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传精选 > 第25章 百胜将–韩滔

水浒传精选 第25章 百胜将–韩滔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7:12:28 来源:小说旗

北宋末年,朝纲混乱,外患频频,内忧不断。北方有辽国虎视眈眈,西北西夏也不时侵扰边境,朝廷为抵御外敌,不断扩充军备,在各地招募贤能之士。

同时,由于朝政**,奸佞当道,蔡京、童贯等权臣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苛捐杂税繁重,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天下陷入一片动荡之中。

韩滔出身东京的官宦世家,其家族在当地颇具声望,世代为官,深受儒家经典熏陶。

自幼韩滔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悟性,不仅在读书识字方面远超同龄人,对兵书战策更是痴迷研习,常常废寝忘食,心怀报国之志。

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对军事理论的深入理解,韩滔投身军旅后,很快在新兵中脱颖而出,不久便被提拔为陈州团练使。

在陈州任职期间,韩滔充分展现出卓越的管理和军事才能。他深知军队战斗力和纪律的重要性,每日亲自督导士兵训练,从基本功到实战演练,都严格要求。

他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士兵特点,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使得士兵们在体能、兵器使用以及战术配合等方面都有显着提升。

同时,他还注重士兵的思想建设,常以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大义激励众人,讲述历代名将的英勇事迹,培养士兵们的爱国情怀与战斗意志。

在他的努力下,陈州军队战斗力显着提升,治安状况也大为改善,当地百姓对这支军队也逐渐有了信赖之感。

然而,此时的北宋,农民起义已呈燎原之势,其中以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军最为突出。

梁山凭借水泊梁山的险要地势,易守难攻,多次挫败朝廷围剿,势力日益壮大。

朝廷决定再次发兵征讨,韩滔所在部队被征召,他因出色军事才能被任命为先锋官。

韩滔率领先锋部队向梁山进发,抵达梁山脚下时,望着那险峻山势和环绕的大片水域,深知此地易守难攻。

梁山众好汉得知朝廷大军来犯,早已严阵以待。负责守卫山口的霹雳火秦明,见韩滔率先锋部队摆开阵势,便纵马挥着狼牙棒冲了出来,喊道:“来者何人,敢犯我梁山!”

韩滔挺枪回应:“吾乃朝廷先锋官韩滔,今日特来剿灭尔等草寇!”说罢,两人瞬间交上手。

韩滔枪法凌厉,枪尖寒光闪烁,直取秦明要害。

秦明的狼牙棒也是舞得虎虎生风,每棒都带着千钧之力。两人激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韩滔心中暗惊,心想这梁山果然藏龙卧虎。此时,梁山其他好汉也纷纷加入战团,花荣在一旁张弓搭箭,瞄准韩滔。

韩滔察觉到危险,虚晃一枪,拨马便跑。秦明哪肯罢休,纵马追去。

韩滔边跑边想对策,突然想起回马枪战术,待秦明追近,他勒马转身,长枪如电刺出。

秦明躲避不及,肩膀被擦出一道口子,鲜血直流。韩滔见一击未中要害,趁秦明受伤,再次拨马回营。

经此一战,韩滔不敢轻敌,回营后与后续赶来的将领商议,决定封锁梁山周围水域,切断其与外界联系,再寻机进攻。

但梁山好汉也非等闲之辈,在宋江、吴用等首领带领下,看穿朝廷大军意图,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打乱朝廷大军部署,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对峙。

随着时间推移,朝廷大军因远离后方补给,粮草渐缺,士气低落,士兵抱怨不断。

韩滔心急如焚,决定冒险率精锐部队趁夜色绕过梁山防线,从后方突袭。

那夜月色昏暗,韩滔率部在山林中小心翼翼前行,避开梁山巡逻队,摸到梁山后方。发现此处防守薄弱,韩滔大喜,下令进攻。精锐部队如猛虎下山冲向梁山营地,喊杀声惊破夜空。

梁山好汉起初措手不及,营地一片混乱,但很快反应过来,纷纷拿起武器抵抗。

韩滔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杀敌同时寻找梁山重要人物,想一举擒获扭转战局。

可就在他以为胜利在望时,梁山援军赶到。原来梁山早有防备,发现异动便派快速反应部队支援。

韩滔暗叫不好,但已无退路,只能继续战斗。双方在梁山后方展开混战,喊杀声、惨叫声交织。

混战中,韩滔不幸被冷箭射中腿部,一个踉跄,险些落马。他强忍剧痛,继续挥舞长枪作战。

最终,韩滔和他的精锐部队寡不敌众,且战且退,突袭失败。这一战后,朝廷大军士气更加低落,韩滔也因伤行动不便。

此后,朝廷又多次组织征讨梁山,均以失败告终。在此期间,朝廷内部出现分歧,一些官员主张与梁山进行招安谈判。

韩滔在养伤期间听闻此消息,心中五味杂陈。他对招安一事起初心存疑虑,不知梁山好汉是否真心归顺,也担心自己未来在朝廷的命运。

一日,韩滔与一同在陈州共事过的彭玘谈及此事。

韩滔皱眉道:“彭兄,这招安之事,你看靠谱吗?梁山这些人可都是和咱们交过手的,能真心归顺朝廷?”

彭玘思索片刻道:“韩兄,如今朝廷多次征讨不利,这梁山势力又愈发壮大。招安或许也是一种办法,就看朝廷能给出怎样的条件,梁山众人又作何想法了。”

经过一番思考,韩滔最终决定接受招安。他想,既然朝廷有此决策,自己身为军人,理当服从命令,且若能让梁山好汉为朝廷所用,也未尝不是好事。

于是,韩滔随梁山众好汉一同接受招安,成为朝廷官员。

在梁山等待招安期间,韩滔的生活也有了不少变化,对梁山的了解也日益加深。

初上梁山,韩滔被安排住在一处临近练武场的院子里,与其他几位好汉相邻。他初来乍到,对梁山的规矩和生活方式还很陌生,心中难免有些拘谨。

一日清晨,韩滔早起在院子里活动身体,正巧遇到林冲。

林冲笑着打招呼:“韩滔兄弟,起得挺早啊。在这梁山,日子过得可还习惯?”

韩滔回应道:“林大哥,初来乍到,还有些不适应呢。这梁山的规矩和咱们以前在军中可不大一样。”

林冲点头道:“是啊,时间长了就会习惯的。咱这梁山虽说是落草为寇,但兄弟们大多也是被逼无奈,大家心里还是向着正道的,平日里相处也都挺融洽。”

韩滔听了,心中对梁山众人又多了些理解。

平日里,梁山好汉们除了练武,也有不少集体活动。每隔几日便会在聚义堂集会,商讨梁山大事,比如应对朝廷围剿、扩充势力、帮助周边百姓等等。

韩滔初入集会时,多是默默倾听。一次集会上,宋江提及要加强梁山防御,以防朝廷突然来袭。

吴用接着说道:“宋大哥所言极是,咱们得未雨绸缪。可这防御之事,还需各位兄弟出谋划策。”

韩滔思索片刻,鼓起勇气道:“宋大哥,吴军师,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在梁山周围多设些暗哨,不仅在陆路,水路也要安排妥当。这样一来,朝廷大军若有动静,咱们能提前知晓,也好早做准备。”

宋江听了,眼睛一亮,点头道:“韩滔兄弟这主意不错,就按你说的办。”

从那以后,韩滔也逐渐融入梁山生活,与众多好汉结下友谊。

其中,与他最为交好的当属天目将彭玘。两人时常一起喝酒聊天,回忆往昔军中岁月,也探讨梁山的发展。

有一回,梁山周边村子遭土匪劫掠,村民苦不堪言。消息传来,宋江决定派队剿灭土匪。韩滔和彭玘主动请缨。

出发前,韩滔对彭玘说:“彭兄,这次可得好好教训教训这些土匪,还村民们一个安宁。”

彭玘握紧拳头道:“那是自然,咱可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

两人率队赶到村子,只见一片狼藉,房屋烧毁,村民哭声凄惨。

韩滔怒喝道:“这些土匪实在可恶,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他们仔细搜寻,发现土匪藏身在深山老林的山寨里。

韩滔与彭玘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韩滔率一路从正面进攻,彭玘率另一路绕到后方合围。

韩滔率部冲向山寨,喊杀声震天。土匪们纷纷拿起武器迎战。韩滔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土匪纷纷倒下。

彭玘那路也进展顺利,成功绕到山寨后方,与韩滔部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土匪被全部剿灭,村民们赶来道谢,眼中满是感激。韩滔看着村民恢复安宁生活,心中欣慰,越发觉得梁山“替天行道”之举有意义。

在梁山的日子里,韩滔还参与了不少其他事务。

有一次,梁山的粮食储备出现了短缺问题。宋江为此忧心忡忡,在聚义堂召集众好汉商议办法。

宋江皱着眉头说:“各位兄弟,如今咱们梁山的粮食储备不足,这可如何是好?若是断了粮,兄弟们可都要挨饿了。”

吴用摸着胡须思考片刻后说:“宋大哥,依我看,咱们可以一方面派人去周边富庶之地采购粮食,另一方面组织兄弟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双管齐下,以解燃眉之急。”

韩滔听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军师这主意不错,但采购粮食需得小心谨慎,莫要被官府发觉。至于开垦荒地,我觉得咱们可以挑选一些熟悉农事的兄弟来带头,这样能提高效率。”

众好汉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梁山一部分兄弟负责外出采购粮食,他们乔装打扮,小心翼翼地避开官府的耳目,前往各地采购。

而韩滔则主动参与到开垦荒地的队伍中,他虽然是武将,但小时候也见过家中佃农劳作,对农事并非一窍不通。

在开垦荒地时,韩滔与其他好汉们一起挥汗如雨。他对身边的兄弟说:“兄弟们,这粮食可是咱们的命脉,如今咱们亲手开垦,等收获之时,那可都是咱们自己的成果啊。”

大家听了,都干劲十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梁山的粮食储备逐渐得到了补充,危机得以缓解。

还有一回,梁山来了一位江湖郎中,自称有妙手回春之术,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梁山众好汉平日里打斗受伤在所难免,听闻此消息,不少人都想去试试。

韩滔也有些好奇,便与彭玘一起去看望这位郎中。

见到郎中后,韩滔问道:“先生,您真能治好各种疑难杂症?”

郎中自信满满地说:“那是自然,我这医术可是祖传的,多少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都被我拉了回来。”

彭玘笑着说:“那可太好了,咱们梁山兄弟可没少受伤,要是您能治好,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然而,没过多久,就有兄弟反映这郎中的药似乎没什么效果,甚至有些兄弟吃了药后病情还加重了。

宋江得知后,十分生气,决定彻查此事。韩滔主动请缨协助调查。

他和其他几位负责调查的兄弟一起,仔细询问了吃过药的兄弟们的情况和用药情况,又暗中观察了郎中的行医过程。

最终发现,这郎中原来是个骗子,他所谓的祖传医术不过是骗人的幌子,目的就是为了在梁山骗吃骗喝,顺便捞些钱财。

韩滔气愤地对郎中说:“你这骗子,竟敢在梁山行骗,真当我们梁山好汉好欺负吗?”

那郎中吓得瑟瑟发抖,连连求饶。

宋江当机立断,将这骗子赶出了梁山,并告诫兄弟们以后要多加小心,莫要再上这种骗子的当。

在梁山生活的这段时间,韩滔还见证了梁山内部的一些矛盾与化解过程。

有一次,因为分配战利品的问题,两位好汉发生了争执。一位是黑旋风李逵,他觉得自己在战斗中出力最多,应该多分一些;另一位是拼命三郎石秀,他认为应该按照功劳大小公平分配,不能只看谁出力多。

两人在聚义堂外就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引得不少好汉都围了过来。

李逵挥舞着板斧,大声吼道:“俺李逵在战场上杀的人最多,为啥不能多分点?”

石秀也不甘示弱,握紧拳头说:“哼!要按规矩来,不能凭你一人说了算,得看大家的功劳总和!”

宋江、吴用等首领听到吵闹声后,也赶了过来。

宋江皱着眉头说:“两位兄弟,莫要争吵了,咱们梁山讲的就是个义字,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的,怎么能为了这点小事就伤了和气呢?”

吴用也在一旁劝解道:“是啊,咱们梁山的资源是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分配自然要公平合理,既要看个人出力,也要看整体贡献。”

韩滔在一旁听着,也觉得应该平息这场争执。他走上前去,对李逵和石秀说:“李大哥,石大哥,我觉得宋大哥和吴军师说得对。咱们梁山的兄弟都是生死之交,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闹别扭。不如咱们重新评估一下这次战斗中各位兄弟的贡献,然后再进行公平分配,如何?”

李逵和石秀听了韩滔的话,都冷静了下来。经过一番重新评估和讨论,最终达成了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分配方案,这场争执也就此平息。

在梁山等待招安期间,朝廷那边又派人来传达招安之意,这事儿在梁山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宋江坐在聚义堂的首位,面色凝重地对众好汉说:“各位兄弟,朝廷又派人来招安了。咱梁山这些年与朝廷对抗,虽说是被逼无奈,但如今朝廷既有此意向,倒也是个转机。可这招安之事,关乎咱梁山众兄弟的前程命运,须得慎重商议。”

吴用在一旁点头附和道:“宋大哥所言极是。朝廷此前多次征讨咱们,如今却要招安,其诚意究竟几何,条件又是怎样,都得细细考量。”

下面的好汉们听了,顿时议论纷纷。

李逵一听就火了,冲上前去就要动手,嘴里骂道:“你这狗官,少在这儿大放厥词!俺们梁山兄弟凭啥要听你们的?”

鲁智深、武松等人也纷纷起身,怒目而视。

宋江赶忙喝止李逵:“铁牛,莫要冲动!”又对使者说道:“使者大人,你且先退下,容我等商议一番。”

使者见状,只得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待使者走后,宋江看着众好汉说:“兄弟们,这诏书里虽说了些好话,但具体条件还不明朗。咱不能就这么轻易应下,也不能一口回绝。我想派几位兄弟去京城打探打探虚实,看看朝廷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吴用点头道:“宋大哥此计甚好。我看就派燕青、戴宗这等机灵的兄弟去,他们定能把情况摸得清楚。”

于是,燕青和戴宗领了任务,乔装改扮后悄悄前往京城。

在燕青和戴宗去京城打探消息的日子里,梁山众好汉都在焦急等待。

韩滔也时常和其他好汉们谈论此事,大家都盼着能有个好结果,既能为朝廷效力,又能保梁山众兄弟平安。

过了些日子,燕青和戴宗回来了。他们把在京城打探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宋江、吴用等首领汇报。

燕青说道:“宋大哥,吴军师,我和戴宗哥哥在京城查探得知,朝廷此次招安,确实有几分诚意。皇帝似乎是想借助咱们梁山的力量去征讨辽国、方腊等叛乱势力,以保大宋江山。但也有一些大臣对咱们心存疑虑,担心咱们归降后会再次叛乱。”

戴宗也接着说:“而且,朝廷开出的条件虽说能封官授爵,但具体官职高低、权限大小等还不太明确,怕有些兄弟会觉得不公平。”

宋江听了,沉思片刻后说:“如此看来,这招安之事有利有弊。但咱梁山众兄弟若能借此机会为国效力,洗清草寇之名,倒也是件好事。只是这条件还需再和朝廷商议商议,争取让兄弟们都能满意。”

吴用点头道:“宋大哥说得对。咱们得和朝廷好好谈一谈,把咱们的要求和顾虑都摆出来,看能不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韩滔在一旁听了,也点头附和道:“宋大哥所言极是。这事儿可得慎重,毕竟关系到兄弟们的切身利益。咱得让朝廷知道,咱们梁山众兄弟可不是能随意糊弄的。”

鲁智深闷声说道:“哼,就怕那朝廷老儿嘴上说得好听,到时候又变了卦,可不能轻易信了他们。”

宋江微微一笑,看向鲁智深道:“鲁兄弟说得也在理,不过咱也得给朝廷一个机会,看看他们到底能拿出怎样的诚意来。若是真能让兄弟们有个好前程,又能为国效力,倒也是件美事。”

吴用接着说:“宋大哥,依我看,咱们得先把兄弟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列出来,比如官职分配得公平合理,不能厚此薄彼;再者,咱梁山的兄弟们大多都是性情中人,可受不了那官场的诸多约束,得保留一定的自主性;还有这日后的待遇,也得有个明确说法。”

众好汉纷纷称是。

宋江点头道:“好,就依军师所言。咱们这就细细商议,把这些条件都写清楚。”

随后几日,聚义堂里热闹非凡,众好汉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为这招安的条件出谋划策。

韩滔也积极参与其中,他对着众好汉说道:“各位兄弟,我觉得除了刚才军师说的那些,咱们还得考虑到兄弟们的家属安置问题。毕竟咱们若是归顺了朝廷,可不能让家人还跟着担惊受怕,得让朝廷给安排好安稳的住处,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林冲在一旁赞同道:“韩滔兄弟这话说得在理,我等落草为寇,家人也跟着受苦,若能借着招安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那也是我等的心愿。”

经过几日的商讨,梁山众人终于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招安条件清单。

宋江看着手中的清单,对吴用说:“军师,这份清单你再仔细过目一下,看看可有遗漏之处。待确定无误后,咱们就派燕青、戴宗等兄弟再去京城,和朝廷当面商谈。”

吴用接过清单,仔细看了一遍,点头道:“宋大哥,我看这清单已颇为周全了。只盼朝廷那边能重视咱们的要求,给出个满意的答复。”

燕青和戴宗再次领命,带着梁山众人的期望,又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这一回,朝廷似乎也意识到梁山众人的认真态度,对待燕青和戴宗的到来比上次更为重视。

燕青和戴宗被安排在驿馆住下后,很快便有朝廷官员前来与他们会面。

那官员满脸堆笑地说道:“二位好汉,此次前来,想必是带着梁山诸位英雄的想法了。我等定会认真对待,还望二位能详细说说。”

燕青不卑不亢地说道:“大人,我梁山众兄弟对此次招安一事极为重视,这是我们拟定的条件清单,还望大人呈交朝廷,仔细斟酌。”

说着,便将清单递了过去。

那官员接过清单,大略看了一眼,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说道:“二位稍安勿躁,我这就将此清单呈交上去,待朝廷商议后,定会给诸位一个答复。”

燕青和戴宗在驿馆里焦急地等待着朝廷的答复。

期间,燕青对戴宗说:“戴大哥,你看这朝廷能答应咱们的条件吗?我心里总有些忐忑。”

戴宗拍了拍燕青的肩膀,说道:“燕青兄弟,咱且等着吧。这事儿也急不得,毕竟咱们提出的条件可不算低,就看朝廷有没有那份诚意了。”

又过了几日,那官员终于再次前来。

他对着燕青和戴宗说道:“二位好汉,朝廷已商议过了你们提出的条件。大部分条件朝廷还是认可的,只是在官职分配上,还需再斟酌斟酌,毕竟官职有限,不能一下子都满足诸位的要求。不过朝廷也表示,会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让诸位好汉都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燕青皱了皱眉,说道:“大人,这官职分配可是重中之重,我梁山众兄弟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战功赫赫之人,若是不能得到合理的官职安排,恐怕难以服众啊。”

戴宗也在一旁点头称是。

那官员忙道:“二位莫急,朝廷会继续商议此事,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还望二位先回梁山,告知诸位好汉,朝廷的诚意是有的,只是还需些时日来完善这些安排。”

燕青和戴宗无奈,只得先回梁山,将朝廷的答复告知了宋江、吴用等众人。

宋江听后,眉头紧锁,说道:“兄弟们,看来这朝廷还是有所顾虑啊。不过既然他们说会继续商议,咱们且再等等看。只是这段时间,大家也不能松懈,仍需加强梁山的防备,以防万一。”

众好汉齐声应道:“是,宋大哥!”

在等待朝廷最终答复的日子里,梁山的气氛略显沉闷。众好汉们一边继续着日常的训练和事务,一边心里都在惦记着招安的事儿。

韩滔和彭玘在练武场上练武时,彭玘忍不住说道:“韩兄,你说这朝廷最后能给咱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吗?我这心里呀,老是七上八下的。”

韩滔收了枪势,说道:“彭兄,这事儿还真不好说。不过咱们也只能等了,希望朝廷能明白,咱们梁山众兄弟可都是真心想为国效力,只要他们能拿出足够的诚意,给咱们一个合理的安排,那招安也未尝不可。”

又过了些日子,朝廷的使者再次来到梁山。

这次使者的态度明显比上次谦和了许多,他一进聚义堂,便对着众好汉拱手道:“诸位好汉,朝廷经过慎重商议,已对诸位提出的条件有了进一步的答复。”

说着,便展开诏书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对梁山众好汉招安之事,特做如下安排:一应官职将依据诸位过往战功及才能合理分配,确保公平公正;诸位好汉家属将妥善安置于京城附近,给予优厚生活条件;梁山众兄弟归顺后,在执行朝廷任务时,可保留一定自主性,具体细则待日后再行商议……”

使者读完诏书,看着众好汉说道:“诸位好汉,朝廷此次可是诚意满满,还望诸位能应下这招安之事,早日为朝廷效力。”

宋江听了,心中大喜,站起身来对着众好汉说道:“兄弟们,看来朝廷这次是真有诚意了。大家觉得如何?”

众好汉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鲁智深挠了挠头,说道:“哥哥,这条件听起来倒是不错,可俺还是有点担心,这朝廷会不会说话不算话呀?”

武松也说道:“是啊,宋大哥,咱们可得小心着点,别到时候被朝廷给算计了。”

韩滔在一旁想了想,说道:“宋大哥,我觉得咱们可以先应下这招安之事,但要求朝廷先把咱们家属的安置事宜落实到位,这样咱们心里也有个底,知道朝廷是真心想让咱们归顺。”

宋江点头道:“韩滔兄弟这主意不错。使者大人,你看这样如何?咱们先应下这招安,但需朝廷先将家属安置之事办妥,咱们再正式下山归顺。”

使者犹豫了一下,说道:“这……诸位好汉,朝廷既然已答应了安置家属,自是会尽快落实,只是这先后顺序,恐怕还需再商议商议。”

宋江脸色一沉,说道:“使者大人,这可是关系到我梁山众兄弟的身家性命和对朝廷的信任,若是朝廷连这点诚意都没有,那这招安之事,恐怕难以达成。”

使者见状,忙道:“诸位好汉莫急,我这就回朝廷禀报此事,尽快给诸位一个答复。”

说着,便匆匆离开了梁山。

过了几日,使者再次来到梁山,带来了朝廷的答复:“诸位好汉,朝廷已同意先安置诸位的家属,待安置妥当后,诸位便可下山归顺。”

宋江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着众好汉说道:“兄弟们,看来朝廷这次是真的拿出诚意来了。那咱们就准备准备,等家属安置好后,便下山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去!”

众好汉们也纷纷露出了笑容,齐声应道:“是,宋大哥!”

在朝廷安置梁山众好汉家属的这段时间里,梁山上下一片忙碌。兄弟们一边帮忙收拾行装,一边憧憬着未来的新生活。

韩滔也不例外,他一边帮着整理东西,一边对彭玘说:“彭兄,这一转眼,咱们就要离开梁山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呢。”

彭玘点头道:“是啊,韩兄,在这梁山的日子虽说不长,但也留下了不少回忆。不过能有机会为朝廷效力,洗清草寇之名,也是好事一桩。”

终于,梁山众好汉的家属都被妥善安置好了。

宋江带领着梁山众好汉,浩浩荡荡地下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正式成为了朝廷的官员。

而韩滔也在这一系列的经历中,不断成长,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对大义的坚守。

后来宋江与卢俊义兵分两路攻打方腊,韩滔跟随宋江这一路。

在常州的毗陵郡之战中,本来是关胜大战对方的钱振鹏,对方阵营有人出来助战,梁山这边黄信和孙立也去助战,随后对方又有人加入战斗,梁山这边韩滔和彭玘便也冲了出来。

与韩滔对战的人叫金节,金节假装战败,韩滔在后追赶。

其中方腊军中有个叫高可立的人,特别擅长射箭,一箭射中了韩滔的脸庞,韩滔不幸负伤落马。

接着,方腊阵营的张近仁冲出来,对着韩滔咽喉上又刺了一枪,韩滔当场毙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