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 > 第66章 阉宦窥伺暗影浮

自从拒绝了柳贵妃后,顾长渊便觉得周遭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如同蛛丝般缠绕着他,让他喘不过气。他时常感到一双眼睛在暗中窥伺,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这种感觉,像一根细针,日夜刺痛着他的神经。

“大人是怀疑……”徐凛风观察着顾长渊紧绷的神色,欲言又止。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接下来的几日,顾长渊如履薄冰。他加强了府邸的守卫,府中家丁巡逻的频率增加了一倍,就连院墙的角落都安置了机关。他同时也暗中留意着朝中的动向,细致地观察着每一个官员的举动,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一天傍晚,顾长渊正在书房批阅公文,窗外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一片血红,如同预示着某种不祥的征兆。突然,他听到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声响,像是瓦片摩擦的声音。他警觉地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夜风裹挟着初秋的凉意扑面而来,院中树影婆娑,却不见任何异常。

“错觉吗?”顾长渊低声自语,心中却隐隐不安。

他叫来徐凛风,将刚才的异样告诉了他。

“大人,看来我们必须尽快查清楚是谁在监视我们,”徐凛风脸色凝重,提议道,“属下这就安排人手暗中调查。”

两人在府中仔细搜查了一番,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地检查过,却依然一无所获。这让顾长渊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他预感到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即将席卷而来。

第二天清晨,顾长渊走出府门,准备上朝。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试图捕捉到一丝异样。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街角的阴影处。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刘太监。他身着暗红色的宦官服,身形瘦削,脸色苍白,一双细长的眼睛正阴冷地注视着他,如同毒蛇吐信般令人不寒而栗。

顾长渊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刘太监是柳贵妃的心腹,他出现在这里,绝非偶然。他监视自己,究竟有何目的?是柳贵妃的指使,还是另有他人?

顾长渊快步走向轿子,撩起轿帘,低声对徐凛风说,“刘太监……”

徐凛风脸色一变,立刻明白了顾长渊的意思。他压低声音说道:“果然是他!看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轿子缓缓启动,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顾长渊坐在轿中,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刘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他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刘太监报告给皇帝。他必须更加谨慎,才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朝堂上生存下去。

轿子停在宫门前,顾长渊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走下轿子。他抬头望向巍峨的宫墙,心中暗道:“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他迈步走进宫门,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他,让他感到窒息。他感觉到刘太监的目光,依旧如跗骨之蛆般紧随着他……

顾长渊走进议政殿,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沉闷而压抑。他找到自己的位置,正襟危坐,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奏折的内容繁杂,涉及民生、军事、财政等各个方面,每一份都需要仔细斟酌,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感觉到一道锐利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自己身上,如同芒刺在背。他知道,那是刘太监。自从上次在街角偶遇后,刘太监便更加明目张胆地监视他,几乎寸步不离。

刘太监今日一身绛紫色宦官服,显得格外阴柔。他踱着步子,在顾长渊身旁来回走动,时不时咳嗽一声,似乎在提醒顾长渊他的存在。他细长的眼睛不时瞟向顾长渊手中的公文,试图窥探其中的内容。

顾长渊对刘太监的举动视若无睹,他神色平静,笔走龙蛇,批阅奏折的速度丝毫不减。他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冷静,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刘太监见顾长渊如此镇定,心中暗自恼怒。他故意放慢脚步,停在顾长渊身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顾大人,今日的奏折似乎不少啊。”

顾长渊头也不抬,淡淡地回答:“为国效力,理应如此。”

刘太监又绕到顾长渊的侧面,指着其中一份奏折说道:“这份奏折,似乎是关于边关军饷的,事关重大,顾大人可要仔细斟酌啊。”

顾长渊放下手中的笔,拿起那份奏折,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然后说道:“刘公公所言极是,这份奏折的确需要慎重处理。”

刘太监见顾长渊依旧滴水不漏,心中更加焦躁。他干咳一声,说道:“顾大人如此勤勉,真是令人钦佩啊。”

“职责所在,不敢懈怠。”顾长渊语气平静,不带一丝波澜。

刘太监在顾长渊身边转悠了半天,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他心中恼怒,却又无可奈何。他只能悻悻地离开,临走前,还不忘用阴冷的目光扫了顾长渊一眼。

顾长渊目送刘太监离去,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他继续处理公文,每一笔都写得格外认真,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

夜幕降临,议政殿内灯火通明。顾长渊终于处理完最后一份奏折,他揉了揉酸痛的眉心,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他走到桌案前,将批阅好的奏折整理好,放入一个专门的匣子里。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到一丝异样。他拿起匣子,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发现其中一份奏折似乎有些不对劲。

他将那份奏折拿出来,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那是一份关于边关布防的奏折,内容却与他之前批阅的完全不同。在这份奏折上,赫然写着“勾结外敌”四个字……顾长渊的手指,紧紧地攥住了那份奏折。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冰冷地看向殿门口的方向……“看来,”他低声说道,“好戏才刚刚开始。”顾长渊感觉到一丝异样并非偶然。刘太监离开后,并未走远,而是藏身于殿外的阴影中,密切关注着顾长渊的一举一动。见顾长渊起身即将离开,他悄然潜回殿内,动作轻盈得如同鬼魅。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字迹潦草,内容隐晦,却足以让人联想到“勾结外敌”四个字。刘太监将这封信塞入顾长渊批阅完毕的奏折之中,然后迅速撤离,再次隐匿于黑暗之中,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

他确信,这封信足以让顾长渊身败名裂。

然而,刘太监低估了顾长渊的警觉性。顾长渊拿起匣子时,手指触碰到奏折的厚度和纸张的质感,便察觉到一丝不对劲。他心思缜密,早已料到刘太监不会善罢甘休。展开那份“关于边关布防的奏折”,看到那刺眼的“勾结外敌”四个字时,顾长渊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丝冷笑。

他早有准备。

顾长渊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封信的纸张泛黄,墨迹陈旧,正是他这几日暗中收集的刘太监收受贿赂的证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金额,事无巨细,一应俱全。他将这封信替换了伪造的“勾结外敌”的信件,手法娴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然后,他将匣子重新封好,一切恢复原状,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他提着匣子,步履沉稳地走出了议政殿。夜色笼罩着皇宫,更添几分肃杀之气。顾长渊抬头望向夜空,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寒芒。他知道,今晚的举动,无疑是在与刘太监正式宣战。

刘太监躲在暗处,看着顾长渊离开,心中得意不已。他仿佛已经看到顾长渊身陷囹圄,万劫不复的景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再次潜入议政殿,确认那封信是否还在。

当他再次进入议政殿,小心翼翼地打开奏折匣子,取出那份奏折时,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映入眼帘的,并非他精心伪造的信件,而是一封他无比熟悉的信件——那是他收受贿赂的证据!他顿时感觉如坠冰窟,浑身血液都凝固了。他慌乱地将信件塞回奏折,惊恐地环顾四周,仿佛黑暗中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

刘太监不敢声张,只能将奏折放回原处,然后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议政殿。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惑,不明白顾长渊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而此时,顾长渊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坐在书房里,手中握着一杯清茶,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跳动的烛火。他知道,今晚的交锋,只是这场博弈的开始。徐凛风从阴影中走出,低声说道:“大人,一切如您所料。”

顾长渊放下茶杯,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才刚刚开始……”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缓缓说道:“告诉暗卫,盯紧刘府……”

冷汗浸透了刘太监的衣衫,他踉跄着回到自己的居所,一路上如同惊弓之鸟,风声鹤唳。推开房门,他立刻点燃了屋内所有的灯烛,昏黄的光芒驱散不了他内心的恐惧。那封信,如同悬在他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将他斩成碎片。

他瘫坐在椅子上,颤抖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扳指,试图从冰凉的玉质中汲取一丝安慰。顾长渊是如何发现的?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信件掉包的?他百思不得其解。更让他恐惧的是,顾长渊的这份胆识和手段,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原以为顾长渊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凭借着几分小聪明在官场上崭露头角。现在看来,他大错特错。这个年轻人,就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暗流汹涌。

刘太监深知,他已经打草惊蛇,彻底激怒了顾长渊。从今往后,他将面临更加猛烈的反击。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在这场生死博弈中保全自己。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他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找到顾长渊的弱点,先发制人。

与此同时,顾长渊府邸内,书房的烛火摇曳,映照着顾长渊和徐凛风的身影。

“大人,刘太监今夜的反应,足以证明我们的猜测。”徐凛风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他必定会狗急跳墙,我们需得提前做好防范。”

顾长渊轻轻地转动着手中的茶杯,茶香袅袅,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他越是慌乱,就越容易露出破绽。”他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凛风,继续盯着他,切莫让他察觉。”

“是,大人。”徐凛风领命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顾长渊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目光深邃,思绪万千。他知道,与刘太监的这场交锋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在这波诡云谲的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的几日,顾长渊在朝堂上表现得更加谨慎,不露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发现,除了刘太监之外,还有其他几双眼睛也在暗中注视着他。这些目光或贪婪,或警惕,或冷漠,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各方势力的神经。他拒绝了多方势力的拉拢,这种特立独行的姿态,无疑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也引起了某些人的猜忌。

这一日,顾长渊正在批阅奏折,一名小太监匆匆而来,传达了皇帝的口谕:“宣顾长渊觐见。”

顾长渊放下手中的奏折,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知道,这场风暴,终于要来了。他起身整理衣冠,跟随小太监走向那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宫殿,心中默念:“皇上召见,不知所谓何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