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故事笑话 > 第74章 大话三国之赤壁风云

故事笑话 第74章 大话三国之赤壁风云

作者:老侯讲故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17:35:56 来源:小说旗

大话三国之赤壁风云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魏蜀吴三方势力可谓是斗智斗勇,精彩纷呈。不过,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赤壁之战,和史书上记载的可能有点不一样,这里面的故事,那叫一个让人笑掉大牙。

话说曹操,这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一直有着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基本统一北方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南方。在他眼中,东吴的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就像两块绊脚石,不搬开,他这“天下之主”的宝座就坐不安稳。于是,曹操大手一挥,率领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江南进发,准备一举拿下东吴,顺便把刘备也给收拾了。

这边刘备得知曹操大军压境,吓得脸色惨白,赶忙去找诸葛亮商量对策。诸葛亮摇着他那把标志性的鹅毛扇,不紧不慢地说:“主公莫慌,山人自有妙计。咱们单靠自己肯定打不过曹操,必须和东吴联手。”刘备一听,觉得有道理,可又担心地问:“那东吴会愿意和咱们合作吗?”诸葛亮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放心吧主公,我去东吴走一趟,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定能说服孙权。”

诸葛亮来到东吴,孙权也正为曹操的大军发愁呢。他手下的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投降,说曹操势力太大,根本打不过;另一派主张抵抗,可又没什么把握。孙权正左右为难的时候,诸葛亮来了。

诸葛亮见到孙权,先是把曹操一顿猛夸,说曹操兵多将广,实力超强。孙权一听,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心里想:“你这是来劝我投降的吧?”可没想到,诸葛亮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呢,曹操的军队有很多弱点。他们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来到南方,水土不服,肯定会生病。而且,他这次来,犯了兵家大忌,战线拉得太长,粮草供应肯定跟不上。”孙权听了,眼睛一亮,觉得诸葛亮说得有点道理。

这时候,东吴的大臣张昭站出来,想给诸葛亮来个下马威。他说:“诸葛亮啊,你口口声声说能打败曹操,我看你就是吹牛。刘备之前被曹操打得屁滚尿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好意思来找我们合作?”诸葛亮一听,不生气反而笑了,他说:“张大人,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刘备之前是败了几次,可那是因为他兵力薄弱,又没有稳固的后方。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和东吴联手,就像猛虎添翼。而且,曹操虽然人多,但他的士兵都是被迫来打仗的,根本没有斗志。您再看看东吴,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险,要是还怕曹操,那可就太让人笑话了。”张昭被说得哑口无言,其他大臣也都对诸葛亮刮目相看。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但他还是有点犹豫,就问周瑜的意见。周瑜可是东吴的大都督,年轻有为,智勇双全。他早就看不惯曹操的嚣张气焰了,坚决主张抵抗。孙权这下终于下定决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

为了让两家更好地合作,周瑜和诸葛亮开始商量作战计划。这两人都是聪明绝顶的人,可凑到一起,就开始互相较劲。

有一天,周瑜把诸葛亮叫到军营里,说:“诸葛先生,如今曹操大军压境,咱们得想个好办法打败他。我想了个主意,不知道您觉得怎么样。”诸葛亮笑着说:“都督请讲。”周瑜说:“我打算用火攻,曹操的战船都连在一起,只要一把火,就能把他们烧个精光。”诸葛亮一听,心里暗喜,心想:“这和我想的一样啊。”可嘴上却说:“都督这个主意不错,不过火攻虽好,可还得有东风相助才行啊。这大冬天的,都是西北风,咱们在南岸,风往曹操那边吹,怎么放火啊?”周瑜一听,顿时愣住了,他还真没想到这一点。这一下,周瑜对诸葛亮的本事又多了几分忌惮。

回到营帐后,周瑜越想越生气,觉得诸葛亮太厉害了,要是以后和刘备合作成功,东吴可就危险了。于是,他就想找个机会除掉诸葛亮。

第二天,周瑜对诸葛亮说:“诸葛先生,如今我们两家合作,军中正缺箭用。我想请先生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可是关乎我们生死存亡的大事,还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周瑜这是想刁难他。可他一点也不慌张,笑着说:“十天太久了,三天就行。”周瑜以为自己听错了,惊讶地问:“先生说几天?”诸葛亮坚定地说:“三天。如果三天造不出十万支箭,我甘愿受罚。”周瑜心中暗喜,心想:“这诸葛亮真是自不量力,三天怎么可能造出十万支箭,这次看你怎么死。”

诸葛亮回去后,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去召集工匠造箭,而是整天吃喝玩乐,好像把造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鲁肃是周瑜的好朋友,也是个老实人,他看到诸葛亮这样,心里很着急,就去找诸葛亮问个究竟。

诸葛亮见到鲁肃,神秘兮兮地说:“子敬啊,你可得救救我。我这次是被周瑜逼得没办法了,三天根本造不出十万支箭啊。”鲁肃着急地说:“那你还答应他,这可怎么办?”诸葛亮说:“子敬别急,我有个办法。你能不能给我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士兵,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把草把子放在船的两边。这些事你千万别让周瑜知道,不然我的计划就泡汤了。”鲁肃虽然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但他还是答应了。

到了第三天夜里,江上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诸葛亮对鲁肃说:“子敬,咱们该去取箭了。”鲁肃一头雾水,问:“去哪里取箭?”诸葛亮笑着说:“别问那么多了,跟我来就是。”于是,诸葛亮带着鲁肃,坐着那二十条船,向曹操的水寨驶去。

船到了曹操水寨附近,诸葛亮让士兵们把船一字排开,然后在船上敲锣打鼓,大声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以为东吴的军队来偷袭了,可又因为大雾弥漫,看不清对方的情况,不敢轻易出兵。他想了想,就下令弓箭手向江上射箭,把东吴的军队逼退。一时间,曹军的箭像雨点一样射向诸葛亮的船。不一会儿,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

诸葛亮看差不多了,就下令让船掉头,还让士兵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可再派人去追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带着这二十条船,满载而归,轻轻松松就完成了“造箭”的任务。

周瑜知道这件事后,气得七窍生烟,他没想到诸葛亮居然这么厉害,用这么巧妙的办法就解决了难题。可他还是不甘心,又想出了一个主意。

周瑜打听到曹操手下有个叫蒋干的人,和自己是老同学。他就想利用蒋干,让他去曹操那里当间谍,散布一些假消息,扰乱曹操的军心。

蒋干听说周瑜想见他,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可以借此机会立个大功。他来到东吴后,周瑜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他。酒过三巡,周瑜装出一副喝醉的样子,拉着蒋干的手说:“老同学啊,今天咱们只叙旧情,不谈军事。”蒋干本来是想套周瑜的话的,可听周瑜这么说,也不好开口了。

晚上,周瑜和蒋干睡在一个营帐里。半夜,蒋干偷偷起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重要的文件。他翻来翻去,还真让他找到了一封信。信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蔡瑁、张允写的,信上说他们早就想投降东吴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愿意里应外合,帮助东吴打败曹操。蒋干看到这封信,如获至宝,他心想:“这可是个大功劳啊。”于是,他趁周瑜还在睡觉,偷偷把信藏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蒋干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东吴,回到曹操那里。他把信交给曹操,曹操看了信后,勃然大怒,他没想到蔡瑁、张允居然会背叛他。曹操一怒之下,就把蔡瑁、张允给杀了。可杀完之后,曹操才反应过来,自己可能上当了。蔡瑁、张允是他手下最懂水战的将领,杀了他们,自己的水军可就没人指挥了。曹操这才知道自己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可后悔也来不及了。

周瑜除掉了蔡瑁、张允,心里很高兴。他觉得自己离打败曹操又近了一步。可他没想到,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等着他。

为了让火攻的计划更加顺利,周瑜需要有人去曹营诈降,然后在关键时刻放火。可谁愿意去冒这个险呢?这时候,老将黄盖站了出来。黄盖说:“都督,我愿意去。”周瑜很感动,但他还是有点担心,说:“黄老将军,此去曹营,凶多吉少,你可要想清楚啊。”黄盖说:“我已经想好了,为了东吴,我甘愿冒这个险。”

于是,周瑜和黄盖就商量出了一个苦肉计。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周瑜故意找茬,和黄盖吵了起来。周瑜大发雷霆,说黄盖违抗军令,要把他斩首。其他将领纷纷求情,周瑜这才勉强同意,把斩首改成了打板子。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但他始终没有求饶。

这一幕被蒋干看到了,蒋干回去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曹操一开始还不相信,可看到黄盖派人送来的投降信后,他有点动摇了。再加上蒋干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说,曹操终于相信了黄盖是真的投降。

到了约定的日子,黄盖带着几十条装满易燃物的战船,驶向曹营。曹操看到黄盖的船来了,还以为是来投降的,心里很高兴。可没想到,黄盖的船离曹营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突然点起了大火。借着风势,大火迅速蔓延,曹营的战船瞬间就被大火包围了。

曹操的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很多人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淹死。曹操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走了。

赤壁之战,就这样以曹操的大败而告终。这一战,不仅改变了三国的局势,也留下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而诸葛亮、周瑜、黄盖等人物的精彩表现,更是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不过,这其中那些搞笑又有趣的小插曲,才是真正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每次想起,都能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大话三国之赤壁余波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归,一路上丢盔弃甲,好不狼狈。而东吴和刘备这边则是一片欢腾,大摆庆功宴。

在庆功宴上,孙权笑得合不拢嘴,对众人说道:“此次能大破曹军,全赖各位齐心协力,尤其是周公瑾和诸葛先生,真是功不可没啊!”众人纷纷附和,举杯畅饮。

周瑜却在一旁看着诸葛亮,心里那股子嫉妒的火又烧了起来。他眼珠子一转,站起身来对诸葛亮说:“诸葛先生,此次火攻之计大获成功,不过这其中也有不少运气成分。若不是那东风来得及时,咱们这火攻可就成了笑话。我看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如我再出个题考考先生,若先生能答上来,我周瑜对先生是彻底心服口服。”

诸葛亮一听,就知道周瑜又想刁难他,但还是面带微笑地说:“都督请讲,亮定当尽力。”

周瑜清了清嗓子说:“我这有一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先生请对下联。”这上联一出,众人都安静下来,纷纷觉得这上联难度颇高,既描绘了实景,又有巧妙的重复和意境。

诸葛亮略作思索,便开口道:“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话音刚落,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孙权也赞叹道:“诸葛先生果然才思敏捷,此下联对得工整绝妙,与上联相得益彰。”周瑜心里虽然不爽,但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才华,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庆功宴结束后,刘备找到诸葛亮说:“先生,如今曹操大败,咱们也该谋划下一步了。我听闻荆州之地富饶,且战略位置重要,咱们是不是该想法子把荆州拿下?”诸葛亮摇着扇子说:“主公所言极是,荆州咱们势在必得。不过东吴那边肯定也对荆州虎视眈眈,咱们得想个周全的办法。”

于是,诸葛亮就开始琢磨怎么既能拿到荆州,又不得罪东吴。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借荆州”的主意。诸葛亮让刘备带着厚礼去见孙权,说是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军队一直居无定所,希望能暂时借荆州作为安身之地,等日后有了别的地盘,一定归还。

孙权一听,心里就犯起了嘀咕。他想把荆州给刘备吧,又舍不得,毕竟荆州太重要了;不给吧,又怕伤了两家的和气。这时候周瑜站出来说:“主公,荆州万万不能借。刘备素有大志,一旦让他在荆州站稳脚跟,以后可就不好对付了。咱们不如表面上答应借荆州,等他们来了,就把刘备扣下,逼他们交出兵权。”孙权觉得周瑜说得有道理,就答应了刘备借荆州的请求。

刘备带着诸葛亮等人来到东吴,孙权摆下宴席招待他们。酒过三巡,孙权就开始旁敲侧击地问刘备什么时候归还荆州。刘备按照诸葛亮事先教他的,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孙将军,我刘备如今确实是没有容身之所,还望孙将军能宽限些时日。等我有了别的地方,一定马上归还荆州。”孙权刚想说话,周瑜就使了个眼色,示意埋伏好的刀斧手准备动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突然站起来说:“哎呀,孙将军,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昨晚夜观天象,发现有一颗将星正对着东吴的方向闪烁不定,恐怕东吴近期会有大难啊。只有把荆州借给刘皇叔,才能化解这场灾难。”孙权一听,心里一惊,他向来迷信天象,听到诸葛亮这么说,心里就有点犹豫了。

周瑜在一旁着急地说:“主公,别听他胡说,这肯定是诸葛亮的诡计。”可孙权这时候已经有点动摇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先不扣下刘备,看看情况再说。于是,刘备等人就平安地离开了东吴,顺利地“借”到了荆州。

周瑜得知刘备等人平安离开后,气得直跺脚,他说:“这个诸葛亮,又让他给算计了。我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过了一段时间,周瑜听说刘备的夫人去世了,就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孙权说:“主公,咱们可以把您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然后把刘备骗到东吴来成亲。等他来了,咱们就把他扣下,逼他拿荆州来换。”孙权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派人去荆州说亲。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有点害怕,他对诸葛亮说:“先生,这会不会又是周瑜的诡计啊?我要是去了东吴,恐怕凶多吉少。”诸葛亮笑着说:“主公放心,我自有安排。我让赵云陪您去东吴,再给你们三个锦囊,到时候按照锦囊里的计策行事,保证万无一失。”

刘备带着赵云和一些随从来到东吴,一到东吴,赵云就按照诸葛亮的吩咐,打开了第一个锦囊。锦囊里写着:让刘备大肆宣扬他来东吴成亲的消息,并且去拜访乔国老。刘备照做了,很快整个东吴都知道刘备要来和孙尚香成亲了。乔国老是孙权和周瑜的长辈,他知道这件事后,就去恭喜孙权的母亲吴国太。

吴国太一听,大发雷霆,她把孙权叫来骂道:“你这个不孝子,我女儿的终身大事你怎么能如此草率?这么大的事居然都不告诉我。”孙权没办法,只好把周瑜的计划告诉了吴国太。吴国太听了之后说:“我不管你们怎么争权夺利,我不能让我女儿的名声受损。我要在甘露寺见见刘备,如果他是个不错的人,我就把女儿嫁给他;如果他不行,你们再想别的办法。”

孙权只好答应了。到了甘露寺那天,刘备带着赵云早早地就去了。吴国太一看刘备,相貌堂堂,举止文雅,心里很是喜欢。再加上乔国老在一旁不停地夸赞刘备,吴国太当场就决定把孙尚香嫁给刘备。

周瑜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不行,他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让孙权给刘备建造豪华的宫殿,送给他很多美女和珍宝,让刘备沉迷于享乐,忘记回荆州的事。刘备到了东吴后,一开始还能保持警惕,可时间一长,真的被这些享乐的东西迷了心窍,整天和孙尚香吃喝玩乐,把荆州的事抛到了脑后。

赵云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他按照诸葛亮的吩咐,打开了第二个锦囊。锦囊里写着:告诉刘备曹操要攻打荆州,让他赶紧回去。赵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备,刘备这才如梦初醒,他和孙尚香商量后,决定偷偷离开东吴。

他们走的时候,正好被孙权和周瑜发现了。孙权派了很多士兵去追,刘备等人一路拼命逃跑。眼看就要被追上了,赵云打开了第三个锦囊。锦囊里写着:让孙尚香出面阻拦追兵。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那些士兵看到孙尚香后,都不敢轻易动手。刘备等人这才得以顺利逃脱。

周瑜不甘心就这么让刘备跑了,他亲自率领大军去追。可当他追到江边的时候,却看到刘备等人已经上了船,而且船上站着诸葛亮。诸葛亮笑着对周瑜说:“周都督,多谢您的美意,刘皇叔已经平安回去了。您还是请回吧。”周瑜气得口吐鲜血,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大喊道:“既生瑜,何生亮!”这就是着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三国的局势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刘备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势力逐渐壮大;东吴虽然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在和刘备的争斗中却没占到什么便宜;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但他的根基还在,依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三方势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又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大话三国之天下归晋(大结局)

赤壁之战后,三国局势愈发微妙。刘备借得荆州,在诸葛亮辅佐下,西进益州,势力渐盛。东吴孙权稳固江东,周瑜虽在与刘备的周旋中屡屡受挫,“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不轻,但东吴依旧兵精粮足。曹操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时刻盯着南方局势,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

刘备占据益州后,实力大增,关羽镇守荆州,更是让曹操不敢轻易南下。此时,孙权却坐不住了,他觉得刘备占据荆州,对东吴威胁太大,于是又打起了荆州的主意。

孙权派鲁肃去荆州,想和关羽商讨归还荆州之事。关羽何等骄傲,根本不把鲁肃放在眼里。鲁肃设下鸿门宴,想逼关羽就范。关羽却单刀赴会,只带了几个亲随就去了东吴营帐。酒桌上,鲁肃刚提起荆州的事,关羽就一手握住青龙偃月刀,一手拉着鲁肃的胳膊,大声说:“今天只喝酒,不谈国事,谁要是再提荆州,我关羽的刀可不认人!”鲁肃吓得脸色惨白,周围的东吴士兵也不敢轻举妄动。关羽就这样大摇大摆地离开了东吴营帐,鲁肃的计划又泡汤了。

孙权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派吕蒙率军攻打荆州。吕蒙是个很有谋略的将领,他知道关羽勇猛,正面交锋很难取胜,于是就想出了一个“白衣渡江”的计策。吕蒙让士兵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扮成商人,偷偷渡过长江,骗过了关羽的守军,一举拿下了荆州。关羽得知荆州失守,又气又急,急忙回师救援,却被东吴和曹操的军队前后夹击,最后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

刘备得知关羽被杀,悲痛欲绝,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亲自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吓得赶紧求和,但刘备根本不听。东吴这边,陆逊临危受命,担任大都督。陆逊知道刘备兵势正盛,不能硬拼,于是就坚守不出。刘备求战不得,天气又炎热,就把军队驻扎在山林里避暑。陆逊见时机成熟,就采用火攻之计,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的军队被大火烧得晕头转向,死伤无数,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才勉强逃脱。这一战,刘备元气大伤,不久后就病逝于白帝城。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多次北伐中原,与曹操的后人曹魏政权展开激战。诸葛亮智谋超群,发明了木牛流马运输粮草,还摆出八卦阵,让曹军吃尽苦头。但可惜的是,诸葛亮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国力逐渐衰弱。

在北方,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称帝,建立了魏国。但魏国的政权后来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司马懿老谋深算,在魏国朝堂上排除异己,掌握了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专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一心想要取代曹魏,自己称帝。

此时的东吴,在孙权死后,内部争权夺利不断,国力也大不如前。而蜀国在诸葛亮死后,更是人才凋零,难以抵挡魏国的进攻。

司马昭见时机成熟,就派钟会、邓艾率领大军攻打蜀国。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刘禅吓得六神无主,最终开城投降,蜀国灭亡。

蜀国灭亡后,东吴就成了魏国的下一个目标。但此时司马昭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司马炎派王濬率领水军顺江而下,直捣东吴都城建业。东吴的军队根本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很快就土崩瓦解。吴主孙皓也只好投降,东吴灭亡。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天下归晋。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英雄辈出,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至今。那些或英勇、或智谋、或搞笑的情节,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而这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历史的波澜壮阔。

简介

《大话三国》以别样诙谐的笔触,重新演绎了三国时期从赤壁之战到天下归晋的传奇历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妄图一举吞并东吴与刘备势力。刘备惊慌失措,诸葛亮却镇定自若,力主联吴抗曹,并凭借非凡口才说服孙权。期间,周瑜与诸葛亮相互较劲,既有对火攻计策的探讨,又有“草船借箭”的智谋较量,周瑜虽屡次刁难,却均被诸葛亮巧妙化解。随后,周瑜巧用反间计,借蒋干之手除掉曹操水军大将蔡瑁、张允,又与黄盖上演苦肉计,成功让黄盖诈降曹操,最终以火攻大破曹军,成就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赤壁之战后,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刘备在诸葛亮谋划下,以“借荆州”为由,巧妙占据荆州。周瑜对此极为不满,设下诸多计谋,如以孙权妹妹孙尚香为诱饵骗刘备来东吴成亲,企图扣下刘备换取荆州,却被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一破解,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此后,三国局势愈发复杂。孙权因荆州问题与刘备产生矛盾,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劝阻伐吴,却遭陆逊火烧连营,元气大伤后病逝于白帝城。诸葛亮辅佐刘禅继续治理蜀国,多次北伐中原,虽智谋超群,但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蜀国也自此走向衰落。

北方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建魏,政权却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最终废魏称帝,建立晋朝。晋朝建立后,先后派钟会、邓艾灭蜀,派王濬灭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终结,天下归晋 。整个故事在保留历史主线的基础上,融入诸多幽默诙谐的情节,生动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与英雄传奇。

读后感

读《大话三国》有感:于诙谐中品历史风云

当我翻开《大话三国》,本以为只是一场轻松诙谐的历史戏说,读完却发现,这不仅是一部充满欢笑的故事集,更是一扇以别样视角洞察三国历史的窗。

书中对赤壁之战的演绎让人忍俊不禁。曹操的志在必得、刘备的惊慌失措、诸葛亮的淡定自若以及周瑜的嫉妒与智谋,都在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情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草船借箭”不再是课本上严肃的历史典故,而是被赋予了幽默的色彩,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斗智斗勇,充满了喜剧效果,让我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赤壁之战后的故事同样精彩,围绕荆州展开的一系列纷争,将各方势力的矛盾与博弈刻画得入木三分。刘备的“借荆州”、周瑜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情节充满戏剧性,也让我看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

而三国后期的走向令人唏嘘。关羽的败亡、刘备的病逝、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直至蜀国的灭亡,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常。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们,最终都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魏国被司马家族篡权,晋朝统一三国,这一切都像是历史的必然。

这部作品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三国历史,让我在欢乐中领略到历史的厚重。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是枯燥的史实记录,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智慧的较量与碰撞。那些英雄人物,无论是英勇无敌的关羽,还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亦或是野心勃勃的曹操,他们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大话三国》不仅丰富了我对三国历史的认知,更让我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它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让我对历史的热爱愈发深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