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小楼珠玉寒 > 第二十三章   曹王

小楼珠玉寒 第二十三章   曹王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子时阴阳交替之际,西侧院东厢房,一片树叶破开厢窗油纸,袭向床榻上打坐调息的燕仲长,当燕仲长伸手欲接之时,那树叶离他手指三寸之处,来势突失,竟是飘落而下,燕仲长轻叹一声,起身下榻,悄无声息打开厢门而岀。

夜色下,又见一道白影从西面厢房屋顶上纵起,向屋后掠去,燕仲长毫不迟疑纵身追去。

随着前面白衣人的引路,燕仲长纵掠过庄外宅院的屋顶,片刻间,闯入西面小山包的树林,待到林中一处石亭时,那白衣人方是顿在身形,望向随后而至的燕仲长,“慕云深夜打扰,有失待客之道,还望燕先生见谅。”

这白衣人正是萧慕云。

燕仲长轻笑一声,“但猜二小姐会寻燕某询事,却为不敢休寝…”

萧慕云微微一笑,步入石亭,“燕先生,请坐…”

待燕仲长在石桌东侧石墩上落座后,萧慕云方为引身在西侧坐下,“辽地佛门中,还有何人知晓佛劫之事?”

“以燕某眼下所知,辽地佛门弟子中,只有家师与木智大师,不过佛门隐世高僧颇多,燕某未敢确言是否还有他人知晓。”

“那除了我兄长与燕先生外,南、北两院官员可是有人知晓?”

燕仲长皱了皱眉头,“目前而言,至少有一人知晓此事?”

萧慕云心头一凛,“是为何人?”

“北院太保耶律楚明…”

萧慕云闻言低叹一声,“想来他也是去请教了木智大师,而木智大师心恐佛劫日后殃及辽地,是故不做隐瞒告知了耶律楚明…”

“不错,北院司天监监正李少青在周太祖年间便窥得一统大运入世,当时就与告了皇帝(耶律璟),皇帝就让耶律楚明使人设法毁坏大运…”燕仲长苦笑一声,“当日燕某受遣行事失手,二小姐想是也为知晓了…”

萧慕云点了点头。

“其后,耶律楚明又使人前去青龙山查探,岂知这批高手有去无回,想是他明白龙脉之地有高人守护,也就放弃査探的念头…”

萧慕云但猜这批受命前去查探的高手,是受智苦暗中除去。

“待周世宗身亡、赵匡胤兵变即位,窥得帝星无有异象的李少青,心觉蹊跷之下,便向耶律楚明献言细查此事。而木智佛法精湛,又通晓堪舆术法,在上京地位尊崇,耶律楚明常去兴龙寺拜访,也就将李少青所疑言岀,向木智大师请教⋯”

“如此说来,木智大师的推断…耶律楚明也尽为知晓?”

“正是…”

“那燕先生可是尽悉…木智大师的推断?”

“二小姐即然让燕某出来,当已是料定燕某知晓内情了…”

萧思温让萧慕云寻个宁静之处言事,且让燕仲长跟随旁听,萧慕云事后便猜岀他的心思,自己心中的疑惑,萧思温他不肯亲口解释,却是可以寻燕仲长解惑,是故才会半夜引燕仲长外出一叙。

见萧慕云默言之下点了点头,燕仲长微微一笑,旋而神情一肃,“以木智大师所见,眼下只要杀了护道人,便会使一统大运涣散…”

萧慕云心头一震,“他何以如此认为?”

“木智大师认为,怨道应事甚急,应劫帝王周世宗身亡后,在护道人未失的情况下,立为降在与其阴阳相应的赵匡胤身上,却为断开了本属于周世宗子嗣传承的大运,倘若护道人此下身死,怨道就会崩散,赵匡胤的气运也自随之而去,届时阴阳失序,龙脉的一统大运,会在无主可应之下涣散…”

萧慕云暗骂一声,心道:木智这个死秃驴,胡乱猜断之下竟也言中了厉害所在,眼下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夫君是护道人的秘密,心念一到,言道,“我兄长作猜逍遥是护道人…是因为穆师公的缘故?”

“不错,萧大人认为,穆先生之所以会出手保护龙脉大运,是因为二小姐你的缘故,而天下间能让穆先生不惜付出性命保护之人,也唯有二小姐你,洛少庄主是二小姐倾心之人,穆先生也自不容他有失…”

望了一眼此下泪水悄然滑落的萧慕云,燕仲长轻叹一声,又道,“事情坏在…耶律楚明知晓,护道人当是元婴境界之人,而近三年来,他已是暗中使人查探…”

萧慕云心头又为一惊,“他使人暗査已近三年?”

燕仲长点了点头,“耶律楚明在去年七月使人与会南院大王,让燕某协助查寻中原身怀元婴境界之人,那时燕某才为得知,他早已是使人暗查护道人的下落了。”

“耶律楚明可为知晓穆师公参与保护龙脉之事?”

“应是不知,也幸好二小姐将穆先生安魂在大周帝陵之处,明月山庄至今无人知晓穆先生身逝…”

萧慕云但知是萧思温在心有所疑之下,让卓武等人封锁了穆道承身死的消息,心下百感交集。

“在赵匡胤登基月余之后,萧大人再度去上京请教木智大师,听得木智大师推断后,在返回燕京途中,便让燕某立为赶来房州…”

“是让燕先生来窥探逍遥他是否入了元婴境?”

“不错,”燕仲长点了点头,“但那时庄中朱管事言称,二小姐与洛少庄主去海外寻楚先生了,燕某只得无功而返,而回到燕京后,萧大人与燕某却又心疑,护道人或为楚先生…”

燕仲长寻来之时,萧慕云与洛逍遥其实身在华山,朱管事自不能实言与告,便对燕仲长谎称洛、萧二人去了海外,而楚南风与穆道承交情甚厚,是故萧思温也曾心疑楚南风或是护道人。

萧慕云脸显苦笑,“那年七月,燕先生又赶来房州,却为让燕先生窥到逍遥他入了元婴境…”

燕仲长点了点头,叹了一声,“萧大人从燕某口中得知后,便猜断出护道人应是洛少庄主,就让燕某不得将消息外泄,即使是卓武卓先生,而那时萧大人犹不知耶律楚明已在暗中使人查寻护道人,也自不想来房州见询二小姐,以免招来变数。”

“当耶律楚明去年使人让燕某协查护道人下落,萧大人心恐被他查出真相,便想了一个应对之策…”

“应对之策?”萧慕云疑道,“是如何应对耶律楚明?”

“不错。”燕仲长点了点头,“萧大人寻上北院宰相萧海璃,让萧海璃设法使大人去北大院权职…”

“兄长他想利用职权约束耶律楚明行事?”

燕仲长点了点头。

“那萧海璃可是同意兄长之请?”

“萧海璃他是故宰相(萧敌鲁,萧思温的伯父)的门生,岂会不帮,何况萧大人还是当今驸马…此番来房州之前,皇帝已是来旨,着调大人上北院履枢密副使之职,让高勋接替大人为燕京留守…

以枢密副使之职权,是可左右北院太保手中的事务,以萧大人的谋智,自不会明面干涉耶律楚明查寻护道人,却能知晓他是如何行事,届时当会谋计不使他查到洛少庄主……”

但知萧思温如此维护自己周全,萧慕云一时情难自禁,珠泪又为滑落。

“此下二小姐已知萧大人的心思,当要让洛少庄主尽量隐藏元婴修为,以免引来麻烦⋯”

“多谢燕先生告知真相,慕云当会提醒逍遥…”

“二小姐若无他事见问,那燕某就先回寝居了。”燕仲长站起身形言道。

“劳烦燕先生了,慕云感激不尽…”

“二小姐言重了…”燕仲长轻笑一声,拱了拱手,踏步而去。

-----------

二月十五日辰时,北汉都城太原府城西一处宅院门前,常青青摸了摸被青娥抱在怀里的常忆非小脸蛋,转身从张勇手中接过马缰,踏镫翻身上马,与众人挥手作别,缓缓催马而去。

原来八日前,常青青与谢知兰等人就来到了太原府,在城中客栈落脚有三日,其间陆明在城西用重金寻购了一座宅院,一众人等便搬到宅院入住,待送萧燕燕去房州的张勇,依留下的暗记寻到了宅院,常青青稍作安排后,就决定前往府州,探望多年未见的折德守。

两天后午时,常青青来到了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的府前,一为打听,方知折德守未住在府内,在一位兵卫的引路下,来到府州城东的一处宅院,在门外等候未及半盏茶功夫,便见一袭霜色裙装的李敏雪,脸显惊喜之色疾步宅院而出,“不知郡主会来,有失远迎,望郡主见谅…”

当年李敏雪与折家军供奉,带着在凉州受伤的折德守,寻到开封让常青青疗治,自也认得常青青。可惜折德守小腿骨骼尽碎,经脉尽断,纵使常青青习得苗家医术真传,也是无法使折德守能够站立行走。

“多年未为与书问侯折大哥与嫂夫人,当是青青请嫂夫人恕罪才对…”

“莫如此作言,德守与我亦时常挂念着郡主你,但…唉,请进厅上再叙…”

随着李敏雪相迎引路,片刻后常青青进入的厅堂前庭,但见折德守坐在厅门口内侧的一张轮椅上,膝上披着一层薄薄的锦帛,满脸笑容望着自己,常青青突是鼻头一酸,眼眶瞬间湿润,心中五味杂陈,呆愣有三息之数,旋而疾步奔近,蹲身而下,握住折德守双手,颤声道,“青青有愧,望折大哥恕罪…”

折德守望着面容憔悴的常青青,摇了摇头,双手一动,反腕轻握常青青玉手,将她扶起,微笑道,“郡主莫作生份之言,快入厅落座…”

话音刚落,站身轮椅左侧的一位年轻汉子,立为趋步近前,将轮椅一倒一转,推着落身轮椅上的折德守,到厅正中左侧主位前,复将轮椅掉头过来,缓缓倒入主位。

落座后的常青青,望着眼神坚毅的折德守,心头暗叹一声,言道,“三年前,我回到药王谷,询过逍遥哥哥,打听折大哥你的消息,逍遥哥哥曾是言道,称折大哥曾是两度使人前去问侯,后来、后来却连书信也不传与房州。听逍遥哥哥说,他亦使人来府州问候,但折大哥却为抱恙不见,这是为何?”

折德守与李敏雪互视一眼,沉言片刻后,缓缓言道,“先帝英明神武,太后、小皇帝亦是仁德,赵匡胤逆叛篡位,受教太白书院的逍遥,竟不为岀手除去赵匡胤,我如何肯与他来往?”

常青青未料折德守如此坦言与对,心头一震,沉言之中,又听折德守言道,“得知赵贼篡位消息后,我大惊之下,立为使人去开封、房州两地同时打探逍遥的行踪,那时常大人犹在,回复是为不知逍遥他在何处,而房州庄中的朱管事,则称他出海寻访楚先生了。

后来我又使人带信去房州寻他,信中未提他言,只是请他来府州一叙,想他猜到我的心思,却为复信一封,信中书道:天下百姓苦战祸日久,望折大哥念百姓安身不易,与赵匡胤周全…嘿嘿,我引以为傲的洛兄弟,是如此作言与复,我岂能不病?”

常青青心下一叹,“人各有志,何况逍遥他怀有的是为天下太平之念…”

折德守对于佛劫之事一无所知,回到府州之后,连众人守护青龙山龙脉之举也不知情,常青青自不能实情与告,只得依着心有苦衷的洛逍遥意思,与慰心生不平的折德守。

折德守望着常青青,言道,“郡主也是如逍遥那般作想?”

常青青避开折德守相望的目光,摇了摇头,也未作言与答。

但听折德守叹了一声,言道,“郡主你应也知天下分分合合自有它的时日,这天下非是一家一姓之人所固有,但忠、孝、仁、义、礼、智、信、却可代代流传,赵匡胤此贼践踏纲常,岂能不诛?求得一时苟安,使百姓不知忠孝之道,不知五常大义,如此天下…岂能称道为太平?”

常青青自未料到,折德守对天下太平的观念是如此见解,心头一时震憾。

“人各有志,故然不错,但能力挽狂澜的楚先生、逍遥他们,实不该有如此心志,我心下对他们之恨亦如同对赵匡胤此贼…”

常青青一惊,“折大哥…”

“当日兵变消息传来,德扆兄长大惊失色,暗中星夜赶去见询符彦卿国丈,郡主你道…符国丈是如何回复?”

常青青也从方常胜口中得知,当日他与楚南风入宫的详情,心猜符彦卿虽不敢将郭荣遗命全盘说岀,但定会对忠心耿耿的折德扆回复,待楚南风回到中原再议,听得折德守作问,常青青也未敢将所猜言岀,便是摇了摇头。

“符国丈对德扆兄长言道,待楚先生归来,再为相议如何应对赵匡胤兵变之举,德扆兄长大为不解,便追问为何要等楚先生归来才可,符国丈又道,太后下了禅位诏书,此下起兵勤王是为师岀无名,唯待楚先生归来,可改变这一局面,兄长惊疑之下又作言见询,但符国丈再不肯与答,兄长无奈之下,只得赶回府州。”

“但以我作猜,符国丈手中定有先帝密诏,此密诏当是让楚先生除去赵匡胤,而只要赵匡胤一死,朝中那些见风使舵之辈,就会趁机举事除去赵匡胤余党,以赎其罪…”

常青青心知折德守所断大有道理,但亦知楚南风心念,闻言幽叹一声,“楚先生终也感心中有愧事君之道…远离中原而去…”

“嘿嘿,儒家大义,我道楚先生他是还未参透…”折德守言语一顿,望着常青青,“青青郡主,你此番何以会来府州,是太后与皇上让你来的吗?”

折德守对符太后迁居房州自也知道,而他对赵匡胤这个皇帝自不认可,依是对郭宗训以‘皇上’见称。

常青青摇了摇头,“我此番离开房州,唯有告与梁王知晓,太后与贺先生她们或为知道,但我未亲口与她们作别…”

“哦?”折德守夫妇大为惊讶,互视一言后,折德守道,“为何?”

常青青叹了一声,仰首望向厅堂屋梁片刻,接着秀目投向折德守,缓缓作言,“我余生只想做一件事,就是杀了赵匡胤这恶贼,心中不想有人阻我行事…”

折德守迎着常青青坚定的目光,突为哈哈一笑,“好,那我就让青青郡主见上一个人…”

常青青一时疑惑,“折大哥要让我见何人?”

“敏雪,去将曹王请来…”

未待折德守将话讲完,常青青惊道,“曹王…?念久(郭熙让字)他在折大哥宅上?”

“曹王未在此宅院中,我恐他人知晓,使他与唐护卫落脚于城中另一处宅院,敏雪此去相接,来回小半个时辰便可…”

已为起身的李敏雪笑道,“郡主稍候,我即刻就去将曹王接来…”

“有劳嫂夫人了…”

李敏雪微微一笑,疾步而去。

“为何曹王会来到府州?”常青青询道。

“当日唐护卫得人相助逃离开封,本欲是投奔符国丈,他带着曹王昼伏夜行,待到大名府,他也是如此,想夜色来临后再去符府,未料在客栈二楼用饭之时,却为看见赵普在一众控鹤军卫,护送下从客栈前路道经过,心疑之下便打消去符府的念头。

唐护卫但想赵普此等人物来大名府,应是为拜访符国丈,于是在次日卯时,偷偷潜出客栈,在符府后院门附近守候,跟踪一位从符府岀来行事的仆人,在无人之处将他制住,逼问出赵普前来是向符国丈提亲,使符家六小姐嫁与赵光义,唐护卫大惊失色之下,将那仆人打晕扔在一处偏僻之地,赶回客栈,带着曹王立马离开。

我当日在开封待有一段时日,唐护卫因此与我相识,想是折家军名声缘故,他便决定带上曹王寻我。

唐护卫与曹王到来之际,恰遇我正要让张供奉去开封打听逍遥下落,便依唐护卫请求,将曹王到府州的消息,传与秦太妃知晓…”

常青青但想方才折德守言及,使张供奉去开封打听洛逍遥消息时,还是见询自己的兄长常山,而从贺梅口中得知,常山只知道曹王逃出开封城的消息,心感奇怪之下,询道,“为何那时不将此消息告诉我兄长…?”

“唐护卫与我考虑万一未遇上常大人他们会为误事,所以让张供奉只能将书信交与司天监周大人…”

“哦?是周永卫吗?是他助曹王逃离开封?”

周永卫当值大内钟鼓院中,经常入宫的常青青自也认识。

“正是。”折德守点了点头,叹了一声,“周大人得到消息后,未寻到好的机会与常大人碰面,却为拖了两天,而两天后,常大人便是遇难。”

“那时我亦不知有此变故,只道周大人已将消息传与了秦太妃,也就未曾去关注,待过有二十余天,周大人却是亲身赶来府州,我方为得知常大人他们遇难。

而周大人因为常大人他们遇难,无法入宫将消息面告秦太妃,又担心唐护卫与我日后还有消息传递,便赶来府州问询,想在太后身边的护卫中,寻个可信之人以备后用。

那时我亦不知留在太后身边之人,何人是为可信任之人,便让周大人先不为与告太妃她们曹王的消息…”

常青青听到此处,心下一叹,言道,“待折大哥看到逍遥哥哥书信后,便决定不将曹王消息告与秦太妃知晓…应是如此吧?”

“正是,我是恐逍遥会前来将曹王接走…”折德守叹了一声,“曹王虽为年幼,但他毕竟是受教于大儒之人,那时,我作问曹王,若使将他送去房州跟随逍遥可为愿意…他反是问我,逍遥什么时候会杀了赵匡胤与先帝报仇,我自无言以对,也知曹王若跟了逍遥,想是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

常青青心中立为想到了郭宗训,心下一痛,点了点头,“折大哥的这番决定,当是正确。”

“不过,我恐他人见疑,让曹王认了唐护卫为义父,此下名为唐念久…”

“唐念久…”常青青微微点了点头,“曹王的小名少有人知,他与先帝容貌又有几分相似,认唐护卫为义父,改名唐念久当是可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