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小楼珠玉寒 > 第六十六章     失踪(下)

小楼珠玉寒 第六十六章     失踪(下)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符太后迁居房州后,赵匡胤便将延禧宫拆除重建,改成了集英殿与皇仪殿,并将崇元殿改成文德殿,作为上朝前,退朝后临时停留之所,将大庆殿作为朝会议政地方。

郭荣在位之时,退朝后犹喜在‘龙图阁’召见朝臣议事,赵匡胤将它改成典藏御书图文之所,召见朝臣移到东宫崇政殿。

崇政殿原名昭和殿,按制是为东宫太子居所,赵匡胤遵从杜太后所立制约,未敢立赵德昭为储君,便把空置的崇政殿作为召见朝臣议事场所。

六月廿四日,辰时三刻,早朝过后,赵匡胤便将赵德昭召入崇政殿。摒退左右侍从后,和颜悦色道,“日新,听闻你招募了几位身手不弱的供奉,可是对他们的底细作了详查?”

“回禀父皇,除了关幼熊、林魁之外,对另两位的来历,儿臣遣人作了查探。”

关幼熊、林魁是供奉石墨言与钱望海的弟子,身份来历自不必再查。

“那结果如何?”

“其中一人名唤杨木林,其祖上乃军旅将领,原是莫州人氏,前朝显德五年迁居衮州,寻常间是以打猎营生。另一人名唤苏长安,父母死于兵祸,自幼被隐于泰山修道之人所救,得传武学,五年前与杨木林相熟,籍贯无从考究。”

“那可是寻到其师父查证?”

“想是其师父乃隐世高人,受命前去查探的兵卫,并未探得他师父的踪迹。”

“哦?”赵匡胤眉头微微一皱,“他也无户籍吗?”

“正是,儿臣准备与他入籍城中。”

“如此听来,你倒是很看重此人…”赵匡胤沉吟道,“何不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父皇是考虑他来历不明?”

赵匡胤微微点了点头,“眼下战乱,常有流离失所之人从他境投来我大宋,籍贯是难以考证,若是从籍我大宋为寻常百姓,倒也罢了,但随护你身边,为父不得不慎重考虑。”

赵德昭思量片刻,“儿臣观他言行举止,岀尘清逸,是为久居山中静修之人,且有杨木林佐证,儿臣以为应是可信。”

“何徴、樊爱能曾跟随前朝太祖多年,高平之战时,见伪汉势众临阵逃脱,陷周世宗于险地…”赵匡胤顿了一下,又道,“为父以为近身随护供奉,应重其忠,次其能,包括杨木林,也是要考察一段时日。”

赵德昭略一迟疑,应道,“儿臣明白,儿臣会妥善安排。”

“听闻钱供奉的弟子年纪超了两三岁,有违你定下的招募条件,何以会让他应试?是因为钱供奉的原因?”

赵德昭点头道,“正是。”

赵匡胤沉言片刻,叹息一声,言道,“此招募条件,无有不妥之处,有谓令出如山,岂可因人而变?你当知自已身份,日后切不可令行不一,损了威严。”

赵德昭神色一凛,垂首应道,“儿臣知错,父皇训诫,儿臣铭记于心。”

“荆南、武平已为收复,眼下士气大振,为父想出师征外,日新,你且回府谋划良策,一个月后,为父想听听你的想法,王师先攻打蜀地还是北汉,抑或是进取江南…”

“儿臣遵旨。”

此时,内侍张德钧行到殿前,躬身作礼,“启禀官家,开封府尹求见。”

“让他进来。”

赵德昭岀案施礼,“儿臣告退了。”

赵匡胤颔首微笑,“嗯,去吧。”

赵德昭退出未及十息,赵光义行入崇政殿,施礼参见后道,“方才翁牧到了府衙,要臣弟入宫…来请慧空大师岀宫一见。”

“哦?!”赵匡胤大是惊讶,急道,“可知请大师岀宫所为所事?”

赵光义摇了摇头,“臣弟问了,他只是称洛庄主要与大师一会。”

“洛寒水寻慧空大师?!”赵匡胤眉头紧锁,“以我所知,他二人素未谋面,怎生突然要见慧空大师…?”

赵光义应道,“臣弟也是琢磨不出原因。”

“翁牧可说让大师去何处与洛寒水见面?是郡主府吗?”

“应该不是,不若翁牧不会在府衙等候。”

赵匡胤叹了一声,“洛家父子的要求,倒是拒绝不得,你去告知慧空大师吧。”

“是否让人暗中跟踪…”

“不必了,洛家父子是为恼人,但他们不至于会对朝堂生有恶意。”

“那臣弟就告退了。”

***

自大唐崩亡,汴京开封几经战火,城中坊墙大多无存,唯城东太庙附近的‘广庆坊’坊墙依旧。坊内南侧有一座宅院,面向坊墙,西侧修有跨院,院墙爬满翠绿的藤蔓,院中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繁茂,如同撑开的巨伞,树下,洛寒水负手而立,仰望树枝,神情若有所思。原来这宅院正是翁牧先行赶到开封,通过牙人花重金购买。洛寒水于廿三日傍晚赶到,便在宅院中落脚下来。

一名箭卫从中庭院门而入,疾步行近,作礼道,“禀庄主,翁长老与客人进入坊门了。”

洛寒水点了点头,踏着青石路径向中庭前去,转过影墙,刚到院门,便见一位年有八旬的僧人随翁牧现身眼前,忙拱手作礼,“晚辈洛寒水参见大师。”

“慧空见过洛居士。”慧空合什作礼。“久闻洛居士大名,今日得见风釆,老衲幸甚。”

“皇宫大内,晚辈不便前去拜访,劳烦大师移步前来,唐突之处,还望大师恕罪。”

“阿弥陀佛,能得洛居士邀请,老衲求之不得。”

“大师言重了,请…”

随着洛寒水领引,慧空进入中厅落座,待箭卫奉茶退下后,洛寒水让翁牧守在厅门。

“此次前来打扰,恐是要累大师耗费真元了。”洛寒水开门见山,“晚辈想请大师施展神通,寻找犬子下落。”

纵使慧空得道高僧,闻言神色也是大变,“小居士失踪了吗?这怎生可能?”

“楚夫人有位弟子,被安南王宫侍卫统领秦初官所害,听闻他逃去大理鄯阐城,犬子等人就寻去索仇,未料遇上智光,失了行踪。”

事起复杂,为了不浪费时间,洛寒水只是简要说了经过。

慧空又是一惊,“智光在鄯阐城?!”

“正是,幸好敝庄唐长老等人分头行事,才得以将消息传回,智光他隐在西山圣光寺。”

“罪过,罪过。”慧空合什唱诺一声佛号,略有迟疑片刻,“洛居士请将左手伸来…”

‘宿命通’神通断人行踪,可通过人与物件感应探知,或是与失踪之人有血缘关系的至亲,或是心心相印之人,又或是失踪之人佩戴多年的玉器。而施展神通之人,是会因此大费精力。

洛寒水立马将左手置于案上,闭目调息静气,慧空伸手一搭他的‘神门穴’,双目微闭,一道气机从洛寒水手少阴心经遁入,经督脉,直达眉中天关。

二人静止不动有一刻时分,慧空将手一松,轻呼一口气,同时双目一睁,白眉紧锁,摇了摇头,“老衲感知不到小居士…”

话音未落,洛寒水失声道,“怎会如此?”

“有两种可能,一,小居士被剥离了地魂,肉身阴阳无衡,二,小居士被困在阴阳无应的阵法之中。”

洛寒水微微点了点头,“犬子身上的劫道入口已是封堵,智光剥离他地魂已无必要,何况以犬子夫妇加上方帮主之力,智光一己之力,绝难做到将犬子制住,看来应是被他所布阵法所困了。”

慧空吃得一惊,“洛少夫人与方帮主与小居士同行吗?”

洛寒水点头道,“正是。”

“洛居士可有洛少夫人的佩戴多年的饰物?”

洛寒水言道,“晚辈是有携带,不过‘宿命通’大耗真元,大师再为费神感知,恐是要静修一两个月…”

“智光行事难料,为防不测,老衲还是再用功法感知洛少夫人行踪为好,也使洛居士也所心安。”

洛寒水也心恐智光只困住洛逍遥,而伤了萧慕云与方常胜,所以也将她的玉镯带来,只要慧空感知岀来与洛逍遥一样,那就断定三人同时受困。闻言取出玉镯,递与慧空,“大师恩情,晚辈记下了。”

慧空右手接过玉镯,“洛居士大仁大义,老衲理当与洛居士解忧。”言罢,右手一握,闭目运起功法感知,良久之后,睁开双眼,“阿弥陀佛,看来洛少夫人是与小居士一同受困阵法之中,老衲也是感知不到她的下落。”

洛寒水暗松一口气,微微点了点头,沉吟片刻,“晚辈有一事请教大师…”

“洛居士请讲。”

“大师可知智光所布的是何阵法?”

慧空思索半晌,“以老衲所见,只是猜断此阵法隔绝了地脉,使地气无法上升,与下降的阳气无法呼应…”

洛寒水眉头一皱,“除了‘漏尽通’神通才能隔断阴阳之气,难道智光也悟了此神通?”

“想要参悟‘漏尽通’神通,绝非易事,智光应是借用了宝典术法之力,若老衲所料不差,他是用‘地脉回塑经’与‘易气金诀’的术法,布下了奇阵。”

洛寒水猛然想起这两本道家宝典,点了点头,“看来当日智苦将这两本宝典交与大师之前,智光已是抄录下来或熟记于心…以大师见地,这阵法是否随时都可以启闭?”

慧空疑道,“洛居士的意思?”

“方才情急,有些事情未与大师详告,其实‘怒剑’向先生的爱徒也为秦初官所害,五月初七,向先生与敝庄司空管事,为寻秦初官到了鄯阐城,但从此失去行踪,那时犹不知他二人是遇上智光,犬子此去目的主要就是寻向先生…晚辈的意思,向先生是不是也被此阵所困。”

慧空左手转动佛珠,思索良久,言道,“若是向先生早为受困阵中,智光打开阵眼,将小居士引入洞中,再为封闭…老衲以为,应无可能。”

洛寒水心头大震,“为何?”

“隔绝地脉所布的阵法,但需用灵气封闭阵眼,若老衲所料不差,困住小居士的地方…应是有灵气的龙脉之地。”

洛寒水又是一惊,“龙脉?但若如此,应是大理国龙脉了,智光将地脉隔绝,岂不是坏了大理国运?”

慧空摇了摇头,“此中关键,老衲无法猜测,但想毁坏龙脉大运,绝非易事,且大理已立朝数十年,灵运已成,纵使智苦重生,也难做到。”

洛寒水想着段素顺遣兵保护智光,实是对智光大是尊崇,心猜智光应不会有毁坏大理国运的作为,闻言微微点了点头。

慧空又道,“用灵气封闭阵眼,需费时间,智光应是对山洞地形极为熟知,将小居士引入洞中深处,然后再转到洞口用术法布阵眼。

如若将向先生早为困住,智光进洞之后,必会遇上向先生,就会出现被向先生与小居士前后夹击的局面,是故老衲以为,应无可能。”

洛寒水听得慧空所言有理,心头一凉,“如此说来,向先生是凶多吉少了…”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洛寒水叹了一声,“晚辈本是想不通智光布阵将犬子困住的原因,此下看来,应是向先生寻去鄯阐城,无意中遇上了智光,向先生虽是不识智光,但敝庄司空管事却是认得…发生了打斗,向先生为智光所伤。而智光心恐犬子寻去,在不能伤害犬子的情况下,便想到用阵法困住犬子。”

慧空沉吟片刻,点头道,“洛居士所言有理,不若他当无可能事先料定小居士会寻去,而早早布下阵法。”顿了一下,又道,“智光可还在那圣光寺?”

洛寒水摇了摇头,“犬子失踪后,敝庄唐长老曾入寺查探,但寺中僧人言称智光已是圆寂,想来是为说谎。大师可记得当日晚辈的楚师兄与方帮主入宫时…询问赵杜氏的言语?”

慧空微微点了点头。

“赵杜氏提及智光在离去当日,曾作言是为了天下一统大业…他隐在大理,或就是与此有关。但晚辈又是疑惑,西南蛮夷之地,自汉以来,时叛时附,难道凭智光一己之力,就可以使夷人归化?”

慧空捋了捋长须,凝神思索,良久方道,“夷人习俗与中原大异,若使其归化,绝非易事,除非如始皇帝之举措,书同文,车同轨,礼乐得以宏扬,届时人心有向,方能成就。”

“但若如此,要使大理国归化中原,百年时日也难见效,智光显德六年冬月就在鄯阐城…其目的何在?”洛寒水顿了一下,皱了皱眉头,又道,“若说他不是有所目的,伤了向先生之后,应立马离开大理才对,却偏偏费上心思布阵困住犬子,这又是令人不解…”

“智光此举着实让人难以猜断。”慧空微微点了点头,顿了一下,言道,“小居士受困阵法,且要口粮养生,智光不敢伤害小居士,老衲以为,小居士受困时日应不会太长,洛居士不必过于担心。”

洛寒水端起茶汤,抿了一口,言道,“圣光寺曾闭寺月余,期间大理皇子遣派重兵驻守,晚辈愚见,龙脉灵穴或就在圣光寺附近,智光若使兵卫屯粮洞中,犬子受困时日应会不短。”

慧空道声佛号,旋即沉思起来,半晌后,问道,“那洛居士打算如何着手营救小居士?”

“除非习有大成的堪舆功法才能寻岀阵眼,可惜明无大师失了行踪,晚辈唯待道家之人相助。”

“善哉,善哉。”慧空合什道,“明无大师去向,老衲倒是知晓?”

洛寒水一时惊喜,“明无大师身在何处?”

“应是在青龙山龙脉洞穴之中。”

但想明无与慧空互不认识,却能知晓明无落脚所在,洛寒水心头大是奇怪,“大师是如何得知?”

慧空缓缓言道,“当日楚先生离去不久,皇帝领兵征讨李筠叛乱,老衲暗中随护他身边,兵围泽州城之时,老衲隐在营寨附近的一处山㓊中。

记得应是过了子时,有一年约六旬僧人进入山洞歇脚,他并未隐藏武学气机,老衲观他身手入了元婴境,大是吃惊,便作礼相见,方知他就是明无。

老衲便将受智苦所托前来保护皇帝以及楚先生、方帮主入宫一事告知与他,明无大师听得楚先生夫妇遁去海外之后,神色黯然,久久不语。

老衲又问他从何而来?明无大师应道是去往高丽寻找智光无果,才返回中原,应答之后,便起身告辞。

老衲问他是去往何处?明无大师应道,[帝王者,坐在庙堂上,受万民供养,若是施政不仁,必会损了国运,折了子孙福份。佛身供在庙宇,也受万民香火,理应扬善抑恶,有佛家弟子,占地欺田,藏污纳垢,违了佛法真谛,才有佛劫入世,此是天道至公使然。

但智苦偷天换日,强行消去佛劫,害得世宗皇帝,小僧无颜面对符太后母子?楚先生尘内之身,可远遁避世,小僧入了空门,已是无处可遁,唯有陪伴世宗天魂,忏悔洗心。]

明无大师身经佛劫,诸事历历在目,想是听得楚先生负疚远离,心境有了影响,生了心魔,才有此念头,老衲心知参禅悟道,实乃修心,若心有愧,自难悟真,便未此言相劝,唯待大师自行顿悟。”

郭荣乃应劫帝王,龙脉灵穴上的灵树实就是他的天魂所在,洛寒水知晓此中缘由,但想明无就是隐在青龙山龙脉洞中,惊喜之下,言道,“龙脉灵穴入口,已被李观书道长用神通遮掩,明无大师有‘天眼通’神通,可窥法门所在,深隐洞内,晚辈无有神通,不知如何才能寻他岀来,大师可有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