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4章 进山

大汉与罗马 第4章 进山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夜里,在古尔丽还在昏迷的时候,袁华和老头悄悄的摸进了村里,居然让他们找到了八匹战马,可这些马有些病怏怏的,走起路来,有些不稳?

阿拉什摸了摸马的脖子,又嗅了嗅马的鼻子,他摇摇头,轻声说道,“狼毒草,古尔丽还挺狠!”

袁华知道这种草,这玩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大约在20-50厘米之间。根茎木质,粗壮,圆柱形,不分枝或分枝,表面棕色,内面淡黄色。茎直立,丛生,不分枝,纤细,绿色,有时带紫色,无毛,草质,基部木质化,有些有棕色鳞片。

两人翻开匈奴人的背包,取出食盐融了一盆盐水,给马匹快速喂下。

然后,两人用两根细木棍,刺激马匹的咽后壁和舌根诱发它们呕吐。

在黎明来临前,马匹的状态有些恢复,两人拿起匈奴人的背包,行军皮帐篷放在马匹的背上,牵着它们慢慢走向森林。

在森林的边缘,将醒来的古尔丽扶上一匹状态最好的战马,然后四个人就向着远处的大山走去。

这一天是公元108年4月3日。

在这片大陆的最东边,东汉汉安帝刘祜在位,永初二年。去年,因为西域的形势不利,遂罢都护,将在西域屯田的士卒全部撤回,汉朝与西域的关系再一次中断。汉朝正在积蓄实力,准备再一次拿回西域。

这时的大汉,汉和帝的时代刚刚过去。在经济方面,他减少赋税,奖励农耕,东汉垦田面积逐渐增加。到公元105年,东汉人口达到了5325万人,拥有垦田面积732万多顷。东汉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汉安帝接手的大汉帝国,人丁兴旺,物产丰饶。但在西域,西域各国不满班超离任以后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导致在去年不得不先撤出西域,整军备战。

而西边,罗马帝国的皇帝是图拉真,今年五十五岁,他在位期间是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之一,以军事扩张和行政改革着称。

罗马帝国在这一时期享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实力。建立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公共设施,如斗兽场、温泉浴场、水道等,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文化和艺术作品,如希腊罗马艺术、拉丁文学等。

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范围,他向东征服了达契亚(今罗马尼亚地区),向西征服了部分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地区,使罗马帝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马略已经开始对罗马进行军事改革,推行募兵制,大批无地和少地的公民加入军队,罗马的军事力量的到补充,其影响深远。

罗马帝国在图拉真时期,文化和艺术也相对繁荣,希腊罗马艺术和拉丁文学得到了发展。总体来说,罗马帝国在图拉真的统治下,正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繁荣和扩张的时期。

当然这一切对于,袁华而言都是不知道的。他那匮乏的历史知识,只知道大汉有个西域都护府,至于这个都护府有多大,这还是崔力告诉他的。

可崔力并不知道,去年大汉的军队已经退出西域,进入了战略性收缩的大周期。

在进山的时候,崔力今天很高兴,这汉子左手牵着马,右手指着东边,告诉袁华,“往东走,快马一个月的脚程,就能见到大汉在最西边的军寨。”

袁华也很期待,大汉啊!确实想去看看中华在汉唐时期的风采!

四人登上高山,在半山腰的一个峡谷间,他们见到了那个小小的猎人补给站。

古尔丽在走的时候,用石块堵住了大部分的洞口。

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孩,躲在一个洞穴里,拿着一根长矛就那么死死的守着一个人可以爬进去的洞口,他的眼神里有些惊慌和恐惧。

在古尔丽走进山谷,开始呼喊他名字的时候。小家伙流着泪大声的回应,努力的爬出那个小小的洞口,一把抱住了他的姐姐。

四个大人,一个孩子,开始围坐在山洞里,清点起所有的物资。

这个小部族埋在山洞里的物资不多,只有大约三百支石头箭,四张弓,两个石头长矛,两块做工粗糙的蒙皮木盾。两个皮口袋的肉干,大约有个十斤重,一个皮口袋的麦子,有大约二十斤的样子。

再看那些匈奴人的东西,武器有一面蒙皮盾牌,四张弓和四筒石制箭矢,两把刀,一把铁锤子,一把铁斧头,四件皮甲,四把小刀,八匹战马。

另外,这群人还有十斤肉干,三十斤粮食,四小袋子食盐,以及四个单人用的简易皮帐篷。

合在一起,他们现在有二十斤肉干和五十斤粮食,为了以防万一,每人都分了两斤肉干和五斤粮食,随身携带大约三天的粮食量和食盐。

还剩下的,十斤肉干和二十斤粮食交给古尔丽的弟弟看管,他们可能要在这座大山里待一段时间,匈奴人是极为记仇的,他们一定会来寻找他们。

草原上的民族,如果要灭族就必须灭干净,否则报复是早早晚晚,带着弓的“独狼”,是特别危险的存在!

夜晚,为了防止有人可以通过火焰和烟柱发现他们,阿拉什他们在远离洞穴的峡谷里又挖出了一个小洞,小洞顶部的四周,用木棍捅出了很多小洞,这样烟气会分散导出,不会形成烟柱。

而且,他们还用木头和杂草,挡住了远方视线,让古尔丽的弟弟古塔,跑出五百米在谷口观察,看看能不能看到他们升起的火堆。

小家伙跑回来兴奋的说,完全都看不到,连烟都看不见。

然后,一群人开始去收割牧草,八匹马一天的食量是惊人的,阿拉什不允许他们在附近直接割牧草,必须前出三公里以外的山中,他当心匈奴骑兵,能沿着割断的牧草找到他们。

而且,他们还为每条马,制作了藤蔓编制的篓子,一直吊在马屁股后面,用接马粪用。

阿拉什非常清楚,匈奴人非常善于通过马匹的粪便,来寻找敌人。

大月氏和匈奴也打了数百年战争,大月氏是除了大汉,对匈奴人最了解的民族。

他们下午将马匹牵出去,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马匹在高处的草场吃草的同时,四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就在拼命的割草料,用绳捆好,一堆堆的扔在一旁。

直到傍晚,他们才迎着山风和余晖,牵着驮满牧草的战马,走下山坡,回到峡谷,这一天他们打了大约五天用的草料。

出于职业习惯,袁华观察了所有路过的区域,他居然发现了铜矿和铁矿,他一路走来,判断出来这里有一片巨大的铜铁共生矿脉。

他拿着矿石,一路意淫,想象着给自己打造一副全身甲,里面是钢铁,外面刷上一层铜,做一个金灿灿的小铜人!

可崔力的话,让他瞬间冰凉,“你拿这玩意干什么?你还能打铁不成?好引来匈奴人?”

可古尔丽看袁华的眼神,有些不对了,她试探性的问道,“你知道怎么做出神的兵器?”

“什么是神的兵器?”,袁华反问。

古尔丽拔出腰间的小刀,说道,“这就是神兵!”

袁华明白了,她说的是铁器,于是点点头,他吹牛皮道,“可以!”

他其实是心虚的,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古尔丽很高兴,她想的更多,她沿着下山的道路,一边走,一边想,“或许,跟着他们,能够重建一个部族?任何拥有神兵的部族,都无比强大!”

古尔丽不愿意带着弟弟去加入别人的部族,那样只能做奴隶,只能勉强求活,她是部族里的女战士,她不愿意做奴隶!更不愿意,自己的弟弟做奴隶!

袁华懂矿,但这逼绝对没有炼铁术,对于炼铁这件事,他就知道要起个大炉子,然后用木炭加鼓风机烧,拼命的烧,就会有铁水流出!说实话吧!他甚至连最古老的冶铁炉都没有见过,这炉子要造多高,他都没有概念!

他觉得吧?按照记忆,他在电视里看到的钢铁厂里钢铁炉子,怎么也有两层楼来高?!这完全只是他的预估!

仅此而已,至于什么炒钢法,灌钢法,他就知道个原理,完全没有实践!

夜里,五个人在远离洞穴的火炉处,吃了一顿饱饭。这是老头,袁华和崔力这么久以来吃的最饱的一次。

崔力问老头,“阿拉什,你哪里来的那些黑面饼,你平时不饿吗?”

老头躺在火堆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用一根细木棍挑着牙齿,说道,“那是去年冬天,我从潲水桶里捡的,冬天部族人可能吃不惯这东西,有人扔进潲水桶里准备喂小猪的,我就捡出来了。洗一洗,晒一晒,就好了!”

袁华和崔力,突然觉得极度恶心,想吐,又舍不得,这种感觉无比难受!

古尔丽的伤口还没有愈合,她无法去打猎,于是阿拉什就拿过古尔丽的弓,试了一箭,射在五十米外的树上,听着声音,摇了摇头,说道,“这弓没劲!”

崔力将他背的匈奴弓递给这个三十七岁的大月氏“老头”,说道,“你试一试这个?”

阿拉什拉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还行,但还是没劲!”

古尔丽好奇的问,“阿拉什你能开多重的弓?”

阿拉什看了看四周,指着古塔说道,“把他吊在弓弦上的重量。”

崔力看了看古塔,摸着下巴说道,“大约一石的弓”。

汉代一石等于现代的29.95公斤!

袁华想了想,于是伸手指向古尔丽的弓和阿拉什拿在手里的匈奴弓说道,“把这两把弓给我,我来试一试!”

他们以为袁华要试着射箭,于是把两把弓和两支羽箭抵了过去。

可袁华只是不断拿起两把弓端详,然后在旁边翻找木头,皮革和细一点的绳子。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袁华要干什么?

袁华要干什么?嗯,他已经看过了,古尔丽的弓是最传统的单体弓,而匈奴人的弓是复合弓,于是,他准备把这两把弓合起来,做一把佩诺布斯科特弓!

这是一种印第安人的弓,可以叠加两把弓的威力,弓的体积可以控制的同时,威力还很大!

他也是在纪录片里看过,现在准备动手给老头,做一把出来耍耍,反正饭后要动一动消化食物。

他找到崔力帮忙,两个人蹲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袁华一边说,崔力一边在挑选着木头,用斧头和小刀在修修改改。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直到回到洞穴,两个汉人还在那里忙碌,另外三人实在顶不住就先睡了。

第二天上午,袁华顶着一个黑眼圈,将所有人叫起来,说道,“今晚要换一个人值夜,不能这样乱搞,我昨晚一夜没睡。”

阿拉什点了点头,反问道,“弓好了吗?”

崔力走到洞穴里面,在一堆杂物上,拿起一把奇怪的弓,递给阿拉什,说道,“我昨晚试了一下,确实很有把力气!”

这把弓的前面,是反转的古尔丽单体弓,后面匈奴人的复合弓,弓弦套在两个两把弓的四个弓梢上,一起发力!

阿拉什试着开了开弓,他立刻就笑了,说道,“你们汉人的心眼,到底是怎么长的,居然能想出这种办法!”

崔力对阿拉什说道,“你和袁华出去打猎,我们需要更多的肉食。”

然后,崔力看向古塔,说道,“小家伙,你跟我去砍木头,我们把另外的弓也要改造一下!”

古尔丽站起来,她的脸色不太好,崔力指着她睡过的茅草堆说道,“你先睡一下,这两天你就不要行动了,等伤好了再说!”

大汉的男人,可没有剥削女人的习惯,大男子主义刻在骨子里。

安排好一切,四个人出发了!

袁华是第一次看到阿拉什这个“老头”使用弓箭打猎,他们俩以前放羊的时候,做过陷阱,捕捉兔子和老鼠,打打牙祭。

但那时候,没有真正的武器,这是第一次看到阿拉什用弓狩猎。

这个大月氏的男人,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猎手,他仿佛知道一切动物的习性,行动起来又像一只狸猫,悄无声息。

他们沿着岩羊啃食的草叶,一路悄悄的行动,终于在一个水潭处找到了一个岩羊的族群。

从一百米外的岩石堆后面,居高临下的看过去,这群山野里的精灵,正围着那个不大的水潭在喝水和休息,显得无比惬意。

阿拉什在观察,不久他拿起了弓,开弓时,袁华能清楚的听到弓弦发出的“咯吱”声,这说明弓弦的受力极大。

“嘣”的一声响起,箭矢如流星般飞出,一箭飞过百米,狠狠地插入一头岩羊的脖颈处,巨大的力量直接将岩羊的脖子洞穿,箭头从对面透出,岩羊跑了两步就倒在地上,脖颈处和口鼻里不断喷出血液,这应该是气管被穿透了。

所有的岩羊,一股脑全都跑了,一只不剩!

袁华问老头,“为什么不多射几只?”

老头指了指远处的那只大岩羊说道,“一只就够了!杀戮太多,山神不会喜悦!”

他又看了看,那些在山石间不断跳跃的岩羊群,说道,“山羊的生活环境很苦,所以数量不多,杀多了,这个族群就会毁灭。人的**无限,要有节制!”

袁华突然觉得,这个死“老头”,绝不是普通的大月氏人,他的眼睛里有不同于常人的智慧和知识,具体有什么不同?袁华说不上来,反正他绝不像普通人,他的幼年一定受到过极好的教育。

走到近前,先下来的袁华,这才发现这只大山羊居然个头很大,也很重,抬了一下发现,反正他一个人绝对是搞不动的!这动物的体重肯定超过一百公斤!

阿拉什在水潭边用皮囊装水,然后直接喝了,袁华本来想叫住他,提醒他有寄生虫,可这老头直接一口喷了出来,他哈哈大笑,说道,“这是盐泉,这是盐水的泉啊!”

袁华趴下,尝了一小口,发现真的很咸,立马吐掉。

两个人灌满水壶,然后砍下一根粗粗的木棍,将岩羊抬起,沿着山间的高高低低的地方,踏上了归途。

沿路,他们都在寻找标记,他们出发时,阿拉什总会留下标记,提醒袁华,“大山有时能困住蠢货,但绝对留不下智者!”

袁华很好奇,他问走在前面的老头,“你以前在大月氏是做什么的?”

老头说道,“王庭卫队!”

袁华第一次对大月氏产生了好奇,他继续问道,“能跟我说说大月氏的历史吗?”

老头看向东面,那里被大山阻隔,慢慢才开口说道,“根据诗歌,我们来自于大汉的北方,是一个叫虞氏的遗族。在那片北地,我们和匈奴同源,只是我们崇拜天神,而匈奴崇拜狼神。但后来兄弟成了死敌,匈奴人杀了我们的王,攻陷了我们的王庭,我们只能不断西迁,不断的远离故土,沿路无数族人死去,到处都是悲歌!”

袁华继续问道,“你们有信仰吗?”

老人想了想说道,“我们除了相信天神,部族里也有人信仰佛陀。我的家族就是信仰佛陀的。”

袁华明白了,为什么阿拉什不喜欢杀戮,他是佛教徒!

袁华笑了,说道,“难怪,原来你信仰的是佛祖。”

老人好奇的问道,“你知道佛祖?”

袁华说道,“释迦牟尼佛,我知道的!”

“再跟我说说大月氏的王庭卫队吧!”,袁华有很多问题。

老人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大月氏的各个大部族每年都会将一些十二三岁的孩子送入王庭,接受教育和学习战斗,三年以后当这些孩子到十五岁,就会参加考核,优胜者加入王庭卫队,为我们的王,征战大漠!”

两人就这么走着,虽然四肢被倒挂的岩羊还是很沉,在木棍上晃晃悠悠的轻轻摇摆,但这一路聊着聊着,就在中午时分,就已经进入了峡谷,远远的古尔丽在向他们挥手。

两个人都笑了,不知为何,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在这个陌生的时空,袁华突然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回到岩洞,阿拉什和袁华开始切割山羊,他们将皮,肉,内脏和骨都分离出来,羊角也被仔细的摘下。

而崔力和古塔则蹲在洞穴的入口处,一直在捣鼓着什么,古塔还时不时在说,“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能教我吗?”

古尔丽则用一只手,在远处的小厨房熬干袁华他们带回来的盐水。旁边还有一堆小火焰,高处挂着几根切削的非常完美的单体弓,它们被绳索紧紧的拉起两端,弯成了半圆形,现在正在定型,要用温度将它们烘干,崔力告诉古塔,他要送一把最厉害的弓给他,这把弓的力气,超过草原上所有的弓手!

这位女子的身体素质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就在今早,她那略显苍白且略带倦意的面容仿佛预示着身体状况不佳,但谁能想到仅仅经过半天时间的休憩调整,她竟然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原本黯淡无光的双眸此刻也重新焕发出神采,脸颊逐渐恢复血色,不再像之前那般毫无生气。这种惊人的恢复能力着实让人咋舌,想必其体内蕴含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强大生命力和自我修复机能吧。

袁华一直忧心忡忡地担心着她会不会因为箭伤感染发炎而发烧,但眼前所呈现出来的情况却让他大为惊讶。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后,他不得不感叹道:原来人类老祖宗们的身体素质竟然如此强大,远远超过了现代人类!或许是由于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频繁的体力劳动等因素,使得他们的身体得到了充分锻炼和进化,从而具备了更出色的抵御疾病和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残酷的生存环境,只有适者可以生存。在没有疫苗,没有消炎药的时代里,袁华在过去一年里,发现部族里很多体弱多病的孩子,根本就活不到成年。人类社会的早期,本质上就是**裸的优胜劣汰,能活到成年的生命个体,本身就无比坚韧,如同这片荒原上的野草一般。

这一天,过的简单而充实。

目前看来,匈奴人还没有找到这里,天大地大,匈奴狼崽子们估计有的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