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55章 扬帆启航

大汉与罗马 第155章 扬帆启航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黑海是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

黑海地处欧洲东南部地区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向西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相通,向北经刻赤海峡与亚速海相连。其形似椭圆形,东西最长1150公里,南北最宽611公里,中部最窄263公里,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400公里。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新世末期小亚细亚发生隆起,黑海与地中海分开,逐渐形成内海。

袁华一直把这地方叫做黑海,可他其实也不知道这地方黑在哪里?

后来他知道了!

这个海,有两个地方黑!

首先,这鬼地方只要航行出去不远,向下看就是黑漆漆的,向下投入测量水深的沉底测深绳索,两三百米都到不了底。。。真的又黑,又深。。。

深度与含盐度,黑海是世界最深的内海之一,平均水深1315米,最大水深2210米。从河流和地中海流入的水含盐度比较小,因此比较轻,它们浮在含盐度高的海水上。

缺氧现象,黑海的出口只有一处同地中海相连,即土耳其海峡,海峡狭窄使得海水交换受到阻止。黑海的表层密度由于受到顿河、第聂伯河、多瑙河等大量淡水河的注入而较小,深层海水密度较高,导致200米以下的海水与外界隔绝,得不到充足氧气补给,水中硫化细菌活跃,分解海底有机物形成硫化氢,越积越多的硫化氢把海底的淤泥染得黑乎乎的。

古希腊殖民时期,古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始于公元前8世纪,黑海沿岸地区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商业潜力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古希腊人在黑海沿岸的殖民扩张,对地区经济、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袁华慢慢的也算看明白了,希腊人的文明确实因为地理优势,天生对整个黑海区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帕提亚的语言文字,到贵霜帝国的金币之上,希腊的字母文字无处不在。

而且希腊人和罗马人的长相是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他们只是鼻梁高一点,其实和中亚的人种是如此的相似。

反正在袁华看来,从罗马到大汉,其实都是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瞳孔,黄色的皮肤,只是鼻梁的结构有所不同。

怎么说呢?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沿着地中海,到黑海,到里海,在跨越天山,直到大汉,这么广阔的地区都是黑头发和黑眼睛的世界。

只有达契亚人和东哥特人的发色和眼球的颜色有一些不同,这非常有意思。

黑海北部的势力范围,也非常有意思,黑海的东北角全是阿兰人的地盘,黑海的北部是东哥特人的地盘,黑海的西北角以前是达契亚人的家园,现在罗马人已经统治了那片区域。

罗马人现在和东哥特人也有很多摩擦。

黑海北部地区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对于袁华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完全摸不着头脑。在这里,东哥特人的情况尤为复杂,其中一部分与罗马帝国之间频繁爆发激烈的战争冲突,烽火连天;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还有另一部分东哥特人与罗马竟然保持着一种奇特的军事雇佣关系,彼此合作无间。

综合当前所掌握的种种信息和迹象来分析,可以发现东哥特人和阿兰人的社会架构极为相似。在他们的族群之中,并不存在那种传统意义上至高无上、统御一切的王权统治。相反,这些民族更像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且分散的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各个部落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整合和统领全局。

面对这样的局面,精明狡诈的罗马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深谙分化瓦解之道,巧妙地运用策略手段将东哥特人一分为二。一方面,罗马人积极拉拢那些愿意与之合作的部落,通过给予丰厚的利益回报和政治支持等方式,使其成为自己忠实的盟友;另一方面,则毫不留情地对那些坚决反抗罗马统治的部落展开猛烈攻击,试图以武力逼迫其屈服。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不禁让人联想到罗马人曾经对待达契亚人的做法。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的东哥特人似乎也陷入了同样被罗马人操纵摆布的命运旋涡之中。

虽然,袁华他们的训练,一直试图躲避罗马海军,可就算他们一直沿着黑海的东北部和北部沿岸的海域航行,他们还是被罗马的海军给盯上了。

到八月份,他们要出行之前,连续两次都远远的看见罗马人的海军出现在海平线上,而且明显向着他们航行。

他估计是北部沿海的东哥特人,向罗马人泄露了他们的行踪。

有一次为了摆脱罗马人的军舰,他们不得不,进入刻赤海峡,躲进亚速海之中,只为了不暴露黑海城的位置。

虽然,终有一天罗马人会发现黑海城的存在,但袁华希望能多苟一天,就是一天。

公元一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在黑海东北角,黑海城如一位雄壮的守护者,屹立于海岸的山海之畔。城边的码头上,晨曦初露,霞光万丈,照亮了这繁忙而充满情感的一幕。

三十条海船静静停泊,船身在晨光中泛着微光,仿佛即将远航的勇士,整装待发。码头上人头攒动,大量的人员正有序地登上船只,他们的身影在霞光中拉出长长的剪影,忙碌而坚定。这些勇敢的水手们,即将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索那遥远的海域,去寻找新的大陆和文明。

码头边,送别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中有依依不舍的亲人,有情谊深厚的挚友,有含泪相送的爱人。他们挥动着手臂,大声呼喊着即将远行之人的名字,声音在海风中飘荡,与海浪的涛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而感伤的离别之歌。

远处,高加索群山巍峨耸立,山巅被晨光染成了金色,宛如一条条巨龙横卧在天边,守护着这片土地。黑海城在群山的映衬下,更显雄壮威严,城墙高耸,城楼雄伟,仿佛在倾听红尘里的离别。城外,森林茂密,绿意盎然,树木在晨风中轻轻摇曳,为这壮美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在船头之上,袁华站在人群之中,目光望向码头之上的刘玉、刘行、崔力、古尔丽、老阿拉什和乞力。他们曾一起经历过无数风雨,一起并肩战斗,一起分享过欢笑与泪水。如今,他又要踏上新的征程,去追寻永不饥饿的梦想。

袁华高高地举起手臂,用力地挥动着,向码头上众人道别。

他们也挥动着手臂,回应着袁华的告别,那一刻,霞光万丈,将他们的身影紧紧包裹,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随着一声声牛角长号的长鸣,海船缓缓驶离码头,向着远方的海平线进发。送别的人群依旧站在码头上,目送着船只渐渐远去,直到它们消失在那片金色的霞光之中。这一刻,虽然充满了离别的伤感,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刘玉问崔力:“你放心他一个人去寻找新大陆?”

崔力笑着说:“娃,已经长大了!他会照顾好自己。”

刘行问老阿拉什:“你担心吗?”

老阿拉什看着远方,反问:“担心什么?”

刘行看向大海,说道:“这大海不可捉摸”。

老阿拉什说道:“我不担心,他是天命之人,必可完成他想到的任何地方!”。

刘行也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乞力问古尔丽,“今天怎么没有看到古塔?”

古尔丽愣了愣,她看向左右,然后她懵了,她跳着脚,对着船支消失的方向大声骂到:“古塔,有本事你别回来!回来,看我不打死你!”

所有人都投来目光,古尔丽气的不行,对他们说道:“今天起床的时候,来码头的时候,古塔都在。偏偏告别的时候没看见他,他能去哪里?他又会去哪里?”

好吧!现在只要不是一个猪脑子,都能想到古塔究竟去了哪?

老阿拉什问道:“要不要派一条快船追上去?”

古尔丽想了想,她摇头说道:“他也不小了,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就让他跟着袁华吧。”

而袁华旗舰设立在一条三百吨的海船上,在朝霞的照耀。

一个时辰以后,一条货船的船舱之中,一个超级大的粮食箩筐盖子被顶开,一个大男孩,悄悄摸摸的爬出来。

一边爬,这小家伙还一边说:“嘿嘿,出去玩,居然不带我。”

袁华此时正在思考究竟该如何,快速安全的通过拜占庭旁边的海峡(今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身边的罗马海员在向所有舰长介绍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个海峡的名字源自希腊人神话中的伊娥,她被宙斯变成了一头牛,从而穿越了这片水域,它用巨大的身躯拱开土石,这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来源。”

袁华问:“这个海峡有多长,最狭窄的地方有多宽?水深如何?”

罗马海员从皮包里掏出一个陈旧的羊皮书,然后拿出一张不奴族和罗马的换算表,在桌子上计算,须臾抬起头说道:“按照你们的度量衡,海峡全长约60里,最宽处为7.2里,最窄处1.5里,水深从27.5米到120米”。

高进说:“水深没有问题,我们的船只全部可以通过”

青羊却说:“真正的问题是700米左右的宽度,罗马如果愿意,能用海船封死这个海峡。”

袁华说道:“所以,穿越这个海峡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在黎明,或者黄昏时快速穿越。”

高进补充道:“黄昏不行,这时有大量船舶进港,他们可以很快反应,我们只能选择黎明前,天空刚刚明亮的时刻,这时大量的船只还在海港之中,人员登船和启动都需要时间。”

这时,有船只打来信号旗,有紧急事情,要求靠上来。

不多时,一个大孩子被领进船舱。。。

一个海军军官的身后,冒出一个脑袋,古塔嘿嘿的笑着,说道:“大家好啊!”

袁华无语了。。。

所有人都无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