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小楼珠玉寒 > 第十九章   江南国主

小楼珠玉寒 第十九章   江南国主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德元年二月朔日已时三刻,九华山莲花峰下的一座倘大的山庄院门前,站有数人,为首的是一位鹤发童颜、头束木簪、身着宽松深灰布袍的老者,他左侧略为靠后站有两位男子,一位是年近五旬气度儒雅身着青色袍衫的男子,一位是四十余岁身着紫色圆领常服的汉子,右侧站着一位看似年有四十上下一袭白色襦裙容貌端庄的妇人,在他们身后距有丈余的院门两侧,各站着两名身着灰衣的仆人。

不远处通向山庄的路道上行来一队人马,当行至与院门距有五丈距离之时,队前开路的两排身着劲装腰饰佩刀的随从催马分开,旋即掉转马头跃身而下相对执缰站立,一辆在四匹骏马并驾齐驱引领下的马车,缓缓前行丈余,停在左右分开相对而立的随从身前空地上。

只见跪坐在马车前端舆台上的两名宫装婢女站起身形,在前厢门左右被人从里面拉开之际,挽起了垂挂厢门的遮帘,片刻后,厢内行出一位年近三旬头饰玉冠身着赫黄色常服的男子,只见他天庭饱满,稍显圆润的脸庞上,深邃的眼神中隐约可见重瞳之相。

那男子朝着山庄院门众人微微一笑,旋而身形向右侧一转,后退一步,此时厢内又为行岀一位发髻高盘容色清丽、年有二十余岁的女子,那男子握住女子伸过来的玉手,二人并肩在舆台上前行两步后,只见男子左手一抬,轻托女子左腕,右手转而轻扶女子腰身,此时车下两侧站立的宫装婢女,举手接住女子略为前伸的一双玉手,相扶她踩着早为置好的脚凳下了马车,待女子后退两步站定身形后,那男子方为举步在婢女相扶下踩着脚登下车。

朝女子微微一笑中,那男子伸手牵过她的玉手,二人并肩向院门行去,此时站在车厢左侧一位身着紫色圆领常服年过五旬的汉子,举步随后跟上。

院门前的老者已是领着身侧诸人趋步上迎,躬身执礼道,“山野村夫向啸天参见国主、国后…”

“草民计经海携内子向素素参见国主、国后…”

“微臣顾言春参见国主、国后…”

原来驶乘马车而来的是江南国主李煜与国后周娥皇,而这鹤发童颜的老者,却是隐居莲花峰下‘芙蓉山庄’中有数十年的‘怒剑’向啸天,身侧之人是他二徒弟计经海与爱女向素素,以及提早一天赶来告知李煜会驾临山庄消息的三徒弟顾言春。

“清涛先生莫行此大礼,钟隐(李煜自号)五年未为前来问候,还望先生勿怪…”李煜忙伸手相扶躬身作礼的向啸天,言语一顿,目光扫过计经海夫妇与顾言春,“计先生、计夫人、顾爱卿,不必多礼…”

“国主日理万机,老夫焉敢见怪…”

向啸天的妹妹是为南唐开国皇帝李昇的妃子,亦算是皇亲国戚,李景对他甚为尊敬,赐号称他为‘清涛先生’,而李煜未为即位之时,曾来到‘芙蓉山庄’拜会过向啸天。

待向啸天等人与李煜、周娥皇见礼之后,李煜身后那位身着常服的汉子,便为近前与向啸天躬身作礼,“徒儿拜见恩师…”

与向啸天作礼见过之人正是沈连城,当年皇太弟李景遂与太子李弘翼争权之时,向啸天心恐沈连城、顾言春卷入宫廷内斗,便让二人辞去供奉职位归隐老家,直至李煜即位后,在李煜力请之下,二人来到山庄征得向啸天同意后方为入仕朝堂,此下皆行职于李煜新建的水军‘龙翔军’之中,是为军中的首席供奉。

待沈连城又与计经海夫妇相互见礼后,向啸天便作请李煜与周娥皇进庄,行到庄中正厅前方,李煜身形一顿,转首向左侧二十余丈处一片竹林望去,笑道,“清涛先生,可否去‘碧玉堂’相叙…?”

向啸天轻笑一声,“好,好,看来国主亦如当年那般,还是钟意‘碧玉堂’的闲致…”

计经海钟爱绿竹,向素素归来之后,便在庄中西面种植了一片竹林,并在林中建了三座连廊木屋,取名‘碧玉堂’,李煜当年来访之时,就是落脚在‘碧玉堂’。

于是一众人等便移步到了竹林中的‘碧玉堂’,行入正中间的大木屋中,依礼制分别落座,待庄中仆人奉茶告退之后,与周娥皇一左一右落座在中间长案后面绣墩上的李煜,望向向啸天,言道,“钟隐此番前来但有两件事相求清涛先生,还望清涛先生成全…”

“哦?”左侧下首落座的向啸天神情略有惊讶,望了一眼落座斜对面的顾言春,“国主言重了,只要老夫力所能及,当会尽力而为…”

向啸天之所以望向顾言春,只因提前赶来报信李煜驾临的顾言春,只是告知李煜是前来探望于他,此下听得李煜言语,但想沈、顾二人皆是不知李煜前来的真正目的。

“先帝(李景逝后经宗主国宋太祖赵匡胤特许,追复谥号为帝)将宗庙基业重托于钟隐,钟隐但知烈祖(李昇)创业不易,恐有负于烈祖、先帝,使宗庙基业有失,是故建制了龙翔水军,幸得清涛先生心怀家国,使沈爱卿、顾爱卿前往相助,钟隐深怀感激…”

沈、顾二人虽非将帅之才,却是身怀高超武学之人,但在两军对阵之中,可随主将身侧相护,有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冲锋陷阵之时保得主将周全,便能稳定军心,激发士气,其作用自是大为重要。

李煜言语一顿,望了一眼坐在向啸天下首的计经海,微微一笑,又道,“眼下钟隐亦想将龙武军、神武军两军之中善战者选拔岀来,再为建制宿卫亲军…‘龙骁军’,想请计先生出山统领此军,故请清涛先生成全…”

李煜心知计经海师兄弟三人,对师尊向啸天敬若神明,只要征得向啸天同意,计经海定然不会拒绝。他让沈连城、顾言春奉事为军中供奉,却请计经海统领亲军,促见心中对文武双全的计经海之器重。

向啸天闻言抚着银须沉吟片刻,侧首望向下首相邻而坐的计经海,“经海,你意下如何?”

计经海望向李煜,拱手作礼道,“草民才疏学浅,当是不能担当统军大任,而草民痴于武学,数年前未能窥探元婴境界之妙,一直耿耿于怀,但想能隐在庄中参习,以期来日能得偿所愿,有违国主厚爱,还望国主恕罪。”

当年向素素中了‘负情蛊’,为‘毒书生’所掳,计经海日思夜想将她救回,神魂灵识因而受损,以至数度闭关也无法使本命丹神开智,眼下正如他所言,他心中实是想参得元婴之妙,自不会去奉职军旅使俗务缠身而无法清修,更何况他本也是淡泊名利之人。

李煜也料想计经海会以不能胜任统军之由作言推辞,本欲退而求其次,请他奉事‘龙骁军’首席供奉,未料计经海一番言答,却将两条路都堵上,只得举目望向向啸天,“那清涛先生的意思…?”

向啸天微微一笑,“天下习武之人,终其一生都想踏进元婴门槛,而有的人甚至连抱丹境都未能参得,经海几近窥得元婴之妙,自不能放弃,还望国主体谅经海,使他能在庄中静修……”

听得向啸天如此做言,李煜心知请计经海出山无望,便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计经海,“我对武学不为通晓,但听清涛先生所言,才知习得大成如此不易,计先生几近参妙,我当不能使计先生失了大好机缘…”

“草民多谢国主体谅…”计经海起身作礼相谢。

“计先生不必多礼,请坐…”李煜伸手示意计经海落座,顿了一下,又道,“当年我来山庄之时,曾与令郎金玉有过一面之缘,那时他才十二岁,五年未见,想来此下已是成了俊朗少年,可否唤来一见?

“草民房州有位忘年之交,他喜得麟子,七日前草民夫妇携犬子同去贺喜满月,犬子贪玩,留在房州未为与草民夫妇同归山庄,未料国主会前来垂问相见,还望国主见谅……”

“计先生客气了…”李煜点了点头,目光投向向啸天,“来山庄之时,钟隐见询了沈爱卿,听闻金玉不但才智不凡,武学也非一般,清涛先生可否舍得让他随钟隐身侧,允他在大内亲军事职供奉,钟隐绝不使他出戍行事……”

李煜心恐向啸天拒绝,却为岀言保证不遣派计金玉参与出外野战的军伍之中。

向啸天在李煜见问计金玉之时,已是猜岀他的用意,闻言微微一笑,侧身望向计经海夫妇,“金玉年已十七,且需磨练成长,国主召他入宫奉职行事,老夫倒是觉得可行,你夫妇二人可是舍得?”

计经海与向素素互视一眼,齐声道,“但凭师父(爹爹)作主…”

但想只要计金玉能入宫奉职行事,他日计经海大有可能也会出山相助自己,李煜心下一喜,“多谢清涛先生、计先生贤伉俪割爱成全…”言语一顿,转首与身边的周娥皇互视一眼,只见周娥皇点了点头,目光投向向素素,朱唇轻启,缓声言道,“元宵佳节之时,我邀朝中几位大员的女眷入宫同贺佳节,期间看得吏部侍郎韩熙载韩大人的孙女韩心荷,容色端庄秀丽,行止得体,且刚到及笄之年,尚待字闺中,我欲与令公子金玉牵线做媒,促此良缘,不知计夫人意下如何?”

向素素与计经海相视一笑,言道,“应是有负国后厚爱,犬子心中已有属意之人…”

“哦?”周娥皇神情惊讶,瞄了一眼沈连城,言道,“我曾是询问了沈爱卿,却为听闻令郎尚未与人有约…不知是哪家千金有此福缘?”

向素素望了一眼脸显尴尬的沈连城,笑道,“犬子情投意合之人,是为与拙夫忘年之交的洛公子妹妹,只因尚未敲定婚约之仪,民妇恐犬子脸薄,未曾告与沈师兄知晓,还望国后莫责怪沈师兄…”

周娥皇自是想不到向素素言中的洛公子,就是当年遇险曾避在她闺中的洛逍遥。

洛逍遥恢复地魂之后,特意携上萧慕云来‘芙蓉山庄’拜谢向啸天,感谢他让沈连城出手相助杀了柳宫文的大恩,自此之后,两家经常来往。而计金玉年幼时也曾去过莫忘岛,与洛逍遥本是相熟,他与洛明珠年纪相若,三年中经常一起参习武学,相处之中却为生了情愫。

“沈爱卿实为不知,我岂会见怪于他…”周娥皇微微一笑,“那洛家千金芳龄几何?计夫人准备何时让令郎与她订婚约之仪?”

“回禀国后,洛家千金小犬子一岁…”向素素言语一顿,略一迟疑又道,“至于婚约之订,眼下一时还无法定下日子…”

“哦?为何不能敲定订约吉日?”周娥皇与李煜互视一眼,二人脸上皆显疑惑之色。

计经海接言道,“只因洛家家主身体欠安,须待他康复之后方能确定吉日…”

洛寒水当日恐被智苦用‘宿命通’搜索自己记忆,查出洛逍遥就是护道人,电光火石间切断自己的慧魄,智苦虽用‘漏尽通’护了洛寒水心脉救下他的性命,却无法恢复他的记忆,待洛逍遥贯通‘五太心经’功法,才慢慢修复了洛寒水的慧魄,却也未完全康复。

而计经海夫妇去参加洛逍遥与萧慕云的公子满月喜宴之时,曾问及洛逍遥,以洛逍遥的判断,洛寒水完全康复还须二三个月,是故未能定下计金玉与洛明珠的订婚吉日。

“原来如此…”李煜点了点头,微笑道,“倘若订了吉日,计先生切要知会与沈爱卿知晓,以便我与国后略备薄礼相贺…”

计经海闻言向向啸天望去,但见他微微点了点头,便道,“草民届时定当告与沈师兄知晓…”

李煜点头之中端起案上的碗茶,掀起碗盖啜茗一口,然后将茶碗置于案上,轻叹一声,望向向啸天,“衡州张文表年前叛乱,武平节使周保权向中原皇帝求援,钟隐来庄之前,曾得有消息,中原皇帝遣山南道节使慕容延钊领兵前去平叛,但使如此,大军需得借道荆南之地或我江南之境…虽说先帝之时已为臣事中原,但恐中原皇帝存虎狼之心,毁我宗庙基业,若是慕容延钊向钟隐借道,清涛先生可有良策拒之…”

向啸天眉头微微一皱,缓缓抚着银须,良久之后方为言道,“自唐有失,朝国纷立,但皆尊入主中原者为正朔,当年先帝不听耶律德光之言举兵入主中原,而着力于闽地…实是错过了大好机会。”

李昇在位之时,为了牵制入主中原的朝堂,与契丹交好来往,而当年耶律德光领契丹兵马灭了后晋(石重贵),中原无主之际,曾遣使者相邀李景入主中原,李景想是怕背上勾结契丹人的骂名,便出言婉拒,却为失去了大好机会,而因用人不当,乃至闽地未能尽取,反使吴越王得利坐大。

“楚地纷乱,举兵攻取,是为良策,可惜却因粮晌之故,使楚地得而复失,损兵折将不说,却使士气大为受损。”

当年马希兰几个兄弟为争王位,引起楚地大乱,李景派兵攻取,灭了马楚,楚地刚为平定,府库空虚,宰相冯延巳好大喜功,不向李景请求国库拨出银两养济军需,而是向百业待兴的楚地百姓加重赋敛给养军队,致使楚人复叛,楚地得而复失。

“习武之人与人相拼,即使修为低人一筹,也未必会输,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对阵讲究的是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周世宗想是深知此理,在我军楚地兵败第二年,他便举兵而下,三年时间尽取我冮北淮南十四州,使烈祖基业失却大半,也使我士气入了衰落之境。”

“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文成太弟与文献太子皆是能征善战之将帅大才,可惜二人英年而殁,但有一人在世,宋帝征讨李重进之时,当会与李重进联兵,虽不见能使江淮诸州尽为收复,但楚、雄、泰、扬四州必能到手,而我军士气必然重振…”

向啸天望着神情若有所思的李煜,言道,“老夫如此作言,无有他意,只是记得‘战国策’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望国主莫解他意…”

李煜微微一笑,“钟隐受教了,多谢清涛先生指点…”

“那国主打算如何应对慕容延钊…”

“钟隐想使沈爱卿出使荆南,与高家联手拒绝中原兵马借道过境…”

“但江南与荆南此下明面皆是臣事中原,明言拒绝借道过境,落了宋帝的口实,或会使他立为征伐江南…国主可是想好了?

李煜沉吟片刻,“中原皇帝当不会立时发难,必定会见询拒绝借道的理由,钟隐当与荆南高家相约,就以不使王师劳顿为由,让江南与荆南两地联兵代劳去讨伐张文表…钟隐作想中原皇帝当无理由反对……”

“好计谋,”向啸天哈哈一笑,“不过老夫以为,可使连城此下立马赶去慕容延钊军中,先为表明不使王师劳顿,由江南之兵代劳即可…若使慕容延钊拒绝,再使连城赶去荆南相约不迟…”

“好,反客为主,当是上策…”李煜双眼一亮,旋而站起身形,快步向置于沈连城身后丈余之处的书案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