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小楼珠玉寒 > 第二十一章  阻击(下)

小楼珠玉寒 第二十一章  阻击(下)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将及申时,沈连城方见慕容延钊在两名兵卫的跟随下回到帐中。

“不知不觉却为与诸将商议了近一个时辰…”慕容延钊言语一顿,从䄂袋中取出一封信函递与沈连城,“让沈先生久候,还望海涵…”

“慕容大人言重了,”沈连城将信函放入怀中,拱手道,“沈某职责所在,不敢久留,就为告辞了。”

“虞七,去挑一匹上好坐骑与沈先生代步…”

“遵命…”慕容延钊身侧的一名兵卫应声而去。

沈连城正欲出言推却,又听慕容延钊言道,“非是本使轻视沈先生脚力,但知千里奔波大为劳累,还望沈先生莫为推辞…”

“恭敬不如从命,那沈某就多谢慕容大人了。”

“哈哈哈…沈先生客气了,请…”

“慕容大人,请…”

在慕容延钊相送之下,沈连城行岀辕门,接过兵卫手中递与的马缰,跃身上马,与慕容延钊拱手作别,掉转马首向南策驰而去。

襄州距荆南江陵逾千里之距,若以沈连城脚力而论,选择翻山越岭直行,省去弯弯绕绕路道情况下,五个时辰便能到达。此下有了骏马代步,取道官路,虽多费一两个时辰,却也能在次日辰时左右赶到江陵府,而其间不必耗费修为气机,但能保持精力,沈连城是故未为拒绝慕容延钊送马的好意,却未想到会落入慕容延钊的算计,行向去往江陵府的必经之路‘落雁沟’。

沈连城到达落雁沟之时,已是戍时三刻,此时,弯弯的月牙正挂在半空中,倒映在路道左侧的湖泊上,幽明的清辉投射下,湖光粼粼,宛如一面镜子。

路道右侧,是一片宽有十余丈长满野草的荒地,依着荒地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坐骑的蹄声划破宁静的夜色,丘林中的栖鸟受惊而出,飞上夜空发岀短暂的鸣声。

随着坐骑向前驰奔,右侧的荒地逐渐收窄,挨着前方荒地的尽头是一座突兀的山包,这山包临靠路道的侧面是为高六七丈的崖坡,那崖坡下面,则是向右而拐的弯道。

沈连城引马拐过弯道,前行有二十余丈时,似有所觉,抬头仰望间,一块巨石骤然从山崖上滚落而下,直朝他头顶砸来,电光火石间,沈连城左掌一按马颈,借力身形向后倒飞而去,巨石瞬间砸中马臀,那马发出一声惨嘶,顿然翻倒在地。

当沈连城双脚着地稳住身形之际,一道尖锐破空声响,一支箭矢向他后脑袭来,已为闻声拔剑而出的沈连城,转身仗剑击出,‘铛’的一声,火花一闪,那箭矢应声掉落,右臂一麻的沈连城举目望去,一道从山崖纵落的黑影站身在眼前十丈之处。

沈连城心头一凛,但从袭来的箭矢之力,已为断岀眼前手持弓箭、背缚戒刀的黑衣蒙面人,是为抱丹大成身手。

“是慕容延钊遣你来伏袭沈某…”

未待黑衣人作答,沈连城兀突而动,顿然转身一剑击岀,却为击向刚为岀现身后的另一位蒙面人。

以沈连城之智,自然已是猜到中了慕容延钊设下的圈套,当他岀言作问之际,也已发觉身后另有一人从崖上纵落,且从气息中断出他只有抱丹小成身手,便想先出其不意使招相攻,以期闯过身后之人,避免腹背受敌。

引箭袭射之人正是石墨言,而现身沈连城身后之人是为钱望海,当他刚为站定身形,便见一道青光裹着凛冽的剑气迎面击来,心头一凛之中挺剑相迎。

两剑相交发出的金石声中,钱望海只觉自身剑气一滞,旋而剑身一荡,右腕竟为受震上扬,身前空门顿显,又见沈连城长剑直奔左胸,大惊之下侧身斜避。

沈连城身经百战,临战机变实非寻常,当他想闯过钱望海之时,使出的‘六壬剑法’中,催发了师门绝学‘粘’、‘荡’剑诀,先使钱望海剑身一滞,再为一荡,本是修为输他一大筹的钱望海,自是一招见拙,被逼侧身疾退。

而正当沈连城抢身闯过之际,身后尖锐的破空声又为响起,无奈之下,沈连城只得顿住身形,转身使招击劈射来的箭矢,就在箭矢掉落之时,石墨言弃弓拔刀而上,一刀向他当头劈下。

沈连城眼神一凛,右脚后撤,仗剑上扬格挡,火星顿闪间,石墨言身形一顿,变招横斩而出,沈连城左脚又为一撤,反腕挥剑斜劈,刀剑相交之际,钱望海却为挺剑直击沈连城右后肩,沈连城临危不乱,左脚前踏一步,左掌击向石墨言,身形一转,挥剑击开钱望海袭来的长剑,同时引身疾退,此时变成了背向崖壁。

而当沈连城身形甫一站定,石、钱二人同时大喝一声,一左一右、一刀一剑相继攻上,沈连城径自仗剑向石墨言迎去,却为无视钱望海袭来的长剑,但在剑身与石墨言戒刀相交之际,猛然大喊一声,‘荡’字诀催发而生,剑气骤然徒涨,荡开戒刀之下,余势犹盛的剑气将石墨言逼退两步,瞬息间沈连城又立为转身,举剑击迎钱望海刺来的剑招,‘当、当’两声脆响,却也将钱望海逼退数步。

沈连城心知石墨言的修为略逊自己,而钱望海却与自己差了一截,便断岀钱望海是为虚招,真正使杀招的是石墨言,自是先行逼退石墨言,抢得先机后,再行招击退变招攻上的钱望海。

此时三个人站身拉开距离,沈连城侧身站在路道中间,石、钱二人一左一右,各与沈连城距有两丈相向而立。

三人定身不动有五息之数,石墨言骤然而动,举刀攻袭而上,沈连城挺剑相迎,刀剑交错之间,瞬息互换两招,二人身形略一停顿,便又使招缠斗起来,而此时钱望海却为仗剑后退数步,伺机而动。

原来石、钱二人准备伏袭沈连城之时,已是想好的应对之策,当与沈连城交手两招,试出他的修为内力比石墨言只略胜半筹,便依商量好的计策,先使石墨言与沈连城对攻,消耗沈连城的内力,待沈连城力疲之时,钱望海再为合击,期间沈连城但有露有破绽或为抢了上风,伺机而动的钱望海便会攻上,迫使沈连城分心。

石、钱之所以如此定策,只因石墨言的刀法大开大合,与钱望海合攻,进退变招反是见滞,而威猛之势也会有所减弱。

钱望海未为与石墨言合力相攻,沈连城虽说减轻了压力,也使‘六壬剑法’剑招得以连贯施展,但若要仰仗气机浑厚绵长之势将石墨言击败,且要在两百招之后,而凭借‘粘’、‘荡’剑诀抢到先机之际,钱望海便是攻袭上来,迫使他回剑相挡,那时石墨言却又疾攻而来,一时间沈连城陷入欲罢不能之势。

与石墨言斗有七十余招之后,沈连城的剑势隐见迟缓,真气显然已是耗去两成之力,以他身怀的‘太始心经’功法而言,真气本不会损耗如此之快,只因他频繁催发‘粘’、‘荡’剑诀,才为加快了气机内力损耗的迅速。

又过了十余招,沈连城已是攻少守多,钱望海心知时机已到,便是仗剑攻上,此下沈连城的剑气威力大减,已是不能立时将只有抱丹小成身手的钱望海迫退。

左为崖壁,右是湖泊,在石、钱二人前后夹攻之下,沈连城左支右绌,衣衫被剑气刀罡划破数处,已是险象环生。

所谓‘唯快不破’,招势迟缓之中,功法剑势的破绽自是难以掩盖,被二人合攻未及五招之数,便被钱望海一剑刺中右肩背,沈连城吃痛之下,手中剑势一缓,石墨言的刀罡破入剑气,直袭他的脖颈,心头大震的沈连城侧身疾退,右臂又被钱望海剑气袭中,划出长长的伤口,鲜血淋漓中,身形顿然撞在崖壁上。

石墨言得意一笑,挥刀劈向沈连城左臂,钱望海则挺剑直击沈连城的右胸,此下但能挡下钱望海致命一击,左臂必然会被石墨言砍断,但在这危急关头,一道尖啸响起,石墨言顿觉身后一股凛冽的剑气袭来,大惊之下,收刀转身劈迎,“铛、铛”两道兵刃相交声先后响起,一声声响来自沈连城长剑挡住了钱望海击来的剑招,另一声声响是石墨言的戒刀劈中了飞袭而来的长剑。

但就在那长剑被石墨言戒刀相劈,猛然向左后方倒飞而去之际,一道白影竟以匪夷所思的惊人速度从弯道处飘然而至,接住了那倒飞的长剑,身形将为落地,在石墨言还未看清面容之际,那身形又顿然一闪,一道幻化如花的剑光向石墨言迎面袭去。

大惊失色的石墨言与见势不妙的钱望海同时引身暴退,退至与沈连城距有三丈之遥的距离,方是稳住身形站定。

此时那身形在沈连城面前顿住,幽明的月光下,但见来人是一位身着月白色道袍的女子,秀发挽于头部正上方,用一支白色玉簪束绾,脸颊两侧几缕青丝随风轻扬,清丽脱俗的鹅蛋脸上,双眸如星盯着石、钱二人,冷声道,“是何人指使你们偷袭沈先生?”

惊魂甫定的沈连城正欲上前言谢,闻言一愣,举目细看一眼,但觉这道姑打扮的女子从未谋面,一时惊疑下言道,“恩公认的沈某?”

那道姑转首对他展颜一笑,点了点头,“待贫道打发了这两人再与沈先生叙旧…”

“贫道?叙旧?”沈连城愈发迷糊之中,但见眼前的道姑缓步向那两个蒙面人行去,又听她言道,“即然两位不肯说,贫道也不勉强,与你二人三息之数,远离此处…”

石、钱二人但知眼前的道姑身手深不可测,闻言互视一眼,立为转身疾逃而去。

此时那道姑转过身形,向沈连城行礼道,“贫道若尘见过沈先生…”

“恩公是…?”

“沈先生莫要如此称呼…可记得当年赶去江宁府相助慕云师姐,杀了柳宫文之事?”

沈连城脑海顿然浮出萧慕云、林婉真的面容,望着道号若尘女子清澈如水的双眸片刻,心头一震,“你是婉真姑娘?”

“正是…”

原来这道号若尘的女子,就是当年易容后化名为林婉真的高若玉。

沈连城只见她的双眸与当年的林婉真有相似之处,容颜其它之处无一相同,闻言又觉听错,猜中之后反是错愕,“这、这…”

沈连城更是料不到林婉真就是荆南郡主高若玉。虽说计经海夫妇也曾向洛逍遥打听林婉真身在何方,但洛逍遥只是告知他们,林婉真随道家之人去山中修行,至于她的真实身份却是未为言岀,沈连城更是不会知晓。

高若玉微微一笑,“当年贫道心性顽皮,曾让高人易容,入了太白书院修习武学,待遇上无悔子师兄点化,方为恢复本来面目,却为让沈先生心生疑惑了…”

“原来如此…”

“且让贫道与沈先生包扎一下伤口…”高若玉言语中从袍䄂中掏出一只小瓷瓶,未待沈连城作答,拔开软木塞,举着小瓷瓶,对着他的右肩背与手臂伤口上轻轻抖动,待这小瓶子倒出的褐色粉末洒在伤口上后,沈连城只觉得伤口一阵清凉,原来直流的鲜血竟是瞬间止住。

“多谢婉真姑娘…”沈连城轻笑一声,“这些皮外伤沈某倒是不放眼里,莫浪费这灵药…”

但以沈连城的身手,此言倒是不虚,高若玉微微一笑,“贫道知晓沈先生了得,只是贫道眼见不得先生流血…”

“哈哈哈…”沈连城开怀大笑,望了一眼高若玉,旋而一叹,“婉真姑娘何以穿上这道袍……”

高若玉摇了摇头,“沈先生欲行往何处?为何那蒙面人要在此攻袭先生?”

沈连城见高若玉避开自己所问,但猜她入了道门是有隐情,心知不能追问,闻言便道,“沈某受国主所遣前往荆南行事,想是有人不愿江南朝国与荆南交好,便是暗中伏袭沈某,婉真姑娘你又何以会现身此地?”

“沈先生去荆南,应是想让荊南嗣王拒绝宋兵借道吧…”

“哦?”沈连城心头一震,“婉真姑娘你是如何得知沈某所行目的?”

高若玉摇了摇头,举步行到翻倒地上已是奄奄一息,犹在呼气低嘶的马匹边上,蹲下身形,轻轻抚摸一下马颈,那马便是毫无声息,站起身形,望了一眼已为行来身边的沈连城,“沈先生,可知贫道原本的真实身份?”

沈连城摇了摇头,“沈某但知婉真姑娘易容,也是作想婉真姑娘另有身份,或是这婉真芳名也非真实…”

“不错…”高若玉点了点头,“贫道俗家身份是为此下荆南嗣王的亲姑姑…高若玉。”

“啊!?”沈连城大吃一惊,“你、你是荆南智勇双全的高郡主?”

当年顾言春曾去荆南协助高从义谋反,被高若玉所破,沈连城自也知道,却未料是眼前之人。

“往昔如烟逝,今事他日云…”高若玉轻叹一声,缓步前行,“三日前嗣王使人告知贫道,说是中原王师要去武平之地平叛,心恐中原王师会借道过境,使贫道回荆南应对此事…”

沈连城但猜高继冲对宋兵借道大事不敢决断,是故使人请智勇双全的高若玉回荆南断事,闻言心念一动,“那高郡主想如何应对?”

“当年武信王(高季兴)立荆南朝国之时,境内民不聊生,与文献王(高从诲)励精图治,方使境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数十年来,中原、江南、楚地依是战事不断,而我荆南历代嗣王在秉承先辈遗志下,未使战祸累及百姓,而今之势,应当也是以百姓安生为念…”

“郡主的意思…”

“但使荆南百姓安生,贫道以为当归顺中原朝堂…”

沈连城自未想到高若玉会如此作想,大吃一惊,“归顺中原朝堂?郡主要让武信王创立的基业,拱手送与宋帝?”

高若玉幽幽一叹,“大势所趋,岂可逆违…”

“郡主所言大势所趋是归顺宋帝吗?”沈连城作问之下,旋即又摇了摇头,“北有辽、汉两国,西有蜀国,南有我江南,还有吴越、荆南、武平、南汉,朝国藩镇四立,这归顺宋帝的大势,郡主从何窥见?”

高若玉自不会将青龙山龙脉是天下一统的真相言岀,而亦如她所言,高家历代嗣王皆是秉承武信王的遗志与家训,不使战祸累及百姓安全,她此番赶回就是劝高继冲归顺中原朝堂。

高若玉淡淡一笑,“从天下百姓心念可见…”

“天下百姓心念…?”沈连城疑道。

“沈先生奉事军伍多年,当是能察觉到百姓的心声…”

沈连城一怔,旋而沉言不语,神情若有所思。

高若玉见他默言不语,微微一笑,“沈先生此番去荆南,想必是让嗣王以代王师行事之由相拒宋兵借道吧?”

沈连城一惊,“郡主如何得知…?”

“唉,”高若玉摇了摇头,“沈先生可将遇上贫道之事告与江南国主,也将贫道心思言与他知,贫道虽为出家,但所言建议嗣王当会采纳…”

此言无异于告诉沈连城,荆南不仅会借道与大宋兵马过境,还会举国归顺中原朝堂。

但知前去荆南、蜀地已无必要,沈连城心中一叹,点了点头,“高郡主的意思沈某明白,那沈某就告辞了…”

“让贫道送先生到鄂州,届时贫道再去往江陵…”

沈连城心知高若玉此举是担心自己的安危,又想如此行程,以高若玉眼下身手,也不会耽误她去江陵的时辰,便点头应允,二人也就取道向鄂州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