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38章 巨浪滔天

大汉与罗马 第138章 巨浪滔天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图拉真没有意识到,他到底惹了一个什么怪物!

这个怪物,拥有大汉的技术可以构建铜墙铁壁一样的防御体系,同样这群人还拥有东方游牧民族的快速突击。

大月氏,匈奴人和乌孙其实是同一个起源,他们的战斗方式非常接近。

匈奴人让强悍的大汉都头痛了数百年,更不要说罗马。

不是匈奴人有多少,也不是匈奴人的武器有多锋利,真正的问题来自于东方游牧民族在和汉文明较量的时候,有一套自己的战争思路!

是的,是一种战争思路!

不同于西方蛮族的决战思想,凯尔特人,日耳曼人,迦太基人,希腊人,马其顿人,整个西方的战争思路,几乎都是硬碰硬,总是试图在一场决定性战役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但东方游牧民族,从商代就开始和中原碰撞,跨越周朝,跨越春秋和战国,跨越秦,一直到汉!

东方游牧民族一直在和强势的中原文明较量,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不可能通过一场战争打败中原,所以。。。他的战术思想变成了分进合击。

这种战术思想非常可怕!

这些游牧军队,他们像梳子一样梳理过中国北方的广阔领土,劫掠无数村庄。

这些人,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重步兵军团拿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这也是中国从战国时期的北地赵国开始了一场,名为“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

为什么是赵国?因为赵国除了秦国这个敌手,就是匈奴人这群王八蛋!这群匈奴人拿着骨头箭头,劣质的铁刀,但分成无数小股兵力进攻赵国的村庄。赵国,传统的步兵和车兵,根本就追不上这群混蛋,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劫掠和杀戮。

于是,赵国横下一条心,老子学你们,你杀我,我就冲进去杀你们,最早进入草原反击匈奴的其实是军事变革之后的赵国。

秦国在整个战国时期后期,其实只有两个真正的强劲敌人,一个就是胡服骑射的赵,一个是可以大规模制造精良铁器的楚。

赵国骑兵的战术,逼着秦国也要学习和变革,秦国也走上了纯骑兵战术。

这位后来一统天下,在军事上埋下了重要分伏笔。

到汉代,可以说无比重视“马政”。

鼓励民间养马,汉朝政府通过政策激励民间养马,例如“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即每家若有一匹马并上交给国家,可以免除三人的徭役赋税。你可以这样理解,在汉代政府眼里一匹马顶三个壮劳力。

汉朝重视马种的改良,通过与西域的良马杂交,提高了马的质量,增强了骑兵部队的战斗力。

建立国家级养马基地,汉朝在河西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养马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大规模饲养和繁殖马匹。

制定养马政策,汉朝制定了详细的养马政策,包括马匹的饲养、繁育、训练等方面的规定,确保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汉朝加强了对马政的管理和监督,设立了专门的官员负责马政事务,确保马政的有效实施。

贵族阶层对马匹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汉朝的马政不仅关注军事需求,也推动了马文化的发展。例如,汉武帝对“天马”的追求,甚至为了马匹开启战争,却无人反对!这说明了当时社会对优秀马匹的盲目崇拜和追求。

为什么?因为大汉非常清楚,你的盔甲在厚实,刀箭再锋利,在东方游牧民族面前,若是没有马,你就屁也不是!

大汉远征匈奴,虽然步兵众多,但霍去病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轻骑兵才是战争的主力。

速度,速度,速度,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大汉知道,军队没有马匹就没有速度,没有速度就连屁也吃不上,你既无法保家,也无法卫国。

汉军在北部和西部,总是拥有三万以上的骑兵,无论如何耗费钱粮,他们都举国供养马匹。

大汉的战争,早已从围绕重步兵,转向围绕高机动的马军,发现,侦察,野战,突击和尾随全是骑兵。

重步兵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是镇守城池,防止游牧民族奇袭城市。

而罗马到此时,还是一支以重步兵为核心的武装,他们的骑兵还不是战争的主力,甚至罗马人大量雇佣蛮族骑兵来为他们作战,骑兵只是辅助。

现在,老阿拉什来了,他带着一万骑兵从高加索山脉的西面杀进亚美尼亚,其疾如风,侵掠如火。

在攻下奥加姆塞尔之后,老阿拉什的手指沿着海边一路向下指,指向了巴统(今天属于格鲁吉亚,公元四世纪巴统城就出现在文献了,名字叫batus,意思是“深水良港”。)

罗马人这时已经知道他们西部的防线已经被突破,驻守第比利斯的罗马军团原本和高加索山脉以北,以及里海西岸的罗马军寨形成了军事战略上的铁三角。但此时他们后勤线路被切断,不得不西进追逐老阿拉什带领的不奴族骑兵。

但重步兵为主的罗马军团,强行军也只能每日行进最多六十里,他们陷入了速度的泥潭。

而老阿拉什一人三马,配有大量四马拖动的马车,飞速向着巴统城进军。

罗马军团的军团长快要疯了,原因很简单,看上去罗马有三十个野战军团,可这些军团大多数都部署在帝国边境。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迅速的对手,从未见过劫掠过沿海这么多村庄和小镇还行动如此迅速的敌人。

原理上,以前北方蛮族在战斗胜利以后,会携带人口和大量缴获物,速度会越来越慢。

可今天的敌人,就像是吃了春药,一样快如闪电。

七月二十四日,罗马军团开始向西挺进。到七月二十六日,他们才向西走了两天,也就是120里左右。

这一天,巴统其实已经失陷。不奴族轻而易举的在城外诱歼了三百罗马驻军,此时已经占据巴统城。

老阿拉什在巴统缴获了大量罗马的商船,甚至俘虏了一大批人口,包括数量非常多的船工家庭和船奴。

他们派出五百战士,分别登上二十条大大小小的罗马海船,用武力看管船员,带上大部分缴获沿着黑海的东岸一路北上,去到阿兰族的领地下货。

同时,把另外的一部分交给阿兰族的牧民沿路返回带回草原。

这些返回的牧民,在路上遇到了阿兰人自己组建的军队,无数货物把这群狼的眼睛染的通红。他们知道巴统已经没有收获,这意味着向南走,会一直吃屁,已经没有任何收益,于是这群狼直扑东南,向着罗马军团进军的方向而去。

现在,整个高加索山脉的西南面乱成了一锅粥,而且还是夹生的。

越过巴统向西,只有到罗马帝国西里西亚(cilicia)行省的首府凯撒利亚(caesarea)城,意为“凯撒(大帝)之城”才有军团驻扎。(今土耳其开塞利)

也就是说,从巴统到凯撒利亚之间的1800里,再无罗马军团!

当然老阿拉什和他的那些阿兰人向导都不知道。

但他现在是来抢劫的,就算有罗马军团他绕开就好,老阿拉什的习惯是永远是挑软柿子捏!永远都要以多打少!

而且,这一次他们已经俘获了超过三万金币的货物,超过六千人口,特别是拥有了二十条海船,这导致这老货特别重视沿海的线路和城市,这老货指着西面说道:“沿着黑海的南面,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推过去!让海轮送完货物,沿着黑海沿岸来找我们。”

找来一些商人,他们已经知道下一个目标是四百里外的特拉布宗(今土耳其特拉布宗市)。

特拉布宗是黑海东南部沿岸的一座古城。

公元前8世纪,特拉布宗是古希腊人的移民城邦,由来自米利都的希腊殖民者在公元前756年左右建立,是本都地区最古老的希腊城市之一。

公元前4世纪,希腊将领色诺芬在《长征记》中提到,特拉布宗是“万人远征军”在公元前401年战败后,于公元前400年2月到达黑海时的停留地,他们在特拉布宗附近的科尔基斯村庄休息了30天。

公元前1世纪,特拉布宗在罗马帝国统治下逐渐繁荣,成为罗马军事行动的重要基地。

作为军事港口,特拉布宗有罗马军队吗?有的,大约有八百人的罗马军队和六百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腹地拥有这样人数的职业军队,已经不少了!

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一万人的不奴族军队,而且他们还带有远程投石机。

斥候最先出发,他们像是撒豆子一样,前后左右的任何分叉路口,全部都有十人的斥候小队冲进去,他们要把整片地区全部摸清楚,还要制作简易地图。

七月二十七日,不奴族飞速的劫掠完巴统城所有的财富,人口,货物和船舶,留下五百轻骑兵继续诱骗罗马的海船入港。

大部队再次踏上了西征的道路,七月的黑海,风和日丽,山花烂漫,美不胜收。

上万红衣黑甲不奴士兵,沿着黑海的南边,在山海之间狂突猛进,一路收割着沿海的各个村庄。

不奴族的军队,就像狼入羊群,吞噬一切,所过之处,只给罗马人留下空荡荡的村落和小镇,偶尔有两声凄凉的狗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