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16章 卖你一座城,价格好商量

大汉与罗马 第116章 卖你一座城,价格好商量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112年的春天,对于大汉帝国的北方边疆的人民而言,是异常严酷的。突如其来的雪灾席卷了北方大地,覆盖了广袤的草原和山川。这场雪灾不仅带来了汉人北部村落生存的危机,也同时开启了东部匈奴人南下劫掠的狂潮。

112年的春天,北方的雪灾来得异常猛烈。厚重的积雪覆盖了大地,阻断了交通,摧毁了牛羊和本来就少的可怜的作物,使得原本就艰苦的匈奴北方部落生活更加艰难。这场雪灾不仅影响了大汉帝国的边疆居民,也对更北面匈奴部落的生存造成了更为恐怖的威胁。

在生存压力的驱使下,匈奴部落集结,开始大规模南下,劫掠大汉北方的各个村落。他们如同草原上的狼群,趁着雪灾带来的混乱,对大汉的边疆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这些攻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更给大汉的边疆居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这些匈奴人,一旦攻进村落或城镇,那就是一场劫掠和屠杀的恐怖盛宴,他们连俘虏和奴隶都不需要,只需要粮食,男人,老人和孩子全部杀绝。女人也在玩弄过后,被一个个拖出去像羊一样,割喉而死。

面对匈奴的侵略,大汉的军队没有选择沉默。他们迅速集结,开始了对匈奴人的反击。大汉的将领们深知,如果不对匈奴的集结地和附庸部落进行打击,北方的边疆将永无宁日。因此,他们采取了积极的军事行动,不断打击匈奴的集结地,削弱其力量。

从112年春天开始,大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双方在北方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持久的较量。大汉军队利用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技术,对匈奴的集结地和被其占领的城市,进行了有效的打击。而匈奴则依靠其对草原地形的熟悉和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不断在汉军的行进缝隙间穿插,快速屠杀和掠夺,与大汉军队进行着生存博弈。

大汉军队不怕匈奴人集结,真正让汉军头痛的是,匈奴人那些分散进攻的各个小部队,他们行动灵活,飘忽不定,大汉的北地村落太过分散,这让汉军疲于奔波,军事成本耗费巨大,却难有所获。

112年的春天到九月底,大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成为了北方大地上的一场持久战。

大汉朝廷已经发现,如果一味被动防御,北部和西北的边军,不但会被拖死,还无法真正保护北方的村落。七月开始,朝廷决定改变战争策略,汉军正式深入北地和西北部更深的地区,主动对匈奴人的集结地进行远征作战。

河西四郡一群被憋坏了汉军,这下子全部嗷嗷叫,他们是最希望打通西域的一群家伙。

为什么?

因为这群武将身后都有大世家,世家早就想要恢复西域都护府,只有打通商道,征收商税恢复大汉的货物贸易,他们才能从中获得充足的利润,壮大自己的家族。

而武将本身,天天防守,上千上万的汉军,每日在村落之间追杀几百匈奴骑兵,如何获得军功?

既然,洛阳已经下令,大军可以远征,那河西四郡就挥军向西,开始沿途征伐所有匈奴人的势力。

汉军和罗马军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军事力量,它们在组织结构、战术运用、装备特点等方面有着显着的区别:

就组织结构和指挥体系而言,汉朝的军队统一,军权高度集中,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汉朝大量屯田,为巩固边防和保障军队供给提供了条件。汉军的军官在日常军法的执行上并不完全负责,需要向皇帝汇报,且有廷尉、军正等独立于将军的官员干涉其中。这就像洛阳大汉政府,在军队中有两条相互制衡的脉络,一为军事主管,一为军法主管,相互制衡。

而罗马军团的军官拥有更多的权限,包括在紧急情况下不经授权指挥其他单位的部队,百夫长也能根据战况自发组织和调整作战任务。罗马军团的指挥更加通畅,军令可以迅速下达至百夫长,甚至直接给士兵下达命令。罗马军团的主管可以随意处置自己手下的士兵,无论是鞭刑和处决,有军团主官自由裁决。罗马军团如果作战失力,主官可以执行十一抽杀,从十人里随意抽取一人杀掉,以建立军队威信。

就兵役制度和兵源构成来看,汉朝的兵役制度是普遍征兵制,而精锐的边军主体是小农,也有少数民族的募兵参杂其中,但汉人是绝对主体。

罗马士兵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包括破产农民、当地招募的土着和奴隶,构成相当复杂,罗马人占的比例远低于汉军的汉人比例。

汉朝军队,拥有军队数量优势,国家极其重视马政,骑兵数量优势明显。

罗马军团则以步兵特别是重步兵为主体,充分的训练,海军优势明显。

从这些对比,我们能非常明显的看出来,大汉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军队的整体规模,军队的民族主体性,汉军基于大量马牛的移动速度,是优于罗马军团的。

这是华夏和匈奴人战争数百年,慢慢总结出来的经验,重步兵是不可能阻止游牧民南下劫掠的,长城其实从未成功阻挡过任何游牧民的南下。

卫青和霍去病为大汉打下了一个完美的演示案例,那就是匈奴人南下,那我们就北上,双方都采用大量战马,都强调快速作战。

说句不好听的,大汉深入作战的本质,就是你骚扰我边境,杀我边民,那我就深入草原杀你们的部落民,杀进王庭的核心区,追杀你们大部落的人口。

来吧!

就算和匈奴一换一,甚至二换一,大汉要看看匈奴人是不是换不起!

匈奴人对汉军的战法也尤为头疼,这群人有骑兵,和匈奴人的移动速度一样。这群人还有大量步兵,用弩和枪盾防守起来,一样如同乌龟般坚硬。

匈奴弓的射程远不如弩,而匈奴人用战马冲阵,那就要用大量匈奴人和大汉人一换一,就算胜利,也是惨胜。

现在,厌尔和折罗就是这样的感觉。

大汉防御的极其严密,中部是长枪,盾牌加弩兵的大阵,两侧是轻骑兵。

他们多次冲杀,都无法冲开汉军的大阵,而一旦撤退,汉军的轻骑兵就会立刻开始追杀。

双方在焉耆城外,已经战斗了整整一天半,胜负未分。

他们不断向北面派出斥候,以防不奴人的军队出现在他们背后。

偏偏这时还不能进城,匈奴人有自知之明,他们攻城和守城的经验跟大汉比,那就是萤火比皓月,蚂蚁对大象,毫无胜算。

匈奴人以往,攻破汉人的城市,那就快速劫掠,然后离开,不然被汉军堵在城市里,那就必死无疑!

在匈奴的记忆里,任何匈奴人的守城战,就没有胜利过的,这群汉军会源源不断的过来,早期不跑路,后期无路跑。

汉军恐怖的人数,能够源源不断的开拔而来,将匈奴人占领的城市里里外外围三层,大汉不但有足够的粮草和匈奴人耗,而且还能制造层出不穷的攻城设备,匈奴毫无胜算!

厌尔最后对折罗说:“不可再耗,我等分了银鹰部,立刻回转北方。不奴族的军队很快就到,到时前后夹击,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折罗依然不甘心,他狠狠地看着远处的大汉军营,说道:“你我再攻一次,我不甘心!”

厌尔则冷声说道:“你若不听,你就去攻,我会带着自己的部落立刻北上”

折罗仰天长叹,“时不与我,时不与我啊!”

两人立刻挥军北上,举起弓刀,直扑银鹰的部落,这是他们最后发财的机会,如同分食同伴的野狼。

大汉军阵之中,左侧轻骑兵军阵之中,马原骑在战马之上,看着匈奴人的军队向着北方而去,转头急切的看向中军大帐。

若是那里有摇动轻骑兵进攻旗,他就带着兄弟们冲上去剁了这群匈奴人。

可等了一刻,中军大帐之中并无号令传来,他唯有长叹。

于此同时,中军挥舞步兵旗,已经命令步兵继续攻城。

大量步兵出列,登城梯准备,床弩准备,冲车准备,投石机准备,鼓号声和吆喝声响成一片。

可突然又有斥候打马而来,其疾如风,直冲大营而去。

大营立刻又再次挥旗,鸣金,一队队步兵又回到大阵之中开始摆开防御阵型。

马原甚至纳闷,这是发生了何事?

然后,就看到西北方,一群群黑压压的骑兵涌出山口,游牧民的长号声绵延不绝,铺天盖地的向着焉耆城而来。

众人皆是一惊,一眼望去,对方两万多人,六万多骑,将整个西北的草原都覆盖的满满当当,满眼皆是旌旗招展,烈烈迎风。

大汉士兵皆是面容一紧,长枪倒伏,弩弓上弦,“大汉威武”之声不绝于耳。

对方停在两里开外,双方对峙半晌,一骑从对方阵营中飞驰而出,向着大汉军阵而来。

这一人一马越来越近,马原觉得有几分眼熟,他突然想到一人,自言自语道:“莫非是袁华?”

就见那人,将战马停在一箭之地,大声喊道:“不奴族,山海城,袁华,求见大汉将军!”

马原叫来旗下小将,让他立刻通知大帐,就说他马原认得此人,乃杀匈奴人的好汉子!

不多时,汉军大营之中亦驰出一匹战马,一员汉将领着袁华进入大营。

同时,又一名骑兵回报:“命校尉马原,立刻进中军大帐!”

马原策马横穿军阵,翻身落马,几步跨出,进入大帐之内。

就听见袁华在那里正说道:“我们乃是盟友,共同攻打匈奴,我军有一座从匈奴打下的西域城池,可以交易给大汉,价格好商量。”

马原一时愣住,脚步为之一缓,心道:“好乖乖,袁华这货生意做的如此之大?人家商队是卖货,他倒好,居然有一城池要贩卖?真是好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