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诡三国 > 第3560章 二哈新用途

诡三国 第3560章 二哈新用途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9 23:12:46 来源:小说旗

幽州。

正在外置营地里面呆坐的崔林,隐隐听到了远处的喊叫声。

『这是要出征了么』

他心想道,遂起身出了帐篷。

在得知了他的来意之后,赵云也没有特意去羞辱他,或是做出什么压低士族体现威严的举动来,依旧给了他一个小帐篷,只不过打扫收拾帐篷的事情都要由崔林自己来做就是了。

崔林哪里干过这种事情

一个连吃一餐饭,觉得六百五十钱都不够用的家伙,怎么可能瞬间就懂得收拾帐篷,打理生活了

但是在崔林周边,有其他的伤兵,或是磨刀、缝盔甲之类,或是在削着木头制作箭矢,即便是伤口未能痊愈,也都在参与劳动,这就使得崔林他一个手脚健全,没伤没痛的人很是尴尬。

好在生活这玩意,人教人,永远教不会,但是事教人,一教就会了。

能让自己睡个好觉,能混口饭吃,崔林发现自己忽然会了好多事情,而且是他之前从来都没有做过,也没想着做过的事情。

崔林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前行,而在他帐篷周边的那些正在养病的伤兵也没有拦着他的意思。他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足足走了有千余步,才到了土塬的边上,看见在坡下的赵云兵阵。

他是有一点点恨赵云的。

可是仇恨这种情绪,在战争当中不值一文。

哪一场战争,不会引爆成千上万的仇恨值加崔林一点不多,少崔林一个也不会少到哪里。而且关键是崔林看到了赵云的实力……

赵云这分部就是如此,那么骠骑呢

或者骠骑会不会放心赵云拥有这么多的兵马

这些念头,在崔林心中盘旋不去,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这也是崔林在和赵云联系上了之后,依旧留在幽州的原因。他本来以为只需要做了沟通,联系上了赵云,等待他的就是回报,是分享利益。结果不是,他的选择换来的居然是要在这狗屎一般的帐篷里面生活,每天都要劳作换取食物,稍微不小心就会弄伤自己……

崔林的手上已经多了很多小伤口,不致命,但是依旧会疼。

这样的生活,明显让崔林很不适应。

所以,自诩出身高贵的崔林,也不可能对于赵云会有什么认同度,现如今委身于此,只不过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选罢了。

『杀了曹操,迎接草原上真正的大汗……』

崔林愣住了。

走到这里,已能听到前面那些胡人在喊着一些什么了。

『杀曹操』什么的,崔林没有什么太多的惊讶,毕竟说过这种话的,明面上暗地里都很多,也不差多那么几个胡人。

可是什么叫做『草原上真正的大汗』

崔林望着前面山坡之下的那些胡人,忽然觉得这个天下变得陌生了起来。

那些胡人,依旧是他所认识的胡人么

他看到那些胡人近乎于狂热的在喊着『草原上真正的大汗』,他的心脏不由得砰砰乱跳了起来,该不会是……

崔林抬起头,望向了赵云所在的位置。

如果是赵云有了什么心思,那简直就是太……

太好了!

谁希望看到骠骑麾下铁板一块

『这是……想要独立出来』崔林喃喃的说道。

可是随着崔林继续往前走了一小段,到了土坡的边缘的时候,他突然停下了脚步,眯起了眼睛,因为他看到在那些胡人的中间,一面三色战旗很是刺眼……

崔林他看到那些胡人围拢在三色战旗周边,举着手臂高喊着,不像是要进行反叛,反而有些类似于某种祭祀

祭祀!

崔林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他抬起头,死死的盯着那三色战旗。

不知道为什么,崔林似乎看见了在那战旗上,不仅是只有颜色,似乎还有鲜血和首级同样悬挂在上面。有战死的曹军将领的脑袋,似乎也有崔林他自己的……

风吹过,三色战旗在空中飘扬着。

似乎有个脑袋转过来,朝着他晃动着,崔林呆呆的看着,发现这个脑袋竟然是他的族长,崔琰的脑袋!

『啊啊啊啊!』

崔林叫了出来,瘫坐在了地上。

定睛再看,那旗帜上自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依旧觉得恐惧。

而不远处的胡人兵卒依旧在喊着,『草原上的勇士们!别再愚蠢的听什么长生天的谎言!回归真正的草原大汗的麾下,才是我们最为光荣的未来!』

『真正的草原大汗,五方上帝的真人!』

『伟大的骠骑将军!』

『太阳永远照耀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未来的家!』

崔林瞪着眼睛看着,看着那些依旧披着皮袍的胡人,却感到一片茫然。

他认不出他们了。

人还是那些人,但是人似乎已经不是那些人了。

这些胡人兵卒,在崔林眼中,瞬间变得那么的模糊,那么不真切。

宛如一场噩梦。

……

……

对于这些胡人发生的变化,赵云显然是知道的。

赵云不太能确定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所以他对于护卫上报的这种胡人私下聚会进行『朝拜』的消息,一般来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他们……』

护卫领命应下。

这些护卫都忠诚于赵云,那么只要赵云依旧对于骠骑大将军斐潜展示出忠诚的态度,那么这些护卫也就同样的忠诚于骠骑。

这种忠诚的递推链条似乎很脆弱,可这也是封建王朝之中绝大多数的情况。

不过在多次听到了胡人私下聚会,膜拜骠骑三色旗帜的消息之后,赵云也意识到了这些胡人的特性……

如果赵云知道什么是二哈的话,那么多半就会用这种动物来和这些胡人匹配一下了,像狼,但是并不是真正的狼,像狗,但是时常又会犯浑拆家,将主人丢下直接自己跑了。有肉吃的时候是真上,挨打了是真叫唤,但是又记不太住……

『是不是太闲了』

赵云不由得嘀咕着。

这段时间幽州春耕,汉人兵卒是能理解春耕对于农家的重要性,所以即便是赵云没有特别号令,这些兵卒依旧会给幽州的百姓民众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是胡人就不一样了。

胡人虽然也有『春天』的概念,但是没有『耕』的念头,他们更多的是带着牛羊追逐水草罢了,所以当没有赵云明确命令下达要胡人兵卒做什么的时候,这些胡人兵卒自然就闲下来了。

在没有身为北域都护之前,赵云觉得这些胡人就是胡人,对于这些人也有一些比较刻板的印象,但是随着在北域大漠的时间增加,对于这些胡人也开始比原先略懂了一些,至少不会简单的认为这些胡人就是两个字,『蛮夷』。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其实颇为复杂,但是也有认知的局限性,而这个局限性,又偏偏是从汉代开始的儒家文化所奠定下来的基础。

虽然说在《礼记王制》之中,对于『五方之民』做出了一些规范和划分,但是这玩意并不是简单的自大,而是作为一个王朝的统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石。儒家将礼记延续和发扬,这确实是一件功德,也为了后续的华夏王朝的大一统提供了政治治理的标准,但是儒家在对待『蛮夷』这方面上,确实是落后的,甚至是严重误导的。比如元末明初就有大儒提出『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的治理逻辑,虽然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也很鼓舞人心,但是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后续下南洋的无疾而终……

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前,朝廷对域外的土地,认知止于《山海经》式的传说。即便在设置西域都护后,中央对边疆情报的掌握仍依赖军镇呈报,形成信息漏斗效应。一些掌握了喉舌的士族子弟,知识分子,不好意思说自己完全不懂,便是在某些时候有意无意的臆造出了一些异域的认知,传播开了又不好意思纠正,结果后面就错上加错。

其实汉代在对外治理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通过设置酒泉、敦煌郡,建立烽燧系统,构建军事和商业的复合走廊。张骞使团携带『节杖』象征华夏中央皇权的延伸,同时对于西域地理测绘,正所谓『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开创系统性边疆调查的先河。

唐代也在在突厥故地设六府七州,实行『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政策。在长安设立鸿胪寺,系统收集蕃情,编纂《西域图记》。

宋代么,虽然怂,但是也将商贸开到了东洋南洋,要不然怎么叫做『旅宋』呢

明代好歹有下西洋,但是辫子朝么,就只懂得死死盯着蒙古,实行《蒙古律例》,没办法将八旗保持在巅峰状态,就硬生生将蒙古拉到了和八旗一样的糜烂水平,立国近三百年,明明一个以马背上成长,以养马圈地的农奴庄园主为核心的体制,结果战马依旧是三百年前的矮小挫,弓箭依旧是三百年前的弯腰前倾伸脖子……

赵云和那些被思维固化的酸儒不同,他对于那些胡人也没有说一定要贬低为『蛮夷』,方能体现出自己的清高,所以赵云考虑的问题更偏向于实际一些。他准备给骠骑上一封的表章,将他这一段时间在北域大漠当中的思考,融汇到表章里面去。

赵云觉得,即便是胡人是二哈,但是依旧有情感,有血肉,只要做好引导和规范,这些胡人可以成为很有益处的补充,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要这些胡人定期送些什么白色的皮毛,白色的牲畜来朝贡,搞到最后这些外域的民族就以为是白色才是珍贵喜庆吉祥的颜色,然后形成了遇到喜事都穿白色的风俗……

其实这只不过是华夏制定下来的,让这些外族之人进贡白色的器物,是代表了举白旗投降的另外一个形式转化而已……

赵云提起笔,他先从自己在北域大漠建立的定期边疆巡视制度讲起,表示这种方法是可以逐步的编纂动态边疆图志,也有利于将华夏市场整合起来,梯度推进。

赵云建议从单一的互市体系,变成分级互市的架构,从只是交易日常物品的简单边境榷场,然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交易大型货物的区域中心城镇定居集市,等到一定时机,就可以在胡人的王庭开设属于华夏的专市,销售奢侈品,以及采购战略所需。

在这样的集市贸易体系当中,不仅可以将战略物资贸易与政治忠诚度挂钩,还可以在无形当中推进类似于秦直道式战略通道,设置制度化驿站,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转化为军事行动。

当然,赵云也注明,单靠武力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就像是揍二哈一顿也没什么用,一样记不住,下次依旧拆家。

所以必须更进一步的教化,而这个教化么……

赵云捏着笔,皱眉思索着,显然有些犹豫。

因为南匈奴的教化是比较成功的,所以很多人就将南匈奴的教化模式直接搬来用,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赵云却觉得似乎还有些不足。

可要是说出这些不足,会不会让骠骑认为自己是在没事找事

赵云思前想后,决定还是要直言上表。

当然,这不是赵云一时冲动,而是他觉得是自己职责所在。

大汉从建国开始,就和这些胡人纠缠不清,一度被这些胡人欺凌,后来虽然说汉武帝崛起,开始痛揍匈奴,但是期间起起伏伏也是不定,东汉以来又有鲜卑崛起,虽然说现在骠骑大军纵横北漠,胡人战战兢兢,但是前车之鉴并不遥远,这些大漠之中的胡人,难道不会再出现什么新的联盟

未雨绸缪,当为人臣之责。

此外,作为北域都护,如果连这种直接关系到了胡人之事都不敢说,那么这个『北域』意义何在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当下胡人势弱,草原大漠之中或许还有一些新势力,但是还没形成大规模的集团,在当下这个战略窗口期推行治理胡人的策略,无疑可以事半功倍。

『麾下云启禀,今北域新定,得将士用命,百姓归心,此诚宜显德化胡之时也。然窃观北域之胡,居无定处,人无定所,所积之物,不外牛羊,天灾之下,须臾消无。此乃胡人劫掠之根也,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而民附,今云斗胆,上表请主公定法,以安胡编民。其一,当赏胡功,纳其入汉,以汉籍为荣,其二,胡人黔首乏钱以用,多有以物易粟之习,然物不可久存,稍有破损,物之不值,人之匮急,焉有不乱其三,胡人多有伪神劣灵,膜拜为信,今汉室之强,当以替之,汉之不取,难免伪劣觊觎。』

『愚以为,一可颁功勋铜牌,铭刻其功,持牌者可战后定爵禄。胡人不通汉字,不明笔墨,军中功吏所记,胡人恐相疑惑,不如实物而定之。二可赐榷场周边之地,以许胡人屯垦放牧。胡人难明道理,难晓忠义,不过维护榷场之安危,便得自身之益处,必当死效也。三可铸新钱,散于胡中……』

赵云洋洋洒洒,将自己所思所得,尽数都写在了表章之中。

他并不知道,他这一份表章,其实已经有些摸到了大战略的边缘。

毕竟这种整合胡人大战略的本质,是要将传统的『羁縻朝贡』体系,升级为『共生治理』的体系。而在历史上的三国之后,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证明了,在维持文化主体性前提下进行深度整合,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大汉当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所谓『华夷之辨』的思想桎梏,所以还有机会建立基于相互利益基础的弹性治理架构,将所谓高高在上的大儒砖家拉扯到地面上来。当然,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制度创新,更涉及深层次的世界观变革,其难度也不亚于秦汉郡县制替代传统的分封制度,但在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中,多少能看到这种可能性的一点萌芽。

赵云将表章写完,又重新抄正了一遍,然后才将新抄好的表章,纳入了竹筒之内,加上了火漆封口,让人传送给骠骑。

看着人将表章送走,赵云也像是放下了一些心事,开始着眼于眼下的军情来。他在厅堂之中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当下在幽州留下来的这一部分胡人兵卒,若是让他们继续呆在蓟县周边,也是闲着没事可干,让他们去帮助春耕种田,这些胡人又不懂,多半也是帮倒忙……

于是乎,赵云就觉得魏延之前提出来的建议,现如今确实可以试一试。只不过和魏延建议的不一样,赵云不会亲自带着人去,而是想要让手下军校带着这些一小部分的胡人骑兵南下,配合魏延作战。

『来人!』赵云沉声说道,『击鼓聚将!』

反正这些胡人,在幽州这里也派不上用场,每天精力无处消耗,到时候难免生出什么事端来,还不如就放这些胡人骑兵南下,但是也需要做好统管和控制,要不然真的撒手没,抑或是放出去就开始反噬主人,就不妥了。

赵云要在这些军校之中挑选一下,再决定派谁出战。

当然,赵云在做这些决定的时候,也没想到,天子刘协会再次给他下达诏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