌、疏于防范李牧突袭,致我军功亏一篑,损兵折将,此次定要汲取教训,万不可重蹈覆辙!”

蒙恬目光如炬,仿若能穿透营帐、洞悉敌军,扫视众人,一拳猛地砸在案几上,震得沙盘微颤,沙盘上模拟的城郭似也在这暴怒一击下瑟瑟发抖。

负责情报的都尉身形匆匆,如暗夜幽灵般疾步入帐,单膝跪地禀报道:“将军,邯郸城内正抢修城防、筹备粮草,忙碌不休,且李牧似在谋划出城寻粮之举,妄图打破困局。另,赵王虽未全信李牧有反心,却已派监军,联军内部隐有嫌隙,恰似那脆弱瓷器,已现裂纹。”

蒙恬嘴角上扬,露出一丝冷峻笑意,仿若捕捉到战机的苍鹰:“好,传令下去,包围圈再收紧,巡逻频次加倍,尤其是夜间,寸步不让,绝不让一人出城,让邯郸城成为一座彻底的孤城。另派一支轻骑,佯装败退,佯装慌乱逃窜,破绽百出,引邯郸城派兵追击,待其入彀,设伏歼灭,削弱其守城兵力,砍断其守城臂膀。”

校场上,秦军日夜操练不停,喊杀声震耳欲聋,声浪滚滚。

五万加固围城工事的士兵,光着膀子,大汗淋漓,手中铁锹挥舞不停,壕沟愈发深邃,仿若大地鸿沟,壁垒愈发高耸,宛如铜铸铁城,坚不可摧。

三万伏兵隐于山林,身披迷彩草衣,与自然相融,仿若枯木朽石,弓弩瞄准着城外要道,弦满如月,静候猎物上钩,只待那致命一击。

两万攻城士兵,则在模拟城墙下,反复演练新战术,投石车换用更大巨石,仿若天降陨石,攻城塔加固外皮、增设暗门,恰似移动堡垒,为强攻磨砺爪牙,虎视眈眈。

韩国朝堂因暗援赵国之事,陷入两难泥沼,举步维艰。

暗遣的轻骑送粮途中,厄运突降,遭遇秦军小股游骑,仿若羔羊撞上饿狼。

刹那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起,一番激战,韩国轻骑虽拼死突围,却折损大半兵力,粮草也在混战中散落、焚毁,所剩无几。

国君闻报,大发雷霆,拍案而起,龙颜震怒:“朕本念及唇亡齿寒,冒险援赵,不惜与秦国结怨,如今却这般狼狈,损兵折粮,再议援赵,还当谨慎!”

大臣们噤若寒蝉,冷汗如雨,有亲秦派趁机进言,满脸谄媚:“秦国强大,如日中天,我韩若倒向秦国,许以城池、财宝,或能保境安民,免受战火涂炭。”

可军中将领怒目圆睁,须发皆张,力斥:“秦狼子野心,贪婪成性,赵国若亡,我韩便是砧上鱼肉,任人宰割,此时退缩,前功尽弃,悔之晚矣!”

朝堂纷争不休,唇枪舌剑,后续援赵行动就此搁置,陷入观望僵局,似是一艘在迷雾中迷失方向的航船。

魏国使者至秦,心怀忐忑,奉上厚礼,金银珠宝堆满车驾,言辞谦卑至极,奴颜婢膝,欲求缓兵。

秦王嬴高高坐于威严朝堂之上,目光冷厉如刀,仿若能穿透人心,俯视使者,冷冷道:“魏国当看清局势,助赵便是与秦为敌,螳臂当车,早日归降,方是正道,莫要心存侥幸。”

使者冷汗如雨,湿透后背,归报魏王。魏王深知求和无望,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可国内贵族依旧掣肘,贪图安逸,不愿倾力出兵,生怕损伤自家利益,只象征性增派少许兵力至边境,名为援赵,实则自保,军心动摇,士兵们满脸迷茫,进退维谷,不知前路何方。

燕国这边,因派出的千余士兵未起作用,朝堂对援赵愈发冷淡,仿若寒夜中熄灭的炭火。

匈奴那边,起初答应扰秦后方,可秦国暗使送上重礼,金银、美女、良马罗列眼前,便临时变卦,按兵不动,背信弃义。

燕国国君见状,索性召回援兵,闭关自守,还在边境设防,深挖壕沟、高筑壁垒,防秦之余,也防赵国兵败难民涌入。

十足的自保之态,将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演绎得淋漓尽致。

秦军依计行事,轻骑佯装败退,马蹄扬尘,故作慌乱。

邯郸城守将见有机可乘,立功心切,未及深思,便派两千精兵出城追击。

待其进入山谷,只听一声呼哨,秦军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得山谷颤抖,回音不绝。邯郸士兵虽惊不乱,迅速列阵迎敌,可秦军数倍于己,且占尽地利,居高临下,仿若天兵天将。

一番激战,邯郸士兵死伤惨重,鲜血染红山谷,仅数百人拼死突围回城,城防兵力再遭削弱,元气大伤。

蒙恬见时机成熟,亲率大军再次攻城。

秦军如黑色怒潮,汹涌澎湃,铺天盖地扑向邯郸城,投石车巨石呼啸,仿若流星划过天际,砸得城墙摇摇欲坠,城上士兵立身不稳,惨叫连连,砖石碎屑四溅。

云梯密密麻麻架起,秦军蚁附而上,密密麻麻,喊杀声震破苍穹,仿若要将天地撕裂。

李牧率守城将士拼死抵抗,弓弩手箭无虚发,矢如雨下,礌石、滚木如雨点般砸下,城下秦军尸首堆积如山,仿若修罗地狱。

关键时刻,李牧目光如电,敏锐发现秦军攻城塔一处破绽,那是防护薄弱、关节衔接之处。他当机立断,亲率敢死队,敢死队员们背负油囊、手持火把,仿若火中战神,冲向攻城塔,以命相搏。

秦军见状,疯狂阻拦,刀光剑影间,敢死队队员纷纷倒下,鲜血汩汩流淌,可李牧奋勇无前,长枪如龙,左突右刺,成功点燃攻城塔,火势瞬间蔓延,攻城秦军阵脚大乱。蒙恬急令退兵,重新整顿,二次攻城又被李牧以巧计化解。

秦军铩羽而归,可邯郸城亦是元气大伤,摇摇欲坠,城破之危如高悬利剑,随时可能落下,秦国霸业受阻,赵国命运则在这血火交织间。

于生死边缘苦苦挣扎,七国局势愈发混沌,未来仿若被迷雾重重笼罩,吉凶未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