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86章 大汉的夏天

大汉与罗马 第186章 大汉的夏天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公元一一六年八月十日,袁华踏上了浩浩黄河入海口的岸边。

黄河入海口,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岸边,发出阵阵轰鸣。一艘海船缓缓靠岸,一个年轻刚强的男子踏上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他是多年未曾归乡的游子。

前世,今生,这是他第一次离黄河是如此的近。

站在黄河岸边,眼前的大河奔腾不息,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大地之上。河水裹挟着泥沙,缓缓向前,流入大海。这浑浊的浪涛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望着浩瀚大河,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这条大河,从遥远的雪山发源,穿越千山万水,滋养着广袤的中原大地,养育了千万大汉子民。他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目光越过黄河,望向远方那片浩瀚的草海。那是一片无垠的绿色,草浪随风起伏,如同大海的波涛。草海中,有牛羊成群,有汉民的歌声悠扬,原来大汉亦是有歌的民族。

他仿佛看到了千万大汉的乡亲,他们在黄河水的灌溉下,辛勤劳作,轮回万年,年复一年收获着希望。黄河的水滋润着这片土地,让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有多少我大汉稚子在黄河边嬉戏玩耍,有多少大汉的母亲在河边洗衣的身影,多少大汉的父亲在黄河畔耕种的背影。那些画面如同黄河的浪花,一次次拍打着时空游子的心扉。

缓缓蹲下身,双手捧起一抔黄河水,那水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岁月的沧桑。他将水洒在自己的脸颊上,任由它流淌。这是大汉的母亲河,也是他袁华的灵魂之河,是他魂牵梦萦的万里故里。他心中默默祈祷,愿这条大河永远奔腾不息,愿大汉的父老乡亲永远幸福安康。

他起身,望着黄河与草海交汇的地方,那里仿佛是天地的尽头。他知道,无论他走得多远,无论他漂泊多久,他的根永远在这片土地上,他的心永远牵挂着这条养育了千万大汉子民的黄河

袁华带着不奴族百人使团,从黄河入海口出发,一路西去,前往东汉的都城洛阳。这是一场跨越千里、穿越繁华与荒芜的旅程。

从黄河入海口出发,袁华一行人沿着黄河向西行进。初入大汉境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的庄稼地,稻谷随风起伏,宛如金色的波浪。田间地头,农夫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疲惫,但他们脸上却带着质朴的笑容。袁华看到,尽管生活艰辛,但大汉的百姓依然坚韧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着希望。

然而,这片土地并非全是丰收的喜悦。在田间,袁华看到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利工程,清清的流水滋养着庄稼,也见证了大汉的智慧与勤劳。但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一些破落不堪的茅舍,屋顶的茅草随风飘散,墙壁上满是裂缝。贫苦的农户衣不遮体,孩子们在破旧的院子里追逐嬉戏,却难掩生活的困苦。

进入城镇,袁华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豪族的府邸门前,停着一辆辆奢华的大车,车身上镶嵌着金银珠宝,彰显着主人的财富与地位。酒肆里传来喧哗声,达官显贵们在其中推杯换盏,欢声笑语。袁华不禁感叹,大汉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一边是百姓的困苦,一边是豪族的奢华。

在黄河岸边,袁华看到了千百徭役的悲苦。他们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汗水浸透了衣衫。他们在修建堤坝,搬运巨石,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疲惫。

而在不远处,画舫在水一方,歌女们的歌声婉转悠扬,与徭役们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

袁华还看到了在水岸边,一艘三层的楼船,破败不堪的,被遗落在河道边,无人问津。它曾经何其辉煌?今日又何其没落。

这一路,袁华看到了大汉的繁华,也看到了大汉的腐朽。他看到了百姓的坚忍,也看到了豪族的奢靡。他看到了大汉的智慧与勤劳,也看到了大汉的不公与无奈。袁华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大汉的辉煌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或许正是王朝走向衰落的隐患。

当袁华一行人抵达洛阳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大汉的都城繁华依旧,但袁华知道,这片繁华之下,隐藏着无数百姓的泪水与无奈。他带着使命而来,也带着对大汉的深刻思考踏入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好一座雄伟的人间之城。

袁华用脚丈量了洛阳的大街,好家伙,这大街宽约40米,大汉好气度,这马路确实修的极为宽大。

城墙也是极为高大,他是从东面的中东门进的洛阳城,抬头望去,城门至少高达七八层楼高,至少二十米朝上。

向左右看,两边都望不到尽头,至少几公里长是有的。

袁华不敢想象,修建这样一座城池,要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东汉依旧有汉人的豪迈。

东汉对于不奴族的此次到访,规格定的极高。作为剿灭匈奴的最大助力和西北边最大的盟友,九卿之一的鸿胪寺卿亲自带领官员迎接,并安排了城中外交驿站最好的房间。

在等待召见期间,袁华一行人,也没有出去。只是拉着接待他们的官吏聊天,聊这洛阳城里的趣事和大汉民间的习俗。

有官员对不奴族也很是好奇,问袁华:“袁先生,听说你们不奴族没有王?不知传闻是否属实?”

袁华笑道:“是真的,不奴族没有王。”

另外一个官员好生好奇,再问:“那不奴族如何统治万民?以何种制度!”

袁华想了想,说道:“极其古老的制度,这种制度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官吏们忙问:“可详言否?”

袁华笑着说道:“让我们回归到远古时的部落时期,一个部落里面大多由四个人负责管理,一般来说是负责狩猎和战斗的首领,有向天地求索知识的巫,有制造工具的匠,和负责耕耘的农,这四种人掌握着整个部落的知识和力量,那时是合议制度。我们不奴族回归人类最初的古制!你们可以理解不奴族就是各个负责人的部落合议制度,只是我们把所有人统称为大匠师。”

众人目瞪口呆,有官员感慨道:“孔子要恢复周礼,你们还要恢复到更古老,比夏商之前还早的制度,真的有意思。”

袁华笑道:“人类的制度,千奇百怪,西方的埃及曾经出现过神灵统治的王国,类似商朝;而大海的东边,一片新的大陆之上,到现在还有很多部落是原始世界,以神权统治众多部落。这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相互学习,相互补足,取长补短而已。大汉就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我们有很多时候学习大汉的。”

官员问:“不奴族在哪些地方学习大汉?”

袁华正色道:“大汉的文字,大汉的文化和历史,儒家的以民为本,大汉重农的精耕细作,在我不奴族是最重要的学习的四个方面。”

官员们感慨,“这亦是我大汉的根基啊!”

有官员问道:“鸿胪寺卿大人,让我问您。此次,不奴族来我大汉,双方所交换礼物之清单,不知您这边可有准备。”

袁华笑道:“我要送大汉的礼物有四个,此为清单,请您交于鸿胪寺卿大人。”

袁华让白马少年拿来清单,官员看过以后,对其中一个颇为不解,“何为发动机?”

袁华哈哈大笑,说道:“诸位请随我来”

众人移步到驿站大院之中,袁华让少年打开一辆大车的遮雨棚和侧板,露出了一台钢铁之物。

袁华让人点燃木炭,作为热力源,轻轻拨动,发动机就开始快速运作。

袁华说道:“此为热力发动机,乃我不奴族创造,有大用处。”

众官员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东西,皆是新奇不已,问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在袁华一一解答后,众官员立刻做出相应安排。

首先,这次不奴族和大汉朝廷的接触看来不能放在庙堂之上,要安排在皇宫的操场之上,否则这重物要用明火,可不安全。

另外,经过袁华的介绍,众人也知道这绝对是惊天地之物,对大汉有大用处,必可让朝廷各官员大开眼界。

众官员倒是忽视了其他三件礼物,无怪他们,热力发动机这样的钢铁巨物,是如此的显眼,给众人造成重大的视觉冲击,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却不知道另外三件礼物,无一不是经天纬地的神奇之物。

袁华准备的四件礼物,分别是:

一,大地之图。

二,热力发动机。

三,玉米,红薯的种子。

四,全球商路连接图和“华夏族”的概念。

他此次前来,只为开大汉的眼界,开大汉的胸怀,开大汉千年的基业,并为千万汉民和不奴人寻一条共生之路。

上朝的前一夜,他坐在二层的客舍之中,窗外,暮鼓声中,洛阳已经安静下来,但见万家炊烟。

空气中,满是大汉的人间烟火之味,他很宁静的盘坐在草席之上。

闭上眼,此生,无欲,亦无求。

我要走的路就是这样,谁可挡我,谁敢挡我?

睁开眼,天色已黑,门外白马少年敲门,轻声呼唤,“先生,用晚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