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穿越回来,前方华夏,诸神退避 > 第17章 元祖现世,儒家入世

在华夏的大地上,随着政府公布即将到来的各国古武修士准备东征再次围攻华夏的消息,一股紧张不安的情绪在蔓延,消息传来,各国组成的古武修士大军正浩浩荡荡向着华夏进发,企图二次覆灭华夏。

网上再次沸腾起来。

1. 网友A:不知道这次我们能不能挺过,“虽然我们爱好和平,但面对挑战,我们绝不会退缩。华夏儿女,团结起来,准备迎接挑战!”

2. 网友b:“看到国家能这么迅速的公布,我感到非常安心。我们的军队和人民都是最棒的,我相信我们能够应对任何挑战。”

3. 网友c:“这是对我们团结和意志的考验。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没有什么是我们克服不了的。”

4. 网友d:“我已经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自卫技巧了。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战士,但如果需要,我愿意为保卫家园尽一份力。”

5. 网友E:“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告诉我们,华夏是一个历经磨难而愈发强大的民族。这次也不例外,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6. 网友F:“我住在北方边境附近注意到,路上多了很多穿着古装行为怪异的人是不是我们华夏的古武者和古老的修士”

7. 网友G:“我在南方我也注意到了,之前还不确定这群人是干嘛的,现在结合外国异族的古武修士这肯定也是独属于我们华夏的守护者。”

8. 网友h:“我就说政府和国家肯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痛歼一切来犯之敌”等着吧相信在我们古老华夏的土地上肯定还有更多人到时站出来的

9. 网友I:“是的,古老神秘的华夏,自古流传着各种武功和神话传说,各种门派和势力我相信不久我们都会看到的。”

10. 网友J: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却也有着一颗和国家共生死的决心,加油华夏,加油每一个在这时为华夏站出来的人们!”随着讨论的深入,华夏的网友们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的支持,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祈福。这种万众一心的精神,正是华夏民族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的源泉。

当然,外国所做的一切张沐风都看在眼里,中京大会堂,每个人都神情紧张的望着张沐风,等待下一步指示,只见张沐风随手一挥,大会堂宽敞的墙壁上顿时浮现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仿佛站在上帝视角看祖国各个边境的山川河流。

华夏的天空中也同样出现一个巨大的天幕,张沐风的身影出现其中。

还在网上激烈讨论的人们,有人顿时激动道,快看天上,快看天上!

此刻只要是在华夏土地上的人们只要抬头无不能看见空中巨大的天幕。每个人都神情激动,毕竟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神只的出现,实实在在就在自己的眼前,还是华夏自己的神只,庇佑华夏万民的。

本尊盘古大世界守护之主,元祖,此次临世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是盘古大世界也好,地球华夏也好,本尊已经做好各种部署,盘古后裔们不惧任何挑战,痛歼一切来犯之敌,你们只需要在家看戏就好了,相信华夏的先贤,相信华夏自古以来信仰的神只!有信心有实力庇佑华夏万民不受任何侵害。将会带领华夏伫立于世界民族之巅,与星空万族争锋。

另外这个天幕在量劫没有结束之前将会一直存在,也能让你们能第一时间看到边境的战况,了解战争的动态,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华夏有哪些势力哪些先贤人族在华夏危难时站出来,好永远铭记在心里。知道华夏的先贤一直与华夏同在,默默守护着华夏人族,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以后也能第一时间看到那些只存在神话传说中神袛降临与异族争锋,扬我盘古大世界神袛的风采。

而此刻的所有论坛都已激动的语无伦次,

网友a:我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神灵了。

网友b:盘古大世界守护之主,元祖?肯定和道祖鸿钧一样牛逼的神只

网友c:你们不应该关注盘古大世界名字吗?这么说我们这个世界真是我们课本上盘古开天辟地所来,不是神话传说。那么封神演义,西游记也有可能是真的了。

网友d:盘古都出来了,道祖鸿钧,三清圣人,女娲补天肯定也都是真实存在的,华夏有救了,虽然没有听到过关于元祖的传说,但是敢于程尊道祖的无一不是牛逼的神只。喊元祖牛逼就对了。

网友e:我就知道华夏早已做好万全准备,华夏的神只也是最强大的,不然不会全世界都一起攻打华夏的。果然,华夏万岁,元祖牛逼!

紧接着就听到元祖声音威严传出,华夏先贤何在,此时不出世,更待何时!

在华夏大地,古老的传说中,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重大的劫难时,总会有儒家的先贤们化身为凡间的英雄,挺身而出,保护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她的子民。在这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劫难中也不例外。

只见随着张沐风一声大喝,天象异变,风云变色,山河动摇,就在这时,天空中北面边境出现了奇异的光芒,仿佛是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刻被点亮。随着光芒的汇聚,几位儒家先贤的身影逐渐显现身后是成百上千儒家历朝历代的大儒。他们身着古代的儒服,面容庄重而慈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等,每一位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灵魂穿越了时空,来到了这个危难的时刻。

孔子手持《春秋》,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回荡在天地之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复仇的渴望,他的智慧如同明灯,照亮了人们心中的迷茫。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孟子紧随其后,他手持《孟子》,目光坚定:“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他的言辞激励着人们为了共同的福祉而团结起来。

荀子则手持《荀子》,他的话语充满了对教育和改革的重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强调众志成城,贵在坚持的精神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

随后孔子道:儒家孔丘携三千门人弟子为华夏而战。谁敢欺华夏无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