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传精选 > 第61章 中箭虎–丁得孙

水浒传精选 第61章 中箭虎–丁得孙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7:12:28 来源:小说旗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哀鸿遍野。丁得孙便在这乱世之中呱呱坠地,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无情转动。自幼,他便被命运的重锤狠狠捶打,父母双亡的惨痛遭遇,如同一座无法逾越的黑暗深渊,将他吞噬。孤苦伶仃的他,在这冰冷世间,犹如无根浮萍,漂泊流浪。

为了在这残酷世界谋得一线生机,丁得孙不得不与市井无赖展开殊死搏斗。那些无赖,常三五成群,欺他年少无依,妄图抢夺他辛苦乞讨或觅得的些许吃食、寻得的一处勉强容身之所。

丁得孙虽身形瘦小,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每一次面对无赖的挑衅,他皆怒目圆睁,死死握紧稚嫩的拳头,即便被打得遍体鳞伤,也绝不退缩半步。

与此同时,他还需与山林野兽周旋。那阴森茂密的山林,于他而言,既是觅食果腹的希望之地,亦是险象环生的死亡之境。饿狼的绿眼在暗夜中闪烁,虎豹的咆哮在山谷间回荡,他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或许是上苍见他可怜,在无尽磨难中,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与超乎常人的习武天赋。在那偏僻幽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丁得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苦练飞叉技艺。

晨曦微露之时,他便迎着朝阳,站在高耸入云的古木之前,全神贯注地练习飞叉投掷。初始,飞叉似顽皮孩童,全然不听使唤,常常偏离目标,深深嵌入旁边的泥土或树干之中。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如着魔一般,反复揣摩发力技巧。

他仔细观察自己每一次投掷时身体的细微动作,手臂的伸展幅度、腰部的扭转力度、腿部的支撑力量,皆在他的思索范围之内。对于瞄准角度,他更是以古木上的纹理、枝叶的分布为参照,不断调整。而出手时机,他则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感受着心跳的节奏、呼吸的韵律与身体力量的完美契合点。

寒来暑往,时光匆匆流逝,丁得孙的努力终有回报。他的飞叉逐渐变得如臂使指,越来越准,力道亦越来越强。只见他轻喝一声,飞叉如离弦之箭,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闪闪的优美弧线,精准无误地击中数丈之外的目标,且深深嵌入,入木三分,其威力足以令观者咋舌。

因他满脸与全身皆布满了战斗和冒险留下的狰狞疤痕,又在战斗中勇猛无畏,恰似中箭仍能威风凛凛之虎,“中箭虎”的名号便在江湖边缘悄然传开,引得不少人侧目。

东昌府彼时在没羽箭张清的镇守下,兵强马壮,声名远扬。丁得孙听闻张清的赫赫威名与传奇事迹后,心中那对英雄的敬仰与向往之情,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东昌府的漫漫征途。

这一路,可谓荆棘满布,艰难险阻无数。他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炽热的阳光如烈火般炙烤着他的身躯,脚下的黄沙滚烫,每走一步,都似陷入深深的火海。狂风呼啸而过,裹挟着沙砾,如锋利的刀刃般刮擦着他的肌肤。他攀爬陡峭险峻的山峰,狭窄的山路崎岖难行,一侧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他在茂密幽深的丛林中穿梭,毒蛇吐着信子,在草丛中悄然潜伏;毒蝎挥舞着毒刺,在树枝上虎视眈眈。

历经无数磨难,丁得孙终于抵达东昌府。张清初见丁得孙,见其虽面容冷峻、带着几分凶狠,但眼神中透着一股执着与坚毅,且听闻他飞叉技艺了得,心中顿生爱才之意,决定将他收为副将。

张清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丁得孙,开口说道:“你这汉子,模样虽凶,却透着一股英气。本将观你非池中物,若你真心愿追随于我,定要遵守军中严苛规矩,奋勇杀敌,不可有丝毫懈怠,你可敢应下?”

丁得孙抱拳行礼,动作干脆利落,声音坚定如磐石:“末将愿听将军号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末将自小在江湖摸爬滚打,历经无数生死考验,练就这身武艺,只盼能遇明主,如将军这般英雄人物。如今得见将军,是丁某之幸,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自此,丁得孙便追随张清左右,开启了他在东昌府的军旅生涯,一心期盼着能在张清的麾下建立功勋,让自己的名字在这乱世中闪耀夺目。

宋江率领梁山大军前来攻打东昌府,刹那间,东昌府城外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动地。张清与丁得孙领命出城迎敌。

张清在阵前尽显英雄本色,他镇定自若地站在阵中,宛如一座巍峨高山,不可撼动。手中飞石如流星般呼啸而出,所到之处,梁山众将纷纷落马,人仰马翻。

丁得孙在一旁目睹张清的神勇,心中热血沸腾,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他大吼一声,声若雷霆,挥舞着飞叉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梁山阵中。他的飞叉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恰似死神的镰刀,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腥风血雨,梁山士兵见他来势汹汹,惊恐地纷纷避让,不敢与之正面交锋。

然而,梁山军中亦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燕青见丁得孙在阵中勇猛异常,如入无人之境,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索应对之策。他趁着战场上的混乱,悄悄弯弓搭箭,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紧紧锁定丁得孙的马蹄。只听“嗖”的一声,利箭如闪电般疾驰而出。

此时的丁得孙正杀得兴起,满心都是击退梁山军的念头,对这突如其来的危险毫无察觉。

直到坐下战马发出一阵凄厉的悲鸣,紧接着向前栽倒,他才惊觉。丁得孙反应也算敏捷,一个翻身试图稳住身形,但此时吕方、郭盛已拍马赶到,吕方挺枪刺来,大喝:“休要挣扎,束手就擒吧!你已插翅难逃!”

丁得孙侧身躲过,怒目而视,眼中似要喷出火来:“想擒我,没那么容易!我丁得孙纵横江湖,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岂会怕你们这些鼠辈!”

但他终究寡不敌众,无奈之下被擒。被擒后的丁得孙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却也只能被押往梁山营地。

在梁山营地,宋江亲自为丁得孙松绑,他目光诚挚地看着丁得孙,劝说道:“丁壮士,你武艺高强,我梁山好汉众多,正缺像你这般英雄豪杰。如今天下,奸臣当道,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我等聚义梁山,只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你若归降,定能与兄弟们一起成就一番大业,拯救苍生。”

丁得孙心中思绪万千,他想到自己在东昌府虽有张清赏识,但终究只是一介小卒,难有更大作为。而梁山这里,豪杰云集,且宋江所言句句切中时弊,若能在此地施展抱负,或许真能不枉此生。

他沉默片刻,随后单膝跪地,抱拳说道:“承蒙宋公明哥哥厚爱,丁得孙愿降。只是不知我那张清将军如今何在?末将与将军情深义重,实难放心。”

宋江笑道:“张清兄弟亦在梁山,你无需担忧,日后你们仍可并肩作战,共举大事。”

自此,丁得孙正式成为梁山一员。在梁山大聚义时,他排名第七十九位,被封为地速星,担任步军将校。初入梁山,丁得孙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与新奇。他结识了性格豪爽的鲁智深,鲁智深见他满脸疤痕,笑道:“兄弟,你这模样,一看便是在江湖中历经风雨之人,来,与洒家痛饮一番!”

丁得孙也笑道:“大师豪爽,丁某自当奉陪!只是丁某初来乍到,对梁山诸多规矩、人事尚不熟悉,还望大师多多关照。”两人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畅谈江湖趣事,比拼酒量。

鲁智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笑声如洪钟:“兄弟,在梁山,无需拘束,有洒家在,定不会让你吃亏!”

丁得孙亦开怀畅饮,两人的笑声在梁山上空回荡,久久不散。他还与心思缜密的朱武探讨兵法谋略,朱武拿着兵书,耐心地为他讲解各种阵法与战术,丁得孙虚心聆听,不时提问:“朱先生,此阵若遇敌军突袭,当如何应变?若敌军从侧翼包抄,又该如何应对?”

朱武详细解答:“丁兄弟,此阵可先分兵护住两翼,以强弩手压制敌军攻势。再由中路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待敌军进入包围圈后,便可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丁得孙从中学到了许多排兵布阵的精妙之处,这让他在日后的战斗中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战局。

而他与张清的情谊更是愈发深厚,闲暇之时,两人便在演武场切磋飞叉与飞石技艺。张清笑着说:“得孙,今日让你见识下我新练的飞石手法,定让你防不胜防。”

丁得孙回应:“将军尽管放马过来,我也不会手下留情。看我这飞叉,定能破你飞石之威!”

张清的飞石神出鬼没,时而如飞鸟掠过,时而似流星坠地。丁得孙的飞叉虎虎生风,或直取要害,或迂回攻击。他们的比试常常引得众多梁山兄弟围观叫好,成为梁山的一道独特风景。

梁山受招安后,丁得孙随大军踏上了南征北战的征程。征讨辽国时,战场之上,黄沙漫天,辽军的铁骑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仿佛天崩地裂。

丁得孙毫无惧色,他与步军兄弟们紧密配合,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他瞅准辽军铁骑的破绽,手中飞叉猛地掷出,飞叉专刺敌军马腿。只见飞叉如闪电般疾驰而出,精准地扎入马腿之中,一时间,辽军阵脚大乱,战马嘶鸣,骑士纷纷落马。

丁得孙紧接着冲入敌阵,赤手空拳与辽军士兵展开近身搏斗。他施展出自己在江湖流浪时所学的拳法,拳拳到肉,每一击都带着千钧之力,打得辽军士兵鬼哭狼嚎。

在一次战斗中,他遭遇了辽军的一员猛将,那猛将身材魁梧,手持大刀,威风凛凛。两人激战数十回合,刀光剑影交错,火星四溅,却不分胜负。

丁得孙瞅准对方的一个破绽,大吼一声,飞起一脚踢中对方手腕,使其大刀脱手,随后他如猎豹般敏捷地捡起地上的一根长枪,大喝:“拿命来!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长枪如蛟龙出海,将其刺于马下,为梁山军赢得了关键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围上来夸赞,丁得孙只是淡淡说道:“杀敌报国,乃我等分内之事。诸位兄弟亦是英勇无畏,这胜利是大家的。”

征讨田虎时,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丁得孙与龚旺、李立等率领步兵,如猛虎下山般从后宰门杀入伪晋王宫。宫墙之内,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

丁得孙一马当先,他的飞叉在前方开路,那飞叉好似一条蛟龙,所过之处,血溅四方。

田虎的太子田定听闻敌军杀来,早已吓得脸色苍白,身体瑟瑟发抖。当他看到丁得孙如恶魔般杀至眼前时,田定颤抖着说:“你……你别过来!饶我一命吧!我愿将所有财宝献上!”

丁得孙冷哼一声:“你这等祸国殃民之辈,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还想求饶,简直痴心妄想!你的财宝皆是民脂民膏,我岂会稀罕!”

田定绝望之下,拔出佩剑自刎而亡。丁得孙望着田定的尸体,眼神中没有丝毫怜悯,在他心中,这些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都罪该万死。

在这场战役中,丁得孙还曾单枪匹马冲入敌军的包围圈,解救出被围困的梁山兄弟。他左冲右突,飞叉在手中舞得密不透风,敌军的刀剑纷纷被他挡开,被困兄弟喊道:“丁大哥,快来救我!这敌军太多了!我快撑不住了!”

丁得孙喊道:“莫怕,我来也!有我丁得孙在,定不会让你有事!”最终成功突围,带着受伤的兄弟安全返回营地。

与童贯的战役中,战况激烈异常。丁得孙与龚旺协助张清,带领三百余骑马军迎战童贯大军。

张清站在阵前,飞石如雨点般砸向敌军,敌军将领纷纷被击中,阵形大乱。

丁得孙与龚旺则在马队中穿梭自如,他们相互配合,默契无间。

丁得孙发现童贯手下的嵩州都监周信正在阵中指挥,他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双腿猛夹马腹,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周信。

周信见丁得孙来势汹汹,急忙举枪抵挡,喊道:“来者何人,敢闯我阵?”

丁得孙不答,只是手腕一抖,飞叉在空中划出一道致命的弧线,绕过周信的防御,直刺其咽喉。

周信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恐与绝望,想要躲避却已来不及,被飞叉正中要害,当场毙命。

丁得孙大吼一声,继续冲向敌军,他的勇猛激励着身边的将士们,众人如狼似虎地扑向童贯大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在战斗结束后,丁得孙还参与了对敌军俘虏的审讯工作,他利用自己在江湖中积累的识人之术,对俘虏喝道:“若不实说,休怪我无情!我丁得孙在江湖上混的时候,就见过不少嘴硬的,最后都没好下场!你是想尝尝我的手段,还是乖乖交代?”成功从俘虏口中套出了童贯的下一步作战计划,为梁山军的后续部署提供了重要情报。

征讨方腊时,战争进入到最为惨烈的阶段。丁得孙随卢俊义攻取歙州并昱岭关。在那崎岖蜿蜒的山路中,到处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一日,丁得孙正率军小心翼翼地前行,忽然感觉脚上传来一阵剧痛。他低头一看,只见一条色彩斑斓的毒蛇正咬在他的脚踝上,那毒蛇的双眼闪烁着冰冷的光,毒牙深深刺入肉中。

丁得孙心中暗叫不好,他虽身经百战,却对这突如其来的毒蛇咬伤毫无防备。毒气迅速在他体内蔓延,丁得孙只觉腹中一阵剧痛,仿佛有千万根针在扎一般,眼前也渐渐发黑。

身边的将士们急忙围上来,一名士兵焦急地说:“丁将军,这可如何是好?我们这就去找军医!将军一定要撑住啊!”

丁得孙望着周围焦急的脸庞,想要说些什么,却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他的身体缓缓倒下,意识逐渐模糊,最终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充满波折的一生。

死后,他被追封为义节郎,他的名字与事迹,也在梁山的英雄传奇中,留下了一抹独特而悲壮的色彩,成为了后人传颂与缅怀的对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