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32章 匹敌罗马的文明

大汉与罗马 第132章 匹敌罗马的文明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公元一一三年六月一日,当乞力在罗马营寨外一千米建立起车阵营地的时候,罗马人终于看到了另外一个工业文明的獠牙。

这一天军团长在写给罗马的羊皮信中,是这样写的:

在一千多米之外,不奴族正忙碌地操作着一辆辆外观奇特、外覆金属的牛车。那些车做工非常精良,散发着令人瞩目的金属蒙皮微光。随着他们的动作,一个规模宏大的营地逐渐呈现在眼前。

我们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切。只见他们熟练地将三头壮硕无比的牛从大车上解下,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将这辆大车巧妙地合拢起来。眨眼之间,原本普通的大车竟然神奇地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五角星型结构!这个独特的造型让我感到十分困惑,实在难以理解他们为何会选择如此特殊的设计。

仔细观察之下,可以发现这座大车不仅外形奇特,而且建造得异常坚固。它足足有两个人那么高,车身四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射孔和厚重的挡板,显然是为了防御而精心打造的。更让人惊讶的是,大车的外侧还环绕着一圈锋利如刃的尖刺,其作用无疑是阻止任何人试图攀爬上去。

围绕着整个车阵的,则是一道由尖锐的拒马组成的低矮围墙。这些拒马紧密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营地牢牢地保护在其中。

生平第一次,我见识到了居然还有敌人能够掌握如此精湛的制造工艺,足以与罗马相媲美。毫无疑问,这样强大的对手将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暗自猜测,接下来他们恐怕就要对我们的营寨发动猛烈的攻击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决定继续坚守,在这里,我将会把自己所目睹的一切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六月二日,罗马军团长下令两千罗马重步兵携带十辆罗马弩炮,进行试探型进攻。

可这种试探,在六十架不奴族投石机面前,只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罗马就撤退了。

罗马军团长的脸色铁青,六百米射程的投石机给他的震撼太大,不到二十分钟,他就损失了一百二十名士兵和四门投石机。

除掉走出营门的时间,他们接敌不过八分钟,这种投掷石头的武器,杀伤力太过恐怖。

有罗马士兵告诉他,这还是因为敌人用的全是大石头,在集中打击他们的弩炮,如果是小石头,那死去的士兵会更多。

现在,罗马军寨之中,军团长下令将剩余的弩炮全部用土堆垫高三米,希望延伸轻石弹的射程。

乞力并不着急,他是一步明棋,要锁死这群罗马军团,让他们不能回到高加索山脉的中部山口。听说阿兰人说,那里罗马人的营寨,修建的位置很高。

他现在每天让人把车阵向前挪动五十米,现在的位置是九百五十米左右。

老阿拉什现在应该在偏北的位置,正在派出使者,不停购买战士。

至于袁华,听信使说,已经好了,只是左臂还被绷带吊着,这小子就是杀不死的小强。

刘行和乞力都知道他们是吊住罗马军团的诱饵,不能打的太狠,也不能让敌人看出破绽。

最后,他们还要防止罗马人狗急跳墙,向他们发起大规模进攻,车阵不同于营寨,防御度没有营寨高。

如果罗马人发了疯,那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高进和青羊依然被放出去,在车阵后方大约四里地的一个山谷的树林里宿营,他们是车阵反击和防守的帮手。

现在,对于罗马来说就是等待,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

六月三日,九百米。

六月四日,八百五十米。

六月五日,暴雨,八百米。

乞力和刘行看着浓密的黑云,闪电和暴雨,就知道今天会出事。

刘行立刻让所有重步兵着甲,而乞力则要求将所有个人挡箭亭,一部分移动到大车后面形成大车后部上弩的挡雨棚,以及一部分在营地中间组成一个大亭子,用来集中一部分弩手对登上车阵的敌人进行远程集中射击。

同时,让所有弩手全部换成金属弩矢,也就是没有尾羽的弩矢,射程会减少很多,但尾羽雨天不受影响。

在其他人看来,不奴族有两个最重要的武器,一是弩弓,二是投石机。

下雨天,对于弓弩而言是致命的!

传统的弓箭,其弓体材质多为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以木弓为例,木材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当遇到雨水时,木材会吸收水分。水分进入木材内部的细胞结构,使得木材的纤维膨胀。这种膨胀会导致弓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弓的弧度变小。例如,一把原本弯曲程度合适、能够提供良好弹性的木弓,在吸收水分后,其弯曲弧度可能减小10%-20%,这使得弓的弹性降低,拉弓时所需的力度变小,但同时箭的射程和速度也会相应减少。一句话,下雨天,弓本身的力气会变小。

弓弦的材质也多种多样。如果是传统的麻绳、丝绳,丝或者羊肠,马毛等材质的弓弦,在下雨天会吸收水分。以麻绳弓弦为例,麻纤维在吸水后会膨胀,绳子之间的间隙会被水分填充,导致弓弦变粗变松。原本绷紧的弓弦在受潮后,其张力会下降。就像一根原本拉紧的橡皮筋,如果被水浸泡后,它的弹性会变差,无法像之前那样有力地弹回。这使得弓弦在被拉动和释放时,无法给箭提供足够的加速度,箭的飞行速度和精准度都会大打折扣。弓弦本身也会弹力变弱。

最后就连箭,也受影响,箭杆的材质常见的有木材、竹子和现代的碳纤维等。对于木制或竹制箭杆,在下雨天会吸收水分。木材或竹子的纤维结构会吸附水分,使得箭杆的重量增加。例如,一根原本重量为20克的木制箭杆,在吸水后重量可能会增加到22-25克左右。箭的重量增加后,在飞行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它的影响会变大。因为箭在飞行时,空气阻力与箭的重量、速度和形状等因素有关。重量增加的箭,其飞行速度会减慢,飞行轨迹也会发生改变,原本平直的飞行轨迹可能会变得弯曲,很难准确命中目标。

箭羽的作用是稳定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传统的箭羽多为羽毛制成。羽毛在干燥状态下,其结构轻盈且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但在下雨天,羽毛会吸收水分。水分会使得羽毛的纤维膨胀、粘连,原本蓬松的羽毛会变得湿哒哒地贴在一起。这就破坏了箭羽的空气动力学结构,箭在飞行时,由于箭羽无法正常地引导箭的飞行方向,箭的飞行姿态变得不稳定,容易在空中翻滚,就像没有舵的船在水面上漂浮一样,很难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

罗马人真的来了,在阴沉沉的天光里,在闪电和暴雨的海洋里,罗马重步兵和骑兵全部杀了出来。一万两千人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散开来的冲击阵型,在大雨之中,他们端着盾牌,拿着罗马短剑和刀,扛着楼梯冲了出来。

闪电不时照亮,原野上那些密密麻麻罗马人的盔甲和盾牌,哗啦啦的雨声都盖不住近处,上万罗马士兵冲锋时的吼叫。

这一刻,就算吹号,大雨磅礴雨声也会遮挡住号声,几百米外就难以听见。

所以,无法召唤在外的一千人。

乞力和刘行要依靠营地里的五千人,防御冲过来的一万两千罗马士兵的攻击。刘行一边让投石机开始抛射散弹,一边在车阵之间游走,不时拍着士兵的肩膀。

而乞力则站中央的小亭子区域正中,静静的站在战鼓旁边,等待刘行发出弩弓发射的命令。

即便重弩在此时只能发挥出中弩的水平,可中弩装金属弩矢,一样能在五十米洞穿盾牌和盔甲。

唯一的问题是金属弩矢,他们每个战士只有二十支。

棹刀都依靠在车阵之上,只要弩矢射完,他们会立刻转变为大刀兵。

雨越下,越大!

刘行再次跳上战车,从射击孔看出去,什么都看不清,罗马人可能在抛出钩爪,合力将拒马拉开。他能看见三十米外的拒马被拖开。

刘行没有喊,因为中弩金属弩矢射百米,威力不足。

他在等,等敌人逼近五十米。

虽然这非常痛苦,但他必须等。

可罗马人在八十米就已经开始投掷,他们的投矛能够投出一百米的距离。

不断有罗马投矛飞入营地之内,也有人不幸刺穿,惨叫声在瓢泼的大雨声中断断续续的响起。

闪电落下,雷鸣声在众人耳边炸响,刘行的叫声和乞力的鼓声响起。

这诡异的大雨和闪电里,拼命击鼓的乞力只能听见雨声,只能看到不断有影子爬上车阵,不断向后倒去。

而车厢后希耳刘行,则满耳朵都是附近车厢的叫喊声和厮杀声,哗哗雨声和隆隆鼓声。

刘行一发投矛,将一个登上车顶的罗马士兵射倒,向着外面栽倒,他抹了一把雨水,大声骂到:“来啊!来啊!”

罗马人真的狗急跳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