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214章 小院春雨话沧桑

大汉与罗马 第214章 小院春雨话沧桑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公元一一八年四月,洛阳城外,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在古老的大地上。那雨丝如牛毛,似花针,纷纷扬扬地飘洒着,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如烟如雾的薄纱。

一座宁静的小院坐落在这片朦胧之中,屋内,袁华与三位道长,还有张衡围坐在一起。窗外,悠悠的春雨如细密的珠帘,轻轻地敲打着窗棂,发出清脆而又舒缓的声响。雨滴在屋檐上汇聚成小小的水流,如断了线的珍珠般不断地滴落,在地面的水洼里溅起一朵朵微小的水花。

袁华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的雨幕,若有所思。三位道长则神态各异,有的手抚长须,有的微微闭目,似在聆听这雨声中的玄机。

张衡目光深邃,似是透过这迷蒙的春雨,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屋内气氛静谧而祥和,唯有偶尔传来的雨滴敲打窗沿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轻奏的一曲舒缓乐章。

“这春雨绵绵,倒也别有一番韵味。”袁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这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一位道长缓缓睁开双眼,微笑着说道:“春雨润大地,亦如道之滋养万物,无声无息,却又力量无穷。”

张衡微微点头,接口道:“雨之落下,遵循自然之律,正如世间诸多事物,皆有其运行之道。”

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仿佛都在这如诗如画的春雨陪伴下,思考着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

不知过了多久,另一位道长轻拂衣袖,感慨道:“雨落不停,时光流转,吾等在此相聚,亦乃缘分。”

这场春雨中的相聚,在宁静与思考中延续,仿佛时间也为这深刻的交流而放慢了脚步。

袁华今日下了一个决定,他要说一个故事给他们听。这个梦里的故事他曾经说给老阿拉什,古塔,崔力,刘玉,刘行和乞力。

他需要同伴,三位道长悲天悯人,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做的就是拯救苍生。

而张衡,他简单而执着,对这个国家其实有着无限的热爱,只是并不溢于言表。

袁华将蒸腾热气的茶壶从泥炉之上取下,给四位倒上茶水,说道:“今日是休息日,没有学生,又碰到几位先生正好也在,不如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可好!”

众人对于袁华的故事,都是极其感兴趣的,他的故事看起来简直就是天马行空,波澜壮阔。

袁华笑着说:“你们可以当做一段虚空的历史,它跨越千年,却让我刻骨铭心。”

在一个幽静的小屋里,窗外细雨绵绵,如丝如缕。屋内,袁华坐在桌前,他的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穿越千年的沉重与沧桑。围坐在他身旁的四人,静静地听着,手中的茶杯散发着袅袅热气。

袁华缓缓开口:“这是一个梦,大梦千年。”

他从三国开始讲起,那时英雄辈出,金戈铁马,然而战乱频繁,北地悲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衣冠南渡,文明的火种在迁徙中艰难延续。

接着,时光流转到隋朝,科举制度的开创,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仕途的大门,给了无数人改变命运的希望。

“唐代,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袁华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天可汗的威名远播,长安城车水马龙,各国使节纷至沓来,文化交流频繁,诗歌的华章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安史之乱”打破了盛世的安宁,杨玉环自缢马嵬坡,藩镇割据,节度使乱国,唐朝由盛转衰。

讲到宋朝,袁华轻轻叹息:“有宋两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可面对外敌,却是节节败退。”最终,十万军民蹈海而亡,那是何等的惨烈与决绝。

“成吉思汗的铁骑纵横欧亚大陆,远征西方,蒙古帝国的版图空前辽阔。”

然而,朝代更迭,一个乞丐无钱埋父,可登高一呼,兵出漠北,推翻了旧朝,建立了新的王朝。

“但后来,有人在后山自缢,华夏大地,尽是辫子之民。”袁华的声音低沉下来,“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曾经的辉煌逐渐黯淡。”

“毒品横行,国人的身体和精神被侵蚀,巨舰大炮轰开国门,我们的家园被列强践踏。”袁华的声音微微颤抖,“北洋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三千万人的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袁华的声音充满悲痛,“但黑暗中总有希望的曙光,红色席卷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说到此处,四人的表情愈发凝重。当听到六千万人只活八百万时,他们的眉头急剧跳动,心中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听到东瀛入侵,刺刀见血,害死三千万人,他们握着茶杯的手指关节泛白,愤怒在眼中燃烧。

当听到国家因落后而被人践踏和封锁,他们的拳头紧握,轻轻敲击着桌面,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袁华继续讲述着,他的声音在小屋中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将那千年的历史画卷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漫长而沉重的历史而哭泣。

“但他们从未放弃,一直在抗争,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为这个民族寻找新的出路,一直在用生命和血在努力。”袁华的声音坚定。

四人默默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屋内的气氛庄严肃穆,历史的车轮在袁华的讲述中滚滚向前,而未来的道路,正等待着他们去开拓,去奋斗。

一天,一夜,就这么过去。

茶水加了不知多少遍,雨落了一夜。

黎明时,窗外的雨渐渐停歇,屋内的讨论却仍在继续。

张道长站起来,看着小窗之外的朝阳之辉,说道:“我乃世外之人,却能听出其间无尽悲苦,再看袁华你所做之事,贫道愿辅佐之。”

另外两位道长也站起来说道:“我等也愿”。

张衡却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让那个梦别发生,该如何做?”

袁华看向四位,问道:“为何会有黄巾之乱?为何会有三国?”

张道长说道:“吾走过无数山川和村落,我大汉之民,若有吃食,绝不会乱!”

袁华再问:“本来都是普通百姓,家里虽不富裕,可只要有口吃的,却也安稳度日。

这些老百姓辛苦劳作,却要承受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辛苦一年的收成,一大半都被他们搜刮走了。

再看看土地,都被那些豪强大族霸占了。失去了土地,只能给他们当佃户,受尽剥削。没了土地,日子就会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

老天爷也不眷顾,到处都是旱灾、蝗灾,地里根本长不出庄稼。好不容易盼来点雨水,又闹起了瘟疫,好多人都会病死了。

可国家收走赋税,却不能救灾,百姓在荒野里等死,交那赋税何用?国家管不了,世家大族也不管!

走投无路的时候,张角出现了。他创立了太平道,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于是百姓就像在黑暗里看到了一丝光。大家都相信,只要跟着张角就能活下去。

那可笑的世道,百姓只为了活下去!”

张衡很敏锐,他说道:“沉重赋税,百姓无田,瘟疫横行。”

王道长说:“世家大族也一样要交税啊,为何国家无粮?”

张衡说道:“原理上是的,可真实情况是世族凭借其强大的势力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常常大量荫庇人口,将一些农民变为自己的依附人口,这些依附人口不再向国家交税,而是为世族服务,国家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统计和征税。同时,世族还可能通过各种手段隐匿土地,减少向国家申报的土地数量,从而逃避部分田赋。此为,荫庇与隐匿。官员都知道,可大家都不说,因为谁人都是这么干的!”

赵道长问:“不能查吗?”

张衡苦笑,“不可查!”

袁华一语道破,“查一家,无用!世家联姻百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是查百家,那接下来,天下大乱!”

众人皆是沉默,他们已经知道,统治阶层已经庞大无比,根系交织。

张道陵叹息道:“大汉如木,世家如藤。今藤已漫山,根系错杂,若不推倒山石,刨山翻土,何以根除!”

张衡放下已经冰凉的茶杯,说道:“若是刨山翻土,那天下必然大乱!怕是有人会要清君侧了。”

王道长也是急了,说道:“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看着百姓走入绝路!”

张衡看向袁华,说道:“所以,你开海外商路,吸纳世家原本购买田地的资产,同时开始对外移民,希望带走更多的人?”

袁华点头。

可张道陵此时却哈哈大笑,可笑声里全是苦味,他说道:“你能移民几何?十万?二十万?五十万?一百万?要知道,大汉生民六千万,你能移走几人?你这就是,治标而不治本!就像一个村子都病了,你只给一味药,只活一个人,是否?你可知,一旦世家赚取了大量钱财,只要手指一松,天下的土地会更快的汇集到他们手中?”

张衡拍案而起,说:“然。。。必须刨山!”

王道长也说:“必须推山!”

赵道长也说:“必须翻土!”

袁华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古人居然如此决绝,居然敢动这天下?

他说:“会死很多人!”

张道陵淡然问道:“多少?五千万二百万吗?”

袁华默然。。。

春雨已停,可洛阳城外的小屋里,却已然巨浪滔天。

袁华其实只想找到团结一致,不断推动移民,不断推动科学向前的伙伴。

但他不理解张衡作为大汉人的性格,也不理解大汉道家人的思维。

道家,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

所以,当天下太平,万物符合自然规律的时候,道家会归隐山林,会融入世间凡尘。

可一旦,他们发现这天下已经失去秩序,这天下已经“不再自然”,道家人会义无反顾的出山,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拨乱反正,回归自然!

道家人,他们的精神内核里,还有庄子的“方生方灭,方死方生”的思想,这种思想超脱了生死和荣辱,道家人不惧死!

而张衡是科学思维,他觉得对的就是对的,错的也就是错的,既然已经看到不对,那就要改正,怎么能放任不管?这样,如何心安?

张衡在这间小屋里,只表了一个态度,就让所有人感觉到了烈烈的汉家儿郎的气概,他说:“带我的父母妻儿去美洲!我留下”

三位道长也说:“我等亦然!”

袁华没有说什么,他们是汉人,他亦是汉人,他们要刨土,那他也跟着一起刨,生死何所惧?

在大洋的彼岸,此时正是黄昏。

古塔的心有些悸动,他抬起头看向窗外,窗外是远方,是黄昏中宁静起伏的太平洋。

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可他又说不清楚。

他只是觉得袁华可能需要帮助。

他走出房间,来到靠海的走廊上,极目远眺。

星夜,他找到老阿拉什,他说出自己今日的感觉,他有些担心袁华。

老阿拉什把玩着一把匕首,静静的听着。

然后,老家伙站起来,他看向古塔,说道:“你知道,袁华的弱点吗?”

古塔没说话。

老家伙继续说道:“这货,心里住着一个佛,还要拯救这个天下。”

古塔不明白,反问:“错了吗?”

老阿拉什年轻时是佛教徒,他知道这样的结果,叹息说道:“如同飞萤扑火,燃烧自己,却放不出多少亮光。”

古塔问:“我们如何可以帮他!”

老家伙举起手里的匕首,手指刮过锋利的刃口,说道:“力量面前,一切皆是虚妄!”

这是他被匈奴人俘虏后,二十年奴隶生涯的,极致总结!

古塔站起来说道:“我知道了!”

于是,转身离开了房间。

可老阿拉什还没说完啊,他还有很多话被憋回了肚子里,比如屯兵落日城,比如南海城武备化,他有些郁闷,骂到:“这些小子,怎么都没点耐心?”

反过头来,他又说道:“下次我要说的快一点,不能装逼了!”

古塔回到自己的房间中,开始绘制图本,从今日起,他要在两洋城开始全面制造大型火器。

这就是,他理解的“力量”!

一门带有膛线的弗兰基加长炮,开始慢慢在图纸上成型,因为袁华说过,“弗兰基炮,是一门射速很快的炮!我们有能力造,可是要加上膛线,要加长炮管,要加上自由底座,加强密闭性,才会有真正的威力!”

他一直在研究这个东西,他准备推翻袁华之前给的设计。他已经思考很久,必须将炮子做小,直接塞进炮管里,后面用活页炮门封闭,钢铁横栓挡死,这样才能保证气密性。

所有的金属接口要填充可更换的橡胶圈,用于封闭空气。

而且,海船使用的弗朗机炮,并不在乎承重,所以他准备采用双层炮壳,外层铁壳可以加注蒸馏水,多轮发射后,可以直接换水,用来快速降温。

全炮内层炮管采用前进城的铜料铸造,外层炮管采用钢铁铸造。

炮弹采用铸铁刻槽爆炸弹,弹体为圆锥柱体。

他在计划列表里,将整个实验铸造的数量写为十门。

十九岁的古塔,很认真的在作图,他一连七天没有出门。

世界将迎来巨变,力量面前,一切皆是虚妄!

袁华他们想着刨土,可古塔却要摧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