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传精选 > 第95章 神算子–蒋敬

水浒传精选 第95章 神算子–蒋敬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7:12:28 来源:小说旗

大宋宣和年间,科举,是无数书生梦寐以求的青云通途,蒋敬亦怀揣着炽热的壮志,毅然踏上这条荆棘满布的漫漫征程。

自小,蒋敬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对书算一道天赋异禀,那些复杂如迷宫的数字,在他眼中宛如灵动跳跃的精灵,能于脑海之中奏响精准无误的美妙乐章。

不仅如此,蒋敬对习武也满怀热忱,舞动枪棒时虎虎生风,尽显飒爽英姿,同时,他对布阵排兵之法亦是钻研颇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谋略天赋。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蒋敬开玩笑,尽管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碰壁,名落孙山。

每当看到那些凭借着关系和贿赂而高中的平庸之辈,蒋敬的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愤懑。他逐渐看清了世道的黑暗与不公,对这个腐朽的朝廷彻底失望透顶。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后,蒋敬终于决然地告别了科举之路,转身踏上了追寻正义与自由的未知征途。

一日,蒋敬偶然听闻黄门山有欧鹏、陶宗旺、马麟三位豪杰,他们在那片土地上劫富济贫,行侠仗义,声名如雷贯耳,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敬仰。

蒋敬听闻此消息后,心中不禁为之一动,直觉告诉他,那里或许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归宿。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收拾好行囊,日夜兼程,向着黄门山的方向匆匆赶去。

历经数日的长途跋涉,蒋敬终于登上了黄门山。当他与欧鹏、陶宗旺、马麟三人相见时,双方相谈甚欢,仿佛多年的老友重逢。

蒋敬神情激昂,言辞恳切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我虽在科举之路上失意,但自幼习得一身本领,无论是书算、武艺还是布阵之道,皆有所长。我愿与诸位豪杰共举义旗,为天下受苦的百姓谋福祉,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欧鹏听闻,顿时仰天大笑,用力拍着蒋敬的肩膀,爽朗地说道:“兄弟,你这话正合我意!我们这黄门山虽规模不大,但兄弟们皆是热血之士,正需你这般有才有志之人!有你加入,何愁不能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当下,蒋敬便正式入伙,成为了黄门山的四寨主。

在黄门山,蒋敬迅速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他凭借着精湛的书算本领,将山寨的财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每一笔收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发挥对布阵排兵的深刻理解,协助欧鹏等人精心规划和加强山寨的防御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巧妙且周全的防御策略。

一日,负责打探消息的喽啰匆忙来报,称附近有一恶霸,平日里作恶多端,鱼肉百姓,强占民田,无恶不作。近日,这恶霸又搜刮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正准备运往别处藏匿。蒋敬听闻后,立刻与欧鹏等人商议,决定劫下这笔不义之财,还之于民。

蒋敬先是派出几个机灵聪慧的小喽啰,让他们扮作寻常百姓,深入恶霸的地盘,仔细摸清恶霸运送财物的详细路线、具体时间以及随行护卫的准确人数和装备情况。

待情报收集齐全后,蒋敬便开始全身心地精心谋划劫财行动。他俯身在简陋的桌案前,根据地形绘制出详细精准的地图,在地图上仔细标注出每一个关键地点,反复计算出最佳的埋伏位置和最为恰当的出击时机。

行动当日,天色还未破晓,四周一片漆黑,蒋敬与兄弟们便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埋伏在恶霸的必经之路。那是一条狭窄幽深的山谷,两侧山峰陡峭险峻,宛如天然的屏障,十分适合设伏。蒋敬手持令旗,目光坚定地盯着谷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

当恶霸的车队缓缓驶入山谷,那沉重的车轮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蒋敬看准时机,一声令下:“兄弟们,动手!”顿时,喊杀声四起,犹如惊雷在山谷中炸响。山上的兄弟们纷纷抛出早已准备好的绊马索,精准地将为首的马匹绊倒,整个车队瞬间陷入大乱。

蒋敬一边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兄弟们奋勇攻击,一边密切关注着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他敏锐地发现敌方虽然一时慌乱,但护卫们训练有素,很快便组织起了顽强的抵抗。

蒋敬迅速在脑海中计算出敌方的防御弱点,然后大声喊道:“兄弟们,一部分佯攻正面,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其余兄弟跟我绕到敌人后方,发起突袭!”

在蒋敬的巧妙指挥下,兄弟们紧密配合,里应外合。正面佯攻的兄弟们喊杀声震天,吸引了大部分敌人的注意力;而绕到后方的队伍则如鬼魅般悄然接近,然后突然发动攻击。敌方顿时阵脚大乱,在两面夹击之下,很快便被击败。

成功劫下财物后,蒋敬与兄弟们将这些不义之财分发给附近的贫苦百姓。百姓们手捧着财物,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纷纷跪地叩谢:“多谢各位好汉!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呐!”

蒋敬赶忙扶起百姓,微笑着说道:“乡亲们,这都是你们应得的。那恶霸欺压你们太久,我们只是拿回属于你们的东西。大家以后好好生活,莫要再怕那些恶人!”

百姓们纷纷点头,对黄门山的好汉们感恩戴德,称赞他们的义举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黑暗的世道。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宋江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侠义之举和替天行道的理念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当宋江带领着梁山众人路过黄门山时,蒋敬等人有幸与他相见。

宋江目光如炬,看着蒋敬等人,诚挚地说道:“诸位兄弟,我宋江虽不才,但一心只为替天行道,让天下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如今这世道,奸臣当道,百姓受苦,我们梁山兄弟愿与天下豪杰携手,共抗这不公的世道。不知诸位兄弟可愿与我等一同前行?”

蒋敬听闻,心中涌起一股热血,当即抱拳说道:“久闻宋大哥大名,您的侠义之举令我等钦佩不已。我等在这黄门山,虽也做些劫富济贫之事,但力量微薄。若能跟随宋大哥,定能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为百姓谋更多福祉。我等愿追随宋大哥,万死不辞!”

欧鹏、陶宗旺、马麟等人也纷纷响应:“我等愿追随!”

宋江大喜,说道:“好!从今往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一同为了替天行道的大业努力!”于是,蒋敬等人毫不犹豫地决定追随宋江,投奔梁山。

初到梁山,宋江深知蒋敬的才能,便将掌管钱粮的重任托付于他。蒋敬深感责任重大,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梁山的后勤保障工作中。

梁山人多势众,每日的粮草消耗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难以填满。为了确保粮草的稳定供应,蒋敬不辞辛劳,亲自走访周边的城镇乡村。

每到一处,他都与当地的粮商耐心交谈:“掌柜的,我们梁山兄弟皆是为了替天行道,保护百姓。如今梁山人多,粮草需求大,还望掌柜能以公道价格供应粮草。日后若有需要梁山帮忙之处,我等必定义不容辞。”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诚信,蒋敬成功与各地粮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谈下了许多优惠的采购条件。

在运输过程中,蒋敬更是精心规划路线。他常常对着地图,仔细琢磨:“从这里走,虽路途稍远,但较为安全,可避免遭遇山贼劫道。”同时,他还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运输计划。

有一次,原本计划的运输路线因暴雨导致道路泥泞难行,蒋敬得知后,迅速重新规划路线,带领兄弟们绕过泥泞路段,成功将粮草按时运到梁山,保证了梁山众人的日常所需。

梁山受招安后,蒋敬随宋江南征北战,参与了讨伐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事。在这些残酷的战争中,粮草调度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蒋敬就如同梁山军队的“粮草指南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征讨辽国时,北方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寒风凛冽,冰雪漫天,粮草的存储和运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蒋敬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后,与负责粮草的兄弟们商议:“此地寒冷,粮草易受潮变质。我们需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通风之处搭建粮草仓库,且要安排专人日夜看守,定时检查粮草情况。”

在运输方面,他根据路途的远近和路况,合理调配车辆和人力:“这段路积雪深厚,车辆行进困难,需多派些人手推车,确保粮草及时供应到前线。”

在与田虎的战斗中,敌军狡猾地切断了梁山军的一条重要粮草补给线。蒋敬得知后,迅速赶到前线,与将领们商讨对策。他看着地图,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说道:“敌军切断此路,意在困我。但据我所知,附近有条隐秘小路,虽难行,但可绕过敌军封锁。我们可派一支精锐部队,乔装打扮,护送粮草从此路通过。”将领们听后,纷纷点头赞同。

蒋敬亲自带领这支队伍,小心翼翼地沿着小路前行。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避开敌军的巡逻。最终,成功将粮草送到了前线,解了梁山军的燃眉之急。

讨伐王庆时,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在消耗大量的粮草和物资。蒋敬深知此时粮草的重要性,他一方面加强了粮草的管理和保护,对负责粮草的兄弟们严肃说道:“如今战事紧张,粮草乃我军命脉,务必加强防范,不可有丝毫懈怠!”

另一方面,他积极寻找新的粮草来源。他深入当地百姓之中,耐心询问:“老乡,请问这附近可有存放粮草之处?”

经过与百姓的交流,他了解到附近有一处被废弃的粮仓,里面还存放着一些粮草。蒋敬带领兄弟们迅速前往,经过一番清理和整理,成功获取了这批粮草,为梁山军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最艰难的战役当属征讨方腊。南方的地形复杂多变,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潮湿闷热,给粮草调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乌龙岭一役中,梁山军深入敌方腹地,粮草运输困难重重。蒋敬日夜操劳,不仅要确保粮草的供应,还要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粮草的分配。

有一次,前方战事吃紧,急需补充粮草。蒋敬在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运输队伍,亲自带领他们穿越重重险阻。在途中,他们遭遇了方腊军的埋伏。方腊军大喊:“你们这些梁山贼寇,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蒋敬临危不惧,冷静地指挥兄弟们利用地形进行抵抗。他迅速观察四周地形,心中快速计算敌军的兵力和攻击方向,然后大声喊道:“兄弟们,不要慌乱!利用这些巨石和树木做掩护,集中火力攻击敌军薄弱之处!”

同时,他带领一部分兄弟寻找敌军的破绽,成功突围。最终,他们将粮草及时送到了前线,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结束后,蒋敬因功被授予武奕郎。然而,多年的征战让蒋敬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和残酷,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继续留在官场只会陷入无尽的纷争。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官,收拾行囊,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潭州。

蒋敬的一生,从科举失意的书生,到黄门山的义士,再到梁山的后勤支柱,最后成为教书育人的先生,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正义和理想。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百姓谋福祉,为梁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在潭州的大街小巷流传,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