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70章 孤城

大汉与罗马 第70章 孤城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在西域的辽阔大地上,一队孤独的马队商旅缓缓行进,他们穿越了无尽的沙漠,荒凉的戈壁和绿洲,终于在夕阳的尘埃中遥望见了乌垒古城(今新疆轮台附近)的轮廓。

袁华遥看,那座古城,它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之中。

崔力则是有些惴惴不安,西域都护府已经不在,他不知道父母和大兄可好,想要就立刻冲去城北的小家,却又有些害怕。

粟特商人们的皮肤被风沙磨砺得粗糙,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喜悦的光芒。领头的商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他的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明亮,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座城昔日的繁华。

长期和马匹相处,袁华注意到身边那些粟特人的马匹,它们驮着沉重的货物马车,步伐稳健,它们的眼睛直视前方,轻轻的鸣叫,有些兴奋,它们应该知道自己可以休息了,它们也能感受到那座城的召唤。

望山可以跑死马!

望城也一样!

随着马队逐渐接近,夕阳已然落下,乌垒城的轮廓在地平线上渐渐成了金色。

在古城的身后,是金色的巍巍群山,它们如同大地的脊梁,雄伟壮观。山峰高耸入云,山顶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山脚下,是一片绿色的绿洲,为这片荒芜之地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这,山与城,如同宿命的伴侣,在天地间相守。

随着马队逐渐接近古城,天色愈发暗了,崔力什么也不说,就一直看着那座城。

等他们到达城下,城墙和城门处已燃起火把,有士兵正要关闭城门。

粟特商人大声喊道:“莫关,我等还要入城。”

那胡人士兵不管,只是推门不停。

城头上,有一胡将大声喊道:“时辰已过,汝等,城外过夜!”

公元一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崔力终于站在了,故乡的南面城门之前。

商旅们开始卸下帐篷,准备在古城外稍作休整,明日一早进城。

崔力就那么站着,他一动不动的看着城墙上火焰中摇晃的旗帜,那居然是匈奴人的火焰狼旗。

这一刻,崔力身躯在微微的颤抖,他的心已然碎了,匈奴人的残暴,谁人不知?

袁华走过来,也看向那面狼旗,转头对崔力说道:“崔叔,咱家在城北,对吗?”

崔力点头。

袁华牵过他和崔力的战马,说道:“走,我们去看一看!”

最后,十名轻骑兵,崔力,袁华,古尔丽骑上战马,绕城向着北面而去。

奔出不到五里的地,一个小村落就出现在众人面前,那里的房屋在月光下显得如此宁静,房屋中有灯火的光芒。

崔力大喜,他策马疾驰,带着众人在一所大院子前停下,想伸手去敲门,却又停下,一时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袁华走上去,拍了拍崔力的肩膀,轻轻叩响房门,就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喊道:“谁啊?”

说的却不是汉语,这一声回答,让崔力失去了全部的力气,整个人就那么斜斜的靠在土砖做的院墙之上。

院门打开一条缝,一个胡人妇女小心的问:“你们找谁?”

借着月光和火把,崔力看到了那女人的脸庞,他再次站直了身体,颤抖的问:“是耶儿婶婶吗?”

那胡人妇女,先是仔细的看了看崔力的脸庞,忽的大喜,推开院门就一把抓起崔力的手,对院子里面喊:“孩子爹,崔家二郎回来了,崔家二郎回来了!”

一个胡人老汉,披着一件羊皮袄子,急急忙忙的跑出来,看了看崔力的脸庞,一把抱住了他,哈哈大笑:“二郎,二郎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这一次,他们说的都是汉话,袁华知道这应该是崔力认识的人家。

小院里,一个泥炉子里点上干柴,火焰起伏,崔力,袁华,古尔丽和两位老人坐在院中,谈起了往事。

胡人老汉说道:“你被俘之后不久,咱这片就乱了,后来听说大汉就下旨让撤掉西域都护府,那时候村子里人心惶惶,唉!”

耶儿大婶在一边说道:“你娘为你的事哭了好久,你阿爹和你哥在外面一直在外面奔波,和村里的汉人一起去龟兹城(今新疆库车附近)找班长史,想看看以后怎么办?就让我们住进来照顾你娘。”

崔力忙问:“我爹娘现在在哪里?”

胡人大叔说:“最后一次送他们离开时说,说是要去大漠南面的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那儿的国王愿意接纳汉人,还答应给土地。”

袁华问:“大叔,从乌垒城到于阗国要走多久?”

胡人老汉叹息道:“听他们说,要走一千六百里,还要过荒漠和沙海,路难走啊。”

袁华问崔力:“为什么要走1600里去于阗国,而不是跟着军队回大汉?”

崔力摇头,他确实不知道。

胡人老汉却说:“回老家也没地了,一家人如何活下来?这村里的汉人都是戍边汉军的后代,在大汉哪来的土地?”

崔力默然,是啊,以前阿爷在的时候也说过,他们从九原来,世世代代都是边军的后代,内地哪里会有什么土地!

末了,崔力送于两位老人一匹战马,这对于农人来说就是一个壮劳动力,两位老人笑的合不拢嘴。

众人回到城南的营地,商量了一下,明日清早进城,看有没有商队去于阗国,他们一起随行。

崔力的话不多,袁华看着熊熊的篝火,说道:“他们在匈奴人来之前就去了于阗国,一个村子一起走的,不会有事,我们明日就启程!”

崔力点点头,只是眉头依然紧锁。

夜晚,所有的人都睡了,袁华今夜带着三个士兵值守,他看着月下的乌垒城,轻声叹息:“偌大的东汉王朝啊!你们怎么会放弃这片富饶的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古塔居然也没睡,小家伙披着一床羊毛毯,爬出帐篷,走到袁华身边,指着大城问袁华:“这大城,是大汉建造的?”

袁华点头。

小家伙再次问:“大汉有多少这样的城市?”

袁华不知道,但他在想,五千万人口的东汉,怎么也有上千座这样的城市吧?

他回答道:“我考考你,如果一个帝国有五千万人口,一座城能管理五万人口,需要建多少座城?”

古塔拿起一根树枝,在旁边的沙地里算着,不久他站起来,拿着树枝开心的说道:“一千,我算出来了,是一千座这样的城。”

接着,古塔愣住了!

小孩子再次看向那座黑夜里的城市,转身,火光将他稚嫩又有着风霜的黑黝脸庞照亮,他不确定的问:“我,是不是算错了?”

袁华摇摇头,说道:“你没有算错!”

古塔的眼睛睁的大大的,用木棍指着乌垒城说:“这么大,这么高的城,大汉有一千座?”

袁华笑道:“这乌垒城,城里能容纳的人口不过1200人,士兵不过300,在大汉而言,这还算很小的城市。如果我们在向东走,一直走,城市应该会越来越大,人口会越来越多。直到看到几十万人口的大城。那里有长安,有洛阳,现在应该无比的繁华和热闹。”

古塔兴奋的问道:“这一次,我们会去吗?”

看着远处高达十米的城墙,袁华将一块木头扔进火堆里,大火被木头压服,火焰少了几许。可不久,火焰就再次吞噬木材。

袁华摇摇头说:“不知道,如果崔叔的家人不在于阗国,我们可能就要再往东走了!但我希望,不要再往东走了。”

大木材,被火焰吞噬,噼啪作响,烈焰腾空!

根据《汉书·乌垒传》的记载,乌垒城有“户百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人”。这意味着乌垒城的居民大约有1200人,能够提供300人的兵力。

乌垒城的具体规模在考古发现中有所体现,其总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分为外城、内城及高台城址。外城、内城平面呈不规则长圆形。

乌垒城的城墙经过三次大的修筑、改建,主体年代在两汉时期。城墙基宽底部宽达25米左右,根据推算城墙的高度应该在八米到十米之间,建筑使用大型土坯砖,尺寸为45x25x15厘米,且规格统一,这表明营建过程需要动用大量人力,并有相对统一的工程管理。

两汉时期,乌垒城虽人口不多,但其地理位置重要,城池规模较大,城墙结构坚固,是当时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在西汉时期,大汉无比重视西域,汉宣帝神爵二年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名为乌垒城,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着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

到东汉,在西域又建一城,名为龟兹,班超就是坐镇龟兹城统御西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