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256章 分裂的罗马和地中海的新生

大汉与罗马 第256章 分裂的罗马和地中海的新生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9 20:43:40 来源:小说旗

罗马的士兵们,抬着哈德良进入了罗马,可再也没有人欢呼,再也没有马路两边的鲜花,再也没有元老院的迎接。

哈德良双目无神的看着满目疮痍的罗马,大街上全是城外涌入的贱民,他们将罗马城中所有可以搬走的东西都搬走了。罗马的皇宫,罗马的国库,全部都空空如也,连老鼠都已经悲伤的搬家离去。

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场荒诞而残酷的梦境,将他重重地击入无尽的悲伤之中。

曾经繁华无比、金碧辉煌的罗马内城,如今却只剩一片狼藉。街道上,曾经熙熙攘攘、身着华服的贵族和公民们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贱民。他们如同觅食的野兽,在残垣断壁之间穿梭,翻找着被遗弃的破烂,眼中闪烁着对生存的渴望与无奈。

昔日热闹的广场,如今空空荡荡,只有风吹过时,卷起的灰尘在空中肆意飞舞。曾经矗立着精美雕塑的神庙,如今雕像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砸得支离破碎,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那些曾经象征着罗马荣耀与辉煌的建筑,如今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剩下无神的外壳,孤独地矗立在空寂的城市之中。

哈德良缓缓地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自己的心上。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与失落,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量。他曾经以为,罗马是永恒的,是不可摧毁的,然而如今,这座伟大的城市却在他眼前变得如此破败不堪。

他想起了那些被古塔带走的贵族和公民,他们曾经是罗马的骄傲,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如今却不知去向,只留下这片空荡荡的废墟。他想起了罗马曾经的辉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只剩下这些捡破烂的贱民,在这片废墟中苟延残喘。

哈德良站在罗马城的中心,望着四周的破败景象,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转。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作对,将他的一切都夺走。他曾经是罗马的守护者,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如今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走向毁灭,却无能为力。

他闭上眼睛,试图驱散心中的悲伤,然而那无尽的痛苦却如影随形,紧紧地缠绕着他。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道罗马是否还能重新焕发生机,但他知道,他将永远铭记这一刻,铭记这座空寂破败的罗马城。

罗马军团的愤怒与崩溃

罗马,这座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如今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变得支离破碎。哈德良,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皇帝,如今却成了众矢之的。罗马军团,这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如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愤怒之中。

当士兵们回到罗马,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彻底崩溃。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曾经温馨的家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那些出生于罗马的中高级军官,他们的愤怒和悲伤如同火山爆发般无法抑制。他们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哈德良的质疑与愤怒。

有人跪在家庭的空房前,号啕大哭。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曾经的一切。有人在大街上愤怒地咒骂,他们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无法接受罗马的毁灭。有人冲进军营,大声叫喊:“罗马,罗马,我们必须复仇!”他们的声音充满了绝望与愤怒,仿佛要将整个世界撕裂。

更有人站在哈德良的皇宫前,用短剑结束了自己孤独的生命。他们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无法忍受罗马的毁灭。他们的死,是对哈德良的无声控诉,是对罗马命运的无奈叹息。

罗马军团陷入了混乱,哈德良的威望一落千丈。那些曾经相信他、追随他的士兵们,如今却将他视为罗马的罪人。他们在军营里高声叫喊:“哈德良,你是罗马的罪人!图拉真瞎了眼,才选择你带领罗马!”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失望,仿佛要将哈德良的名字从罗马的历史中抹去。

哈德良试图派人镇压,但罗马大军的愤怒已经无法遏制。中层将领带着军队和镇压的士兵排成罗马方阵,相互对抗。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愤怒,他们不再接受哈德良的命令,他们要为罗马复仇,要重建罗马的荣耀。

随同出征以及赶来救援罗马的十三个军团的军团长,同时施压,要求立即重建元老院。他们不再认可哈德良的才能和决策,他们认为哈德良的无能导致了罗马的毁灭。从希腊回来的将领,死里逃生的海军将领,他们都知道哈德良招惹了一个怪物,一个极其变态的敌人。他们开始质疑一切,甚至质疑哈德良得位不正,德不配位。

罗马军团的愤怒如同熊熊烈火,无法扑灭。他们曾经是罗马的骄傲,如今却成了罗马的耻辱。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曾经的一切。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复仇,就是重建罗马的荣耀。然而,哈德良的无能让他们失去了信心,让他们陷入了绝望。

罗马,这座曾经伟大的帝国,如今却在一场灾难中走向了崩溃。哈德良,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皇帝,如今却成了罗马的罪人。罗马军团的愤怒与混乱,最终演变成了兵变,愤怒的士兵在罗马城内混战成一片,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罗马城,被自己的依靠,被曾经英勇赴死的罗马军团,补上了最后一刀。

这一刀插进了哈德良的胸口,他和他的卫队倒在破败的罗马皇宫之内,也插在罗马的胸口。

所有的罗马军团,经过这次混战,相互之间分裂成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政治理念的阵营,三个阵营有的要立刻反攻华夏,有的希望重新建设并积蓄力量等待反击,有的则认为双方实力差距巨大,希望立刻停止战争,整个罗马如同掉落在花岗岩上的琉璃,破碎一地,谁也无法将它再次粘合。

哈德良仰面躺在皇宫冰冷的地板上,他的眼睛望向穹顶,嘴巴张开,似乎在问罗马的众神,他错了吗?

紧接着,三个分裂的罗马势力集团,都希望整合罗马,于是各自返回自己的驻地城市,开始重整军备。

他们都热爱罗马,他们都希望再现罗马辉煌!

可帝国一旦破碎,在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要想再次用军事的力量强行整合,没有武器代差,那将要面对的就是无数人的死亡和毁灭。

恨,带来毁灭!

爱,更会带来更加深重的毁灭!

公元123年,罗马陷入内战!

而地中海海权的失去,让各个沿海领地不得不再次做出选择,继续追随罗马,就要面对华夏国海军的全面封锁,城市开始快速衰败;选择华夏,则城邦的经济体系开始快速恢复,越来越繁荣。

公元123年到124年,地中海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华夏国的使者们穿梭于各个城邦之间,如同和平的使者,带来了新的秩序与希望。与此同时,古塔率领的海军沿着海岸线航行,接收着一个又一个城邦的投降。这些城邦,曾经在罗马的阴影下艰难生存,如今却在华夏的影响下看到了新的曙光。

离开海洋,离开资源交换,离开渔业资源,这些地中海城邦很难独自生存和发展。罗马从未真正整合过这些城市,它只是将它们视为殖民地,从未统一过语言、度量衡和官吏体系。罗马的存在,更像是一个拿着武器闯入别人家庭的收税者,索取资源,却从未真正给予。

雅典的学者们在后来的评价中,深刻地指出了罗马与华夏的本质区别。他们认为,罗马的文明是落后的,它不具备吸收和消化希腊与埃及文明的能力。罗马如同一只松鼠,吃进去了一颗石头,却无法真正吸收和消化更高等级的文明,拉出来的还是那颗石头。

而华夏则不同,他们一来就统一了文字、语言和度量衡,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对待各个族群,甚至以公民的态度接纳他们。这种真正可怕的高等级文明,让雅典的学者们感到敬畏。

“他们才是真正可怕的文明,他们真的能够消化石头,而且非常有耐心和包容心。”这是雅典学者对华夏文明的最终评价。华夏的统治者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秩序。他们没有强迫,没有压迫,而是通过文化的传播和制度的建立,让各个城邦自愿融入新的体系。

在华夏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第一次进入了文字统一的进程。这种统一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更是思想和文化上的融合。华夏的使者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手工业工艺和治理理念,这些城邦的人民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他们不再为生存而挣扎,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文化和教育。

古塔的海军并没有带来战争和破坏,而是带来了和平与秩序。他们接受了城邦的投降,但并没有剥夺它们的自由。相反,他们帮助这些城邦建立起自己的大匠师制度,让它们能够在新的秩序下自主发展。这种包容和尊重,让地中海的人民对华夏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中海地区的各个城邦逐渐融入了华夏的体系。他们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接受统一的法律,享受统一的贸易体系带来的便利。这种新的秩序并没有让他们失去自我,而是让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上重新定义了自己。

罗马的统治曾经让地中海的人民感到窒息,而华夏的出现则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罗马的文明无法消化更高等级的文明,而华夏则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吸收和融合了希腊、埃及以及其他地中海文明的精华。这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让地中海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雅典的学者们在叹息中也看到了未来。他们知道,华夏的文明将会在地中海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们也明白,罗马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华夏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埃及的学者们,站在尼罗河畔,他们在遥望数万人在重新挖掘运河,这让他们感动,罗马人和希腊人从来都不在乎建设,可华夏帝国一来就投入巨资,开启了重新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大型工程。一位埃及学者说道:“他们不是过客,他们拥有作为法老的雄心和资格”。

在古埃及时代,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运河曾是埃及法老们的一项宏伟构想。据历史记载,最早提出这一设想的是第十二王朝的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他希望借助运河巩固贸易并促进东西方的交通,但这一计划并未完全实现。

后来,法老尼科二世在公元前610年重新启动了运河工程。他成功地将尼罗河与苦湖相连,但未能将运河延伸至红海。

随后,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公元前510年继续这项工程,但运河仅在尼罗河的洪水季节才能通航。

直到托勒密二世时期(公元前285年),运河才最终完成,成功连接了尼罗河与红海。

运河的修建不仅促进了埃及与阿拉伯之间的贸易往来,还为埃及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的维护逐渐被忽视,最终因风沙堆积和政治因素而被废弃。

现在,当数百台机械,数万工人被召集,整个埃及都被轰动了。埃及各地的学者,云集到尼罗河沿岸,他们在目睹埃及的重生,一位伟**老继承人的重生!

在尼罗河畔的金色沙滩上,阳光将大地温暖,十几位埃及学者盘腿而坐,他们身披亚麻长袍,头戴象征智慧的花冠,手中握着芦苇笔,面前铺满了泛黄的草纸。这里是文明的摇篮,是古老智慧的传承之地。他们围坐在一起,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敬畏。

“我的朋友们,我们经历了希腊的征服,也走过了罗马的掠夺,走过一段接着一段黑暗时代。”一位年长的学者开口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如今,华夏帝国的工匠们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古老国王的水道上重新开启了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工程。这是埃及的重生,是比肩法老的功绩。”

其他学者纷纷点头,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对华夏智慧的敬意和对埃及未来的希望。一位年轻的学者接着说道:“是的,希腊和罗马的统治者们从未真正理解这片土地,他们只是掠夺者,他们从来都不是埃及人,也从未为埃及带来过真正的繁荣和荣耀。而华夏人,他们带着和平与智慧,用双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们开始用芦苇笔在草纸上书写,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尼罗河的低语,诉说着古老与新生的交织。他们共同创作的诗歌,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展开:

“在尼罗河的怀抱,

古老的埃及流下了热泪,

岁月的风沙掩埋了往昔的骄傲。

走过希腊的劫掠,

走过罗马的奴役,

埃及的火,在风中摇曳,

却从未熄灭。

如今,华夏的工匠,

踏上了古老国王的水道。

他们用双手,

在沙漠和大河之间,开凿出新的希望。

这是一条重生的河,

连接了两个美丽的海洋,

让波涛和文明在此交汇。

这是埃及的重生,

也是法老们的梦。

如今,华夏的智者,

让这个梦想重新绽放光明。

在古老的水道的风中,

有着汗水的味道,

有着希望之泪的闪光。

我所热爱的埃及啊,

古老的神灵也在低语,

他们见证了千年的兴衰,

如今连他们都在流泪,汇成尼罗河的水。

这是华夏的荣耀,

这是埃及的新生,

愿新的法老永生。”

当最后一行诗句落下,学者们抬起头,彼此对视,眼中闪烁着自豪与感动的光芒。他们知道,这首诗歌将成为埃及文明新的篇章,记录下华夏帝国在古老水道上创造的奇迹。而这一刻,也将成为埃及历史上的永恒。

“我们将把这首诗刻在神庙的石壁上,让后世的子孙记住这一刻。”年长的学者说道。其他学者纷纷点头,他们相信,这不仅是埃及的重生,更是真正文明的新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