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 > 第185章 军改初议风波起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军事会议厅内,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沉闷。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只待一点火星便会轰然炸裂。顾长渊一身朝服,腰背挺直,步履沉稳地步入会议厅。他的手中,紧紧握着一卷厚厚的卷轴——那便是他精心准备的军队改制方案,也是他未来宏伟蓝图的基石。

会议厅内,早已坐满了朝中重臣和军中将领。杨将军一身戎装,端坐于左侧首位,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此刻写满了不悦。郑王爷则是一身锦袍,斜倚在右侧的太师椅上,手中把玩着一串玉珠,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其余将领和官员,也大多神情各异,窃窃私语。

顾长渊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波澜不惊。他走到中央,将卷轴缓缓展开,朗声道:“诸位大人,诸位将军,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商议军队改制之事。”

他话音刚落,杨将军便重重地哼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顾大人,这军队改制之事,可不是儿戏。我大梁的军队,历经百年风雨,战功赫赫,靠的正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今你一来就要改制,这岂不是要动摇我大梁的根基?”

杨将军的声音洪亮,在会议厅内回荡,不少将领纷纷点头附和。他们大多是军中老将,对传统的军队制度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对顾长渊提出的改制方案充满了抵触情绪。

顾长渊并未被杨将军的气势所吓倒,他平静地回应道:“杨将军所言极是,祖宗之法确实不可轻易更改。但时代在变,如今的局势早已不同往日。我提出的改制方案,并非是要全盘否定祖宗之法,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更加适应新的战争形势。”

他接着详细阐述了改制方案的内容,从士兵训练到武器装备,从军官选拔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规划。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将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娓娓道来。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杨将军依旧不为所动,他打断顾长渊的话,厉声道:“顾大人,你说的这些都是纸上谈兵!战场上瞬息万变,靠的是真刀真枪的厮杀,而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新玩意儿!你的改制方案,只会扰乱军心,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顾长渊正要反驳,坐在一旁的郑王爷却突然开口了,他的语气看似平和,却暗藏锋芒:“顾大人,本王知道你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但有些事情,不是光有抱负就能做成的。军队,可不是你随意玩弄的棋子。”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寒意,“有些利益,也不是你能轻易触碰的。”

郑王爷的话,让会议厅内的气氛更加紧张。顾长渊的目光与郑王爷对视,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王爷此言差矣……”“王爷此言差矣,”顾长渊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语气中却透着不容置疑的锋芒,“军队乃国之重器,关系社稷安危,岂能成为任何人的私产?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梁的千秋万代,为了我大梁百姓的安居乐业!”

郑王爷冷笑一声,手中的玉珠转得更快了,“顾大人真是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只是,本王担心,顾大人的一腔热血,最终会付诸东流。军队改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动的是无数人的利益。顾大人,你确定,你能承担这样的后果吗?”他的语气轻飘飘的,却如同重锤一般砸在顾长渊的心头。

杨将军也趁势添油加醋:“王爷说得对!顾大人,你年轻气盛,不懂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这军队,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以为改制就能变强?简直是痴人说梦!我大梁的军队,之所以能百战百胜,靠的是祖宗的规矩,是将士们的浴血奋战!而不是你那些花拳绣腿的新玩意儿!”

顾长渊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怒火。他知道,今日的会议,注定是一场艰难的博弈。他环视四周,看到大多数将领都对他的改制方案持反对态度,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无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诸位,”顾长渊提高了音量,“我并非一意孤行,也并非纸上谈兵。诸位可知,北方的燕国,正是因为进行了军队改制,才得以在短短数年间崛起,成为我大梁的心腹大患!还有西边的秦国,也因为采用了新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才使得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难道我们大梁,要故步自封,坐以待毙吗?”

他列举了其他国家因军队改制而强大的例子,试图说服众人。然而,大多数将领在杨将军和郑王爷的影响下,依旧不为所动。他们或是沉默不语,或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和不屑。

郑王爷轻轻摇晃着手中的玉珠,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顾大人,你说的这些,本王都明白。但你有没有想过,燕国和秦国的国情与我大梁不同,他们的改制经验,未必适用于我大梁。更何况,”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冰冷,“我大梁的军队,之所以能保持稳定,是因为各方势力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你若是强行改制,打破了这种平衡,后果不堪设想。”

顾长渊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郑王爷,他知道,郑王爷这番话,才是真正的重点。他所谓的担心改制失败,不过是托词,他真正担心的,是改制会触动贵族在军队中的利益,动摇他们的根基。

会议厅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顾长渊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巨石一般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他依旧没有退缩,他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再次开口……忽然,坐在后排的一位年轻校尉,身体微微前倾……

张校尉名叫张启,是少数几个理解并支持顾长渊改制计划的基层军官。看着顾长渊孤立无援,被杨将军和郑王爷步步紧逼,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动了动身子,想要站起来发言,却被身旁一位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李将军一把按住。

“张校尉,”李将军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警告,“有些事,不该说的,最好别说。你资历尚浅,有些浑水,不趟也罢。”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锐利的眼神扫了张启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威胁的意味。张启咬了咬牙,心中愤懑,却也只能暂时忍耐,默默地坐了回去。

郑王爷看着被压制住的张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转头看向顾长渊,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顾大人,看来你的改制方案,并不怎么受欢迎啊。就连一个小小的校尉,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你又何必执迷不悟呢?”

杨将军也附和道:“顾大人,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这朝堂上的事情,你或许很在行。但这军队上的事情,你还是少插手为妙。你以为读了几本兵书,就能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了吗?真是可笑!”

会议厅内,顿时响起一阵低沉的嘲笑声。那些将领们看着顾长渊的眼神,充满了不屑和轻蔑。他们认为顾长渊只是一个不懂军事的文官,没有资格对军队指手画脚。

顾长渊面对众人的嘲讽,脸色依旧平静。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诸位将军,我并非纸上谈兵。我的改制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为了大梁的未来着想。我知道,改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也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军队的现代化!”

“现代化?”杨将军嗤之以鼻,“顾大人,你说的这些新名词,我等听得云里雾里。我大梁的军队,自开国以来,一直都是以步兵为主,辅以骑兵和弓箭手。这套体系,经过了数百年的检验,早已成熟完善。你为何要舍弃这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而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呢?”

另一位将领也站出来说道:“顾大人,你所谓的改制,无非就是想削弱我们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你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顾长渊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更加坚定:“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我绝不会因为你们的反对而放弃!”

郑王爷冷笑一声,站起身来,缓缓说道:“顾大人,你的忠心,本王自然明白。只是,你的方法,却未必正确。今日的会议就到此为止吧。改制之事,容后再议。”他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会议厅。其他将领也纷纷起身,跟着郑王爷走了出去。

会议厅内,只剩下顾长渊和徐凛风。徐凛风走到顾长渊身边,低声道:“大人,今日之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顾长渊点了点头,目光深邃:“我知道。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一份地图,手指轻轻敲击着地图上的某个位置,“徐凛风,你亲自去一趟西北大营……”

空荡荡的会议厅里,顾长渊的目光落在摊开的地图上,手指沿着蜿蜒的山脉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西北边陲一处标记着“黑风口”的地方。郑王爷和杨将军的反对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他们如此迅速且一致的行动,却让他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他们背后的势力,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庞大,也更加急切地想要阻止他。

“大人,西北大营情况复杂,将领桀骜,您让属下前往,所为何事?”徐凛风拱手问道,眉宇间带着一丝担忧。他知道顾长渊绝非轻举妄动之人,此次派他前往西北,必然有其深意。

顾长渊收回目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黑风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抵御北蛮入侵的重要关隘。但驻守在那里的军队,却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战斗力堪忧。我需要你亲自去一趟,摸清那里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查清粮草辎重的具体数量和调拨记录。”

徐凛风心中一惊,瞬间明白了顾长渊的用意。粮草辎重是军队的命脉,如果黑风口的粮草出现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如果这个问题与郑王爷或杨将军有关,那将是扳倒他们的重要筹码。

“属下明白,定不负大人所托。”徐凛风领命,转身准备离去。

“等等,”顾长渊叫住他,从袖中取出一枚刻着飞鹰的令牌,“见此令牌如见我本人,持此令牌,可调动黑风口附近所有斥候。”这枚令牌是皇帝亲赐,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到万不得已,顾长渊绝不会轻易动用。

徐凛风接过令牌,郑重地放入怀中,他知道此行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但他对顾长渊的忠诚,让他义无反顾。

夜色笼罩着京城,顾长渊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的窗前,凝视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他知道,这场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肩负着改变这个时代的使命。

“杨将军,郑王爷……”顾长渊低声呢喃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你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吗?我顾长渊,绝不会轻易认输!”

他转身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西北大营,军需,屯田。然后,他将纸张揉成一团,扔进烛火之中,看着它化为灰烬。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一个身穿龙袍的中年男子正与一个黑衣人密谈。

“顾长渊的改制方案,你怎么看?”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黑衣人恭敬地回答:“陛下,顾长渊此举,意在改革军队,加强中央集权。长远来看,对大梁有利。但短期内,必然会触动各方利益,引起朝野动荡。”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朕知道。只是……”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朕需要时间……”

黑衣人沉默不语,他知道皇帝心中所想。顾长渊的改制,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强国富民;用不好,则会危及江山社稷。

“传朕旨意,”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明日早朝,宣布……”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在西北大营试行顾长渊的新军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