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二次入伍:开局首长双头递烟! > 第142章 天生的科学家!

他站起身来,走到白板前,指着相关的电路示意图继续说道:“不过呢,这电容参数的调整可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儿啊。一旦改变电容的容值、耐压值或者其他关键参数,极有可能会对整个通讯电路的其他性能指标产生连锁反应,比如说信号增益、带宽这些方面。就好比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动了其中一个环节,其他环节都会跟着发生变化呀。”

“所以,我觉得咱们得开展一系列严谨且细致的模拟实验,逐步去测试不同参数取值下的综合效果,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和分析,找到那个既能显着增强抗干扰能力,又不会对其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最佳平衡点才行。”

秦默认真地点点头,回应道:“李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也是这么考虑的。而且我觉得在做实验的时候,咱们可以把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电磁干扰环境模拟得更细致一些,尽可能地贴近实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场景。”

“比如,除了常规的地磁干扰、敌方电磁压制外,还可以模拟出多源干扰同时存在的情况,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更具参考价值,也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调整参数后的通讯系统性能表现。”

这时,负责通讯加密技术的张专家也接过话茬,他一边翻看着手中厚厚的资料,一边说道:“还有借鉴量子加密技术这一块,我这几天可是没少下功夫啊,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文献,还和几位在量子技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我觉得咱们可以先从小范围的加密模块入手,尝试把量子加密的密钥生成和管理机制嵌入进去,构建一个混合加密的试验模型。”

张专家微微皱起眉头,面露思索之色:“但是啊,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融合问题可不少呢。量子加密依靠的是量子的叠加态和纠缠态这些独特的物理特性来保证密钥的高安全性,可咱们现有的硬件环境和通讯系统架构原本是基于经典加密技术设计的,要想把两者无缝融合在一起,如何在咱们现有的硬件条件下实现对量子态的稳定保持和精准操控,这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啊,需要咱们好好地研究一番才行。”

秦默思考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神色,说道:“张老师,我觉得咱们可以先和国内一些专业的量子技术研发团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看看能不能借助他们现有的一些成熟技术或者设备,来搭建咱们这个试验模型。”

“毕竟他们在量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有着更丰富的经验,这样或许能够加快咱们的研发进度,也能让咱们在技术摸索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呢。而且,还可以邀请他们的专家来给咱们项目组做一些专业的技术培训,让大家对量子加密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针对频段适配问题,一位资深的电子工程师刘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双手抱胸,表情严肃地说道:“小秦啊,你提出的那个增加频段扩展模块的想法确实很有创新性,从理论上来说,能够有效地拓宽咱们通讯设备的频段适配范围,解决在不同地域、不同任务场景下频段受限的问题。”

“可我心里一直担心的是,这新增加的模块和咱们现有的通讯设备兼容性方面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啊。”

刘工站起身来,走到会议室的角落,那里摆放着一些通讯设备的实物模型,他拿起一个比划着解释道:“你想啊,一旦把这个频段扩展模块接入到现有的通讯系统中,由于它们各自的电路特性、信号传输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很可能会出现信号串扰的情况,就像好几个人在同一个房间里同时大声说话,互相干扰,导致谁的话都听不清了。”

“而且,功率匹配不均衡也是个潜在的大麻烦,要是功率分配不合理,可能会出现某些频段信号过强,而另一些频段信号又太弱的问题,严重影响通讯质量。”

“所以啊,咱们在设计这个频段扩展模块的时候,得充分考虑如何做好电磁隔离以及功率分配的优化,从电路设计、元件选型到布线方式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不然到时候真的可能会出现新的通讯故障,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复杂了呀。”

秦默认真地听着刘工的分析,不时点头表示认同,等刘工说完,他回应道:“刘工,您担心的这些问题确实非常关键啊,我觉得在设计模块的时候,咱们可以预留一些可调节的接口和参数,就好比给这个模块安装了几个‘调节阀’一样,方便后续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比如说,如果发现了信号串扰问题,咱们可以通过这些接口调整模块内部的滤波参数或者屏蔽措施;要是出现功率匹配不均衡的情况,也能够及时对功率分配电路进行微调。”

“同时呢,还要加强对整个通讯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不仅仅是在模块刚接入的时候进行测试,在不同频段切换、不同环境模拟等多种工况下都要反复测试,这样应该能尽量避免那些潜在的问题出现,确保频段扩展模块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在发动机方面,负责发动机板块的王专家看着秦默提出的改进喷油嘴结构和优化火花塞点火系统的方案,沉思片刻后说道:“小秦啊,按照你的这个思路,咱们要改进喷油嘴结构和优化点火系统,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啊,意味着咱们得重新设计和制造一些关键零部件了。”

“而且这些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那是相当高的,稍有偏差,就可能对发动机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啊。”

王专家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墙上挂着的发动机剖面图前,指着喷油嘴和火花塞的位置详细说道:“就拿喷油嘴来说吧,它内部的流道形状、孔径大小以及喷油角度等参数,都需要精确到微米级别,这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高。”

“还有火花塞的电极材料、间隙距离以及点火能量的控制,也都得经过反复的试验和优化才能确定最佳值。”

“所以,我建议咱们得联系几家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领域有高精度加工能力的厂家,和他们的技术团队一起深入合作,把咱们的设计要求和精度标准详细地传达给他们,确保每一个零部件在制造过程中都能严格符合设计规范,质量上绝对可靠才行啊。”

秦默表示认同,赶忙说道:“王老师,您考虑得太周全了,确实得找技术过硬的厂家合作才行。毕竟这些关键零部件就像是发动机的‘心脏瓣膜’,容不得半点马虎。”

“另外,在制造过程中,咱们还得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从原材料的入场检验,到每一道加工工序后的半成品检测,再到最终成品的全面验收,都要进行多轮细致的检测,保证每一个零部件都能达到咱们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提供坚实的保障呀。”

负责散热系统的几位技术人员也针对秦默提出的重新设计散热鳍片布局和添加智能温控调节装置的想法展开了讨论。

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率先发言,他挠了挠头,看着白板上的散热系统示意图说道:“要重新设计散热鳍片布局,咱们可不能盲目地动手啊,得先用专业的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多次热流分析才行。通过输入现有的发动机散热结构参数,模拟不同散热鳍片布局下热量散发的效果,这样才能对比出哪种布局方式是最优的。”

“这就好比盖房子,得先在图纸上反复规划、模拟,才能确定最佳的建筑结构嘛。”

另一位技术员接着补充道:“是啊,而且那个智能温控调节装置也很关键呢,发动机舱内的环境那可是相当恶劣的,高温、震动、油污这些因素都会对它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咱们在选择这个装置的时候,不能只看它在正常环境下的表现,还得考虑它在极端条件下能不能稳定工作,使用寿命长不长。”

“所以,我觉得咱们得采购多款不同型号的智能温控调节装置,搭建专门的测试平台,对它们在高温、震动等恶劣环境下的性能进行逐一测试,像测试它们的温度感应精度、转速调节范围以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等等,然后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产品用于咱们实际的改进方案中。”

秦默在一旁认真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没错,大家说得都很在理。咱们在进行计算机模拟热流分析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些国际上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散热系统的设计案例,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比如那些在高推重比发动机上应用的散热技术,说不定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呢。”

“同时,在智能温控调节装置的选型测试过程中,除了关注它的基本性能指标外,还可以了解一下它的维护保养难度和成本,毕竟咱们要考虑到后续装备批量应用后的实际情况,要保证整个散热系统既高效又实用、易维护才行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