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穿越五零年代参军打鹰酱 > 第66章 奇袭武陵桥(一)

肩负着艰巨使命,易小天深知时间的紧迫与任务的重要性,面对突如其来的交锋,他没有半分犹豫。

在那短暂而激烈的还击之后,易小天以过人的决断力,指挥尖刀连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锋刃,迅速从敌人的包围中撕开一道口子,向着既定的目标疾驰而去,留下身后一片错愕的敌人。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关键时刻设下考验。

当尖刀连抵达莫滩里水电站时,等待他们的不是平静的水岸,而是守军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的猛烈火力。

堤坝前,枪林弹雨织成了一张死亡之网,强攻显然已成泡影。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易小天展现了其卓越的应变能力,果断下令改道,带领战士们攀上了险峻的杨柳峰,于绝境中寻找生机。

次日清晨,晨光初破黎明的寂静,大约七时,尖刀连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屹立于杨柳峰巅。

山风拂面,他们眺望着远方,尽管目的地尚有四十里之遥,但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此刻,他们已悄无声息地深入敌后,敌方的防线在此显得稀疏松懈,戒备不再森严。

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尖刀连的行进方式变得大胆起来。

他们不再躲藏,而是以一种近乎炫耀的姿态,大步流星地前进,队伍整齐划一,犹如胜利者的凯旋游行。

他们身穿棒子军的军装,沿途偶尔遇到米军巡逻队,也仿佛视若无睹。

这种自信与从容,不仅源于对自身实力的信任,更是战略智慧的体现,尖刀连正一步步接近胜利的曙光。

队伍在历经长途跋涉后,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

易小天迅速取出电台,手指熟练地跳跃在发报键上,每一个嘀嗒声都承载着重要的信息,穿越电波的海洋,直抵军指挥所。

在这份尖刀连首次通过电波传回的汇报中,他们详尽描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

江面的波澜壮阔与渡江时的惊心动魄,以及潜入敌后的谨慎侦察。

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情报中的模糊轮廓,如今被一行行清晰的文字勾勒得淋漓尽致。

敌方阵地的空虚景象,如同一张张未设防的地图展现在李云龙眼前,进一步验证了之前关于敌人后方防御薄弱、水下桥成为战略咽喉的判断。

这些宝贵情报,无疑为我军即将发起的夜间突袭增添了信心,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李云龙,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份电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赞许之光。

“小部队起了大作用。”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欣慰。

随即,他亲自拟发电文,指令简洁而有力:“继续前进,按预定计划完成破路任务。”

这不仅是对前方战士的信任与期待,更是对全局战略的一次坚定推进。

接到命令的易小天等人虽然身心俱疲,但心中却燃起了更炽热的斗志。

他们整理装备,再次踏上征程,向着那既定的目标,无畏前行。

......

武陵里位于后仙游峰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之西,宛如一颗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镶嵌在蜿蜒曲折的山沟之中。

大同江,这条滋养了两岸生灵的壮阔河流,在沟口处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浩浩荡荡地向南奔腾而去,它的每一滴水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不息的生命力。

沿江东岸,一条繁忙而重要的交通命脉——德川至南川的主干道延展铺开。

大同江西岸,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武陵桥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

它不仅仅是通途,更是军事上的咽喉要塞。

为了守护这座至关重要的桥梁,桥头周遭筑起了坚固的碉堡,营房星罗棋布,铁丝网密布,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约六十名全副武装的守桥敌军日夜驻扎于此。

......

易小天神情严肃,逐一清点着尖刀连的勇士们,心中为郭星云同志英勇牺牲而难过。

同时欣慰地发现除他之外,并无其他战友掉队或受伤。

晨曦微露,大约在6时左右。

寒风中,尖刀连悄然逼近了那座关键的桥头。

随着易小天的一声令下,郭庆胜利率领爆破组的成员飞速穿越清晨的薄雾,直奔大桥而去。

易小天站在隐蔽的观察点,目光锐利地扫过桥面。

那里,几十个棒子军士兵悠闲自得,对即将降临的危机浑然不觉。

易小天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绝,随即冷静而果断地发出了进攻的命令,声音虽低沉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砰砰砰!”

枪声骤然响起,如同炸雷般划破了宁静。

何雨柱、董大宝、许大茂、薛杰和贾东旭等尖刀连的战士,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扣动扳机。

尖刀连的突袭行动如同猛虎下山,迅疾而致命,让毫无防备的敌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大部分敌军士兵还未来得及从悠闲中回过神来,手中的枪支甚至还躺在地上,便在这突如其来的子弹命中,命运被永久地定格,灵魂匆匆踏上了寻找上帝的不归路。

大桥另一侧,敌方守军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恐惧如寒流般瞬间席卷全身。

他们的眼神中交织着难以置信与绝望,深知抵抗已成徒劳。

无需任何多余的抵抗,求生的本能驱使着他们,一个个如惊弓之鸟,拔腿狂奔,企图逃离这片死亡之地,只留下一串串慌乱的脚步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见证了战场上的瞬息万变与人性的脆弱。

此时的大同江正值初冬,江面刚结成薄薄的冰层,脆弱得仿佛轻轻一触就会破裂,每一步都考验着战士们的勇气与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入冰冷刺骨的水中。

而桥墩高耸,约莫五米上下,给任务增添了不小的难度。更为棘手的是,携带的软梯长度不足以直接攀上桥墩。

时间紧迫之下,易小天、许大茂、何雨柱、薛杰、董大宝等几位战士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起了一道坚实的人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